重走酉秀彭黔 感受脫貧巨變·彭水篇|彭水旅遊悄然崛起

2020-12-09 騰訊網

「山歌不唱呦,就不開懷呦!」「嬌阿依,磨兒不推不轉來呦!」在秀美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阿依河峽谷,每天都有山歌迴蕩在山間。

10年前,阿依河不過是武陵山區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窮山溝;10年後的今天,阿依河已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10年前,彭水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旅遊景區建設幾乎是空白;10年後,阿依河、烏江畫廊、蚩尤九黎城、摩圍山等旅遊景區已成為彭水的新名片。

遊客紛至沓來。2019年,彭水縣接待遊客超過30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0多億元。

曾名不見經傳的彭水旅遊,如何在10年間悄然崛起,並實現「旅遊+扶貧」高質量發展?

彭水縣阿依河景區,前來漂流的遊客絡繹不絕。(彭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景區帶動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紹慶街道阿依河社區村民彭華兵在阿依河景區旁開了個農家樂,有40個床位。即使在旅遊淡季,周末也能滿房。

「我家共有4畝地,光靠務農掙不到好多錢。2012年,阿依河景區成氣候了,我便開起了農家樂,現在一年能收入20多萬元。」彭華兵告訴記者,靠著開農家樂的收入,他家買了車,孩子也上了大學,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經過近10年的打造,阿依河景區如今已成為彭水旅遊的「招牌」,當地也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吃喝玩樂遊產業鏈條。在這裡,遊客可探秘喀斯特溶洞,乘坐竹筏聆聽苗族山歌,徒步領略「一線天」的峽谷風光,體驗激流險灘的漂流,還能在旅遊小鎮品苗家美味、看篝火晚會、採摘生態瓜果,感受苗族風情。今年1至10月,阿依河景區已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門票收入2578.65萬元。

旅遊對當地脫貧帶動作用明顯:阿依河景區直接解決了當地500多人就業。同時,景區還建設了165個扶貧攤位、129間扶貧商鋪,免費提供給貧困戶經營。還開設了5個旅遊商品扶貧專櫃,出售當地臘肉、土雞、山菌等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大批遊客的到來,還帶動了阿依河景區周邊11個鎮(街)農副產品的銷售和農家樂的發展,20萬群眾直接或間接因旅遊受益,5萬多人脫貧。

數據顯示,2007年,阿依河景區周邊及沿線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不足600元,到2018年已達到1.3萬多元,旅遊富民的效益凸顯。

依託民族、生態、文化三張名片,彭水縣把旅遊業作為全縣生態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以「世界苗鄉·養心彭水」為品牌,打造了阿依河、摩圍山、烏江畫廊、蚩尤九黎城、鬱山古鎮等一批精品景區,以及近30個特色小鎮、特色村寨,以景區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創業。

彭水縣羅家坨苗寨,遊客跳起苗家舞。通訊員 陳興盛 攝/視覺重慶

距離彭水縣城52公裡的羅家坨苗寨擁有原生態的苗族集群部落,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優勢,但由於交通不便,地處偏遠,過去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

彭水縣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模式、統一設計的原則,對苗寨農房進行了保護性改造。同時,按照特色村寨保護和發展的要求,完善苗寨的基礎設施,滿足遊客吃、住、行、購、娛各方面的要求。如今,羅家坨苗寨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點,還建成了43棟充滿民族風情的苗族特色民居。民居掩映在綠樹田園間,讓人宛若置身油畫中。

「現在城裡人都喜歡到寨子裡耍,每天都要接待好幾撥客人。」在當地開農家樂的謝瓊說,羅家坨苗寨發展鄉村旅遊以來,她靠開農家樂年收入8萬多元,一家人不但脫了貧,還正在向小康生活邁進。

彭水縣漢葭街道,遊客在脆紅李基地採摘李子。通訊員 廖唯 攝/視覺重慶

品牌營銷 「一節一賽」提升景區影響力

持續不斷地開展各類獨具特色的文旅活動,強化品牌營銷,是彭水旅遊崛起的秘訣之一。目前,彭水縣每年開展各類與旅遊相關的活動逾百項,不少活動在國內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其中,近年來連續舉辦的中國烏江苗族踩花山節、中國彭水水上運動大賽「一節一賽」,不但將體育賽事與節日慶典、旅遊資源和彭水厚重的歷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展示了彭水神秘獨特的自然風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還打造出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摩託艇聯賽、國際藝術滑水比賽和阿依河國際漂流賽等體育賽事品牌。

作為「一節一賽」的重頭戲之一,今年,中國烏江苗族踩花山節已舉辦到了第九屆。從7月踩花山節開幕到年底,彭水還相繼舉行了相親會、廟會、自行車賽、親子戶外運動挑戰賽等10餘項精彩紛呈的活動,通過活動全力推介阿依河、蚩尤九黎城、烏江畫廊、摩圍山等當地重點旅遊景區,不斷提高「世界苗鄉·養心彭水」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依託「一節一賽」,當地鄉村旅遊順勢崛起。今年7月,在毗鄰摩圍山景區的潤溪鄉櫻桃井村黃地峽,一場「共享農場認領」活動在許多人的朋友圈裡刷了屏。黃地峽共享農場拿出124塊土地供市民認領,市民認領土地後,不但可種植、收穫、品嘗高山蔬菜,還能享受恬靜的慢生活。

緊緊圍繞「一節一賽」旅遊發展策略,潤溪鄉加快完善設施場地,舉辦共享農莊豐收採摘體驗、學生團隊勞動教育體驗、徒步叢林穿越、環池自行車競技、休閒垂釣體驗、巧媳婦刀工比賽、鄉村美食展、太極健身、露營納涼等系列文化活動,如今已成為集休閒度假、康養健身、農耕體驗、避暑納涼、民宿旅遊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勝地。

「旅遊+扶貧」 貧困群眾吃上旅遊飯

「彭水發展全域旅遊,根本目的在於增加群眾收入,助力脫貧攻堅。」彭水縣文旅委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彭水通過旅遊,直接帶動了3.2萬多人實現就業,還帶動了貧困戶增收。

遊客駕車行駛在潤溪鄉櫻桃井村。通訊員 甘勳樂 攝/視覺重慶

過去的潤溪鄉櫻桃井村是貧困村,也是典型的「空殼村」,但村裡的黃地峽景色優美,氣候涼爽,夏季平均氣溫只有20多度。2016年,潤溪鄉依託黃地峽的自然風光,引進社會資本打造民宿鄉村旅遊產業——巴渝民宿,對村民房屋進行合規新建改造,統一規劃村容村貌,建成市級巴渝民宿示範點。

今年58歲的鄧應奉自小生活在黃地峽,過去,他和老伴守著一畝三分地,種點玉米、蔬菜過活。當地發展巴渝民宿後,鄧應奉的房子由重慶巴渝民宿公司統一改建、統一配置,利潤由公司和鄧應奉按照2:8分紅。就這樣,老鄧沒花一分錢,不僅住上了新房子,還當起了老闆。

「遊客也由公司統一安排。我們不擔心沒得遊客,只要管好房間衛生,做好夥食就可以了。做起來還是輕鬆,在屋頭一年就能賺三四萬塊錢。」鄧應奉說,連民宿房間內的洗漱用品、拖鞋、電視都是公司統一提供。

按照「巴渝民宿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模式,櫻桃井既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幫助群眾找到了一條穩定增收的致富道路,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打下了基礎。

在彭水縣靛水街道火石社區,49歲的魏江華對當地發展旅遊帶來的變化有著深切的體會。

因為沒有固定收入來源,還要供養3個孩子讀書,魏江華曾欠下一身債。後來,彭水九黎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黎公司」)對口幫扶火石社區,公司結合當地民族特色旅遊,對遊客購買旅遊商品種類和數量進行調查分析後,建議魏江華生產具有當地特色的米粉。2017年,在九黎公司的幫助下,魏江華購置了米粉加工設備搞起了米粉加工,現在日產米粉300多公斤,大部分都通過九黎公司對外銷售,每天純利潤近500元。「欠的債都還清了,大兒子去年大學畢業後在重慶安了家。」魏江華說。

彭水縣委書記錢建超介紹,近年來,彭水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發展生態經濟,從「品牌建設、活動助推、全域建設、彭水特色」著手,堅持走文旅融合型高質量發展路子,在提升綠水青山顏值中做大金山銀山價值。2012年到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量從340萬人次增加到302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從10億元提高到150多億元,兩次被評為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數讀彭水脫貧攻堅

11萬人

全縣115個貧困村全部銷號,2萬戶貧困戶11萬名貧困人口脫貧

3.2萬人

通過旅遊帶動了3.2萬多人實現就業,7500多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12370元

從2012年到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5960元增至12370元,增長1倍多

150多億元

全縣接待遊客量從2012年的340萬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302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從10億元提高到150多億元

100%

30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全縣行政村通暢率、自然村通達率以及脫貧村通客車率、通動力電率、光纖覆蓋率、4G網絡覆蓋率均達100%

10%

全縣基層首診率保持在72%左右,貧困患者住院自付費比例保持在10%以內

32.5萬人次

2015年至今年9月,累計兌現一次性醫療補助資金1.3億元,基本醫療保險累計報銷支付醫療費用4.4億元,落實醫療救助資金4926萬元,惠及貧困患者32.5萬人次

記者:陳維燈

編輯:崇雲豐

校對:王君

審核:盧志民

相關焦點

  • 彭水旅遊悄然崛起
    2019年,彭水縣接待遊客超過30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0多億元。 曾名不見經傳的彭水旅遊,如何在10年間悄然崛起,並實現「旅遊 扶貧」高質量發展? 經過近10年的打造,阿依河景區如今已成為彭水旅遊的「招牌」,當地也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吃喝玩樂遊產業鏈條。在這裡,遊客可探秘喀斯特溶洞,乘坐竹筏聆聽苗族山歌,徒步領略「一線天」的峽谷風光,體驗激流險灘的漂流,還能在旅遊小鎮品苗家美味、看篝火晚會、採摘生態瓜果,感受苗族風情。今年1至10月,阿依河景區已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門票收入2578.65萬元。
  • 重走酉秀黔彭 感受脫貧巨變⑤|陳昌學和陸雲莊的老鄰居們
    截至2019年底,黔江區累計實現11580戶、44683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05%。10月底,記者陪同當年曾在這裡插隊的陳昌學一道重回黔江,感受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這裡發生的巨變。
  • 重走酉秀黔彭 感受脫貧巨變⑥|好日子是幹出來的
    為擺脫貧困,黔江人民喊出「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口號,將內生動力轉化為脫貧致富的強勁動力,於2017年脫貧摘帽,成為重慶市及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首批通過國家評估驗收的區縣之一。近日,重慶日報記者走進黔江,看新時代黔江幹部群眾如何苦幹、巧幹、實幹,靠自己的雙手幹出好日子,讓貧困山區面貌煥然一新。
  • 重慶古話「養兒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是什麼意思?
    在重慶的一些地方,流傳著這樣的一句古話,叫「養兒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不熟悉重慶的朋友,或許並不懂這是什麼意思。(酉陽縣)由於是口口相傳,說法不盡相同,有「養兒養女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也有「養兒養女不用教,涪萬達走一遭」。雖然地方換了,但是意思都是一個意思。
  • 跟著縣長遊彭水 「雙曬」主推4條精品旅遊線路提前劇透
    重慶彭水山川雄奇秀美、河流縱橫交錯,旅遊資源豐富。今(18)日晚8時,全市區縣「曬旅遊精品·曬文創產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動(以下簡稱「雙曬」第二季)彭水篇將啟幕,彭水自治縣縣長石強作為「雙曬」第二季的「導遊」和「導購」,將通過直播,向國內外網友推介彭水獨特的人文風情和物美價廉的文旅特產。
  • 重走酉秀黔彭 感受脫貧巨變|一條農村電商鏈 串起三名小鎮青年
    數讀秀山脫貧攻堅 7萬人 1.68萬戶7萬餘名建卡貧困人口現行標準下均已達到脫貧標準,8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96萬畝 累計建成特色種植業基地96萬畝,茶葉、油茶基地面積均居全市第一
  • 神山村的神奇巨變(大國小家·扶貧印記)
    作者:人民網記者 鄧志慧2018年,彭水生家改造後煥然一新。井岡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2016年,彭水生家改造前的面貌。
  • 副市長劉強調研彭水 書記錢建超陪同
    中國彭水網(記者 趙朝秀 文/圖) 8月29日至30日,副市長劉強率隊來彭調研脫貧攻堅及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彭水椴木香菇專業合作社在林下培育種植姬菇,帶動350戶貧困戶全年戶均增收1500元至1800元。劉強說,能不能脫貧,產業是關鍵,要積極培育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貧困村建基地,完善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增強貧困對象的「造血功能」。
  • 彭水鄉村旅遊激發美麗鄉村新動能
    近日,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區(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表彰名單出爐,彭水諸佛鄉廟池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近年來,廟池村依託農莊項目的建設,圍繞交通幹道、旅遊景點景區和特色村鎮進行布局,打造休閒、娛樂、觀光於一體的鄉村旅遊項目,讓廟池村成為了風景秀麗的美麗鄉村。這是彭水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取得的成效之一。
  • 快來「雲旅遊」感受重慶彭水魅力
    今年,悄悄告訴你不用出門就能旅遊啦!就在前不久騰訊光子工作室群與重慶彭水自治縣合作,展開了一系列活動,其中《和平精英》這款遊戲將會植入彭水當地特色建築,刺繡以及民族服飾。小編相當期待,畢竟彭水風景堪稱一絕。
  • 通訊:武陵山區民族自治縣脫貧摘帽記
    「自己脫貧還不行,我還要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張迎春說,周圍不少鄉親看見小龍蝦不愁銷路,也上門學習養蝦技術。他希望和鄉親們一起打造彭水特色水產品牌和休閒垂釣品牌,讓更多人走上致富路。距離屵山村小龍蝦基地不遠處的河壩村青脆李基地是彭水縣扶持的農業龍頭企業所建。為確保當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基地除了種植青脆李外,2020年繼續種植中藥材600畝。
  • 被央視點讚的重慶彭水自治縣:與和平精英攜手共創未來
    但今年以來,彭水縣的曝光率不斷提升——今年年初,彭水順利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摘帽」成功。這在我國2020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上具有重要意義。彭水縣的脫貧之路,離不開「因地制宜」四個字。作為古老黔中的中心、重慶東南部的世界苗鄉,良好的生態是彭水的優勢,更是彭水發展的依託。
  • 您有一份來自重慶彭水的旅遊消費扶貧優惠「大禮包」請查收!
    9月15日,記者從縣文化旅遊委獲悉,今年9月至12月,彭水開展「文旅消費扶貧·遇見世界苗鄉」為主題的旅遊消費扶貧活動,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專項行動,充分挖掘周邊地區市場消費潛力,為此,彭水各大景區推出旅遊消費扶貧優惠「大禮包」。
  • 「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主題採訪活動綜述
    遊客在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苟壩村感受美麗鄉村遊  12月6日至11日,由國家旅遊局主辦的「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主題採訪活動在貴州境內舉行。活動旨在大力宣傳和弘揚長徵精神,在行走中感悟紅色文化,感受貴州綠色發展和旅遊井噴,充分展現貴州旅遊業及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 彭水高水平打造「世界苗鄉·養心彭水」系列報導之二——濃鬱苗鄉情 最炫民族風
    共舞踩花山,已經成為遊客體驗民族風情、感受苗鄉獨特魅力不可錯過的盛會。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彭水苗族的舞蹈起源尚早,北宋大詩人黃庭堅在欣賞彭水歌舞后,即興揮筆寫下「酒闌傳碗舞紅裳」 「遍舞摩圍,遞歌彭水,拂雲驚浪……」等詩句。
  • 彭水縣委書記錢建超:持續做好特色旅遊富民這篇文章
    重慶市人大代表、彭水縣委書記錢建超1月7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確定22家旅遊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公告》,確定全國22家旅遊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重慶市彭水縣阿依河景區名列其中。截至目前,我市已有9個國家5A級景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彭水:「好風景」換來「好生活」
    藉助這大美的山,大美的水,彭水成功打造了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圍山、烏江畫廊、鬱山古鎮五大精品景區。其中,阿依河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蚩尤九黎城、摩圍山、烏江畫廊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阿依河,集風景絕美,融山、水、林、泉、峽於一體,集雄、奇、險、秀、幽於一身,泛舟而行恰似置身於美妙仙境。
  • 國慶8天,就來彭水耍!
    在這歡歌笑語賀國慶、花好月圓迎中秋的美好時刻,我們相聚在國家4A級旅遊景區心愛的彭水》、民間器樂演奏《彭水耍鑼鼓》、群舞《打草凳》,由特殊教育學校聾啞學生表演的舞蹈《龍脊》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 重慶彭水桐樓鄉——一個邊遠小鄉的巨變
    這裡的土地充滿希望,承載著未來的夢想,這裡的人們勤勞智慧,正為幸福生活而奔忙,這裡是武陵山深處的一處秘境,在脫貧攻堅的路上,見證著一個邊遠小鄉的華麗巨變,這裡就是重慶市彭水縣桐樓鄉。今年來,桐樓鄉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重慶扶貧攻堅工作重要指示和要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採取有效舉措,利用良好的土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和專業化水平,穩步提高農業產量和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