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已經過去十多年了,也是我第一次獨自一人自助旅行,那時裝備很簡單,一架筆記本電腦和卡片機,記錄旅行路上點點滴滴,「用相機寫日記,每天都有故事」。那年暑假,我在西安參加一個會議,會議結束後跟團一路遊覽到鄭州。行程結束後,我開始了「獨行俠」。下午3點和同伴們分手後,我打的15元到鄭州客運中心站,買了最早的一班4點20分到山西晉城的車票,票價51元,含1元的保險費。全程運行2個半鐘頭,說是全高速路段一個,實際上從鄭州市區到高速路口走了1個鐘頭,上鄭焦晉高速後看到的是焦作市的歡迎標語,因為我坐在前排,時時注意司機的操作,車速一般在90公裡左右,車行駛到山西境內是連綿的太行山脈,高速路的隧道一個接一個也是連綿不斷的,被譽為太行自尊—王莽嶺可能就在附近,醒目的廣告和富有特色的山形可作判斷。
晚上7點左右到達晉城車站,看到車站內有麵包車寫著晉城—皇城相府旅遊專車,車上才幾個人,問了車上得到證實,不出車站就直接上皇城相府,票價8元,約等了半個鐘頭,人差不多了,就上路了。車上不斷播放著我們那個時代的紅太陽懷舊歌曲,很使我感到親切。前排一個漂亮女孩子插著耳機在聽m3,回過頭來問我是到北留嗎?我說北留就是皇城相府嗎?她說是。因為來時就注意到一般資料都記載皇城相府在陽城縣,但如果坐車到陽城縣就錯了,在陽城縣的北留鎮,沒有到陽城縣,後來女孩子還說句什麼聽不大清楚,也不在意。
晉城市到北留鎮也有一段高速路,下高速還有好長一段路,走走停停,上車下車,奇怪的是高速路上也如此,好像沒有全封閉似的。一個鐘頭後到達了北留鎮,被告知下車後,才知道皇城相府在皇城村,還有幾公裡路程。車不開了。正在憂愁莫展時候,這時那個女孩子跟我說,跟她走,她有車來接她,捎帶我進皇城村。這時我才明白在車上時她告訴我這麼遲了,可能沒車到皇城村。
在路邊等車時候,我注意和她拉呱攀談,了解情況。得知她是北留鎮人,在晉城皇城相府集團接待部工作,因為明天有重要領導要到皇城,要她來連夜趕到皇城來,我們還聊了北留鎮經濟、旅遊、交通以及群眾生活情況等,徵得她同意我為她拍了張相片。不覺中車來了,來接她的還有一個中年婦女,他們雖然用方言攀談,隱隱約約聽得出那個婦女在打聽我的情況,叫小女孩說給老總講講到她們皇城賓館住宿,小女孩說不敢。車到皇城賓館停下,因為原先就考慮住農家,接觸社會,了解民情,同時也不敢多打擾小女孩,畢竟一面之交,我就和小女孩致謝告辭了。
北留好心姑娘,你還好嗎?
皇城村夜景燈光很漂亮,明天就拍不到了,因此我不急於找住宿,背著肩包,拿著相機,邊走邊拍。 在「世紀花園小區」看到一大片整齊的新居別墅,心想是哪裡單位療養機構什麼的,一位婦女前來問是否需要住宿,我問在哪裡?她說,就在這小區中,了解些基本情況後,就跟著婦女到她家裡。
皇城村夜景
來到別墅進二樓後,看到一個40-50平米的大廳和一個小廳,旁邊四間客房,有的2個床鋪,有的4個床鋪,每個床位20元,公共衛生間,設施簡陋但乾淨整潔,女主人告訴我,今天是周日,客人都剛走,今晚整層樓房就是我一個人住了。我告訴女主人我晚飯還沒吃,她連忙說,吃的慣山西手擀麵嗎?我說好呀。從西安過來會議餐也好,團隊餐也好,我還真沒吃過米飯,都喜歡吃麵食,好像成了地道的北方人了。她就忙乎去了,我有一種賓至如家的感覺。我洗漱完畢,她一大碗手擀麵就端上來了,味道不錯,我讚揚她廚藝好,她告訴我,過去她們開過飯館。她今年才37歲,男孩子已經19歲了,在臨汾讀計算機專業,女孩子讀初中,天呀,18歲就生育第一胎,我問她,你們這裡沒有計劃生育?你們肯定沒辦結婚證?我們還聊些家常話。
偌大的樓層就我一個人住了。
過了一會兒,男主人也回來了,夫婦倆和我聊天,拉呱。男主人還在村辦煤礦工作,皇城村民都住在這個別墅小區。他們是相府的後代,住在相府內,為了辦旅遊,都集中搬出來,統一規劃著別墅群。村民中有30多戶搞家庭旅館,納入旅遊局的管理。我們還聊了村集體經濟情況,看來這個村是南方也不多的富庶村,他們的糧食、水電都是由村裡開支的,他們個人收入並不很高,男主人在煤礦工作,月收入也僅僅500-800元,家庭旅館常有劇組來住,那麼收入會穩定些,高些,一年不過2-3萬。但可能這裡生活水平,物價指數不高,按他們介紹的,當初這個三層,單層面積150平米的別墅不過12萬錢,我入住時候也只值20多萬元。我們還聊了村民生活等等,主人看見我敲電腦,以為我是記者,我告訴他們,我要把你們的情況寫到網上去,他們很高興,男主人還給我一張名片,為避免廣告嫌疑,這裡就隱去這些信息了。
聊到11點多,雙方好像都還沒盡興,還是主人似乎考慮到客人的休息,便告辭了,我就隨手記下當日自助旅行第一天的經過,感受民風淳樸,感受友情無限。
次日 清晨六點多些就醒來了,洗漱完畢,我就離開了農家旅館。結帳時,鋪費20元,晚餐4元,我給了30元,不要求找零,權當熱情接待和包間的小小意思,臨行時女主人一再說明,下趟攜帶家眷來時,一定好好為你們做飯。這個新村整齊漂亮,我拍了好幾張照片。
皇城相府村民別墅群
出了小區,皇村中最現代化顯目的建築物就是村部大樓,建築物的玻璃幕牆氣派非凡,皇城村三個紅色大字瑟瑟奪目,高高的臺階前有條人造小河流,三條漢白玉拱橋像天安門金水橋的造型,大樓面前是一個廣場,在廣場旁邊樹立著宣傳欄,通欄標題「觀三百年前官宦巨宅,看中國十佳小康新村」,內容有村簡況介紹和村務公開。我粗粗看看,這個村人口僅700多人,黨員佔166人,全村老年、婦女,學生等享有各種補貼,全村用水、用電,燃氣、醫療等實行免費。全村256戶全部住入別墅,當年上繳稅利1.43億元等等,確確實實的小康村。
皇村中現代化的村部大樓
皇城相府經明清兩代五朝,歷時300餘年,其建築枕山臨水,依山而築,集明清民居、官宦宅第、祭祀神祠和防禦工事為一體,功能多變,風格迥異,堪稱明代古建藝術博物館。其主人被康熙皇帝稱之為「房姚比雅韻,李杜並詩豪」的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之宅邸,後因康熙皇帝兩次下榻於此,而得村名——皇城。
皇城村,在明清兩代,人才輩出,冠冕如林,享有「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之美譽,出現了父子同編一部《康熙字典》的文化奇觀,被稱為北方文化第一巨族。近年《康熙王朝》和《契丹英後》等影視的拍攝使它聲名鵲起。如今的皇城,不僅是一幅「自然山水畫」,而且是一張「人文山水圖」,更是我國農村小康建設的縮影。 後來我找個導遊,也為我拍幾張紀念照。上幾張遊覽片子了作為本文的結語。有興趣的朋友敬請關注續篇。旅行路上陳年舊事:一路煩心,我在延安遭遇「良心」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