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壽險的一個大坑,這次把精算師的底褲都扒下來了

2020-12-13 騰訊網

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所有的家庭都需要保險產品,但是所有的保險產品又都存在著各種套路,更可悲的事情是,又有多半的消費者意願去買單。

套路的根本原因是保險公司不願意降價,既要讓保險銷售人員願意去推銷,又要讓消費者願意去買,所以必然走向了複雜化的方向。

表面上看,有些保險產品設計的比較有創新,貌似打破了一些常規,其實差異化設計產品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套路,因為差異化的保障責任很難進行對比,這些精算師想盡辦法,把保險產品設計的讓消費者和保險銷售人員都無法判斷性價比。

兩個月前我一直在強調:未來的重疾險會設計的非常複雜。現在就已經體現出來了,已經複雜到絕大多數人無法分辨性價比了。一個月前我的判斷是:以後的定期壽險將會結束降價,也會開始玩套路了。

今天我來把一個特別深的套路扒出來:可加保的定期壽險,可能會得罪一些精算師,所以,不提產品名稱和保險公司名稱。

一、可加保定期壽介紹

定期壽險的概念就不用多說了吧,市場需求越來越大,所以保險公司的競爭也越來越大,目前的價格競爭已經見底了,因為很多定期壽的價格已經比意外險還便宜了。然後最近兩個月市場中開始出現「可加保的定期壽險」。

通俗點講,這種產品一般的規則是投保5年內可以有選擇增加保額,加保的費率按照首次投保的費率計算,並且免健康告知。舉個例子:30歲男性投保定期壽,34歲的時候診斷出了癌症,於是選擇增加100萬定期壽險的保額。這樣來看好像對消費者特別有利對吧?為什麼要說它是坑呢?而且還是個大坑?

二、規則中有三個小坑

可加保的定期壽險,保險公司一般會在加保的規則上做一些限制:

1、首次投保時的健康告知。保險公司在承保的時候會問的略微更詳細一點,把身體健康情況較差的人群排除在外,所以,五年內患影響生命的疾病概率不大。

2、加保權只會給年齡不大的群體。保險公司只給風險最低的人群加保權。

3、加保的保額有控制。一般加保的保額不會允許超過初始保額的一半。

如果銷售人員沒有告訴你這些規則,或者保險公司在宣傳的時候沒有告訴你這些規則,這三個問題其實也只能算是小坑,因為你仔細看了後會明白。而所有人都沒有看懂的問題才是最大的坑。

三、所有人都沒看懂的大坑

這個坑很難理解,我儘量講通俗點。隨便找一款定期壽來舉個例子:30歲男性投保300萬保額定期壽險,選擇繳費30年,保障30年,每年保費是3603元。如果這個人35歲的時候加保150萬保額,按照規則以30歲的費率來加保,也就是每年保費1801.5元。但是加保規則中還有一個關鍵規則:你需要補交前5年的保費,1801.5乘以5等於=9007.5元,然後後期每年的保費是1801.5+3603=5404.5元。這種加保規則,你覺得你佔到保險公司便宜了嗎?

看明白這個套路了嗎?其實即使不讓你補繳前五年的保費,都已經夠坑了,因為你前5年並沒有得到這些多出來的保障,而你總共獲得的保障期依然還是30年,5年後加保的這部分只能得到25年的保障。一句話總結:花30年的錢去買25年的保障,不僅少保了你5年,而且這5年的保費你又沒少交,這完全是坑上加坑!

而你沒看到本篇文章前,還真以為可加保的定期壽險是鑽了保險公司的空子。

四、到底應該怎麼買?

保險產品本來就是反人性的,特別是這種消費型的定期產品,約定期間內不發生約定事件,所交的保費也就沒有了。能接受這種原理就買,以前普遍最坑人的返還型保險,現在基本上都明白是坑了,但是新的坑又出現了。其實所有的坑都是讓你以為可以解決你的糾結,比如可轉換成終身壽險的定期壽險,這個問題很簡單,昨天也詳細寫過,這就好比跟「忠誠客戶權益」的套路一樣,未來保證你可以買到相關產品,但是相關產品是什麼樣的,還是保險公司說了算。所以,買定期壽沒有捷徑,可轉終身壽險的不能信,可加保的也不能信,你唯一能信的就是保費更低、更簡單的定期壽險。

五、成本沒有增加,而保費增加了,這就是純粹的套路

可轉終身壽險的定期壽,並不會增加保險公司的成本,可加保的定期壽險,同樣也不會增加保險公司的成本。但是有了這樣功能的定期壽往往會更貴,這就是我最上面說的套路根源:設計的讓你看不懂,又讓你感覺貴得「值」。

寫在最後:

其實在兩個月前的文章中我還寫到過:定期壽險的保障責任非常簡單,就是身故賠錢而已,保險公司很難玩出套路來。現在看來真是低估了這群精算師的智商,連定期壽險都能這樣玩出花。買保險就是消費者與保險公司的一種博弈、一種風險對賭,有一句俗話:你再怎麼算都算不過精算師的,其實這句話也過時了,只要關注了優選保,我們幫你算贏精算師。

相關焦點

  • 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應該這樣選!
    簡單理解,定期壽險的要素有二:一是壽險,保障身故,如果人離世了,賠付一筆錢;二是定期,只保障一定期限(例如從30歲保到60歲),過了這個期限就不保了,到期也不返錢。我們來看看選購定期壽險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第一個是健康告知。
  • 年中評測:最划算的定期壽險
    正因為定期壽險形態簡單,所以各家保險公司也都在健康告知、免責條款、費率上進行PK,不斷刷新產品的性價比。 2020年已經過半,知守君為大家再次評測一下定期壽險,主要內容如下: 1.壽險的分類,為什麼要配置定期壽險; 2.5款高性價比定期壽險評測; 3.產品點評; 4.定期壽險配置要點及具體選擇建議;
  • 人保壽險重磅推出i無憂一年期定期壽險,官方網站專屬產品
    但眾所周知,保險產品種類繁多,每個家庭都應建立全面的保險保障意識,除了我們常會想到的意外、健康保障類產品外,壽險其實也至關重要。近日,為推動保險回歸保障本源,更好的滿足移動網際網路生態下的客戶需求和購買特點,中國人保壽險隆重推出i無憂一年期定期壽險,保障期最長增加至99歲。
  • 中華人壽中華尊增額終身壽險,有3個大坑
    中華人壽中華尊增額終身壽險作為一款停售有一段時間的產品,近期又開始被各路自媒體平臺炒作要玩「限額定時上線搶購」的遊戲,所以,今天給大家扒一下中華人壽中華尊的問題。5年一共交了50萬保費,退保拿回5585050元,收益585050元,收益率11.7%,5年平均下來年化單利是2.34%,還不如存銀行的利息划算。中華尊前期這樣的IRR完全就只是用來忽悠你的,沒有任何實際作用。
  • 定期壽險怎麼挑?12款定壽評測,總有一款適合你
    前兩個月定壽市場一直在打價格戰,推出的定期壽險是一款比一款便宜。現在來看,又得重新排名了。而且這次大保險公司也來攪這趟渾水,陽光保險相繼推出陽光i保定期壽險、陽光i保麥滿分定期壽險,奶爸看了都覺得心動。
  • 一文告訴你精算師到底能賺多少錢?
    中國壽險行業目前產品供給比較差,和精算師的地位相對弱勢有關聯;等精算師的工作更加高難度了、等內地精算師的工資水平再上一個檔次,我相信屆時人們能買到好的保險和其他金融產品的概率會比目前大一些。前段時間,我的精算朋友圈裡熱傳著這樣一個「知乎」問題:「嫌棄男友要做精算師,大家覺得精算師怎樣呢?」
  • 「回歸本源,聚焦定壽」2018年定期壽險高峰論壇舉行
    此次定期壽險論壇旨在學術界、業界一道通過探討死亡保障缺口、定期壽險在亞洲及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充分應用科技公司、大數據助力創新定壽產品,結合客戶對定期壽險產品的需求,與再保、直保公司討論高額定期壽險設計理念和發展方向,為未來推出具有吸引力的定壽產品做好準備。論壇上,各參會代表就相關議題展開廣泛交流與研討。
  • 購買定期壽險時,一定要注意這兩點!
    購買定期壽險時,一定要注意這兩點! 全殘責任 家庭債務高的朋友必備 個別的定壽產品只有身故責任 這種保險哪怕再便宜也不要買 對一個家庭來說
  • 新郎被扒得只剩底褲,「婚鬧」鬧的是道德與秩序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9月28日,在河南開封鬧市區的一家酒店門前,一新郎被人扒得只剩一條內褲關進了鐵籠裡。現場,不時還有人往新郎身上潑綠油漆、扔雞蛋。2015年12月18日,山東日照幾名當天結婚的新郎,有的被扒掉棉襖外套,有的被捆住手腳,齊齊被同伴扔進大海;2016年4月,明星包貝爾的婚禮上,新郎與幾名明星伴郎合夥,抬起衣裳單薄的伴娘並試圖往泳池裡丟;2019年5月,在廣東佛山的一場「婚鬧」上,4位伴娘被十多名男子壓床猥褻,其中一名男子甚至還脫下了褲子……可以發現,不少「婚鬧」,美其名曰是在傳承弘揚地方文化
  • 人保壽險核心層「換血」新領導班子選拔機制已啟動
    人保系高管接連離職   雖說人事變動從來都是公司的常態,但近期,人保壽險卻也因此事被拉進公眾的視線。  據了解,人保壽險排名第一的董事、副總裁蘭亞東已經離職,並赴任橫琴人壽(籌)董事長。  據了解,蘭亞東於1989年加入人保集團,並一直從事與人身險相關的工作,不但精通壽險業務,在產品研發、市場營銷、IT平臺、後援服務乃至品牌宣傳等方面都有著豐富的經驗。  一石激起千層浪,蘭亞東的離職揭開了人保壽險人事動蕩的大幕。繼蘭亞東南下後,首席投資執行官韓銘珊選擇再創業;除此之外,另一位頗具經驗的人保壽險副總裁也即將離職,並有可能奔赴山東的一家壽險公司。
  • 一文讀懂定期壽險
    定期壽險是一種奇怪的保險,只有人死了,才能拿到錢。很多人都搞不懂,為什麼要買這種死了才能賠的保險?小新過去一直在強調,定期壽險是我最喜歡的保險,沒有之一。如果你也有此困惑,建議一定要看完這篇文章。什麼是定期壽險?
  • 錢仲華離開 太保壽險一個月連去兩大個險悍將
    值得關注的還有,2018年,原太保壽險監事長鄭韞瑜離開太保。鄭韞瑜也是「老太保人」,精算師出身,做過太保壽險總精算師、分管銷售的常務副總裁。2019年初,2018年到齡退休的原太保首席數字官楊曉靈加盟安邦,任安邦集團副總經理,負責數位技術與運營。這一年初的安邦接管大案中,徐敬惠被聘為安邦接管小組副組長。
  • 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精算師童純江:客戶體驗驅動數位化運營
    原標題: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精算師童純江:客戶體驗驅動數位化運營   近日,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精算師童純江在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上表示,客戶體驗驅動數位化運營
  • 銀保監會連開三張罰單金額高達618萬 人保壽險一家牽連郵儲銀行和...
    來源:13個精算師剛剛銀保監會連開三張罰單人保壽險、郵儲銀行、農業銀行總罰款618萬人保壽險這次牽連的人員和公司也有點多...①久違了的銀保監會罰單一開就開3張o(╥﹏╥)o三張都是圍繞人保壽險②連續三年的「1號罰單」都是給了保險公司熬得過疫情,經不起股市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人保壽險四宗罪欺騙投保人、費率上浮10.5倍!
  • 壽險分為哪幾類?不同的人群壽險應該如何選?看完你就全明白了!
    提到保險,很多人對意外險和重疾險了解的很清楚,也知道這2款保險很重要,每個家庭都要配置,但卻對壽險沒有什麼概念,甚至有的人認為重大疾病保險就是壽險,今天藉此機會小編就給大家聊聊壽險方面的知識點。一、什麼是壽險?
  • 有了意外險,為何還要搭配壽險?壽險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然而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在對自己負責的同時,也會對家人負責。壽險應運而生。 有人說:我自己都沒了,要這錢有什麼用呢? 假如張三今年35歲,工作賺錢養家,妻子是全職太太,在家照顧兩個孩子,家裡還有兩位老人需要贍養。那麼張三發生突發意外死去,對家庭的打擊不言而喻。保險公司基於這一點開發的壽險,正是讓家庭支柱死後的愛與責任延續下去的一個很好的選擇。
  • 為什麼說有了意外險或重疾還要買壽險?壽險怎麼選?看完秒懂!
    很多朋友覺得自己已經有了意外和重疾保險不再需要人壽保險,他們認為身故是因為意外或疾病造成的,買這2款保險保障就已經很全面了,這種想法有一定道理,如果說你已經購買了意外險和重大疾病保險,就真的不需要壽險了嗎?接下裡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已經有了意外或重疾保險還需要買壽險嗎?
  • 家庭經濟支柱必買的壽險,哪款性價比最高?
    壽險從保障期限上又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  那麼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有什麼區別呢?  第一,保障時間不同。顧名思義,定期壽險只提供一個確定時期內的保障,也就是被保險人在規定時期內身故了,保險公司向受益人給付保險金;若被保險人在期滿時仍然生存,保險公司就不會給付保險金了,也不會退還保險金。
  • 某公眾號傑出的精算師-—「縱觀時代」畢尚安
    個人簡介概述:畢尚安,重慶郵電大學博士研究生,中國精算師、中國精算師協會會員、北美精算師、北美精算師協會會員、北美精算特許風險管理師、太平人壽精算部副總,後任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個人經歷:畢尚安1985年6月10日,出生於重慶,從小聰慧過人,尤其是對數字異常敏感,小學到高中成績都是名列前端,2003年又以十分優異的成績考取了重慶郵電大學,後來在2011年又順利獲得了精算師的資格證,但是很少人知道畢尚安年少的時候也曾輕狂不羈,2007年順利畢業後的畢尚安婉言推辭掉了學校校領導讓他留校任教的請求,一心想要大展宏圖的他毅然決然的去了澳門,但是接下來的三年時間卻並不像他想的那般順利
  • 2020年10月份熱銷高性價比壽險購買指南
    甚至有人會說:買壽險的人才是真正懂保險的人! 今天,咱就掰扯掰扯壽險這點事,一起發現它的美。 今後,山海也會定期挑選最具性價比、最具特色的好壽險供大家參考。 壽險指在保險合同約定期間內,如果被保險人發生身故或者全殘,那麼保險公司將賠付保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