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釜山消息一度銷聲匿跡的修建韓日海底隧道計劃近日被重新提上了議事日程。今天,韓日海底隧道國際研討會在釜山拉開序幕,研討會將正式討論建設韓日海底隧道的必要性。據悉,該海底隧道的計劃建設長度是英法海底隧道的4倍多,工程費用將超千億美元,如建成將成為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目前,韓日海底隧道的建設方案已壓縮為三個路線,兩條從韓國巨濟島經對馬海峽到日本九州的唐津市,一條從韓國釜山經對馬海峽到日本唐津,長度均在200到230公裡之間,但建設幾條隧道,只建公路還是同時建設公路和鐵路還尚未定論。
據悉,此項工程的費用預計為60萬億到100萬億韓元(合649.2億至1082億美元),初步估計工程時間為15至20年。有關專家表示,根據隧道的功能和路線情況,工程費和工程時間均可能增加。
據研究,目前從釜山到大坂的物流費用為一貨櫃(20英尺)665美元,若建成海底隧道,則會減少到472美元,節省近30%。有分析人士認為,海底隧道建成後,以釜山為中心的韓國東南圈和日本九州地區可能形成為韓日海峽經濟圈,而釜山將成為最大的受惠城市。此外,日韓兩國的鐵路也可通過朝鮮與中國、俄羅斯和蒙古的鐵路併網,從而使兩國的進出口貨物運輸時間比海運縮短1/3,運輸費用降低15%-20%,對拉動日韓兩國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關於修建韓日跨國海底隧道的討論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最初由日本學者提出。日本人的設想是在韓國釜山和日本九州之間修一條超過200公裡的海底隧道,並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對這一區域的地形、地質狀況進行調查,還成立了一個名為「日韓隧道研究會」的民間機構,網羅了500多名土木工程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從各方面對海底隧道可行性進行研究論證。
然而,對於日本人積極推動修建海底隧道,韓國方面一直心存疑慮,認為這「只會對日本人有利」。2003年,韓國交通開發研究院和鐵道技術研究院曾對該項目進行聯合論證,最後得出「經濟上不划算」的結論。理由是,修建費用過高;另外隧道距離過長,利用效率不如飛機和輪船。直到今年2月,事情才出現轉機,釜山市市長許南植當時表示:「釜山市有必要認真考慮韓日海底隧道建設問題。」
但直至現在,仍有部分人士持反對意見。釜山大學城市問題研究所所長崔烈表示:「若海底隧道建成,我們的活動空間可能擴大到日本,而日本通過我們把活動空間一直擴展到歐亞大陸,雙方獲得的空間很不平衡。」
(本報實習生艾家靜)
此前媒體報導稱,俄羅斯政府擬耗資120億美元在白令海峽海底修建一條全長103公裡的海底隧道,橫跨俄羅斯西伯利亞、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而建成後,這條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將令從北京乘火車去紐約的想法成為現實。
據悉,這項雄心勃勃的工程將歷時10至15年,由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聯手建設。而中國也有意參與這一投資計劃。
工程完工後,北美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每年將節省下200億美元的運輸費和電費。
此外,專家還預計,這條運輸路線每年鐵路和公路的貨運量可達1億噸,加上從西伯利亞輸往美國和加拿大的石油、天然氣和電力,建設成本按時收回應該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