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鴨」來了,生態又美味「鴨」

2020-12-18 漁樂谷

說起吃鴨子最好的時節,當然是秋天和冬天。因為夏天天熱,鴨子愛出汗,所以肉比較柴。

冬季吃鴨肉是一種良好的進補方法。鴨屬水禽,性偏涼,特別適合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是一種補陰的食物,有清虛火的作用。

漁樂谷的有機農場生態散養麻鴨

剛好可以成為你口中的一道美食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漁樂谷生態散養麻鴨

即在稻田、荷塘裡發揮鴨子

「殺蟲禽」、「除草禽」的作用

減少化肥、農藥的公害

達到水稻純綠色生產

鴨苗健康生長,進而實現了稻鴨雙豐收

優選高品種麻鴨

小雛鴨超可愛

渾身毛絨絨

每年只有在稻苗生長初期的時候

也就是5.6月份的樣子

開始把小麻鴨放入稻田裡

鴨子們就像是孩子進遊樂園一樣「開森」

這群可愛的小鴨苗

成為稻田「打工者」

鴨子自此從小就和水稻一起長大

日出·稻田嬉戲

日落·歸巢休息

每年九月初,稻子出穗前

鴨司令就出柵啦

稻田間穿梭的鴨子們可以幫稻田除草

也可剔除質量較弱的秧苗

到此,稻田鴨的打工任務正式完成

鴨子一歲不到

每隻重3-4斤左右

接下來,它們的任務是

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鴨稻共育,助力共生

稻田裡的鴨子們如魚得水,潛下水去覓食雜草,伸長脖子去啄蟲子。四處遊走「搜尋」,草和蟲子自是無處可逃,成了它們的盤中餐。

天性好動的主,到了田裡,嘴和爪子不間斷地耙地,土壤得到「按摩」變得疏鬆,水被他們攪得像是泥塘,水裡的雜草再也見不到太陽了,更別說光合作用供給生長能量了。

品種優質,鴨命不凡

鴨子們整日穿梭於稻株間,碰撞之下稻株越長越強壯,其排洩物也成了水稻天然的肥料。稻鴨共棲的日子長了,田裡少了雜草和病蟲害的幹擾,多了天然肥料的補給。成為為稻田護衛隊。

順應自然的規律,莊園的護衛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踏著夕陽的餘暉,小鴨子們竄出田間,趟進河裡洗洗澡,遊蕩著回窩休憩,迎接次日的忙碌。

生態散養鴨 VS 飼料鴨子

稻田鴨

VS

第二季度

生態散養鴨

0飼料,食雜草昆蟲

天然稻田,無汙染

0 催長素,自然生長

散養野生,產量低、品質好

口感 :

健康 :

飼料鴨

餵食飼料、激素

高密度圈養、易生病

餵食大量催長素

人工催素,加速繁衍,產量高

口感 :

健康 :

田園有機,天然健康

1

自有田地種植的

190項農藥零殘留的穀粒、玉米

2020.1.23

霜降

2

環境

在不噴灑農藥不施化肥的稻田

荷塘裡裡自由覓食

荷塘、田間雜草小野味

食源健康又豐富

稻田有豐富的生物

荷塘裡魚、泥鰍、貝類

也是鳥類的天然棲息地

鴨子屬喜水禽類野生鴨

也多棲息於溼地

把鴨子放歸稻田順乎自然

鴨司令們田間工作的狀態

3

運動量

每天都在田地間四處遊歷玩耍,全散養模式,小鴨腿絕對有勁兒。

吃好丨玩好丨年齡小

吃的好——自產穀物餵養

玩的好——稻田、荷塘生態散養

年齡小——冬季燉燒剛好

無論燒、炒、燉、蒸,還是白切

均風味別致

而且還不用放姜

所以備受廣大食客歡迎!

「無鴨不成席」,其實並不貴

值得大家擁有!

散養麻鴨領回家吧!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具有「鴨肉性昧甘、寒,填骨髓、長肌肉、生津血、補五臟」,主大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

鴨的營養價值很高,可食部分鴨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約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

鴨肉中的脂肪酸熔點低,易於消化。所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其他肉類多,能有效抵抗腳氣病,神經炎和多種炎症,還能抗衰老。

散養的稻田鴨天然綠色,吃起來就很棒,放點冬瓜、蘿蔔或者筍乾一起煲個湯,簡簡單單,鮮香味美。

# 啤酒鴨

# 啤酒鴨做法推薦

做法一

材料:適量的啤酒、鴨塊、姜蒜、花椒、幹紅辣椒、八角、桂皮、生抽、老抽、白糖、鹽、胡椒粉。

做法: 1、將鴨子清理乾淨後,用清水衝洗,然後將其剁成大小適中的塊。

2、鍋中放少許底油,下姜蒜片,幹紅辣椒,八角,桂皮,花椒炒香。

3、倒入鴨塊翻炒。調入生抽,老抽,少許白糖炒勻(這一步就一直炒到你覺得再不加水就不行了為止)。

4、加入能沒過全部鴨塊的啤酒,放鹽調味,大火燒開後蓋上鍋蓋燜40分鐘左右。 5、然後開大火,等裡面的汁水都收的差不多即可出鍋,撒些胡椒粉味道更好。

想要品嘗啤酒鴨的朋友

可導航「漁樂谷莊園」

相關焦點

  • 稻田養鴨模式,稻香鴨肥生態美
    近日,在岷江農業示範園區東坡片區的稻田裡,上千隻圓滾滾的鴨子在稻田中自由穿行、覓食。 「附近這近千畝稻田都是我流轉承包的,目前採用了稻田養鴨模式,去年的試驗結果顯示,經濟效益比較好。」當地養殖戶羅建敏介紹道。
  • 稻漁田綜合種養,鴨-魚稻田養殖技術
    但隨著現代化稻田養魚模式的發展,尤其是科學化稻田改造後,這一系列問題都得到了有效解決。近年來,根據生物多樣性的原理,在稻-魚模式基礎上加入鴨,形成稻-鴨-魚共生模式,能進一步利用土地空間,為種養殖戶帶來額外的收益。一 ,鴨-魚稻田養殖的優勢稻-鴨-魚綜合種養技術是在傳統稻田養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複合生態農業模式。
  • 綠油油的稻田裡養了一群鴨 讓湖南大米綠色升級
    (稻鴨種植不僅節約了成本,更重要的是保護了生態環境,有利於發揮自然控制的作用,生態效果顯著。圖片由 薛逸群 攝)除標註外,圖片均由 星辰全媒體記者 胡偉男 攝)  星辰在線8月26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胡偉男 賀奕翔) 「集合——集合了——」在湖南省嶽陽市華容縣鯰魚須鎮高山村湖南吉娃米業有限公司的基地,隨著村民一聲吆喝,綠油油的稻田裡立刻鴨鳴一片。伴著鴨子在禾苗中悉悉索索穿梭的聲音,不一會兒一群鴨子就出現在面前。
  • 貝店優選「鴨稻共生」大米,帶你重拾生態天然的香甜記憶
    在河南濮陽範縣,有一片原生態的「世外桃源」稻田。這裡看不見噴灑農藥的自動化機械、也沒有現代水稻育苗的大棚,放眼望去,稻田旁只有稻鴨、稻田和水渠。
  • 鴨稻緣何俏銷江南
    日前,記者走進全國聞名的優質稻基地、五常稻花香的發祥地五常市杜家鎮,在金福萬畝生態觀光園內,記者看到修葺整齊的稻田鬱鬱蔥蔥,半尺高的稻苗隨風輕擺,自然愜意,每個稻田的一隅都矗立一個鋼架稻草混合搭制的鴨舍,顯示著這片稻田的與眾不同。
  • 春「望」三湘|邵陽邵東:鴨軍集結 「今年的鴨稻米管夠」
    紅網時刻2月29日訊(記者 陳綱 剪輯 吳思靜 通訊員 劉昭雲)2月23日,邵東市周官橋鄉仙人嶺合作社即將插秧的稻田裡鴨聲一片,由湖南省湘俏米業有限公司提供的12000隻小鴨正在歡快嬉戲。這些鴨軍將成為該合作社2000畝稻田的「管家」。
  • 「李記茶油鴨」,承載著童年的回憶和家族精神的傳承
    美味綻香的「李記茶油鴨」,首先是要鴨好,掌門人李平說。現在養鴨的環境沒有過去那麼好,這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方面,李平確實是動了不少腦筋。首先是建立了自己的優質原材料鴨子的生態放養基地,在鴨的散養方式上成功的引進了生態「稻鴨共養」新模式。養殖基地設於洞庭湖嶽陽縣,水稻種植近7萬畝,其廣闊的稻田面積,為鴨子生態放養提供了優質的生長環境。稻田放養的土鴨,以田間雜草、蟲類、稻穀為食,經過兩年以上周期自然生長成的。做「李記茶油鴨」鴨子的重量都在2.5-3斤左右,這樣就保證了好的食材,才有好的味道。
  • 黔鴨首次入圍!天柱騾鴨「登榜」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多彩貴州網· 眾望新聞訊(記者 張文莉)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0年貴州省首批獲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產品名單,貴州的「天柱騾鴨」成功入選,這是貴州鴨首次獲得此殊榮。天柱騾鴨是什麼品種?騾鴨的「騾」字從何而來?
  • 湖南大米綠色升級樣本:「稻鴨米」種植 米好鴨美味
    紅網時刻8月25日訊(記者 馮鈞 童妙 攝影 李璐)「集合——集合了——」在嶽陽華容縣鯰魚須鎮高山村湖南吉娃米業有限公司的基地,隨著村民一聲吆喝,綠油油的稻田裡立刻鴨鳴一片。伴著鴨子在禾苗中穿梭的聲音,不一會兒一群鴨子就出現在面前。
  • 鴨稻共生一地雙收
    □文/攝王菲崔曉萍本報記者姜斌吳樹江 「嘎嘎、嘎嘎……」綠意蔥蔥的水稻田裡遊來一群鴨,追逐、捕食,時而傳來清脆的叫聲。北大荒股份興凱湖分公司南崗一管理區種植戶齊佩學的「鴨稻共生」示範田,猶如一幅生動的畫卷徐徐展開。
  • 鴨稻米與普通大米的區別
    如今在星火大米鴨稻的生產基地上,這句古詩就改為了「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嘎』聲一片」什麼是鴨稻米?鴨稻米是生態有機大米的一種種植模式的簡稱,即在插秧15天左右的稻田裡放養出生20天的小鴨,只有無化肥、農藥殘留的有機生態環境才能保證小鴨安全長大。
  • 鴨墓的田
    在管前鎮,鴨墓村與管前、西溪口、洪坑、南華等村子相鄰,卻處於相對較高的位置,304省道從東端管前村方向或者西段西溪口村方向進來,都要爬個坡才進入鴨墓村。村莊平坦開闊,周邊山頭不高,坡度平緩。房屋建在山邊,村中稻田連片。沿著水泥村道行走在各個自然村,撲面而來的稻田層出不窮。在西岬自然村,兩個大田壟,各有百把畝的稻田,仿佛從山上鋪展開來的錦色地毯,尤為壯觀。在過去,村名叫著西溪洋。
  • 黑龍江:網際網路相遇有機「鴨稻米」 水稻種植業迎來新機遇
    鴨稻米是生態有機大米的一種種植模式的簡稱,在水稻秧苗抽出第五片葉子時,選擇野性大、愛吃草、不會飛的鴨種,在出生20天左右時放到稻田裡,鴨稻共棲。這些鴨子在稻田裡「服役」兩個月左右,待到水稻抽穗便離開稻田。
  • 不走尋常「稻」的有機「鴨鱟米」
    □文/攝宮芮本報記者姚建平 「稻在水中長,鴨繞稻邊遊。」在一季的稻、鱟、鴨共作模式下,訥河市興旺鄂溫克族鄉千頃農夫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明星稻「鴨鱟米」迎來了收穫季。基地裡,金黃的稻穗在陽光下光耀奪目,陣陣稻香撲鼻而來。
  • 日本的鴨子|真鴨、家鴨、合鴨……衝鴨!
    其他時節的雄鴨與雌鴨外觀相似,都是一身褐色羽毛(蝕羽),以便降低被天敵發現的機率。但雄鴨的喙為黃色,雌鴨的喙為橙色帶黑色。來,看看這是雌性還是雄性真鴨!合鴨的羽色可以是雜色也可以是白色。山形縣的合鴨品牌「最上鴨」提到合鴨,很多日本人首先想到的是「合鴨農法」,也就是在水稻田裡養上合鴨,讓勤勞的合鴨來去除水稻田中的雜草和害蟲,並幫助疏鬆土壤,用鴨糞肥田,從而減少農藥的食用,促進稻米品質的提高。這種生態農業的做法在我國也屢見不鮮。
  • 海南日報數字報-稻香豐年鴨先知
    在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營盤村,像符進樁這樣的稻鴨共育生態農業扶貧示範戶還有56戶。去年8月份開始,海南省無公害農產品協會、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資所水稻研究中心攜手在營盤村營盤組設立了300畝稻鴨共育生態農業扶貧示範基地,探索在稻田中養鴨這種促農增收新模式。
  • 「鴨稻米」的故事
    丁汀  第一次鼻聞目睹滿屋飄香的「鴨稻米」,是三年前在距周莊鎮不遠的一個叫高勇村的種糧農戶家裡
  • 稻鴨共養,鴨肥稻香!村幹部生態種養闖出種田新路子
    之所以能做到這樣,不是除草劑打得多,也不是人工拔草勤快,而是劉宏在田裡養了一群數量可觀的鴨子,它們擔當了稻田的「清道夫」。   劉宏   西來鎮趙家村種田大戶   小秧摘下去活棵,大概有筷子長,三十公分左右活棵了,把小鴨在家養一個月,羽毛有點全了再放下去。
  • 石首鴨蛙稻的故事:一場商標之爭背後的品質突圍
    彭松林想到了把鴨和蛙「請回來」。讓鴨群在稻田裡吃草、尋蟲。青蛙是天生的捕蟲高手,能有效防止病蟲害,這樣就能恢復良好的農田生態系統。2014年,彭松林和幾戶村民試種了14畝鴨蛙稻,稻子收穫,米飯出鍋,香味撲鼻。第二年,彭松林動員村民們一起種鴨蛙稻,為打消疑慮,他拍著胸脯保證,稻子他找人來收,每斤2元。
  • 不一樣的鴨店!就在西河沙灘公園旁,還能免費吃!
    他們家用的鴨直接放在稻田裡養可能是郴州最具詩意的鴨店招牌就是鄉裡土鴨吃飯還沒有菜單老闆說「做鴨,我們是認真的」-探>店 · 稻田鴨鮮味館  - 😋 😋 😋TA帶著桂陽稻田長大的土麻鴨來到郴州TA精緻的出品俘獲了一眾郴州的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