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馬雪】
原定2019年在臺中舉辦的東亞青年運動會被取消,臺當局又演起「苦情戲」甩鍋大陸。然而,看一眼兩個多月前國際奧委會發去臺灣的信,就知道這又是個「自作虐不可活」的故事。
第一屆東亞青年運動會原訂2019年8月在臺中舉行,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EAOC)24日在臨時理事會中發起表決,決定停辦賽事。
對此,臺「總統府」聲明稱「嚴厲譴責大陸粗暴行徑」,臺「行政院」也隨即叫囂,「大陸為『政治目的』傷害體育發展,以粗暴手段破壞國際體育賽事的舉辦,非文明國家作為,而是國際社會的麻煩製造者」。
這一番花式「撒潑」,目的就是模糊停賽的真正原因。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昨日明確指出:
「根源在於民進黨當局為了一己政治私利,罔顧臺灣運動員、體育界以及廣大臺灣同胞的利益,不顧我們的一再提醒,執意縱容放任所謂『正名公投』對『奧運模式』發起挑釁。」
舉辦權被取消後,東亞奧協秘書長宋魯增也擺明原因:
「國際奧委會明確表示,不會考慮批准對中華臺北奧委會現有名稱做任何修改。即便如此,臺灣部分勢力仍不收斂,繼續推進所謂『公投』。
為維護東亞體育界的團結、穩定、和諧以及奧林匹克運動的健康發展,東亞奧協理事會對上述情況進行了研究,依據章程,就取消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進行了表決並作出了上述決定。」
早有預警,臺當局2個月來「裝死」
昨日(25日),國民黨籍臺北市議員參選人遊淑慧在臉書貼出一張兩個多月前國際奧委會發來的公文,指出取消資格一事其實「早有預警」。
這份公文是國際奧委會發給中華臺北奧委會主席林鴻道和秘書長沈依婷的,日期為今年5月4日。
公文圖片(圖源:遊淑慧臉書)
對於臺灣地區有「獨派」團體想為臺灣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正名」一事,此公文明確指出:
「國際奧會於2018年5月2日至3日於洛桑召開的執委會中討論,決議不予核准任何中華臺北奧林匹克委員會名稱的改變,因此,1981年的兩會洛桑協議內容維持不變,且完全適用。」
據臺灣「中央社」,中華臺北奧委會秘書長沈依婷5月19日即曾表示,國際奧委會5月初在執委會就決定「不會核准名稱更動」。
國際奧委會委員吳經國也曾於5月18日受訪時提到,必須尊重當年籤下的洛桑協議,並先以保障運動員參賽機會為首要考量。
洛桑協議,是1981年3月23日時任中華臺北奧委會主席沈家銘與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瑪蘭奇在洛桑國際奧會總部籤訂的「國際奧會與中華臺北奧會協議書」。該協議內容確認了中華臺北奧委會的名稱(Chinese Taipei)、會旗、會徽,中華臺北奧委會可參與各項國際運動組織。
也就是說,即使是該「公投案」獲得通過,到2020年東京奧運舉行時,臺灣地區的參賽隊伍仍需乖乖以「中華臺北」的名義,如果執意使用「臺灣」,將被拒之門外。
遊淑慧在臉書上質問,所謂的「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早在兩個月前就被國際奧委會方面注意到了,對方也致函表示執委會決定「不會核准名稱更動」。中華臺北奧委會秘書長沈依婷也曾公開提出預警。「但這兩個多月民進黨當局做了些什麼?」
「是不是見獵心喜?故意放任事態變嚴重,希望製造『被打壓』的事件,來凝聚選情有利的因素?」
遊淑慧「挑明」民進黨當局的用意:「對民進黨當局來說,辦不辦國際賽事,怎麼辦?怎麼不辦?是不是一切都重選舉、政治操作來考量?!」
7月25日,臺中市長林佳龍向蔡英文做報告。(圖源臺媒)
而民進黨臺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反稱要讓連戰「為此事負責」,遊淑慧也在臉書中痛批其「腦子壞了」:
「為什麼民進黨不去問問『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投票中,日本是棄權投票,而不是支持臺灣!」
「兩岸關係怎麼會是在野黨要負責,執政黨只負責開口罵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