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交通委正式發布了一條新的通告,這就是關於現在北京的交通工具和郊區車牌的下一步政策建議,並將與城市總體規劃一起實施。這件事讓人不禁懷疑,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擁堵費」要來?
交通堵塞包括哪些內容?
所謂「過路費」,就是在交通擁擠的情況下,對該道路的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費用,以調節交通狀況,據了解,目前北京對這一費用的研究已有10年。2010年12月,北京市出臺了近28項緩解交通擁擠狀況的政策,其中主要包括收費方案等。
在2013年時,有關部門正式發布了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在該計劃中,城市將對低排放的交通收費,從而大大減輕該地區的擁擠狀況和空氣品質。
此後的每年幾乎都會出臺一項相關政策,所以很多媒體報導,如將於2014年出臺並完成,或於2015年實施,但到目前為止關於交通擁堵的報導依然時有發生,並未得到相關落實。
有關負責人在北京市2017年兩會期間,也曾就交通擁堵費政策的實施發表了看法,他認為,交通擁堵費政策的實施涉及範圍很廣,因此政府會慎重研究,不知道是應該稱之為交通擁堵費,還是減排費,因為這兩項費用都包括在內
而且還需要正式確定具體的收費方式和收費範圍等,同時對誰收取、如何收取,這同樣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不同的收費方式和技術手段,眾說紛紜。
適用於主城區的機動車
此時此刻,有關記者向聯會秘書長詢問,對方直言:現在使用的收費標準應針對主城區擁擠的道路,而收費標準應針對經常進出城區的車輛。而且會根據出行時間和次數等標準進行不同程度的收費,當然有特殊情況的話要給予特別照顧,比如本城居民出行或者是正常上下班。
當擁堵費這一政策剛出臺的時候,標準還比較低,對於短期的出行可以提供免除條件,但對於長期佔用公共資源或多次累積車輛的車輛要徵收擁堵費,這樣對老百姓來說就不會增加出行成本了。
一些經濟學家說,如果按時段實行收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崔東樹則認為,目前這種技術手段還不夠成熟,無法實施或實施。
作者:杯澈
審稿:山霧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中國新聞網、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