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了十幾年的「擁堵費」,究竟有沒有實施可能?

2020-12-12 騰訊網

一大早高高興興出門,結果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死死被堵一個多小時,甚至鬧心。真的不敢想像,一個四線小城市在早晚高峰期都能堵成這樣,那些大城市會有多糟糕。

有人曾經建議在早晚高峰期徵收道路「擁堵費」,藉此緩解道路壓力。最初我是非常反對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提議,但每每被困馬路中央無法動彈時,就恨不得這項費用能火箭般立刻實施。

「擁堵費」雖然還未在全國徵收,但大家對其並不陌生。隨著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擁有車輛的家庭越來越多,城市車輛擁堵情況也日漸嚴重,「擁堵費」被提及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以北京為例,有關「擁堵費」的討論可以追溯到2010年,當時北京出臺了28項緩解交通擁堵的措施,其中就提到了要擇機徵收交通擁堵費,從那之後,「擁堵費」就成了座上賓,幾乎年年都會談到。

2020年也不例外。12月7日,北京有關部門再次請出「擁堵費」貴客,表示將結合城市整體規划進一步研究,都談了這麼多年了,這「擁堵費」究竟有沒有實施的可能呢?

就我個人來看,反反覆覆研究了這麼多年,「擁堵費」肯定是會實施的。

和買房先比,買車似乎更容易實現,不講究的買個幾萬、十幾萬的車隨便開一開,講究點的買個上百萬的、上千萬的車,但不管是選擇哪一種類型的車,最終都是要上路的,這就使得原本有限的城市道路擁擠起來,總不能為了迎合這些車主的需求,馬上將整個城市的道路幾倍吧?即便有那個野心,也沒那個財力和時間支撐呀!

阻擋不了大家買車的熱情,那適當的限制大家開車出門的頻率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

買了車之後,車主最在乎的是什麼?現階段是保險、油費、清洗費等支出,但這開支在購買時車主已經考慮到,如果推出「擁堵費」,且徵收費用較高,那就能有效錯開一些在乎這項費用的車出門,從而達到有效緩解交通擁堵的目的。

當然,事情並沒有想的那麼簡單,不然也不會研究來研究去十幾年了,依舊停留在理論層面了,「擁堵費」的徵收必須邁過三座大山,否則短時間內出臺根本沒戲:

第一座大山,徵收範圍、標準是什麼?

「擁堵費」顧名思義只有在擁堵的時候才徵收費用,那麼這個評判標準是什麼呢?有人建議只在主城區主要街道收費,有人提議全面就出行次數累積收費,還有人認為按擁擠程度來收費最為合理。

每個人在給出建議時,總是會站在最有利於個人的角度,即便是最為權威的專家也不能避免這種傾向,他們給出的理由看起來很有道理,也確實沒錯,但不論是哪一種方式,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讓所有人滿意,而一項費用的徵收,第一步都必須要解決徵收範圍、標準的基本問題,最終拍板決定是一件相當難辦的事情。

第二座大山,與之匹配技術過關嗎?

說起收費技術,不得不然人聯想到之前被人瘋狂吐槽的高速「ETC」收費,原本初衷是為大家創造便利,也確實有不少人反映通過收費站比之前更加方便,但奈何吐槽之聲一浪蓋過一浪,時至今日,依舊有不少車主寧願選擇在收費窗口排隊也不願意接受ETC。

「擁堵費」的徵收範圍顯然還要高於前者,為了避免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在相關技術上,比如車輛識別系統、計時收費系統等,就必須更加成熟、精準,務必將誤差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避免再次引發社會爭論。

第三座大山,公共運輸能承受住轉移過來的人流嗎?

其實,在早晚下班高峰期坐過公交和地鐵的朋友就有印象,真的是人山人海,能擠上公交和地鐵已經心滿意足,這足以說明,現有公共運輸設施在高峰期時已經出現了滿負荷運行狀態。

如果「擁堵費」真的實施了,那些忌於每日百八十的「擁堵費」車主轉而會選擇更為廉價的交通出行方式,那時候這些城市公交系統如何解決這部分轉移過來的人流呢?如果這邊收費實那邊卻沒有做好承接工作,那必然會累計大量民怨,不滿情緒真的不太好消化。

上述三座大山不解決,「擁堵費」就永無出頭之日,不過也請大家捫心自問,盼著這項費用的出臺最初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緩解交通壓力,但如今的交通堵塞就一定是車多造成的嗎?

我看未必吧!多少人和我一樣的感覺,年復一年經過同一條馬路,總會有那麼一段路,永遠圍著柵欄,佔據著大半馬路面積,似乎永遠在挖,似乎永遠修不好。要我說,與其在這裡盼著一項費用的徵收,不如著手解決這些已經存在的問題。也許,只要花點精力將已存在的問題梳理清楚,多數城市根本不需要上線「擁堵費」,當然,人口超級大城市除外,畢竟人流和車輛保有量在裡面放著。

拿著每天百八十的「擁堵費」幹點別的事,它不香嘛,何必盼著來!

相關焦點

  • 倫敦怎麼徵收交通擁堵費
    經過激烈討論,倫敦市議會最終於1999年通過這項議案,授權市政府實行擁堵費徵收政策。市議會的授權雖賦予擁堵費以合法性,但其最終得以實施,離不開時任倫敦市長肯•利文斯通的強力支持。工黨的利文斯通以政治手腕強硬、立場偏左而著稱。上世紀80年代,正是他在任倫敦市議會領袖期間對抗中央政府,激怒了時任首相柴契爾夫人而導致市議會被撤銷。2000年,利文斯通當選為倫敦市長。
  • 談談交通擁堵費的全球實踐
    在幾大政策實施城市放開購買,雖增量不足,但也能給車市寒冬帶來些許慰藉。佛山、廣州等城市已開始對購車進行補貼來救市。但呼聲之下,限購城市並未回應,政策的出臺和鬆綁非朝夕之事。同樣,限購限行政策在治理交通擁堵方面作用幾何,仍值得思考。是否有其他更好方式來緩解這一難題,這方面,國外的做法或許能給予一些啟發。
  • 北京徵收交通擁堵費擬入法 正研究收費標準
    但是,如果給予他們優惠,在目前的城市管理體系下,是不是有很多市民將車輛登記在收費區域周邊。  另外,目前北京市、中央以及各級單位的公車預計有數十萬輛,它們是否要收費,如果收費公車的費用出自財政,其實這筆錢就是左手倒右手,但是如果不收,可能所有公車都會傾向走收費道路。
  • 倫敦,「得罪人」的擁堵費
    那一年2月,利文斯通頂著巨大的壓力在倫敦市中心實施交通「擁堵費」政策,美國駐英大使館對此卻不予理睬,拖欠擁堵費約150萬英鎊。利文斯通忍無可忍開炮痛罵,他在接受廣播節目訪問時說:「如果問我要怎麼處理,我會把大使館的車子全部扣留,再把它們撞爛,但這對我來說並不合法。」  按照當時的規定,周一到周五早7點到晚6點半之間,駕車進入倫敦中心區的司機每天必須繳納5英鎊擁堵費。
  • 道路壓力下,擁堵費離我們還遠嗎?從倫敦失敗案例中吸取經驗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就小客車數量調控方案向社會徵求意見,其中「擁堵費」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實際上這並不是北京第一次提及擁堵費,早在2016年,北京就出臺了《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指出要研究交通擁堵收費政策。
  • 擁堵費:解決擁堵的一劑良藥?
    在來信來電中,有不少人提出了徵收擁堵費和發放郊區牌照等政策建議。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對於擁堵費和郊區牌照等其他政策建議,市有關部門將結合落實城市總體規划進一步研究論證。北京市未來是否要收取擁堵費?擁堵費能否成為解決「首堵」的一劑良藥?這成為輿論和公眾關注熱點。
  • 倫敦擁堵費政策失靈啟示錄
    十年來,倫敦市政府已經收取了幾十億英鎊的擁堵費,這些錢都用在了什麼地方?擁堵費究竟起到了哪些作用,還存在哪些問題,今後還會有哪些變化?對即將徵收擁堵費的北京又有怎樣的借鑑作用?
  • 北京收交通擁堵費擬入法 正研究收費標準施劃路段
    但是,如果給予他們優惠,在目前的城市管理體系下,是不是有很多市民將車輛登記在收費區域周邊。  另外,目前北京市、中央以及各級單位的公車預計有數十萬輛,它們是否要收費,如果收費公車的費用出自財政,其實這筆錢就是左手倒右手,但是如果不收,可能所有公車都會傾向走收費道路。
  • 北京擁堵費漸近:已初步制定方案 政策落地倒計時
    2013年,北京披露《北京市2013-2017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將研究制定徵收交通擁堵費,坐實各界的政策預期。  雖然在三年左右的時間裡北京尚未出臺這項新政,但在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教授李瑞敏眼中,政府每次表態、措辭變化已經顯示出,北京擁堵費政策離落地已越來越近了。
  • 北京市交通委:徵收擁堵費,不能議而不決
    北京市交通委日前表示,在就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優化方案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過程中,有不少群眾建議出臺徵收擁堵費和發放郊區牌照等政策。對此,北京市有關部門將結合落實城市總體規划進一步研究論證。或許是因為有「擁堵費」這樣的敏感詞,消息一經發布,蹭地衝上熱搜引發熱議。事實上,這不是北京首次討論擁堵費問題。
  • 推行擁堵費,倫敦為什麼失敗?
    據《東方早報》報導,倫敦五年前推出車輛擁堵費徵收方案,已收了8億英鎊,但現在交通狀況卻毫無改善。審視已經推行五年的倫敦擁堵費,其得失有很多,主要有三點值得一提。  其一,徵收擁堵費帶來的效果在逐漸消退。
  • 談談交通擁堵費的全球實踐|地鐵|無軌電車|新加坡_社會|斯德哥爾摩市
    在幾大政策實施城市放開購買,雖增量不足,但也能給車市寒冬帶來些許慰藉。佛山、廣州等城市已開始對購車進行補貼來救市。但呼聲之下,限購城市並未回應,政策的出臺和鬆綁非朝夕之事。同樣,限購限行政策在治理交通擁堵方面作用幾何,仍值得思考。是否有其他更好方式來緩解這一難題,這方面,國外的做法或許能給予一些啟發。
  • 擁堵費屢屢被提及 為何難開徵?真能治堵嗎?
    中新社發 劉震 攝此後,2013年9月發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要求北京市交通委和原市環保局牽頭,「研究城市低排放區交通擁堵費徵收方案」。這標誌著擁堵費正式進入官方議題,但實施範圍的措辭從此前的擁堵路段和區域,變為城市低排放區。2013年後,幾乎每一年都會傳出擁堵費相關的消息。
  • 擁堵費屢屢被提及!為何難開徵,真能治堵嗎?
    中新社發劉震攝此後,2013年9月發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要求北京市交通委和原市環保局牽頭,「研究城市低排放區交通擁堵費徵收方案」。這標誌著擁堵費正式進入官方議題,但實施範圍的措辭從此前的擁堵路段和區域,變為城市低排放區。2013年後,幾乎每一年都會傳出擁堵費相關的消息。
  • 數據|全國7地曾提徵收擁堵費,全球只有10個城市在收,效果有爭議
    北京市交通委近日表示,對於擁堵費和郊區牌照等其他政策建議,市有關部門將結合落實城市總體規划進一步研究論證。事實上,北京並不是國內最早提出征收擁堵費的城市。據界面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有7個城市提出過關於收取擁堵費的設想。
  • 傳說中的「擁堵費」屢次被提及,若落實真的能夠治堵?
    最近,北京市交通委正式發布了一條新的通告,這就是關於現在北京的交通工具和郊區車牌的下一步政策建議,並將與城市總體規劃一起實施。這件事讓人不禁懷疑,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擁堵費」要來?
  • 擁堵費是什麼鬼?北京開始了,濟南還多遠?
    近日有消息稱,為了解決「首堵」困境,北京今年可能徵收「擁堵費」, 目前已初步制定了收費政策和方案。先看新加坡和倫敦的政策→_→  新加坡:對進入的車輛每天收費3新元的「道路擁堵費」,公交車除外。  原標題:壹探│擁堵費是什麼鬼?北京開始了,濟南還多遠?
  • 羊毛出在牛身上 倫敦交通擁堵費上漲30%
    一場疫情,讓倫敦人不敢再去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都紛紛啟動了很多時候在周末才使用的私家車,直接 導致倫敦城市道路上的車流量增加,因為,為了緩解原本就擁堵的交通狀況,倫敦市政府宣告,倫敦的 交通擁堵費將在暫停兩個月後,於5月18日重新生效,每日收費將從6月22日的11.50英鎊提高到15英鎊, 費用直接提高
  • 廣州出30招治堵 徵收交通擁堵費仍在研究(圖)
    實施擁堵收費需經過廣泛聽取民意,經過綜合的科學論證,尤其是擁堵收費區域、收費對象、收費時段、收費額度、收費方式等都需要根據道路交通流的時空分布進行充分研究。據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收取擁堵費,預料在短期內無法實現,因為從走調研、政策、聽證一系列程序的時間看,實現收費的過程也是比較漫長的。此外,在技術系統上,也要有相應的支撐體系。
  • 北京已初步制定交通擁堵費方案 機動車使用強度將有措施
    據介紹,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關於霧霾治理的提案有19件,涉及6大類21方面共94條具體建議。這94條建議已經有82條被採納,12條被部分採納。  交通擁堵費已有初步方案  委員建議加強外埠進京車輛監管,完善限行政策、開徵擁堵費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