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四川天味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味食品」)首發申請獲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這是新一屆發審委的首次IPO審核。
公開資料顯示,天味食品自設立以來一直專注於川味複合調味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現已發展成以火鍋底料和川菜調料為主導的大型川味複合調味料生產企業,實際控制人為鄧文和唐璐夫婦。本次擬公開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4132萬股,擬募集資金5.30億元,保薦機構為東興證券,保薦代表人為丁淑洪、曾冠。
據《投資者網》梳理發現,作為一家調味品生廠商,2012年天味食品就打起了上市的主意,不過天味食品的上市之路十分坎坷。在2015年11月17日,公司還曾被取消審核。現如今,天味食品終於完成登陸A股的夙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會當天,發審委對天味食品提出了關於「毒牛油」事件、毛利率高於同行業、前五名供應商採購金額佔比較高、實控人鄧文是否侵犯集體企業利益以及是否存在股份代持或利益輸送問題等五大問題,其中「毒牛油」事件更是被重點關注。
7年間多次衝擊IPO
隨著火鍋市場的火爆,越來越多的人們愛上了火鍋。作為專門研究生產火鍋底料的天味食品,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自然發展迅猛。
《投資者網》了解到,天味食品成立於2007年,旗下擁有 「大紅袍」、「好人家」、"羊羊羊"等火鍋底料品牌。與集火鍋和底料為一體的海底撈不同的是,天味食品的主要業務還是集中在火鍋底料和川味調料產品的研究和生產銷售上。資料顯示,僅2017年天味食品就賣出了約5000萬袋火鍋底料,成為名副其實的火鍋底料大王。
我國川味調味料行業生產企業眾多,競爭十分激烈。《投資者網》梳理發現,天味食品的競爭對手主要有頤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重慶紅九九食品有限公司、重慶周君記火鍋食品有限公司和重慶德莊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市場上的「火鍋股」僅有港股上市的海底撈(06862.HK),以及頤海國際(01579.HK),而天味食品的成功闖關,令「火鍋股」再添一名新成員,也是A股市場上的火鍋第一股。公開資料顯示,天味食品2012年首次闖關A股,但自行終止發行審查。2014年重啟IPO後,遭遇新股發行放緩後中途放棄;2015年再次衝擊IPO,原定於2015年11月18日上會接受審核,但就在2015年11月17日取消了審核,證監會公告稱原因系「鑑於四川天味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落實」。直到 2019年新一屆發審委審核當中,天味食品終於過會成功。
招股書顯示,天味食品本次募資擬用於家園生產基地改擴建建設項目、雙流生產基地改擴建建設項目和營銷服務體系和信息化綜合配套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為5.3億元。
根據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前6個月,公司營業收入為8.68億元、9.84億元、10.66億元和4.7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1.42億元、2.03億元、1.83億元和7283.56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2017年,公司下半年收入佔比分別為66.28%、70.56%和67.18%。
曾捲入「毒牛油」事件
《投資者網》了解到,天味食品在2015年被取消IPO審核,當時市場消息稱很可能與主要供應商安順開發區金安食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安食品」)出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有關。
據天味食品在2014年發布的一份招股書(預披露)顯示,直到金安食品事發的2013年5月之前,金安食品一直都是天味食品前五大供應商之一。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2017年5月27日刑事判決書顯示,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間,金安食品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大量生產有毒、有害牛油脂。
牛油是川味火鍋底料主要原材料之一,2012年1月-2013年5月,金安食品為天味食品的原料牛油供應商之一。數據顯示,2012年,天味食品向金安食品採購牛油3560.26噸,採購含稅金額3470.27萬元;2013年1-5月,採購牛油1250.28萬噸,採購含稅金額1136.46萬元。直到2013年6月起,天味食品才終止了向金安食品採購食用牛油。
就「毒牛油」事件,發審委問詢公司,司法部門認定天味食品原供應商金安食品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而天味食品則認為牛油精煉的主要工藝可使其以不合格的原材料毛油生產出經檢驗合格的成品牛油。對此,發審委要求天味食品對法院判處金安食品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否涉及公司,是否存在被補充偵查或單獨立案的可能性和風險做出說明。
公司具體有哪些舉措以保證食品安全?此外,若「毒牛油」案終審判決對公司不利,公司方面有何應對措施?就上述問題《投資者網》致函天味食品方面,但截至發稿,並未得到任何回復。
經銷商渠道單一和環保問題
據公司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非常倚重傳統經銷商渠道,天味食品超過八成的營業收入來自於經銷商渠道,電商和直營商超的貢獻比例則非常少,在傳統商業受電商衝擊越來越大的時代背景下,這樣的比例顯得十分不平衡。
據了解,目前公司已經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營銷網絡,但公司主營產品川味火鍋底料具有較強的地方特性,那麼,公司在進行全國化布局時,如何解決公司主營產品與當地口味不符的問題?現在來看,我們不得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據公開資料,2017年底天味食品合作的經銷商有769家,而招股書中公布截至2018年的經銷商只有751家。對於經銷商的減少問題,直至目前,天味食品方面並未有任何說明。
另外,環保問題一向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據公開報導,2017年11月,中央環保督察進駐結束後四川省繼續受理環境信訪舉報辦結情況一覽表(第十六批)顯示,四川天味家園食品有限公司(即公司子公司)被群眾投訴「長期把廢水排放到河裡,造成環境汙染」。政府有關部門認為投訴情況屬實。安德街道責令四川天味家園食品有限公司景觀噴泉用水循環使用,溢流水接入汙水管網;冷庫衝霜水管道需整改,從雨水管網改接到汙水管網中,2017年11月30日前完成整改。但時至今日,《投資者網》並未發現四川天味家園食品有限公司的整改完成告知書。
川財證券投行部宮曉波對《投資者網》表示,由於農副產品價格受天氣等因素影響較大,價格波動較為頻繁,如果公司主要原材料供求情況發生變化或者價格產生異常波動,而公司產品價格不能及時做出調整,將直接影響公司產品的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
在內有原材料供應價格不穩,外有眾多競爭對手環繞的情況下,天味食品堅持不懈地衝擊IPO,時至今日終於得償所願。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火鍋底料這一併無太高競爭門檻的主營業務或許只能通過擴大規模來保持增長,公司將通過何種手段提高內生增長能力更上一層樓呢?《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