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條「落櫻不掃」道路在楊浦區江灣城路展開試點,「櫻花路」保留5天不掃,以精細化的「撿拾」進行保潔,讓市民全方位體驗櫻花之美。
面對這滿地花瓣,是掃是留,網友看法不盡同。
支持者認為順應自然與民心,希望推廣,落花不掃反而留住了春色也透出城市溫度。
而反對者則擔心增加環衛工負擔,花瓣腐敗還影響環境衛生,情況嚴重則影響市容市貌。
落花不掃,中國古代早有先例
唐代岑參《蜀葵花歌》就有:「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元代郝經《落花》有:「狼藉滿庭君莫掃,且留春色到黃昏。」等等「落花不掃」的寫照。而且透過中國古代典籍,我們發現古代絕大多數場合就是——落花不掃。
當然,古代農耕時代的做法,究竟適不適用於現代城市管理,也是視具體情況而定的。
去年11月,河南鄭州某街道環衛工用高壓水槍打落樹上的黃葉,促使樹葉加速落下,引發輿論關注。環衛工稱,領導檢查要求看不見一片樹葉,這很難做到,把葉子先打下來能集中清掃。
不得不說,「不見一片落葉」的規定,不僅過於苛刻脫離實際,而且,從自然的角度來看,落葉的存在,也是正當且合理的,並不能完全將其與「影響市容市貌」劃等號。上海這條「落花不掃」的道路,與「不見一片落葉」的規定,形成了鮮明對比。既順應了自然,又照顧市民的感受。
面對落花、落葉這些城市也不掃
1
---南京:
10條道路、7個公園景區、20處市民廣場落葉不掃
2018年11月,江蘇南京啟動「落葉不掃」活動,在天氣較好的情況下,南京主城區的10條道路、7個公園景區和20處市民廣場將保持落葉2至3天不清掃,為市民和遊客留住美好風景。(據《人民日報》)
2
---濟南:
12個公園兩天不掃紅葉
2015年11月21日、22日,為了能讓濟南市民在寒流到來之前趕上最後的紅葉觀賞期,該市園林局延遲清掃景區落葉,讓市民再享受一次大自然的福利。據濟南市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包括濟南三大名勝在內的市屬12處公園景區在保障衛生保潔的前提下,將最大限度保留園區內的落葉景觀。(據《山東商報》)
3
---杭州:
只撿垃圾不掃銀杏葉
2015年11月,杭州南應家河邊上銀杏林就黃了,考慮到景觀和市民拍照的需求,負責這個路段保潔的公司已經停止遊步道銀杏葉的清掃,只撿拾垃圾,管理部門還在遊步道旁的綠化帶裡拉起飄帶,防止市民隨意進出踩壞了落葉,等到12月上旬,銀杏樹葉全部掉光,再開始清掃落葉。(據新藍網)
世界各地對待落花的態度如何?
日本:市民自發清掃
日本沒有專門清掃街道的清潔員,都是市民自發清掃的,負責各自居住周邊的衛生,日本人覺得落英繽紛是美景,是大自然的贈與,一般不會清掃,實在要清掃也是掃到路邊而已。
澳大利亞:賞幾天再掃
澳大利亞有一種藍花楹,落花時很美,也不會被馬上清掃掉。而是最後用巨大的吹風機把花瓣吹到路邊泥土裡。
美國:不是每天清掃
因為美國大街小巷的清掃不是每天都有的,所以有了落花,也不會被馬上掃走,而公園裡的落花落葉則根本不會被清掃。
英國:不準掃落花
英國是不準清掃落花的,很多地方連落葉都不給清掃,「除非是影響到市容(鎮容)了。
網友建議
相比較而言,上海採取的事精細化城市管理,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環衛工人的負擔,畢竟工序更複雜了,環衛工人工作量也翻了一倍。強調這一點,並不是對精細化城市管理的否定,而是要提醒相關部門看到環衛工人的辛苦,對他們的付出也要有給予相應的回報,比如適當的補貼,或者適度調整工資待遇等,這也是管理的精細化。
城市管理還是要靈活一些,不要死板機械。現實中應該有為了整潔安全等需求掃落葉,也應該有精細管理下的「落葉不掃」,類似這樣的兼顧越來越多,才會成就城市治理的現代化。
來 源 :網易新聞
編輯:小 i
☆莆田|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