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觀察|落葉不掃到落櫻不掃,上海用這道減法聯結人與自然

2020-12-24 澎湃新聞

【編者按】

上海的日常,於細微處悄悄流淌。

城市的豐富,定格在奢侈新潮駐地轉角,特色小店腔調悠揚,后街煙火味日夜不息。

城市的開放,在於高光人物背後,城市精神孕育的萬千姿態,在進取,有守望。

澎湃新聞推出「浦江觀察」系列報導,帶你觸摸上海城市肌理,捕捉都市變遷,看見奮進的光。

春日暖陽下,189棵晚櫻樹迎風綻放。

一陣微風吹過,粉紅色花瓣離開枝椏,在空中旋轉,緩緩落地,如同一場唯美的「櫻花雨」。腳下,一條約700米長的道路如同鋪上了一層粉色地毯。人們歡笑著,跳躍著,撿起一捧花瓣揚到空中,擺出各種pose,拍下自己與櫻花互動的瞬間。

這一幕或許在公園裡並不陌生,但這次的地點卻是一條市政道路。4月14日-18日,楊浦區推出上海首條「落櫻不掃」道路,引路人紛紛駐足欣賞,更有不少人專程趕去賞櫻拍照。

路面堆積的花瓣。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圖

澎湃新聞記者在採訪中獲悉,此次嘗試「落櫻不掃」,其實是上海多年景觀道路「落葉不掃」的拓展。從落葉不掃到落櫻不掃,二者都是上海不斷創新城市治理方式、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的體現。

「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種具有創新性的舉措,適當地做些『減法』,使人與自然能在這種質樸的氛圍中實現和諧互動。」上海市市容環境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傅麗萍說。

市民自帶透明雨傘營造「櫻花雨」

4月14日-18日,楊浦區在江灣城路的殷行路至清波路路段,嘗試推出了上海首條「落櫻不掃」道路。長約700米的路段上,共有189棵晚櫻,在持續晴好的天氣下,一朵朵粉櫻盡情綻放。腳下,是點綴粉色花瓣的人行道。

江灣城路茂盛的晚櫻樹。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圖

4月17日,天氣轉陰。當天中午,澎湃新聞記者來此,從殷行路口步行至清波路口,緩步慢行約15分鐘,靠近行車道內側種植著香樟,而靠近人行道的一側就是密布的晚櫻樹,伸出的枝椏上遍布花朵,粉色花瓣不斷隨風飄舞。

不少市民專程前來,看一看「落櫻不掃」道路。

「你把這捧花瓣揚起來,我給你拍照。」中午12點正值午休,在新江灣城工作的王女士和同事步行來到這裡,互相拍照留念。

王女士和同事午休時間過來散步。

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從「上海發布」官方微信號上得知這裡「落櫻不掃」後,便在結束之前儘快趕來了,「不想錯過這麼美的景色,只可惜路太短,花期也太短。」

和工作在附近的王女士不同,騎著電動自行車的方女士一行五人特意從虹口區趕過來,就為了看看落英滿地的風景,體驗一次美妙的「櫻花雨」。

方女士一行準備了道具前來攝影。

「儂看看,噶好看。」方女士一行剛到達,就用連綿的讚嘆聲給靜謐的道路帶來了人氣。穿上了精緻的小紅裙,梳著整齊的捲髮,圍上心愛的絲巾,其中一名上海阿姨還掏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一把透明的雨傘。

她聚集地面上的櫻花瓣,放上傘面,輕輕一旋轉,就轉出了一片閨蜜們的驚嘆聲,紛紛「求借」。

「好不容易疫情平穩走出家門了,就有了『新花頭』,感覺很開心的,退休了就喜歡組團看看花花草草,和老姐妹們踏春。」背著相機的方女士是這個迷你「旅行團」的攝影師,指揮擺pose,安排進度,忙得頗有幹勁。

除了這些專程趕來的,不少路人也不由得放慢了腳步,欣賞這一幕落櫻繽紛的美好。

緊盯花期和天氣,正式開始前一天才作出決定

為何會選擇在一條市政道路上,嘗試推出「落櫻不掃」?

「去年秋天,楊浦區推出了『落葉不掃』景觀道路,感覺效果不錯,這裡又有上海市首條櫻花市級林蔭道,我們就考慮今年春天推出落花不掃的活動。」楊浦區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說,原本受疫情影響,這項計劃準備取消了,直到3月中旬本市疫情趨於穩定,公園也恢復開放,市民踏春賞花的熱情高漲,這項計劃才得以重啟。

儘管計劃重啟,但晚櫻花期卻與氣候、氣溫等息息相關,只能「看天安排」。

「我們從3月底4月初開始,足足等了兩周。」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工作群內,他們每天委託環衛人員報告當日的櫻花狀態和天氣情況,直到4月13日,觀察到成片櫻花盛放,路面也出現了飄灑的花瓣,才決定從次日(14日)起立即開始5天「落櫻不掃」。

雖說是「不掃」,但環衛工人的工作量卻不減反增。

天氣晴好時,道路保潔員從一天早晚兩次的普掃改成每天傍晚普掃一次,其餘時間對該路段採取「撿拾保潔」——保留掉落櫻花,循環檢查隱匿在落櫻中的菸頭、塑膠袋等垃圾,確保沒有垃圾滯留路面,使落櫻景觀更加「純粹」。如果遇上大雨,為了防止花瓣堵塞下水道通水,環衛工人會將花瓣全部掃淨。

「疫情一定會對市民生活造成影響,往年市民們的賞櫻熱門地點同濟校園也不開放了,所以我們的工作再複雜細緻一點,也要滿足市民需求。」上述負責人說,希望通過這項具有創新性的舉措,讓人與自然得到更多和諧互動的機會,也讓浪漫詩意棲居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之中。

駐足的路人。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圖

凸顯城市治理創新能力與精細化管理水平

此次推出的「落櫻不掃」,也是上海已嘗試多年的「落葉不掃」景觀道路的進一步拓展。

從2013年秋季起,上海徐匯區餘慶路、武康路嘗試開展「落葉不掃」,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此後幾年,全市落葉景觀道路不斷增加,到2019年已增至42條。在打造「落葉不掃」景觀道路的過程中,各區均結合各自的區域特點、歷史內涵、建築風格,對落葉景觀道路進行優化調整,主要落葉樹種有懸鈴木、香樟樹、銀杏樹等,不僅增加了區域人氣,對周邊商業也起到了一定的拉動效應。

上海為何會推出「落葉不掃」?

「2013年剛開始試點時,設想比較簡單,就是一種更加精細化的環衛保潔模式的轉變。」傅麗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上海以懸鈴木(俗稱「法國梧桐」)為主的行道樹非常有特色,體現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脈絡和城市文化。

但是,一到秋季,落葉滿地,對環衛工人來說,保潔難度就變得很大,往往一個小時就能掃出來一兩車落葉,而且還在不斷飄落。與此同時,保潔人員發現,當秋天的陽光照在灑滿人行道的落葉上,其實是非常美的。

「我們就提出來,在這個季節,能不能將以往一掃而空的保潔模式,改為更加精細化的撿拾(垃圾)模式,保留落葉的原始美,讓人與自然實現和諧互動?」傅麗萍說,於是,上海於2013年試點推出「落葉不掃」,沒想到反響很不錯,之後推出42條「落葉不掃」景觀道路,受到廣大市民遊客的歡迎。但不可否認的是,「落葉不掃」與「落櫻不掃」一樣,受天氣影響很大,需要根據氣候、氣溫等因素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

上海落葉景觀道路「落葉不掃」

「落葉不掃」,看上去好像是偷懶了,但其實道路保潔員的工作量不僅未減,反而對美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隨時撿拾垃圾,還要自己不時收集一些落葉,重新灑在人行道上,讓落葉景觀顯得更均衡、更好看。

「這其實也是上海城市治理創新和精細化管理的體現。」傅麗萍說,「落葉不掃」雖然看上去只是一件小事,每年持續時間也不長,但卻代表著傳統環境保潔模式的改革與進步,通過對道路環境的美化,尋找城市美感,讓人們在原始質樸的大自然中,滋養浮躁的心靈。

同時,各區還結合美麗街區的創建,將周邊建築的修舊如舊、配套設施的完善、市民素質的提升等融為一體,實現環境的共治、共享,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觀察 | 給「落櫻不掃」點讚,精細化保潔還原自然與城市的「和諧美」
    近日,上海首條「落櫻不掃」道路在楊浦區江灣城路展開試點,「櫻花路」保留5天不掃,以精細化的「撿拾」進行保潔,讓市民全方位體驗櫻花之美
  • 「落櫻不掃」道路留住城市之美
    (4月14日《新民晚報》)  據了解,江灣城路原本就是上海首條以日本晚櫻為主角的林蔭道,有晚櫻189棵,再搭配香樟,2017年被評為上海市林蔭道。通過媒體報導就能感受到林蔭道的美麗——微風吹過,「花瓣雨」飄下,落在道路和綠化帶中;開花較早的幾棵樹下,花瓣已積起了薄薄一層。這對於喜歡「花瓣雨」和拍照的遊客來講,絕對是心儀之地。
  • 落櫻不掃,讓城市詩意棲居
    【新聞隨筆】 近日,上海首條櫻花市級林蔭道——楊浦區江灣城路實施「落櫻不掃」,沿路189株晚櫻正值盛花期,紛紛揚揚的「花瓣雨」灑落一地,引來路人駐足欣賞。落櫻為什麼不該掃除乾淨?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維度裡,落花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王維在名詩《鳥鳴澗》裡寫道:「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無聲飄落的桂花,就足以襯託出月夜春山的靜謐意境和空靈禪味。在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有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美麗景色,成為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心嚮往之的「理想國」。除了審美,落花還能引人哲思。
  • 高考作文輔導146(名校作文):落櫻不掃,是你心底的浪漫
    今年,這幅落花「畫卷」將讓市民共享。上海市楊浦區綠化市容局14日宣布,江灣城路(殷行路至清波路)即日起暫時調整清掃保潔模式,打造全市首條「落花不掃」道路,用落英繽紛的晚櫻景觀「留住」春天。面對這滿地花瓣,是掃是留,網友看法不盡相同。支持者認為這順應了自然與民心,希望推廣,落花不掃反而留住了春色也透出城市溫度。
  • 給「落櫻不掃」點讚,精細化保潔還原自然與城市的「和諧美」
    上海首條「落櫻不掃」道路在楊浦區江灣城路展開試點,「櫻花路」保留5天不掃,以精細化的「撿拾」進行保潔,讓市民全方位體驗櫻花之美。面對這滿地花瓣,是掃是留,網友看法不盡同。支持者認為順應自然與民心,希望推廣,落花不掃反而留住了春色也透出城市溫度。
  • 上海推出首條「落櫻不掃」道路 來淋一場「櫻花雨」
    值此契機,楊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於今天起至18日對江灣城路(殷行路-清波路)的清掃保潔模式做出暫時調整,探索打造上海市首條「落櫻不掃」道路,保留落花美景,讓市民「雲體驗」落英繽紛的晚櫻景觀效果,感受楊浦日益提升的城區環境與暖暖春意。
  • 海言|落葉不掃,感受城市自然之美
    《海言》欄目首期聚焦「落葉該不該掃」的問題,由大眾網青島頻道聯合青島大學面向青島大學學生徵稿,現刊發部分優秀稿件。作者:莫天航11月10日,上海市公布了2020年城市落葉景觀道路一覽表,13個區、41條道路將陸續開啟「落葉不掃」模式,上海市民又能選擇在不同的道路上欣賞到落葉美景了。
  • 去看花瓣雨,上海首條櫻花市級林蔭道今起5天「落櫻不掃」
    上海楊浦區推出首條「落櫻不掃」道路。江灣城路是上海市首條櫻花市級林蔭道。江灣城路原本就是上海首條以日本晚櫻為主角的林蔭道,有晚櫻189棵,再搭配香樟,2017年被評為上海市林蔭道。在「落櫻不掃」開始的第一天,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了解到該路段的國曉路南邊一段花瓣掉落更多,微風吹過,一陣花瓣雨飄落而下,可能受光照影響,這一段晚櫻開花也早於其他路段。
  • 上海首條「落櫻不掃」道路誕生
    從今天起,上海首條「落櫻不掃」道路在楊浦區江灣城路啟動試點。未來五天,市民可盡情欣賞這滿地的春天。作為上海首條以櫻花為特色的市級林蔭道,江灣城路上遍植櫻花。目前不掃的路段為殷行路至清波路之間,約700米長,栽種了189棵晚櫻,還有香樟為襯,讓這幅落櫻油畫更顯漂亮。
  • 上海迎最美落葉季 「落葉不掃」景觀道增至42條
    立冬以來,各式落葉攜秋意散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伴隨著強冷空氣從昨夜開始影響上海,如詩如畫的城市落葉景觀也與之相伴——15日起,上海正式開啟落葉不掃活動,滬上街頭再度迎來一年一度最美落葉季。◆有心人撿拾起閔行區莘凌路上的銀杏葉,編成花朵形狀。 均毛海萍攝  已施行多年的「落葉不掃」為申城的大小馬路平添了優雅和暖意,在落葉景觀道漫步也成為約會最美秋色的最佳方式。
  • 「落櫻不掃」,城市「近自然」才更美好
    近日,上海首條「落櫻不掃」道路在楊浦區江灣城路展開試點,「櫻花路」保留5天不掃,以精細化的「撿拾」進行保潔,讓市民全方位體驗櫻花之美。很多人說,這不是多此一舉嗎?其實不然。因為晴天時路面會有很多難以清除的泥垢。下雨後,汙垢被浸泡,經過灑水車的噴灑,泥垢被衝洗到路邊,能大大方便環衛工人清掃。下雨天出動噴灑車清泥垢,這是環衛工作精細化的體現。海爾總裁張瑞敏說:「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城市保潔,能把簡單工作做到了極致,真是不簡單。
  • 又到上海落葉季 滬上「落葉不掃」景觀道重磅歸來
    上海,又到了上海最美麗的落葉季,滬上落葉不掃景觀道也重磅歸來。今年,全市共有41條落葉不掃景觀道,所栽行道樹包括懸鈴木、銀杏等樹種,風格各有千秋。11月中旬,記者在楊浦區國秀路看到,金色落葉地毯已經初成氣候。 IC photo
  • 上海試點「落櫻不掃」道路
    ↑4月15日,市民走在上海楊浦區江灣城路上。 近日,上海首條「落櫻不掃」道路在楊浦區江灣城路展開試點,「櫻花路」保留5天不掃,以精細化的「撿拾」進行保潔,讓市民全方位體驗櫻花之美。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4月15日,在上海楊浦區江灣城路,人們把落櫻拼成心形。↑4月15日,市民在上海楊浦區江灣城路上跑步。↑4月15日,市民走在上海楊浦區江灣城路上。↑4月15日拍攝的上海楊浦區江灣城路一角。↑4月15日,市民騎行在上海楊浦區江灣城路上。↑4月15日,市民走在上海楊浦區江灣城路上。
  • 思南路再登上海「落葉不掃」道路名單!摩登小馬路、絕美秋景等你...
    思南路再登上海「落葉不掃」道路名單!摩登小馬路、絕美秋景等你解鎖!這幾天市綠化市容局公布了上海41條「落葉不掃」道路名單,黃浦區的思南路再次上榜,小夥伴們等了一年的絕美秋景即將上線咯!
  • 海言|「落葉不掃」:人文之美的背後也需依規而行
    《海言》欄目首期聚焦「落葉該不該掃」的問題,由大眾網青島頻道聯合青島大學面向青島大學學生徵稿,現刊發部分優秀稿件。作者: 許興宇11 月 10 日,上海市公布了 2020 年城市落葉景觀道路一覽表,13 個區、41 條道路將陸續開啟「落葉不掃」模式,上海市民又能選擇在不同的道路上欣賞到落葉美景了。除了上海,在北京、在西安、在長春、在青島,也都有「落葉不掃」的做法,讓秋景長留。
  • 落葉不掃思南路,仿佛1秒到巴黎
    【落葉不掃思南路,仿佛1秒到巴黎】「落葉不掃」也許是一座城市,對自然最大的讚美,對時光一往深情的回顧。思南路的梧桐落葉是這片百年街區歷史文化的縮影之一。每年最美觀賞日期正是12月1日至12月20日,主要樹種懸鈴木。千萬別錯過了!
  • ...上海29條道路下月起「落葉不掃」,可為何少了武康路和湖南路?
    值得注意的是,和去年相比,今年上海的城市落葉景觀道路仍為29條,但內容有了較大調整。 比如,在實施落葉不掃的時間上,多個區延後了落葉不掃的啟動時間,同時將結束時間提前。 首先是實施落葉不掃時間的大幅推遲和提前結束,該負責人表示,調整後的落葉不掃時段,恰恰是綠化市容部門判斷的今年落葉最佳觀賞期;而去年較早實施落葉不掃後,就有許多市民興衝衝地去觀賞,結果因為景色不佳,敗興而歸。
  • 天津試點各大公園等部分區域落葉不掃 讓街頭增添新景觀
    上海市在2014年就開啟了「落葉不掃」的試點工作,從2014年的6條道路,到2015年的15條,再到2016年的18條,直至2020年開闢的41條「落葉不掃」道路,有掩映在高大法國梧桐濃蔭下的思南路,有被銀杏包圍著的樂華路,有撒滿懸鈴木樹葉的陸家嘴西路……在枯黃樹葉覆蓋下的上海市41條道路上,為行人與自然開啟了一個相互交融的通道,仿佛讓人置身於秋高氣爽的曠野之中
  • 「落葉不掃」,武漢市設立首批城市公園生態養護觀察示範區
    湖北日報訊(記者汪訓前、通訊員趙輝)近日,武漢市開展城市公園生態養護觀察示範區試點工作,在城市公園挑選13個示範點進行示範,其中面積最大的是江漢區後襄河公園範湖小森林6.8萬平方米,面積最小的是武昌區洪山廣場東廣場園林景觀區600多平方米。
  • 上海41條「落葉不掃」馬路實施時間確定 每條都能刷爆你的朋友圈
    圖說:滬上「落葉不掃景觀道」從明天起再度上線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立冬之後,秋意仍濃,申城街頭將再度開啟「最美落葉季」。記者今天從市綠化市容部門介紹,滬上「落葉不掃景觀道」從明天起再度上線,全市共41條道路將先後上演「落葉景觀大片」。今年,上海各區在去年基礎上對景觀道進行了梳理和評估,部分區對路段有所調整或替換。其中,閔行區新增了南江燕路和北江燕路,以柳樹為景觀樹種;名都路,以黃連木為景觀樹種;姚虹路和繁安路,均以懸鈴木為景觀樹種。徐匯區新增了慈雲街,以銀杏為景觀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