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新冠患者及密接者個人信息遭洩露!當事人:精神崩潰...

2021-01-10 網易

  

  12月23日至24日,瀋陽新增新冠確診者尹某某及密接者的姓名、身份證號、電話等個人信息在網絡上流傳。24日下午,尹某某的一名密接者告訴南都記者,信息洩露對他的影響很大,一直有陌生電話打進來,手機已不能使用。目前正在隔離,希望此事能夠引起有關政府部門的重視。瀋陽警方今日對媒體表示,針對此事,目前已介入調查。

  南都記者注意到,疫情以來,新冠患者信息洩露事件頻頻發生。專家分析認為,此類事件的背後,實際上存在違法成本低和維權成本高的問題。雖然有部分信息洩露者被已予以行政處罰,但處罰力度還不夠,不足以起到警示後續的作用。

  瀋陽新增確診者及密接者信息被洩露,含姓名電話身份證號等

  據遼寧省瀋陽市衛健委官方消息,12月23日,瀋陽通報1例韓國返沈人員解除隔離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患者,經專家會診,定為確診病例。

  瀋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萍介紹了確診患者的基本情況:尹某某,女,67歲,中國籍。11月29日由韓國乘坐CZ682次航班(座位號:32C)抵達瀋陽桃仙機場,按照境外入沈人員管控措施,集中隔離期間,血清抗體和第二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12月13日解除隔離。

  南都記者注意到,自12月23日起,確診者尹某某及其密接者的個人信息在網絡上流傳。其中包括:真實姓名、電話號碼、身份證號、行動軌跡、詳細到門牌號的家庭地址、工作單位名稱、所在學校名稱,甚至包括尹某某乘坐計程車的司機姓名、身份證號碼、個人照片。

  

  瀋陽新冠患者及密接者個人信息遭洩露 當事人發聲:精神崩潰

  瀋陽確診者尹某某及密接者的個人信息在網絡上流傳。

  12月24日下午,南都記者聯繫到尹某某的一名密切接觸者。他表示,剛知道信息被洩露時,感覺氣憤又驚訝,患者得病本是無意。同時,他也覺得奇怪:這麼詳細的信息普通人是不能掌握的,怎麼會被洩露?由於不斷有陌生號碼打進來,手機已經不能正常使用。「我的姓名、電話、身份證號滿天飛」,他告訴記者。

  12月24日午時,瀋陽新冠確診者尹某某的另一名密接者在網絡上發聲。他撰文寫道,從23日起不斷接到陌生電話和惡語攻擊的簡訊。由於他和家長的個人信息都被暴露在網上,「目前,我的精神處於完全崩潰狀態。」

  

  瀋陽新冠患者及密接者個人信息遭洩露 當事人發聲:精神崩潰

  瀋陽確診者尹某某的密接者在網絡上發聲。

  「這些信息是我們配合瀋陽市政府防疫需要,主動向政府相關部門報備的,這是我們作為公民的義務,也是為控制疫情在儘自己的責任和力量。但讓我失望的是,我們提供的個人信息就這樣完完整整的暴露於天下。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沒想到又遭到了網絡人肉這樣的二次傷害。」

  瀋陽新增確診者尹某某的密接者收到帶有言語攻擊的簡訊。

  他在文末寫道,由於已經承受不了網絡給他的精神壓力,希望網友們不要在轉發擴散他們的信息,希望有關部門對掌握患者信息的洩密者一查到底。

  據媒體報導,12月24日,瀋陽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一名工作人員稱,當地公安機關已對此事介入調查,具體情況不便透露。

  疫情以來新冠患者信息洩露事件頻發,專家:處罰力度不夠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疫情以來,新冠患者及密接者信息洩露的事情頻繁發生。

  今年1月末,7000多名武漢返鄉人員信息被洩露。今年4月,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因出現當地居民在醫院就診期間感染新冠肺炎而備受關注,一份涉及出入這家醫院的人員的名單在當地流傳,涉及到多項個人信息。

  與信息洩露相伴的往往還有網絡暴力。半個月前,成都確診女孩趙某的個人信息遭到洩露,有網友稱她是「毒王」、「轉場皇后」,趙某在社交平臺上三次發聲澄清。不久,成都一男子因洩露趙某信息被行政處罰。

  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專家何延哲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冠患者信息屢遭洩露的背後,其實是洩露者、轉發者對個人信息保護問題的「無意識」。首先可能是內部人員掌握患者信息後,所謂「不小心」、「無意識」地洩露了信息;其後,又有很多普通人隨意地去轉發。

  另一方面,北京網絡行業協會法律委員會副主任王琮瑋曾告訴記者,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也是洩露事件頻發的主因。從手段上來講,違法者洩露信息非常便利。但受害者的維權成本卻很高。

  她表示,在類似案件中,數量上往往達不到刑法規定的標準。而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對於類似情況,各個地方的執法力度和尺度標準不夠統一。尺度往往掌握在執法部門手中。

  此外,南都記者注意到,《刑法》中規定,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可從重處罰。在多起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信息洩露事件中,負責相關工作的當事人已受到處罰。

  2月5日,平湖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執業醫師徐某,私自將患者的電子病歷首頁拍照發到同學微信群,其後照片被廣泛傳播,徐某受到暫停執業活動6個月的行政處罰。同月23日,寧波市一輔警葉某、新碶街道小山村村幹部史某某因傳播患者及其親屬的個人信息,分別被行政拘留六日、罰款五百元。

  何延哲認為,從年初開始到現在,類似事情屢次發生,並沒有得到遏制,處罰力度不夠,「沒有起到一個很好的警示後續的作用」。他還表示,不僅是洩露信息者,轉發信息者也應該被嚴肅問責,因為這是一種故意行為。「如果轉發者如果不被問責的話,還會有第二起、第三起,以後會一直出現。」

  來源|瀋陽公交網 南方都市報

  圖文|公交觀察員 小林

  文章歡迎轉載

  請註明來源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瀋陽陽性病例個人信息疑似遭洩露,電話簡訊不斷,當事人親屬回應
    12月24日0時至24時,遼寧新增7例本土確診,均屬普通型病例,均為大連市報告;12月23日,遼寧瀋陽市報告一例新冠肺炎陽性病例,系1名韓國返沈人員解除隔離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該陽性患者尹某某及其家人個人信息疑似在網絡流傳,內容包括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家庭詳細地址等。
  • 別讓新冠感染者暴露於網絡暴力
    之前,西湖區某醫院感染科醫生林某將相關流調報告轉發至微信群,致使該感染者的身份信息、聯繫電話在網際網路上大面積擴散。因涉嫌侵犯他人隱私,林某被處行政拘留五日。此外,還有兩起在網上散布涉疫謠言的違法行為,相關人員也受到相應處罰。  無論何時,保護個人隱私都是一項行為準則,在疫情防控中也是如此。  在網絡時代,個人信息洩露,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
  • 麗江通報「密接者信息遭洩漏」事件:已當面致歉,成立調查組!
    麗江通報「密接者信息遭洩漏」事件:已當面致歉,成立調查組! 1月6日、7日,北京報告一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梁女士的姓名、身份證號、電話等個人信息
  • 「信息被洩露」密接者電話被打爆 麗江通報:倒查追責
    【原標題】麗江信息遭洩露密接者當事人:電話被打爆,給我造成了騷擾和傷害從1月6日晚,梁梅(化名)連續接到來自麗江的電話和簡訊,這些打電話的人不斷質問,並辱罵她「千裡傳毒」「害人精」,只因為她是北京一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她到麗江後信息被有關人員洩露,於是電話被打爆。
  • 疫情期間洩露1萬公民個人信息,判了!
    疫情期間洩露1萬公民個人信息,判了!法院判決渝北法院審理後認為,本案雖處在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特殊公共事件發生的非常時期,但被告未經相關權威機構授權及原告等名單當事人的同意,且明知侵犯相關當事人隱私的情況下,以「目前是非常時期,沒有什麼東西比安全和生命更重要」「目的在於希望涉及到的群眾主動配合官方」為藉口擅自將涉及原告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的案涉文章發布在公眾平臺
  • 成都確診女孩個人信息洩露背後,隱私保護何時提上日程?
    僅11月中下旬以來,就發生了多起新冠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個人信息洩露事件,再次將個人隱私保護推上風口浪尖。12月8日,成都市衛健委公布新增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一名患者趙某,因活動區域較大且停留場所主要集中酒吧等。隨後,疑似趙某的身份證號碼、個人照片、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開始朋友圈、微博等平臺流傳,遭受網絡暴力。
  • 思想界|成都女生遭網暴:新冠患者被詆毀的人格與脆弱的隱私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成都新冠肺炎女性患者遭網暴與北京海澱區的「雞娃」家教招聘。成都女生遭網暴:新冠患者的隱私保護面臨哪些難題?近日,成都一名新冠肺炎女性患者個人信息被洩露,遭到了大量網絡暴力。12月7日,成都郫都區報告兩起本土確診病例,患者為一對夫妻。次日,他們的孫女趙女士也被確診患上新冠肺炎。
  • 40萬條快遞信息洩露,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如何做好保護?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們在感嘆資訊時代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和智能的同時,來自平臺、機構等諸多渠道造成的個人信息洩露成為當下人們對於自身信息安全方面更深層次的擔心。近日,圓通快遞因為「內鬼」洩露用戶個人信息上了熱搜。
  • 日本愛知縣官網洩露新冠感染者信息 縣政府擬賠償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5月29日電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愛知縣政府就日前誤將縣內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個人信息刊登在政府官網一事表示,將向所有被洩露信息的感染者每人支付2萬或4萬日元的賠償金。據報導,當地時間5月5日,愛知縣政府官網在發布新冠疫情信息的網頁上,錯誤地刊登了495個確診患者的個人信息,其中390多人的姓名也被刊登了出來。關於這個問題,愛知縣政府於5月28日再次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向被刊登信息的所有感染者支付賠償金。賠償金額為,被刊登姓名者每人4萬日元,未被刊登姓名者每人2萬日元。
  • 成都確診女子隱私洩露,身份證號等信息流傳網絡,警方介入
    這兩日,成都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患者趙某信息在網絡平臺流傳。澎湃新聞注意到,趙某的個人隱私信息在多個社交平臺上被轉發,疑似被洩露,涉及的圖片包含了其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照片等信息。12月8日,成都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針對「病例趙某個人隱私疑被洩露」一事,公安已介入調查。網傳信息是否屬實需等待調查結果,具體情況、調查結果可通過官方渠道了解。稍早前,8日上午,成都市疾控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確診病例相關信息由衛健委及政府部門公布。至於病例身份證號等隱私信息被洩露的問題,「公安部門會涉及,該查的要查」。
  • 成都遭網暴確診女孩發聲:我也是受害者
    我不太清楚是誰暴露了我的個人信息,包括我的手機號,從昨天開始一直有人給我打電話、發簡訊。」 在發現個人照片被盜用後,12月8日中午,她在個人微博發布消息稱「照片被人亂傳播說我得了新冠,這玩笑能隨便開嗎?」
  • 央視評成都確診女孩信息遭洩露一事說了啥?海霞:我們的敵人是病毒...
    成都確診的20歲女孩個人信息遭洩露,引起熱議。去除少數惡意成分,這也或多或少折射出人們對疫情出現的焦慮感。轉發提醒:現在,不是把注意力過度放在個別病例上的時候,我們應保持平和心態和理性態度,繃緊防疫意識不放鬆!
  • 手機號碼被標記個人信息 軟體洩露用戶隱私引爭議
    原標題:「我的個人信息,你有什麼權利向陌生人公開」   瀋陽市民孫明(應受訪者要求化名)是某報社記者。近日,朋友告訴他,撥打他的電話時,屏幕會顯示他的單位和職務。一次,孫明用手機軟體叫車,一上車,司機就跟他打招呼:「您是某單位的某某部門的記者吧,我打您電話時手機上顯示的。」   孫明感覺自己的隱私被洩露了。
  • 1萬多人隱私信息洩露,不能止於賠償
    江德斌近日,重慶渝北法院受理並審結首例涉「新冠肺炎」疫情侵犯公民隱私權糾紛案,判決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在其註冊管理的公眾號及權威報紙刊登書面道歉信向原告趙某道歉,並賠償原告趙某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
  • 天津:信息洩露!確診病例和家人詳細信息,接觸過的人姓名和手機號...
    天津瞰海軒小區發現8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5名確診病例11月20日凌晨2點,天津市疾控中心報告,在近10天時間裡,瞰海軒小區已接連發現了8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5名確診病例,3名無症狀感染者。隨後,天津市決定對濱海新區全體居民開展核酸檢測篩查。
  • 萬名購買進口白蝦的人員信息被洩露!法院判了
    」案件回顧:萬名購買進口白蝦的人員信息被洩露7月14日,重慶沙坪垻區西部物流園一冷凍倉庫部分厄瓜多進口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相關部門迅速組織涉事產品及購買人員進行核酸檢測。渝北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未經相關權威機構授權及原告等名單當事人的同意,且明知侵犯相關當事人隱私的情況下,以「目前是非常時期,沒有什麼東西比安全和生命更重要」「目的在於希望涉及到的群眾主動配合官方」為藉口擅自將涉及原告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的案涉文章發布在公眾平臺。
  • 1萬多人信息被洩露!法院判賠1元
    」案件回顧:萬名購買進口白蝦的人員信息被洩露7月14日,重慶沙坪垻區西部物流園一冷凍倉庫部分厄瓜多進口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相關部門迅速組織涉事產品及購買人員進行核酸檢測。渝北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未經相關權威機構授權及原告等名單當事人的同意,且明知侵犯相關當事人隱私的情況下,以「目前是非常時期,沒有什麼東西比安全和生命更重要」「目的在於希望涉及到的群眾主動配合官方」為藉口擅自將涉及原告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的案涉文章發布在公眾平臺。
  • 瀋陽隔離點內,一個擁抱安慰了密接者!
    導讀12月29日,遼瀋晚報記者通過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了解到,隨著瀋陽疫情形勢的嚴峻,瀋陽市麗陽大廈密接隔離點再次啟動,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以下簡稱密接者)隔離觀察點醫療團隊9名醫護人員24小時在崗,監測體溫、疏導心理、用真心真愛,陪伴隔離者度過14天。
  • 酒店衛生門曝光者花總已回老家,律師:啟動個人信息洩露追責
    多家高端酒店公開致歉後,事情並未平息,曝光者「花總」個人信息反而在24小時內兩度被洩露。對此現象,有網友稱:「不去解決問題,反而去解決發現問題的人。」11月27日,花總代理律師周兆成向封面新聞表示,他們已給涉事酒店發送律師函,如果得不到回應,將會提起訴訟。11月16日,「花總」個人護照信息首次遭洩露。
  • 在北京追「新冠」的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過去三個月,北京每一條與新冠肺炎相關的信息,都被第一時間匯集與保存於此:感染者檔案、密接者信息、傳染源「族譜」乃至境內外各地疫情態勢…… 這些信息,是人類截堵新冠病毒的珍貴情報,為北京不斷調整的防控策略,提供著技術與數據支撐。 疾病防控,有別於臨床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