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處機的開創的龍門派,為何明朝之後提倡三教合一?

2020-12-23 騰訊網

在佛教的催化之下,中國本土道教在宋朝金朝時期,逐漸產生了全真教和正以教,宋朝是正一教,金朝是全真道,也算是南北對峙之下的別樣景觀,因為元朝的統一,這種分界也沒有了。

在成吉思汗西徵的時候,全真派丘處機曾經受邀前往軍營宣揚道法,實際上是成吉思汗聽說丘處機是神仙,想跟他我跟他學習長生不老的辦法,但是邱書記到了軍營之後,勸成吉思汗不要亂殺人,也不要隨便亂發脾氣,這樣就可以保證益壽延年。

丘處機成功勸成吉思汗仁慈,成吉思汗和後來的繼承者都對丘處機非常尊敬,也對全真道非常寬容,甚至委任丘處機為總管天下道門的國師,身份地位十分尊崇。

丘處機呢,是王重陽的徒弟,在射鵰英雄傳中是一個非常牛氣的人物,並非金庸杜撰,而是史上實有其人,比小說中更加的牛,他在拜入王重陽門下之後,開車道教龍門派,後來金國皇帝、宋朝皇帝和蒙古皇帝都對他禮敬有加,但是丘處機冷靜的歸附蒙古人。

這一次行動,給全真道換來百年發展機遇,後來蒙古人縱覽天下,道教尊崇一時,而丘處機的龍門派也成了道教的顯赫派別,在元朝時候盛極一時,勢力非常龐大。雖然後期佛教後來居上,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直受到皇室的優待。

進入明朝之後,雖然朝廷不在格外優待,而發跡於南方的明朝對正一道有格外的情感,北方的全真道於是逐漸衰落,不復往日的風採,幸好有最大支系龍門派支撐才不至於滅亡。

由於明朝對理學的加持,朱元璋主張以儒家為主,官方面前佛道兩家都很脆弱,但是在民間,千百年浸潤下,基礎非常雄厚,而且對釋儒道的區分不是很多,早就融合一體。

元朝末年,因為佛教泛濫,明朝開始對此有了糾正,而尊儒之下也更加奠定了儒家的正統地位,在這樣朝廷推崇儒家,抑制佛教的情況下,道教雖然衰弱,但是依然有足夠的生命力。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由民間的融合趨勢推動上層職業宗教人士的主動融合,於是道家龍門派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歪史認為,他們提出的背景主要是在失去朝廷支持,甚至刻意打壓的情況下,各宗教勢力不得不變換思路。

三教合一則是可以完全互相融合,互相扶持,這也是延續道教命脈的一種策略。畢竟衰落的宗教在八股文之下,存活受到影響,活著才是硬道理。

另外,也不排除龍門派核心人物也確實對三教合一有不一樣的認識,那就是認為三教核心一樣,或者終極結果是一致的,不過是表現形式、修煉途徑不一樣,但是終究殊途同歸。於是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張,互通有無。

相關焦點

  • 全真道龍門派是正宗道家,為何明朝時期提倡三教合一?
    丘處機呢,是王重陽的徒弟,在射鵰英雄傳中是一個非常牛氣的人物,並非金庸杜撰,而是史上實有其人,比小說中更加的牛,他在拜入王重陽門下之後,開創道教龍門派,後來金國皇帝、宋朝皇帝和蒙古皇帝都對他禮敬有加,但是丘處機冷靜的親近蒙古人。
  • 道教門派番外篇:高道輩出鼎盛百年的茅山宗,龍門半天下的龍門派
    茅山宗的特點有三:其一,只重出家清修,其弟子皆稱為上清弟子或三洞弟子;其二,吸收儒家與佛教精華,主張儒釋道三教合流;其三,重視信物傳承,將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圭、哈硯、玉符作為茅山宗的「鎮山四寶」代代傳承。自陶弘景後,茅山宗發展迅速,人才輩出。
  • 何為「全真道」,在眾多的道教派別中,為何它的名氣最大
    明白了「全真」二字的含義之後,那麼,我們接著就來看下面的問題,即,在眾多的道教派別之中,為何「全真道」的名氣最大呢?或許,有朋友會說,我們之所以對「全真道」最為熟悉,完全是因為金庸先生的兩部武俠小說,也就是著名的《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
  • 淺談「三教合一」思想的形成
    從歷史發展來看,「三教合一」的思想,主要來源於三個角度,第一是宗教傳播,第二是政治需求,第三是民間流傳。而「三教合一」的思想淵源,也是在我國本土宗教——道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呂氏春秋·下賢》)大道包容的思想影響下形成。以至於,在道教內部形成了不同的思想發展,尤其對當今社會道教的發展,更是形成了較大的影響,乃至一些道士佛道不分,奉神不清,淫祀廣布。
  • 中國西北最大懸空道觀群,建於千米懸崖峭壁間,屬全真龍門派祖庭
    全真教始祖王重陽在創教之後收了七位徒弟(稱「全真七子」),將他的創教大業持續發揚光大,其中尤以丘處機(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政治家,龍門派祖師)功勳最為卓著。龍門洞道觀是全真道龍門派的祖庭之地,道觀建築群的所在位置屬崑崙山和秦嶺山脈相銜接的景福山麓。
  • 影響道教的十大人物,張道陵與丘處機都在其中
    莊子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後世人們把莊子和老子並稱為「老莊」,而且莊子所著的《莊子》一書所展現的逍遙處世及清靜無為思想對道教產生重要的影響。莊子的「體道」、「守宗」等哲學觀成為道教修行所講的性命雙修的一種準則,對道教內丹修行具有重要作用。天師張道陵張道陵在東漢時期結合原始社會的神仙崇拜並以黃老之學為基礎創立了五鬥米道,這也被認為是道教創立的標誌。
  • 丘處機:都是金庸給我臉上貼的「金」,一個亂世道長的歷史寫真
    丘處機是道教全真道龍門派的開創祖師、中國道教發展史上重要人物。他在金與南宋對峙、北部中國落於少數民族統治時期,以超常的見識和巨大的人格魅力,確立了全真道在道教中牢不可破的重要地位。丘處機是全真道掌教,南宋、金朝和蒙古三方的統治者和老百姓都尊崇他。也正是因為丘處機,全真教開始從一個民間宗教變成官方宗教,全真道甚至整個道教的發展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真的如金庸筆下描述的那樣嗎?並非如此。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丘處機是如何把全真教發展壯大說起。
  • 丘處機與河北涿鹿南大寺
    德興府龍陽觀是金代全真道中心,龍門派祖師丘處機與弟子尹志平常居之地。」如今寺內沒有了神像,也沒有了古松與老井,只剩日漸破敗的大殿與一排舊廟房。殿內粗大的立柱支撐著廡頂式木結構建築錯落有致,山牆上幾幅明代重修的古壁畫依稀可見,點點滴滴都成為千年來這方人心頭拔不掉的記憶。在世人心中,丘處機與唐三藏一樣舍我西行,普度天下眾生,他的一生意義非凡,放射著佛一般的大德光芒。
  • 他是《射鵰》裡的得道高人,卻教出兩個淫賊弟子,更藏了個大秘密
    他是《射鵰英雄傳》裡的得道高人,卻教出兩個淫賊弟子,此人就是全真七子丘處機。《射鵰英雄傳》裡全真教丘處機有兩個高徒,一個是楊康,另一個是尹志平。兩人原本都是十分了得年輕俊傑,武功天賦極高,可最後都當了淫賊。
  • 北京白雲觀福祿壽三星,道教全真龍門始祖丘處機止殺功德無量
    邱祖殿供奉的是長春真人丘處機,在道教歷史和信仰中,丘處機被奉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龍門派的祖師。邱祖(丘處機) 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公元1148年農曆正月十九生於棲霞濱都裡村,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養生學家和醫藥學家。
  • 淺談儒釋道三教的發展與融合,集大成於明朝,薈萃於少林寺
    在中國文化中,儒、釋(佛)、道三教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經過歷史不斷發展和演變,逐漸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概念。從早期魏晉南北朝的三教連稱,雖然彼此獨立,但還是互有影響,這是三教合一的萌芽期。唐宋之後三教有了意識形態上的融合,開始相互借鑑,相互吸收,但此時還不算真正的融合,三教彼此還是獨樹一幟。真正的融合是在元明清時期,特別是在明朝發展之後,才真正算是三教合一。明朝時期,太祖朱元璋就首開三教合一之風氣。之後成祖朱棣靠靖難之役登上皇位,期間得到佛教僧人姚廣孝的幫助不少,所以即位後,對佛教多有佑護。
  • 全真教丘處機,在寶雞留下一處懸空道場,只因太險峻,無人敢上去
    由於道教丘處機在此修行,創立全真派而出名。龍門洞的來歷龍門洞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跟道教有著深厚的淵源。龍門洞古稱「靈仙巖」,有石碑記載,春秋時期就有了,先秦時期,周國有一位叫大夫叫尹喜,他官做得很大,但比起為官,他更感興趣的是修道。他是甘肅天水人,離靈仙巖不遠,因此,他放棄了自己的職位,跑去靈仙巖龍門石室隱居修行。
  • 三教合一,促進了儒家思想的轉變,對明後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三教合流,又稱「三教合一」。其中「三教」即指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流」大意指宋明時期儒教、道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響,融會貫通。在本文中主要是指儒佛道三教中,以儒家思想為主,儒家思想注入了佛教、道教的思想,而更具時代意義。三教合流在明代晚期標誌著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三教合流」的進一步加深為晚明《中庸》學注入了思想方面的新鮮血液。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起源於隋朝。三教講論,雖然肇始於北周武帝時期,然而直至隋唐始以儒、佛、道三教名流論很難被人們所接受而成為風尚並漸漸趨於融匯調和。
  • 道教-龍門派的簡述
    意在標榜龍門派的樹立是出於邱處機的旨意,他所選定的趙道堅是邱處機衣缽的繼承人,即龍門派的創建人。但邱處機和趙道堅已別離於1227年和1221年去世,怎會在此之後五十餘年發作教授經戒、衣缽之事!而且即便他們在世時,因二人生當金末全真道尚處於開展初期,在那種前史條件下,他們也不會有另創支派的妄圖。因而《金蓋心燈》和《缽鑑》的上述列傳並無事實根據。
  • 三教合一,文化融合的開端,你不得不了解的文化常識
    三教合一,文化融合的開端,你不得不了解的文化常識三教合一的思想融合的階段佛儒道三教融合的思想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魏晉南北朝魏武帝時期、第二個階段是唐宋時期,第三階段是明清時期。而到了明代之時,佛儒道三教合一已經有了質的飛躍,首先體現在三教合一概念的真正提出。對於三教合一來說,明代以前只是形成了一種融合的趨勢,但卻並未真正融合。雖然三教已經開始相互吸收影響對方的觀點,但還未真正地被世人所理解與接受,可到了明代,三教合一的概念的提出,表示世人開始接受和認同三教合一的理念,並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融合思想的影響。
  • 丘處機參道不悟,猴哥從座墊掏出一書,是傳說的「九陰真經」?
    當然,在全真七子中,最讓人喜歡的還是老二丘處機了。七真七子的師傅是當時天下武功第一的王重陽王真人,他在華山論劍中得到天下武功絕學《九陰真經》,但因為其中的武功過於陰毒,便棄之不學,後來也不傳給弟子。他死後將全真教的掌門卻傳給了大弟子馬鈺。
  • 太虛宮修建者丘處機:畢生傳道教 終成一代宗師
    17日,「山海仙境·葡萄酒城」全國網絡媒體、知名旅行社煙臺採風團一行進入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著名古剎,感受道教全真龍門派創始人丘處機與煙臺的不解之緣。1191年,丘處機東歸故裡棲霞,在平山腳下修建了一處修道之所,金章宗皇帝賜匾額「太虛觀」,即後來的太虛宮。因太虛宮地處濱都裡村,棲霞人俗稱之「濱都宮」。當時,太虛宮規模宏大,影響深遠。公元1207年,元妃遙拜丘處機為師,並贈《道藏》六千餘卷,驛送「太虛觀」。為擴大全真教的影響,丘處機又於1208年後兩訪嶗山,足跡遍及青州、登州、萊州等地。
  • 射鵰裡的丘處機,果真是全真教掌教嗎?他為何與成吉思汗成為摯友
    長春子丘處機,是《射鵰英雄傳》裡鼎鼎大名的全真七子之一,也是七子當中最有本事的一個,武功卓絕,嫉惡如仇,後來還與射鵰大俠郭靖有著不解之緣。那麼真實歷史上的丘處機,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他的確道號長春子,也的確是道教全真教重陽宮的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