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人一直耿耿於懷外人的吐槽,說什麼玉林城區髒、亂、差,就像一個加大版的縣城,這讓他們顏面全無,情何以堪!
所以,這些年圍繞著做大做強中心城區而話題不斷,一直離不開的話題就是北流撤縣設區。撤縣設區這個話題也像冷飯一樣,時不時被人們拿出來炒一炒,總能收割一波流量,畢竟玉林的大城市夢已經做了N多年了!
玉林古稱鬱林,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州郡歷史,早在唐宋時期,「鹽利所在,舟車之會,巨商富賈於此聚居」,玉林城便成為南來北往的商貿重鎮。
把玉林城建設成為一個大城市,再現昔日「千年古州,嶺南都會」的風採,是無數玉林人的夢想。從早年的農民洗腳進城,到城市自建房,到百米寬二環路,再到建高鐵、修機場、造碼頭……對於城市化發展趨勢,玉林早有意識。但是,玉林速度還是太慢了,如今的城市競爭猶如逆水行舟,誰不努力就會在時代的潮流中被淘汰。
儘管玉林2009年12月創建了玉東新區,但中心城區不大不強,玉州區人口78.6萬,面積僅有464平方公裡,發展空間明顯不足,吸納就業、承載產業、輻射帶動等能力有限,而與之相鄰的北流則人口充裕,經濟不俗,玉北同城不僅可以整合各種資源優勢,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拓展新一輪城市發展空間,同時減少功能區的重複建設,提升玉林市整體競爭力,實現區域協調發展。這種效仿廣佛同城的方式,實現1+1大於2,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所趨。
從早年間的玉(林)福(綿)產業一體化,到玉(林)北(流)福(綿)一體化,再到玉(林)北(流)同城化,玉林整整做了10年的大城市夢想,2017年曾傳言三年後北流撤市設區,而且證據確鑿;2019年玉林北站落戶北流新圩,似乎板上釘釘,然而……北流撤縣設區進展緩慢,以玉林為中心的城鎮群如散落在凡間的星星。
受限於城市的規模,這些年讓玉林吃盡苦頭,人口規模指標、用地建設指標等因素,使得玉林難以進一步做大做強。北流撤市設區,可以讓玉林往前跨越一大步。
為什麼北流撤縣設區對玉林這麼重要?
最近十年,中國面臨著經濟轉型和人口形勢兩大變化,城市化進程不再是全面開花,而是集約發展,發展機會越來越向著直轄市、省會、副省級城市等佔據行政資源的高等級城市集聚。而像玉林這樣普普通通的地級市,始終依靠的是自力更生。
只是這樣的自力更生,越來越力不從心。不僅如此,高鐵開啟了陸權復興的新時代,但是玉林卻沒能如願抓住機會,坐上產業轉移的快速列車。擁有736.97萬戶籍人口的玉林,常住人口卻只有587.78萬,人口流出149.19萬,流出人口數量之大,為廣西之最,他們除了外出求學之外,大多前往南寧、柳州和珠三角等地打拼。
玉林,處於粵港澳大灣區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結合部,是廣西「東融」對接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是承東啟西、對接溝通粵港澳大灣區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關鍵節點城市。目前正在推動「兩灣」融合發展試驗區的建設,在這種狀況之下,玉林更加迫切變成大城市,留住本地人,吸引外地人。如果依舊還是保持小城小市的格局,任由勞動力大軍流向其他大城市?沒有人,談何發展呢?
因此,玉林就必須要提升城市吸引力,進一步留住、吸引人口樂業安居,而中心城區人口必須聚集百萬以上人口,也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北流撤縣設區,畢竟北流154萬的人口都擺在那裡,北流城區也有35萬之眾。
很多人說,為什麼是北流,而不是陸川、博白呢?
其實,玉林早在10多年前就提出玉北福一體化的概念,2017年明確提出了玉北同城化的進程。按照規劃,玉北同城化以高鐵新城(目前在建)為核心,向東西兩翼拓展,行政主體包括福綿區、玉州區、玉東新區以及北流中心城區,具體規劃範圍是西至玉(林)荔(浦)高速,南至玉林機場、玉鐵高速和規劃的南外環,東至北流的中泰文化產業園,北至廣昆高速,整個規劃範圍面積約1100平方公裡。
顯然,玉北同城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是形成輻射力、擴散力與競爭力越來越強的板塊經濟,將玉林打造成為廣西雙核驅動戰略的重要載體、粵桂經濟合作示範區、以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玉北同城化,在「交通同網、設施同享、產業同興、生態同建」上進行了重點規劃建設,對兩城市之間的「車流、人流、物流」狀況進行有序的調配,發揮各個城市的優勢和功能作用;推動玉林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向玉東、北流延伸,建設鬱林大道、發展大道、玉林至高鐵站至北流大道等,實現電力、供水、排水、通信、燃氣、公交、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聯網共建共享;通過共建合作區或產業園區,形成要素和產業集聚優勢,從而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加快玉北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產業建設、生態人居建設、生態文化建設,推進獅山溼地、會仙河公園、五彩田園建設,共同構建一體化綠色生態架構。
目前,玉東新區已經與北流城區連成一片,物理層面上已經同城,且已經實現了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公共運輸等10方面的同城化,如今除了名字和行政區劃不同,對於玉州區78.6萬、北流城區35萬居民來說幾乎沒區別,不少玉林市民特別是玉東片區的市民下班後去北流吃個飯或者宵夜再回來,甚至會比在玉州區還要方便。住在玉州每天去北流上班或者住在北流去玉州上班的人也不在少數。更何況玉林高鐵北站就設在北流新圩鎮,隨著高鐵新城建設的推進,玉北同城似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個東風,就是行政區劃的調整。
調整行政區劃,不是行政區劃的簡單變化,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需要謹慎再謹慎。北流撤市設區,即撤銷縣級北流市,設立玉林市轄區,以原縣級市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立市轄區的行政區域。
根據《市轄區設置標準》規定:直轄市和地級市可以設立市轄區,中心城市郊縣(縣級市)改設市轄區,需達到下列標準:
1、縣(市)域與城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國土開發利用連為一體,部分區域已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的市區規劃範圍。
2、全縣(市)就業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70%;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75%以上。
3、改設市轄區的縣(市),全縣(市)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不低於上一年本市市轄區的平均水平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不低於上一年本市市轄區的平均水平。
北流撤市設區事關玉林發展大計,肯定會有不同的聲音,比如什麼「小馬拉大車」、比如整體調整還是局部調整呢、又比如調整後區名叫什麼……所以,依然是任重而道遠,還需要繼續不斷努力。
如果玉林不甘心做偏安桂東南一隅的小城市,那麼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打造好城市建設名片,留得住本地人口、引得來更多人才……
玉林,接下來需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