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武林馨說》第13期
稻香園社區:
運河畔的和諧家園 杭城鄰居節的誕生之地
「東屋不問西屋事,同在一樓不相識」是不少都市小區普遍存在的情況。面對陌生的環境與人群,不少人越來越懷念從前的鄰裡情誼。2004年,杭州市「鄰居節」應運而生,十七年來已成為社區和諧文化建設的「金名片」。今天的「武林馨說」,讓我們來到「鄰居節」的誕生地——朝暉街道稻香園社區,看這裡的杭州市三星級社區文化家園,如何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牽絆起鄰裡相親的情意紐帶。
稻香園社區東臨京杭大運河,西至古河巷,南臨葉青路,北至江心島小學,總面積0.19平方公裡,轄區內有39幢住宅樓,1858戶居民,約4500餘人。社區地處運河邊的江心島,古有大片稻田,由《紅樓夢》大觀園中的「稻香村」引典而得其名。社區建成以來,對居民的文化生活極為重視,傾力打造「運河文化」與「鄰裡文化」兩大品牌,先後獲得杭州市基層文化特色社區、全國文化先進社區等榮譽稱號。
文化中心內,擁有杭州市第一家電子閱覽室,合唱隊、民族舞隊、編織班、青少年俱樂部等居民文化團隊在這裡門庭若市、熱鬧非常。300餘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更是傳遞正能量、交流鄰裡情,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地;廣場鄰裡亭,展示著社區居民創作的書法、國畫、剪紙、攝影等名品佳作和中華傳統「仁義禮智信」小故事。
運河邊的百步長廊,記錄著社區與運河和諧共生的趣事,分享著居民精心拍攝的四季美景。文化公園裡,樹蔭花叢間錯落有致的雕塑講述著大運河自隋唐修建至今的歷史沿革;石碑上篆刻著含有稻香、稻花等文字的詩詞佳句,與周邊環境相映成趣,更為社區增添文化韻味。每晚七點,社區排舞隊準時在公園集合,用翩翩舞姿為夜色中的運河平添一道靚麗風景。
2004年8月21日,稻香園社區首創社區鄰居節,開展「敲門日」主題活動。一個名叫沈馨的6歲小女孩,敲開了鄰居施雲寶大伯家的門。「施爺爺,我是社區的小天使,社區過鄰居節啦,送您一張睦鄰卡,我是您的好朋友。」孩子稚嫩的問候和清脆的敲門聲,象徵著鄰裡關係從此「破冰」、鄰裡親情溫暖著各家各戶,此舉贏得了周邊社區紛紛學習點讚。當年10月,這個源自稻香園社區的創意活動,演變成杭城幾百萬市民的「鄰居節」,「敲門日」成為全市鄰居節的品牌活動之一。
此後,每年舉辦的鄰居節更成了社區和諧文化的符號,也成了居民最為期盼的日子。「夕陽紅餃子宴」「重溫舊夢金婚慶典」「美食飄香百家宴」「外來夫婦秀恩愛」……一場場精彩與創意兼具的活動,將和諧美滿、幸福互助的鄰裡之情深深埋進居民的心坎裡,也折射出社區日新月異的美好未來。近年來,鄰居節上的「鄰裡好聲音」歌唱大賽,更是引發社區居民的集體「追星」。在這個文化大舞臺上,有幼兒教師、退休工人,也有中小學生、公益使者,有八九歲的天真少年,也有七八十歲的古稀老人,點點螢光照亮了彼此幸福的臉龐,美妙的歌聲將大家的心拉得更近。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這是古人對于田園生活的最大期盼
而如今,在這個運河之畔的都市社區
物質富足、精神豐盈、鄰裡相親
新生活的和諧美好
早已超越了古人的想像
來源:區委宣傳部
原標題:《《武林馨說》稻香園社區:運河畔的和諧家園 杭城鄰居節的誕生之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