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吳忠:社區連續16年舉辦鄰居節 和諧家園綻放民族團結花

2020-12-21 中國文明網

  9月15日一趕早兒,「熱心老大姐」金紅英就匆匆出門,打算為自己的鄰居何秀林精心挑選一份禮物,並在下午親手送給他,雖然民族不同,但是多年來兩人親如一家。作為鄰居節的「常客」,65歲的金紅英已經伴著寧夏吳忠勝利鎮社區鄰居節走過了16個年頭。

  9月15日,在寧夏吳忠市勝利鎮永昌社區星河韻城小區文化廣場,勝利鎮2020年「民族團結一家親·共續小康情 」睦鄰文化節暨第十六屆社區鄰居節如約而至,吸引了轄區各族居民群眾前來參加。活動在熱情洋溢的廣場舞中拉開序幕,演員們身著靚麗的服裝,隨著音樂的節拍,以飽滿的激情、瀟灑的舞姿盡情地舞動。現場居民紛紛舉起手機記錄下一個個精彩的瞬間,人群中不時傳出陣陣掌聲和喝彩聲。這些來自街坊鄰居自己組建的廣場舞參賽隊中,最大年齡的隊員王桂蘭已經有82歲了。王桂蘭阿姨退休後,組建了新華社區「夕陽紅秧歌隊」,新華社區腰鼓隊、新華社區社火隊等多項文體活動隊伍,在她的帶領下,這支充滿活力的500人員的文體隊先後多次深入軍營、深入敬老院,演出節目,多次受到市、區上的表彰獎勵。她不但帶動社區居民豐富鄰裡生活,而且還多年如一日的結對幫扶著鄰居殘疾人趙金奎一家。洗衣做飯、教書識字、買菜、買糧、買油、買肉……生活起居無所不管,一直被街坊鄰居稱為「最美鄰居」。「鄰居節讓這些老姊妹們能經常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唱唱歌跳跳舞的,心態越活越年輕,我們不服老!」王桂蘭阿姨說道。

  舞臺中央的演員們載歌載舞,優美的舞姿舞出盛世歡歌、舞出現場居民的喜悅;一襲旗袍,一把團扇,將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在韻味十足的旗袍秀中溫婉搖曳;一曲《背影》和《愛我中華》將各族群眾勠力同心,共抗疫情的感人背影重新浮現眼前,用最真摯的頌歌向所有抗疫英雄們致敬;舞蹈《我愛你中國》《親吻祖國》和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國》也在新中國成立71周年之際,向祖國深情告白,表達該鎮各族居民群眾對祖國的衷心祝福。舞臺兩側的「家庭才藝秀」琳琅滿目,串珠、剪紙、掐絲沙畫、書畫等等非遺文化作品,讓居民在感受傳統非遺魅力和中華文化的過程中,也讓社區居民在相互交流中增進了感情。現場還開展了「垃圾分一分 小區美十分」積分兌換活動,居民們紛紛將撿拾到的菸頭、空瓶等廢棄物拿來兌換洗潔精、垃圾桶等生活用品。

  為了迎接「鄰居節」的到來,「勝利鎮好鄰裡文化藝術團」的唐學萍每天都要到社區去排練。以前很少出門,和街坊鄰居也不熟悉;自從年前參加了勝利鎮社區鄰居節以後,鄰居們經常約著一起出來跳舞,左鄰右舍間有了更多的照應,原本性格內向的她越跳越開朗。「每年到這個時候不「鬧騰」一陣,我們都有點不習慣了。就算以後不住在一起了,也不會斷了鄰裡之間的這份感情!」唐阿姨說道。

  今年,為了重塑鄰裡和諧和睦關係,勝利鎮社區鄰居節上還專門設置鄰裡互贈連心卡和禮物的互動環節,100戶居民互贈心意,中國結、盆栽、圍巾等等載滿真情的小禮物讓鄰裡之間的深情厚誼在民族團結、社區和諧穩定的良好氛圍中傳遞。「這連心卡上都寫上了鄰居的電話號碼,別看這一張小小的卡片,哪個老鄰居突然有個頭疼腦熱的,有時候也是張『救命卡』」民生社區居民說。據該鎮負責人介紹,作為老百姓最盼望的節日之一,勝利鎮社區鄰居節已經連續舉辦了16屆。16年來,社區鄰居節不僅搭建了居民溝通的橋梁,拉近了鄰裡之間的距離,也湧現出眾多鄰裡和睦、共建和諧的動人故事,讓德為鄰、與善為鄰、與鄰為助、與鄰為樂在轄區蔚然成風,也讓「民族團結重在交心、以心換心」的理念在勝利鎮生根發芽,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之路。

  下一步,該鎮將以2020年「民族團結月」活動為契機,緊扣「悅讀悅生活 書香潤社區」「崇尚運動 分享健康」「民族團結大宣講」等六大主題,開展線上全民閱讀、趣味全民健身、萬人志願服務、鄰裡百家一日遊、民族團結進萬家等系列活動,大力發揚民族團結優良傳統,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居民文明素質,彰顯社區文化品牌,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創造全民共享文化活動成果的良好局面。(勝利鎮)

相關焦點

  • 守望相助一甲子 同心共築中國夢——寧夏奮進60年巡禮之民族團結篇
    新華社銀川8月26日電題:守望相助一甲子 同心共築中國夢——寧夏奮進60年巡禮之民族團結篇新華社記者張亮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宣告成立。60年團結奮鬥,60年繁榮發展,寧夏各族兒女始終同呼吸、共命運,走出一條民族團結進步之路。如今的塞上大地,「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的理念已融入寧夏人的血脈和靈魂,680多萬各族群眾守望相助,親如一家,共同擦亮團結的名片,共同分享團結的果實。
  • 《武林馨說》稻香園社區:運河畔的和諧家園 杭城鄰居節的誕生之地
    《武林馨說》稻香園社區:運河畔的和諧家園 杭城鄰居節的誕生之地 2020-12-07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海海東民族團結故事:平安和諧家園
    歷史上,這裡就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並存之地。如今,海東市173萬漢、回、藏、土、撒拉、蒙古等各族人民在1.32萬平方公裡的河湟谷地共建美好家園。2019年,海東市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平安驛自開始運營以來,每周召集一次商戶大會,每晚開辦夜校,組織經營戶以「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為主題,學習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規,經常舉辦「民族團結一家親」文藝演出、「民族團結書法攝影繪畫」比賽、「民族團結教育」進平安驛、「民族團結書籍大家讀」等活動,形成民族團結共同進步的濃厚氛圍。
  • 守望相助 讓民族團結之花幸福綻放
    促進民族團結,每個人都責任在肩,每個人都大有可為。有一分光、發一分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人人爭當文化傳播的火炬手、語言溝通的橋梁、友誼傳遞的信鴿,就一定能讓民族團結之花在中華大地上幸福綻放。
  • 第九批寧夏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縣區、單位正在公示
    為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關於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實施意見》精神,自治區黨委統戰部、自治區民委委託寧夏社會主義學院組織專家學者對各地各部門推薦的基層創建單位進行了第三方測評。根據測評結果,在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經自治區黨委統戰部、自治區民委研究,現將擬命名的100個第九批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縣(區)、單位公示如下:銀川市西夏區賀蘭縣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石嘴山市惠農區中寧縣
  • 龍泉市舉辦第十三屆社區鄰居節活動
    12月22日,「微笑鄰裡·歡樂社區」市第十三屆社區鄰居節活動在劍池街道水南社區綠苑小區舉辦,活動現場內容豐富,氣氛熱鬧溫馨,吸引眾多市民前來參與。  開幕式上,公布了「群眾最喜愛的社區鄰居節活動」和「十佳最美鄰居」名單,並現場頒獎表彰,龍淵街道東升社區的「綠色環保低碳行、歡樂重陽敬老情」;西街街道西新社區的「百家宴」等四大主題活動被評為群眾最喜愛社區鄰居節活動,另有13人被評為「十佳最美鄰居」。
  • 寧夏吳忠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節」 主題系列活動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營造濃厚節日氛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寧夏吳忠結合「倡導國慶新民俗、打造愛國活動周」活動,組織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系列活動,營造出熱情高漲、暖意融融的節日氛圍。  吳忠市文明辦、文聯等聯合在黃河樓舉辦「情滿中秋夜·月圓黃河樓」系列活動。
  • 大理崇聖寺舉辦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暨和諧寺院建設活動
    本報訊 11月10日,大理崇聖寺舉辦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暨和諧寺院建設活動。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大理崇聖寺方丈崇化大和尚致辭。他表示,大理崇聖寺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譜寫了一曲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的和諧樂章。今後,崇聖寺還將積極響應州委、州政府號召,積極開展「百村(社區)示範創建行動」,繼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夯實脫貧攻堅成果,為建設幸福美麗新大理作出貢獻。大理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趙麗琦出席活動並講話。
  • 鄰裡一家親—哈爾濱文化家園創建和諧社區紀實
    她說:「我們這個社區文化素質高,鄰裡鄰居處得那是『相當』和諧了。和一家人一樣,兒子不在身邊,我們也一樣生活得很幸福!」    今年6月,王靈肖大娘肚子疼,就給鄰居李萬福、劉春娟兩口子打了個電話。倆人二話沒說把大娘送到了醫院,醫生診斷必須立即手術。手術需要家屬籤字,沒有人,只好由李萬福代籤。最終,王大娘住了8天院,李萬福兩口子到醫院照顧了8天,許多老鄰居也天天趕往醫院陪著大娘。
  • 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八桂大地
    會議指出,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評選表揚活動,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和引導全縣各族幹部群眾聚焦民族團結,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全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結合評選範圍和條件針對推薦出的59個模範集體、85名模範個人認真開展評審,使評選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的過程,成為推動德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
  • 玩在寧夏,吃在吳忠——吳忠的民族特色美食(圖)
    吳忠城東清水河的秋景當然,在寧夏旅遊,本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玩在寧夏,吃在吳忠。寧夏自不必說,人文歷史古蹟眾多。但吳忠絕對是一個值得一去的地方。吳忠地處寧夏中部,這裡是古靈州的所在地(唐太宗會盟與唐肅宗登基之地),也是西夏帝國的東都西平府所在地,據說當年的西夏的開國皇帝李元昊就出生在吳忠(吳忠至今還有一個叫太子寺的地方)。
  • 培育民族團結進步「花」 結出民族和諧發展「果」
    滎經縣曾是南方絲綢之路重鎮、川藏茶馬古道重要驛站,作為全省16個少數民族待遇縣之一,歷來十分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要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六進』2020年工作方案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以創建為抓手,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會上,縣委主要負責人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六進」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會議審議通過《滎經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六進」2020年工作方案》《滎經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為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指明方向。
  • 公益熱點:「愛在鄰裡間 遇見幸福裡」玉皇山社區鄰居節
    一年一度的鄰居節如約而至,為了慶祝玉皇山社區鄰居節,凝結居民情感,營造睦鄰友好的社區氛圍,2020年12月10日上午,親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玉皇山社區在八卦田公園舉辦了「愛在鄰裡間 遇見幸福裡」玉皇山社區鄰居節活動。
  • 全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會議在銀川召開:堅決守好促進民族團結...
    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做好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團結高度重視,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確要求,寄予了殷切希望。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充分認識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生命線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局所系、是民族地區自身發展的現實所需、是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基礎所在、是各族群眾共同發展的人心所向,切實把促進民族團結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抓緊抓實,堅定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生命線的政治擔當。
  • 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祖國北疆絢麗綻放
    以文化人,民族文化築精神家園開展文明校園創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突出文化引領,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主要載體。學校每年舉辦百場「社會名家講壇」,經常邀請民族學方面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座,舉辦「國際蒙古族源與蒙古秘史學術研討會」「元朝帝陵研究學術研討會」「呼倫貝爾文化論壇」等高端學術研討會,加強民族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呼倫貝爾學院學報》設置的「三少民族北方民族歷史文化研究」欄目,成為挖掘、研究、開發、展現北方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窗口和平臺,該欄目被評為自治區教育廳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名欄建設專項項目」。
  • 揚州安平社區:「1234」工作法推進民族團結一家親
    中國江蘇網12月22日揚州訊 在揚州市邗江區竹西街道安平社區,共有少數民族群眾56人,包括回族50人、維族2人、蒙古族2人和壯族2人。近年來,安平社區圍繞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探索了「1234」民族工作法,2020年,又積極創建民族工作「紅石榴家園」,營造了社區各族群眾共謀科學發展、共創和諧局面的生動氛圍。
  • 民族團結之花在異龍湖畔絢麗綻放
    「符家營村各族群眾相互幫助,共同富裕,並肩發展,是縣裡脫貧攻堅示範帶動的鄉村典型,是縣裡堅持『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工作思路,突出鄉村地域特色,重點打造的民族團結示範鄉村之一。」石屏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楊傑介紹,符家營村是縣裡實施「一把手」「強基固本」「凝心聚力」「共建共享」「和諧共進」5大工程取得成果的典型示範,是中央、省州相關精神在該縣落地生根的具體體現。
  • ...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雲嶺大地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提出,希望雲南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  在雲南這個大花園中,有一種花開得格外明豔動人——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5年來,雲南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緊緊守好民族團結這條「生命線」,把發展作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總鑰匙,在發展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燦爛綻放在雲嶺大地。
  • 風雨同舟 民族團結譜華章
    甘孜自古便是我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地,生活著漢、藏、彝、羌、納西、回等35個民族120萬同胞,其中藏族人口佔83.8%。15.3萬平方公裡土地上,演繹、見證了無數民族團結的動人故事,是民族關係和諧共融的典範。紅軍長徵時,在甘孜駐紮時間長達15個月,甘孜各族群眾為紅軍提供了1200萬斤糧食。
  • 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陳竹葉 攝一直以來,梁園區對民族團結工作高度重視,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民族政策、法律法規,不斷探索民族團結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新舉措,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各族群眾共同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使民族團結之花在梁園大地常開長盛。加強組織領導,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