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雲淡,秋色如畫。這是一個適合旅遊的季節。
停留是生存,旅行是生活。時不時去旅行是個好事,可以增長見識,也可以讓你放下面子。
旅行是為了改變,但不是改變地點,而是改變觀念。用盡所有可能的方法去週遊世界,這不僅是探索他者,它首先是對自我的一種探索,看到自己做出行動、做出反應的一種興奮反應。這也標誌著現代人認識到自己正在浪費生命,人生已經很短了,我們還要讓它變得更加消極,這不正是一種浪費嗎?
當一個女人遠足時,腳下的路就是她唯一值得追隨的情人。
(一)
任何一個風景秀美之地,如果沒有豐厚的文化作底蘊,那它的魅力就會削減大半。到一個地方旅遊,自然景觀給你留下的印象只能短時間駐足,但是當地的歷史文化、風俗、人文環境、當地人的精神狀態和禮儀風範,可能會長期印在你的記憶中。
從某種程度上說,旅遊就是與當地的歷史文化對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自然景觀需要人文景觀的襯託,才能相得益彰。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歷史名人資源的巨大價值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以名人資源為依託的文化旅遊,已成為旅遊業的重要支柱。
奧地利薩爾茨堡,因誕生過偉大的音樂天才莫扎特,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遊客。
成都西南郊的浣花溪,過去本不是個出名的地方,唐代大詩人杜甫在此築草堂而居,寫了不少名篇傑作,從此為世人所知。如今,杜甫草堂成了旅遊勝地,帶動了成都旅遊業的發展。
由此,搶歷史文化名人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兒。
「伏羲東奔西走,黃帝四海為家,諸葛到處顯靈,女媧遍地開花」。這個順口溜,形象地描摹了名人被搶的熱鬧現狀。
(二)
諸葛亮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早已變成地球人都知道的「城市代言」;然而,襄陽人仍搶勁兒十足,不光把襄樊改成了襄陽,還立起一個高約18米、重達35噸的諸葛亮銅像,號稱是中國最大的諸葛亮——這事兒,也能比大?
湖北文理學院,乾脆把諸葛亮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當成校訓,甚至招生宣傳時說「到諸葛亮讀書的地方上大學」——這種強蠻和豪橫,哪裡有半點「淡泊」?
三國時期的大小二喬,比孔明先生更風光:五省七地都在爭這姐妹倆的「故裡」;而小喬的墓地,仨地方都有。
湖北嘉魚縣在當地的溫泉景區裡建了二喬故裡,聲稱二喬是本地名門千金;浙江義烏不幹了!將一個農莊開發為二喬故裡,故裡主題成了農家樂,二喬成了鄉下丫頭。
安徽潛山也加入爭「二喬故裡」的戰團,找到一口「胭脂井」,建了二喬公園、二喬路……
2018年7月4日,湖南省嶽陽市嶽陽樓景區小喬墓,成為嶽陽樓景區重要旅遊項目之一。
詩仙李白,不光國人爭,連老外也紅了眼。
李白的成長之地四川綿陽,將他視為能與大熊貓匹敵的大IP;李白的隱居之地湖北安陸,打出了「李白故裡,銀杏之鄉」的廣告語;甘肅天水更是拿出李白的自述——「白,本隴西布衣,流落楚、漢」,笑看其他城市的爭搶。
在紀念李白誕生1300周年大會上,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統阿卡耶夫傲驕地表示,李白是自己老鄉。
「低頭思故鄉」時,李白思的到底是哪個故鄉?明代思想家李贄笑言:「餘謂李白無時不是其生之年,無處不是其生之地。亦是巴西人,亦是隴西人,亦是山東人,亦是會稽人,亦是潯陽人,亦是夜郎人。」
(三)
歷史名人,是真實的存在。他們N年前跨過山和大海,穿過人山人海,後人爭搶,大都有風可捕,有影可捉。
可,那些神話傳說、小說話本裡的虛擬人物,怎麼也有這麼多城市跳出來給他們「安家」?
比如金庸大俠小說中的郭靖、黃蓉,湖北人又要先下手為強了——有消息稱,襄陽擬斥資100萬元為他們建雕像。
比如《水滸傳》、《金瓶梅》中虛構的無賴、奸商、淫賊西門慶,有好幾個城市要爭搶他的故裡。在規劃的相關旅遊區內,西門慶及其妻妾的宅院還不夠,更高級一些的規劃,還要安排上「西門慶初會潘金蓮」、「武大捉姦」等真人表演。
這樣入魔的爭搶「名人」,真讓人「呵呵」了。
但轉念一想,搶「西門大官人」的勇氣,是有「發展文化產業」的底氣在支撐。文化產業有兩重價值,第一重是文化價值,第二重是市場價值。人家搶的是文化元素和文化符號,進行挖掘和放大,同時又與市場結合,變成現代人可以消費的文化產品。
而且,這種看似無底線的爭搶,其實傳遞出一種新的文創思維——
對歷史名人進行再開發,不是創造力的枯竭,反而是另一種新的創造,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注入新的元素,有新的歷史呈現,與時代結合,將其打造成符合當今時代的新產品,這些都要具體考量到前期策劃、規劃等細節之中。
(四)
連「西門慶」也要搶的地方,自然是歷史名人奇缺。這讓誕生了太多「高大上」名人的南陽咋想?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的古宛大地,歷史名人可謂燦若群星、不勝枚舉。這些由南陽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醫學家、文學家等各領域傑出人才,他們或為政一方,造福一方,或著書立說,用自己的見解、創造和思想為所處時代打上了一片片「高光」。
文化自信的新時代,文化需求也有新的變化。打著南陽烙印的名人和名人文化,是南陽的歷史文化延續,是這座城市文化命脈和集體記憶的一部分,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缺資源。在新的歷史時期,歷史名人資源自帶品牌價值和能量,如果能夠充分挖掘、整理、利用好這些資源,從產業發展邏輯來說,非常適合進行產業打造。
抓住文化的根與魂,發展文化產業,讓歷史名人走出書齋,走向當代,南陽在行動。
2020年9月2日上午,張衡科技文化園整體策劃和概念性規劃研討會召開,會議圍繞張衡科技文化園的整體定位、建設內容和建設運營模式等事宜進行深入研討。圍繞「木聖、科聖」張衡這一科技文化品牌,全力打造南陽市民又一「歷史文化街區網紅打卡地」、「南陽城市會客廳」,相關政策規劃、園區建設、文物保護、融資運營等已提上日程。
誠如相關領導所言,建設南陽市張衡科技文化園項目,對於促進臥龍區文化強區建設意義重大,這一工程將打造「南臥龍、北張衡」的旅遊大格局。高標準建成之日,無疑將成為傳承南陽文化根脈的大手筆。
(五)
「歷史是地理的第四度,它給它以時間與意義」。
無論是金戈鐵馬的激戰場面,還是情趣盎然的生活細節;無論是影響時代進程的重大事件,還是叱吒風雲的王侯將相,「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但與之相關的遺址、遺蹟卻作為歷史的見證得以保留下來。
歷史的滄桑感、沉重感、自豪感,常常是旅遊者夢寐以求的情感體驗,是其實現內心愉悅與精神升華的必不可少途徑之一。在歷史的長河中徘徊、徜徉,可以積累知識,可以發思古之幽情,經受心靈的洗禮,還可憑藉歷史文化的感覺與記憶,尋找精神的家園。
不用爭,不用搶,醫聖張仲景、科聖張衡、商聖範蠡、法聖張釋之……從南陽走出的這些世界性歷史人物,在南陽留下了他們青少年時期美好光陰,其一生輝煌的建樹得益於故裡深厚文化底蘊的滋養,其高風亮節與傑出貢獻,是城市文化特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南陽城市精神的歷史體現。
他們身上承載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與古宛大地獨特的時代氣質遙相呼應,不可複製!
提升產業融合水平,豐富新型文化和旅遊消費業態,到2022年,國家將建設30個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當務之急,南陽應該快速行動,抓住政策機遇,做大做強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以吸引國內外的遊客,來南陽感受這些先賢富於傳奇色彩的一生和文化貢獻,分享南陽大地孕育出這些曠世奇才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六)
2014年,荊州成立紀南文旅區,深挖本土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遊。6年來,一批全國文旅產業大鱷進駐,一批重點項目落地:華強方特投資30億元打造東方神畫主題樂園,宏泰集團投資75億元建歲時灣節氣小鎮,鄂旅投投資15億元建荊街,西安曲江投資120億元建荊楚大觀園……
「荊州旅遊終於迎來歷史性井噴!」當人們在驚嘆荊州旅遊的火爆時,南陽人作何感想?
一個具有得天獨厚人文底蘊的多元旅遊目的地,南陽為何在文旅創造力、突破力和競爭力上總是差強人意?
認知模糊、叫好不叫座、缺乏經濟效益……縱觀當下南陽文旅市場,影響發展的一個個熱點、痛點問題不容迴避。 荊州依靠文化與科技相融,「活」了歷史:光影秀採用了3D燈光投影和LED燈光影特效等技術,綜合利用水霧、光影、音樂等元素,體現荊楚文化與現代科技完美交融的獨特魅力。
荊州為了旅遊,傾盡全力:景區周邊道路必須形成閉環;景區之間必須快速相通,融為一體……
南陽呢?我們既沒有通過深度挖掘歷史,圍繞歷史人物做整體IP形象打造,植入到當地文化產業發展、城市名片打造等方面,也沒有處理好內容與形式的關係,無法借用文化符號,秉承文化意蘊,再找準切入口融入時代元素,以公眾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活化與傳播。
文旅開發,不是拍腦袋工程,更不是美化政績的形象工程,需要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建設、整體推進、突出重點原則,堅持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科學開發、加強管理,在舊城改造和市政建設中,突出城市文化內涵,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七)
面對扎堆的歷史名人資源,南陽文旅產業要想不「南」,就要用文化創意盤活旅遊經濟,實現傳承與效益共贏。
顯然,圍繞IP打造文旅文創生態閉環,讓產品充滿溫度,不能一蹴而就。故宮博物院在其文創產業迎來高光時刻之前,也是用了整整7年的時間來全面清理故宮藏品,不斷打磨、推翻,經過市場的一次次驗證,才有了今天的盈利。
重視爆品研發,優秀的文創產品必然是傳統、時尚與實用相交融的。不僅要有歷史性、知識性、藝術性,還要有實用性、趣味性、互動性,只有將這些屬性融為一體,文創的價值才能凸顯。
南陽的景區,有必要對歷史文化故事進行挖掘和再創造,結合景區特點、當地傳統技藝,通過現代設計包裝,傳遞歷史的溫度和情懷。
歷史名人有故裡,名人效應無國界。以文化為紐帶搭建海內外鄉親交流合作平臺,宣揚南陽文化,突顯本土文化,加強國際交流,進一步推動海內外鄉親在經貿、旅遊、文化、聯誼等領域開展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方能助力南陽大城市的發展。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奮起直追的南陽文旅產業,全盤布局、多點突破的前提,還是需要一把手主抓,以求充分調動各方財力、渠道、銷售、營銷、地段等資源,為遊客提供立體化的遊覽體驗、情感體驗,真正實現「樂遊宛,不思歸」的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