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烏江自刎後,其馬變成山,他騎的這匹馬有什麼來歷?

2020-12-26 歷史中郎將

項羽馳騁疆場,所向披靡,全依賴胯下烏騅寶馬。烏騅馬通體油黑放亮,全身沒有一根雜毛,四蹄子處有一樣齊的白毛,非常漂亮。項羽兵敗自刎,此馬亦跳進烏江,消失在江水中。此馬名叫騅,後世人稱烏騅馬,傳說是野馬,無人能馴服,項羽少年英雄,縱身跳上馬背,一路狂奔,直到烏騅馬渾身冒汗,筋疲力盡,恰好路過一片樹林,項羽就勢抓住一棵樹,想把馬累趴下,誰想馬一個緩衝,項羽加緊兩腿,卻把樹連根拔起,項羽哈哈大笑,這難道不是老天送我禮品嗎!

本土的純種中國馬一般沒有超過一米五的;只有中世紀改良過的歐洲重型挽馬,才能達到一米八高。而在還沒有馬鐙的楚漢時代,想找個人來騎上這麼高的馬實在有難度;而且體量這麼大的馬匹,重量都在一噸以上;當然對於力大體長的項羽來說,這不是什麼問題。

馬的原主人是項羽的虞姬虞美人,也不知道是楚霸王項羽先看上的虞姬還是先看上的烏騅,不過兩樣都到手了,不愧是力拔山兮的英雄。可惜,擁有天下的是應該是梟雄。所以,劉邦擁有了天下。不可一世的楚霸王卻烏江自刎,理由卻是無顏見江東父老。

關於烏騅馬,司馬遷是這樣記載的。烏江自刎時,項王對欲渡其過江的亭長說:「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裡,不忍殺之,以賜公。」

可見馬是給了烏江亭長,且在船上了。當烏騅馬被亭長渡過長江後,久久不見主人,於是拒絕進食,跪臥江邊,悲嘶不已,竟翻滾自戕而死,其馬鞍掉落地上,化為一山,這座山酷似馬鞍狀,後人便稱其為「馬鞍山」。

相關焦點

  • 項羽烏江自刎後,劉邦到底對他的屍首做了什麼?
    那麼,《史記》所載的"烏江自刎"和"身死東城"到底哪一個是項羽的結局?他的墳冢也真因當初他被肢解而散落各地?01"烏江自刎"與"身死東城"並不衝突我們都熟悉霸王烏江自刎一事。但司馬遷在《史記》中,卻一前一後地留下了項羽"烏江自刎"和"身死東城"兩個說法。
  • 項羽霸王別姬,他自刎的烏江在哪裡?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這首緬懷西楚霸王項羽的詞《烏江》,將項羽的驕傲和悲壯以及其對項羽的崇敬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作為秦末亂世的戰神級霸王,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項羽一生只敗一次,垓下之戰的失敗,讓英雄落幕。為了尊嚴寧死不降,又不願回江東,走投無路的項羽自刎於烏江,時年三十一歲。有不少人替項羽惋惜,認為項羽若回江東,以他的強大能力,未嘗不能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 專家稱項羽並非自刎烏江 民間傳說不可信
    國學大師馮其庸的這篇文章顛覆了千餘年來人們對項羽之死的傳說。一時間,項羽又成為熱點話題。 項羽到底身死何處?為何「烏江自刎」流傳千年?項羽在安徽還留下什麼遺蹟?他首次質疑烏江自刎的真實性,依據史書上長期被人忽略的說法,正式提出項羽「身死東城」一說。 這篇文章認為,項羽身死東城載於史書。《史記·項羽本紀》論贊中就曾點明:項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更為明確:「漢五年……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漢書·灌嬰傳》也記載:「項籍敗垓下去也,嬰以御史大夫將車騎別追項籍至東城,破之。
  • 烏江自刎後,劉邦為何將項羽葬於山東,而不是項羽故鄉?
    關於項羽的出身來歷,司馬遷記載的清清楚楚,即今天江蘇宿遷人,楚國貴族項氏。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 項羽自刎地烏江地名考究
    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的經典故事家喻戶曉,烏江位於江蘇南京浦口與安徽馬鞍山和縣交界處。在地圖中查看,兩省卻各有一處烏江鎮,兩鎮也僅隔一條河,烏江地名的歷史由來及歷史意義引起筆者極大興趣。項羽率親信800餘騎突圍,敗走南京江北,《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 項羽死亡之謎終於被揭開!學者:根本沒有自刎,他沒到烏江就死了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邊自刎而死。千百年來,人們對項羽結局報之以深深地同情,認為他不應該自刎烏江,而是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這裡面突出的代表就是李清照的詩詞,「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中國人的價值觀裡,自古同情悲情英雄,這也是項羽能有如今地位的根本原因。一個問題屢屢被提及,說的是項羽當年真走投無路,非要自刎烏江嗎?詩人杜牧認為完全沒有必要,他在《題烏江亭》中為項羽鳴不平,「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 西楚霸王項羽為什麼寧願烏江自刎,也不肯過江東?
    西楚霸王烏江自刎,為什麼當初項羽不肯過江東?秦朝滅亡後,各路諸侯為爭奪天下而互相攻伐。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實力最強,兩者之間的爭奪最為激烈。隨著戰事的進展,漢軍越戰越勇,楚軍連戰連敗,劉邦最終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 楚河救黑馬 項羽與烏雅馬 棋盤中間的「楚河漢界」在什麼地方
    項羽聽到後,悲傷難過地說:「是不是漢軍已經攻佔了楚地,不然為何漢國的士兵如此多啊?」然後情緒失落地回到帳中飲酒。此時的項羽,想到自己的愛妾虞姬,又想到跟隨自己馳騁戰場多年的烏雅馬,不禁流著眼淚高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項羽烏江自刎後,為羞辱他,劉邦幹了比滅族還絕的事情
    ——魯迅 項羽在烏江邊自刎的事情,讓很多英雄人物都垂淚,不過這是屬於項羽的人生,一輩子都大丈夫霸氣然也,戰爭敗北之後,覺得沒有臉見江東的父老鄉親也是可以理解,但是在項羽死後,劉邦的做法卻非常缺德,或許如果項羽之前知道劉邦會這樣對他,當初不選擇自刎,而選擇過江東捲土重來,也未可知。項羽烏江自刎後,為了羞辱他,劉邦幹了比滅族還絕的事情。
  • 這匹馬被皇帝封為「龍驤將軍」,讓歷史上的「十大名馬」甘拜下風
    想把荊州據為己有的劉備,二話不說把的盧馬獻給了劉表,但劉表見到的盧馬「眼睛下面有淚槽」,認為會害死主人,張武的事例就是明證。於是,劉表將的盧歸還給劉備。蔡瑁設計陷害劉備的時候,劉備慌忙從歌舞昇平的「鴻門宴」上倉皇而逃,到了檀溪邊的時候,前有溪流,後有追兵,在這劉備的生死存亡之際,的盧一躍而起騰飛起來越過了檀溪,救了劉備小命。
  • 故事:西楚霸王自刎於烏江,此「烏江」在安徽,而非貴州的烏江
    西楚霸王自刎於烏江,此處的「烏江」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而不是貴州省長江支流的那條烏江。霸王祠是為紀念西楚霸王項羽自刎於烏江後而建的,歷史已相當久遠。霸王祠位於烏江鎮以南1.5公裡素有「中國氧吧」之稱的鳳凰山上,是馬鞍山、南京、蕪湖的交會地,距離南京浦口僅一橋之隔。
  • 虞姬和項羽誰是西楚霸王 自刎於烏江
    虞姬和項羽誰是西楚霸王 自刎於烏江時間:2020-05-06 14:25   來源:分享吧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虞姬和項羽誰是西楚霸王 自刎於烏江 虞姬和項羽誰是西楚霸王?相信很多小夥伴對此都有疑問吧,下面分享吧小編為大家一解疑惑,選對答案的話就可以領取180g小雞飼料了!
  • 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後竟被分屍還成全了延續千年的名門望族!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讓後世多少人只要一提西楚霸王項羽,就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沖天豪氣,然後就是慨然長嘆……儘管論起細節,項羽的很多所作所為都讓人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但這些,不妨礙他在我們大部分人心中是個大丈夫,大英雄!
  • 項羽破釜沉舟擊敗20萬秦軍,為何四面楚歌后烏江自刎?士氣很重要
    破釜沉舟的時候,項羽意氣風發,起義軍是為了推翻暴秦,所以鬥志昂揚。這一戰獲勝的根源原因,那就是楚軍的士氣被項羽給激勵起來了。烏江自刎前,項羽的楚軍與漢軍分爭天下。此刻楚軍腹背受敵,而且四面楚歌之後,士兵們喪失了士氣,自然是無法獲取勝利的。
  • 項羽烏江不自刎,捲土重來也可知,霸王別姬只是傳奇故事
    劉邦不像項羽那樣暴虐、自專;善於用人,深得人心,所以愈戰愈強,項羽在垓下遭遇了漢軍的圍追堵截,前後埋伏,但是項羽毫不畏懼,帶領八百士兵奮戰,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突出重圍了,但是等到達東城的時候,項羽已經只剩下了28騎兵,後又有漢軍追殺,可以說這個時候的項羽才是最走投無路的時候,銅牆鐵壁的包圍都困不住項羽,如果早有自殺的意圖,項羽為何不選擇在此時自殺而為何又在本來可以逃走的烏江邊上自殺呢
  • 項羽寧可自刎也不肯渡烏江,他一點都不傻,只是悟出一個道理
    楚霸王項羽寧可自刎也不肯渡烏江,他一點都不傻,只是悟出一個道理楚漢爭霸的時候,很多人是佩服項羽的,還有很多人說劉邦是個奸詐小人,不管怎麼說成王敗寇,最終劉邦勝利了,所有人都會想到一個問題,當時的項羽命名可以度過烏江的,然後重新再來,但是他卻沒有這樣做
  • "霸王"項羽戰死地點成爭論熱點 並非烏江自刎?
    最近,霸王項羽「戰死定遠」的新說在媒體上異軍突起,這一說法因為衝擊了霸王烏江自刎的傳統說法,一時成為學界的爭論熱點。  爭論同樣炒熱了人們對項羽敗退路線的關注。垓下之戰後,不可一世的蓋世英雄如何節節敗退?在走向人生末路時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重溫項羽敗退路線的打算隨之列入一些專家和旅遊愛好者的日程。
  • 垓下之戰,項羽慘敗,在烏江自刎,楚滅漢興
    垓下之戰,項羽慘敗,在烏江自刎,楚滅漢興公元前202年秋天,經張良、陳平兩人的提醒,劉邦撕毀和約,朝項羽追擊,拉開了楚漢之間最後一次決戰的序幕。氣急敗壞的劉無賴找到張良吐苦水:「老張啊老張,你說這叫什麼事,當個老大怎麼就這麼難啊,小弟一個個的都不聽話,有福大家享,有難我在前,這哪叫小弟啊,這分明是一群大爺!」張良趕緊勸道:「消消氣,彆氣壞了身子。那幾個傢伙的花花腸子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圖那幾片封地而已。你看,項猛男眼看就要完蛋了,那幾位猴精著呢,知道過了這村,以後再想敲詐老闆就沒機會了。
  • 項羽死於何地?烏江是現在的哪個省?也許是你的家鄉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抒發了千百年來人們對楚王項羽自刎於烏江的感嘆和惋惜。項羽是秦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與劉邦曾爭奪天下,最終被打敗,前202年自殺而死。本來項羽死於烏江無可爭執。但是司馬遷在對他進行評價時說:「(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徵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司馬遷所說的東城究竟在什麼地方呢?一直眾說紛紜。
  • 項羽生於江蘇宿遷,死於安徽烏江,為何安葬於山東泰安?
    關於項羽的出身來歷,司馬遷記載的清清楚楚,即今天江蘇宿遷人,楚國貴族項氏。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