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基本原則:順天隨時,中醫為您講解,四季如何養生,不要錯過

2021-01-10 中醫科醫生馬小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生長在大地之上,地跟天走,天和道走,人、地、天構成一種和諧。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陰陽調和,四季變換各有不同,養生方法也有不同。養生要遵循季節的變化,順天隨時。

「智者之養生也,必須四時而適寒暑……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這是《黃帝內經》中記載的一段話,大概講的是養生的基礎是陰陽平衡與協調,而四季的變換對於這種平衡與協調有著很大的影響。養生必須要順應四季變換,趨利闢邪。

春季

東方為春,春者出也,萬物之所出也。春主生長,萬物發育始於春。春季養生應節制和宣達春陽之氣。提倡晚睡早起,多多運動。飲食上建議可以選擇性溫、味甘、辛的食物。少食性寒涼、味酸、澀食物,忌油膩。春季是補肝的季節,陽氣上升,多吃溫補食物有助於肝臟運化。但切記過補,肝過旺則克脾,使中土衰弱,不利健康。

夏季

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熱的季節,陽氣在此時達到鼎盛,但人體此時的陽氣也最容易發洩。這個時候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心火旺,肺氣衰,容易上火,應晚睡早起,儘量不要在中午或下午進行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禁忌情緒起伏過大,大悲大喜,大驚大怒。正所謂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成秀,使氣得洩,若所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秋季

一夏無病三分虛,過了夏季,陽氣開始慢慢收斂,陰氣逐漸增加,此消彼長,陰陽平衡。萬物收斂陽氣,轉化為春生夏長的成果,應早睡早起,保持心情舒暢,此時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得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飲食上要減少辛味食物平肺氣,增加酸味食物助肝氣。

冬季

冬季養生的目的在於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冬季是一年中陰氣最高的時候,此時陰氣極盛,萬物凋零,昆蟲蟄伏,百獸冬眠。這時應避寒就溫,斂陽護陰,以使陰陽相對平衡。需早睡晚起,多曬太陽,冬腎主令,可以適當減少鹹味食物,多吃一些苦味食物。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萬物由生而死、由始而終的根本法則就是陰陽規律。萬物生長皆是隨時而行,順天而為,有規律的。人的所有活動與宇宙秩序、節律、四時相互調和,才能通達大吉。變通者,趨時者也,人體養生亦是如此,所有的變通,都要根據四時天意而行。

相關焦點

  • 中醫養生:「天人合一」是養生核心 如何做到
    國家級名老中醫 王莒生教授   專家小傳   王莒生,國家級名老中醫,中央保健會診專家,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臨床醫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原院長、皮膚科教授,北京市中醫研究所原所長。   「天人合一」是傳統中醫養生的核心理論,它最早出自《黃帝內經》。
  • 陽虛氣虛體質者身體較差,應該把握的四季養生原則
    中醫養生講究順應時令,陽虛和氣虛體質的人體質較差,因此一年四季更應該注重保養。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當季氣候特點,根據這些氣候特點來合理安排自己的保養,對體質較差的人至關重要。養生虎這裡介紹體質較差的人四季中醫養生要點,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 中醫養生學,暢通經絡,經絡養生,中醫養生
    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從而養助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御精神,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旺盛。所以說,經絡以通為用,經絡通暢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中醫養生學,暢通經絡,經絡養生,中醫養生,一旦經絡阻滯,則影響臟腑協調,氣血運行也受到阻礙。因此,《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 顓溪五村居委舉辦「中醫冬季養生」健康講座
    11月25日上午,顓溪五村居委舉辦了主題為「中醫冬季養生」健康講座。社區特別邀請了中醫為轄區內居民開展了一堂健康講座。旨在增強轄區老年人秋冬季保健常識,讓老人們更加健康快樂地渡過秋冬季節。中醫從冬季飲食原則、如何進補、如何保健等方面對大家在冬季如何進行養生做了詳細講解,指導大家科學養生、科學用藥、科學保健。中醫表示,立秋後,五行生旺,肝臟、心臟及脾胃都處於衰弱階段,因此要特別注意。隨著立秋過後,慢慢會晝短夜長,為了順應陽氣收斂,應早睡早起,保證精神飽滿。
  • 中醫養生,熟水建功
    中醫養生,就是運用食養、藥養等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時下,中醫注重養生、預防疾病的觀念深入人心。日前,在由北京角樓圖書館、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舉辦的「涼白開健康飲水知識普及」活動中,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博士生導師於智敏教授結合中醫養生知識暢談健康飲水,教大家如何喝對水。
  • 淺談四季變化與五臟養生對應關係
    在大自然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變化,從中醫五行上看有木火土金水的變化由此我們由此出現了寒暑燥溼風的氣候,在一氣候影響了自然界的萬物生長形成了生長化收藏的規律,所以中醫五臟養生就要遵循四四氣候變化的規律。一生長化收藏,為調養原則,實現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 為您推介12條中醫文化與養生旅遊路線
    我市也特別遞出「中醫藥養生」名片,推介六大主題共12條中醫文化與養生旅遊線路,邀請遊客來惠州旅遊觀光、養生納福。今年4月29日,市旅遊局與惠州報業傳媒集團聯合舉辦的 「最受歡迎的惠州中醫文化與養生旅遊線路網絡徵集評選」活動正式啟動,吸引了不少網友參與。「在此基礎上,我們將線路進一步深化和豐富,根據不同的養生主題細分成12條線路。」市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 養生,即保養生命的意思,又稱攝生,中醫養生
    指出在指導養生中,應順應四時陰陽特點來保健。舉夏季為例,夏季「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形體保養是《內經》養生方法最初級的層次,以保證形體、體格的健康為主要目的,包括避虛邪毒氣、節飲食、慎起居、不妄作勞等等,不外內養正氣以強身,外避虛邪以防病兩方面。
  • 唐山中醫關注:冬季如何做好心血管養生調護
    唐山市心血管科四病區副主任馮偉介紹:心血管疾病主要常見病為冠心病心絞痛,冠心病心絞痛是以胸部疼痛、憋悶、壓迫、沉重感,可向頸部、頜部、肩部或手臂部放射,遇寒、勞累加重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其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導致管腔固定狹窄或痙攣,當心肌耗氧量增加的因素存在時,可加重心肌缺血缺氧,所引發的心絞痛。因此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成為關注的話題。
  • 中醫養生講究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特別提倡重視後天養護,應該因人、因時、因地,順應身體規律,順應自然規律來養生。科學飲食最重要第一要順應自然。多吃時令蔬菜和瓜果,飲食上不要偏食,儘量吃整株菜,包括蔬果的根、莖、葉、花、籽。第二是遵循規律。一日三餐要規律:早餐的營養最重要,午餐要吃好、吃飽,晚餐要清淡、易於消化。
  • 中醫授課、鄰裡食堂……普陀這場冬季養生講座獲居民好評不斷!
    中醫授課、鄰裡食堂……普陀這場冬季養生講座獲居民好評不斷!中醫養生 傳播健康生活理念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質的極大豐富,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話題,對養生康復醫療需求日益增加。
  • 養生專家澄清養生誤區 提出五大類中醫養生方法
    中新網北京9月13日電(記者 孫自法)「當前,養生方面存在的偷梁換柱、以偏概全、囫圇吞棗、瞞天過海、混淆是非等問題需要澄清」、「中醫的養生方法成千上萬,歸納起來包括精神養生、起居養生、飲食養生、運動養生和藥物養生五大類」。
  • 冬季養生原則:順天者昌
    那麼,在這個寒冬時節,我們人又該如何養生呢?先從我們人體的「陽氣」說起。《黃帝內經》中說的「陽化氣,陰成形」,陽氣化成人體所需要的能量,陰氣形成了身體。如果人的身體沒有陽氣,就會變成空的軀殼,人也就會死亡。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的根本。陽氣就是真氣,也就說我們平常說的元氣,它儲藏在人體的腎裡。我們常聽到的「元氣大傷」,也就是陽氣。
  • 專家正本清源揭批五大「偽中醫養生」
    會議現場(劉維 攝)  普通公眾如何分辨正確的養生方法與錯誤的養生方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保健和醫療?面對目前來勢洶湧的養生熱,9月13日,在中國科協第8期「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中,中國衛生部健康教育專家、中醫主任醫師溫長路,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養生康復科主任張國璽,中華中醫藥學會繼續教育與科學普及部主任王奕等中醫專家,就社會上的養生熱、「偽中醫養生」鑑別和科學養生方法與媒體進行交流。
  • 到秋三月如何養生?
    因此,所謂養生,就要順應四時的氣溫變化。春天要溫,夏天要熱,秋天要涼,冬天要冷,這是一年的陽氣圓運動就會大而圓,人也就健康。秋三月如何養生?在《秋三月的養生》基礎上,我再有所補充,希望能幫助讀者朋友們更健康地度過秋天。
  • 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飲食調養、四季養生?全方位改善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因對糖尿病養生保健知識了解不足,導致其血糖控制效果欠佳,生活質量持續下降,因此,加強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及養生保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飲食調養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病,飲食調養是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效果的關鍵所在。糖尿病患者飲食調養的基本原則為:合理控制體重及每日攝入總熱量。
  • 中醫專家揭露「偽中醫養生」 食物相剋多不可信
    從張悟本、李一到馬悅凌,隨著中醫養生「騙子」的被揭露,人們開始對中醫養生既愛又恨。在昨天中國科協舉行的「中醫養生」主題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上,中醫專家坦言,如何辨別養生真偽不僅困惑老百姓,也同樣困惑業內。中醫主任醫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面對五花八門的中醫養生說法,揭露了五大「偽中醫養生」。
  • 道家養生,教你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那麼,如何滋養自己的神智呢?如何讓自己達到養生的最高境界呢?這就需要讓人們認識一下我們最古老的傳統文化——道。  道。是宇宙的根本。而道家養生,最關鍵的就是——天人合一。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既規律,規律又有大小之分。一定時空下的規律不是永恆不變的。例如冬天,北方零下十幾度,而南方還是溫暖如春。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教你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
    原標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教你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   原標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教你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  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
  • 在東京淺草橋成功舉辦誠心堂中醫養生講座
    (本報訊)6月18日(星期六)下午,在總武線橋草橋車站旁的會議室,成功地舉辦了漢方藥局誠心堂的中醫養生講座,本次講座由漢方藥局誠心堂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