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能以弱勝強打贏官渡之戰,三大原因淺談成王敗寇!

2020-12-19 百家號

在波瀾壯闊的歷史中,以多勝少的戰役數不勝數,以少勝多的大戰卻是比較罕見了。像我所知道的:「項羽的巨鹿之戰」、「曹操的官渡之戰」、「劉備孫權的赤壁之戰」、「陸遜的夷陵之戰」「謝安叔侄的肥水之戰」等標榜史冊的大戰,改變了歷史格局,形成了我們口口相傳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官渡之戰」這次大戰前的背景是:袁紹已經兼併北方四州之地,飲馬黃河邊。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定都許都,拿下了關中、司隸、豫州、兗州、徐州等地,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 袁紹挑選 精兵十萬,號稱「六十萬」。打算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這次戰役改變了漢末到三國時期的歷史格局,從此曹操一統北方,為天下三分打下了基礎。到現在可能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為什麼袁紹敗給了曹操,就比如「拿著一手王炸」卻輸了牌。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袁紹集團內部矛盾日益激烈突出,三個兒子分別有三個利益小集團的文臣武將相互內鬥,尤其以郭圖,田豐,許攸等文臣之間的鬥爭激烈。相比如袁紹,曹操卻是內部一心,郭嘉還獻上「十勝十敗論」鼓舞士氣,擊敗了劉備,加之官渡中孫策被刺客行刺而亡,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

2.第二個原因就是戰爭態勢方面:關羽斬殺顏良文丑,大挫袁軍士氣,雙方進入相持階段後,由於袁紹內部矛盾,許攸夜奔曹操,獻上夜襲烏巢之計、焚燒糧草,軍心浮動大敗袁紹,導致其僅八百騎逃回河北!

3.袁紹已經日益驕橫、優柔寡斷、識人不明,這是大忌。官渡戰前劉備徐州反曹,邀請袁紹出兵相助,攻打許都。而袁紹卻因為小兒子生病猶豫不決,最後坐視劉備被打敗,錯失良機。還讓三個兒子一個侄子分領四州之地,繼承人不明確、過分寵溺幼子。導致死後曹操逐一擊破其子。

以上三點就是我對官渡之戰中袁紹為什麼拿著一手好牌卻輸掉了牌局的一點淺見。有不足之處望大家海涵,指點改正!

相關焦點

  • 為何曹操能打贏官渡之戰,卻不能打贏赤壁之戰,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要知道河內郡在黃河以北,曹操的傳統勢力在黃河以南,曹操第一次把勢力伸到了黃河以北,導致盤踞在黃河以北袁紹勢力的不滿,所以袁紹在統一河北四州後,立即就發動了針對曹操的戰爭,但若論官渡之戰引發的原因,那還是曹操挑起來的,是他先進攻並佔據了黃河以北的河內郡。
  • 官渡之戰,以弱勝強的「教科書」
    提到官渡之戰的「以少勝多」,有人說是曹操謀略深、膽子大,有人說是袁紹志大才疏、剛愎自用。官渡之戰改變了當時的時勢和局面,而它也成為了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經典例子,可以說是「教科書」式的例子。
  • 曹操的豪賭!解讀《徵戰三國》官渡之戰
    曹操是三國時代的風雲人物,也是大型國戰策略手遊《徵戰三國》的重要角色。這位「奸雄」足智多謀又殘忍惡毒,曾經憑著一腔熱血刺殺董卓,後來靠著兵法謀略一統北方,他的人生裡有太多傳奇色彩,太多精彩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曹操是怎麼打贏他人生中最總要的一戰——官渡之戰!
  • 誰打贏了官渡之戰?扭轉戰局的並非許攸,而是荀彧所代表的漢獻帝
    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也是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奠基之戰。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是袁紹與曹操之間矛盾,但是深層上是袁紹來搶奪漢獻帝。
  • 巨鹿之戰和官渡之戰為什麼都能以弱勝強?
    巨鹿之戰和官渡之戰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典型戰役,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兵少的一方斷了兵多的一方糧草,從而獲得了最終的勝利。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兩場戰役的發生過程。官渡之戰官渡之戰發生在東漢末年,具體時間是公元200年,交戰地點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交戰雙方是曹操和袁紹。袁紹率十萬精兵南下要進攻許都,曹操率2萬精兵在必經之路官渡迎戰袁紹。雙方形成對峙,後來袁紹的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率輕騎兵襲擊袁紹囤糧的烏巢,燒其輜重。
  • 官渡之戰中,曹操能夠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關鍵是什麼?
    了解郭嘉,或者看過郭嘉傳記的人大概都認為郭嘉對官渡之戰的勝利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郭嘉在官渡之戰前給曹操提出的「十勝袁紹論」,更是有預見性地判斷出袁紹必敗的結果。實際上,儘管有郭嘉的打氣,在官渡之戰相持階段,曹操也是「合戰不利」,想要放棄官渡,退守許都,這個時候是荀彧為曹操打氣,堅持認為這是決勝的關鍵階段,不能輕言放棄,然而當時曹操的補給已經很困難了,離失敗只在一步之遙。
  • 三國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以弱勝強誰最猛?
    在數不清的戰役中,最出名的當屬三國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些都是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那麼哪一場戰役最猛烈呢? 一、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爆發於曹操集團和袁紹集團之間的戰役,當時袁紹在整個北方處於絕對的優勢,而曹操一方則是其眼中釘肉中刺
  • 縱觀官渡之戰,軍馬人多的袁紹敗在哪裡?為何相對弱的曹操能贏?
    縱觀官渡之戰,軍馬人多的袁紹敗在哪裡?為何相對弱的曹操能贏?袁紹祖上「四世三公」,堪稱東漢末年貴族中身份位置最高的人了。特別袁紹藉助漢末宦官和大學士等構成的「黨人」之爭,更是收買了大量的文人智士。謀臣眾多而不得用。
  • 官渡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曹操為什麼獲勝了呢?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發生在曹操軍與袁紹軍之間的戰役,這場戰役意義非凡,是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官渡之戰的經過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對峙於官渡,曹軍兵疲糧缺,袁軍的兵力遠勝於曹軍。曹操的謀士荀彧認為此時曹軍以弱敵強,退兵會被袁軍乘勝追擊,必須出奇制勝。曹操採納了荀彧的良策,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
  • 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為何會敗給曹操?只是因為其大將的一次秉公持法
    公元200年,袁紹軍與曹操軍在官渡爆發一場長達一年多的戰爭,史稱官渡之戰。當時袁紹已經統一北方四州,兵多將廣,在這場戰爭中前後共投入了11萬人的兵馬,而曹操雖然是防守方,有著地利優勢,但是能動員的兵馬只有3萬餘人。
  • 追究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其實他與曹操相差的不只是一點點
    追究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其實他與曹操相差的不只是一點點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戰役,那麼在東漢末年最有名的幾大戰役都有哪些呢?在東漢末年,可以說是群雄割據,許多地方的諸侯都想要成就一番事業,他們開始招兵買馬,集結軍隊,就是想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裡面能夠成就一些東西,那麼,在東漢末年有幾個比較,著名的戰役,其中官渡之戰要算是最著名的戰役了,而且官渡之戰,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弱勝強的戰役,為什麼這麼說呢?
  • 官渡之戰後,一代梟雄曹操,靠這四個原因統一北方
    說到三國時魏國國君曹操,可能大家腦海中最先浮現出來的就是「奸雄」一詞,再就是他的那句名言: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可這都只是一些片面的認識!歷史上的曹操其實是個能文能武,雄韜偉略的人,可以堪稱一代豪傑。用當時以知人著稱的許劭的話來說,曹操就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 官渡之戰曹操兵少糧少如何以弱勝強打敗四世三公的袁紹
    在三國的歷史上有兩場膾炙人口的戰役: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兩場戰役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由以弱勝強的形式取勝的。我們都知道赤壁之戰的勝利佔據著天時地利人和,才打敗的曹操。而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兵少糧草才共用15天,曹操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擊敗四世三公的袁紹的,這裡面有什麼原因呢?
  • 官渡之戰:袁紹十萬人馬戰敗曹操的原因是什麼?
    在曹操一統北方的戰役中,最關鍵的一戰應該是官渡之戰,它為曹操日後徵討打牢了根基。曹操和袁家兄弟本是故交,雙方也都相互了解甚多。曹操是個很有野心的軍事家,對袁家兄弟的一舉一動更是備加關注。以弱勝強勝袁紹,彰顯了曹操的過人之處。
  •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袁紹失敗三個主要原因在這裡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袁紹失敗三個主要原因在這裡在歷史上,戰爭是諸侯最終成為統治者的重要一種方式,特別是在冷兵器時代,歷史上有名的戰役不少,但是以少勝多的戰役並不多,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巨鹿之戰是其中一個
  • 官渡之戰期間,劉備在幹嘛,為何不趁曹操與袁紹交戰搶佔地盤呢
    官渡之戰的前線是在黃河兩岸及其附近地區,原本袁紹與曹操的分界線大概就是黃河,官渡之戰初期,雖然袁紹的大將顏良和文丑都被曹操所殺,但是袁紹仍然在實力上佔據了上風,所以袁紹開始穩打穩紮,步步緊逼,一直逼到了黃河以南的官渡,而曹操則是節節後退,直到退到官渡就不再退了。
  • 他是曹操謀士,打贏官渡之戰的決定性人物,卻為何被曹操怒殺?
    當時在兗州有一個名士叫邊讓,他非常看不起曹操,經常出來挖苦諷刺他,那時候的曹操勢力還不是很大,也是年輕氣盛,就把邊讓給抓來殺了。結果這一殺把自己的名聲給徹底殺臭了,搞得天下人都以為曹操心胸狹隘,不能容忍天下的名士。所以那一段時間把曹操搞的頭挺大的,官渡之戰爆發之前,袁紹的謀士陳琳寫了一篇《為袁紹檄豫州文》,就是聲討曹操的檄文。
  • 讓曹操崛起的官渡之戰原來是袁紹失策!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正是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其實這場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好比就在談戀愛。當很多人都以為官渡之戰的勝利是因為曹軍燒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的時候,歷史上的一些細節可以告訴你,這場戰役成也袁紹,敗也袁紹。誤用主將2月初,袁紹主動進攻,渡河佔據。
  • 後官渡之戰:袁紹生命中的最後兩年,曹操為何仍舊過不了黃河?
    一直以來,我們對官渡之戰的結果都有點誤會。事實上,官渡之戰的勝利對曹操來說,僅僅意味著守住了地盤,不用擔心被袁紹吞掉;而對於失敗方袁紹來說,僅僅是退回了河北,暫時失去了滅亡曹操的機會而已。而這種結果,距離曹操奠定統一北方的基礎,其實還差的遠。
  • 官渡之戰失敗,袁紹沒有聽從田豐建議,即使是聽了,袁紹也不會贏
    官渡戰役是三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 雖然袁紹在戰前共有20萬人,但曹操只有5、6萬人。 在實際決戰中,袁紹出兵超過10萬人,應該在11、2萬人左右,曹操兵力就很少了,估計只有2、3萬人。 但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贏得了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