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為何會敗給曹操?只是因為其大將的一次秉公持法

2020-12-19 阿宅說歷史

公元200年,袁紹軍與曹操軍在官渡爆發一場長達一年多的戰爭,史稱官渡之戰。當時袁紹已經統一北方四州,兵多將廣,在這場戰爭中前後共投入了11萬人的兵馬,而曹操雖然是防守方,有著地利優勢,但是能動員的兵馬只有3萬餘人。

這場戰爭最終卻以處於劣勢的曹操軍勝利而結束,曹操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紹軍多達七萬多人,而曹操軍自身傷亡不到一萬人。這場戰爭也因此在歷史上名聲顯赫,被稱為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提起佔據顯著優勢的袁紹為何會被曹操打敗的原因,就不得不說給予袁紹軍致命一擊的許攸了,但是造成袁紹失敗的真正元兇並不是許攸,而是為袁紹坐鎮後方的一位大將,這個人就是審配。

在發動對曹操的戰爭之前,袁紹與部下商議此事是否可行,期間審配的建議很符合袁紹的心意,袁紹於是留下審配駐守鄴城,總領後方。審配此時在袁紹勢力中擔負的責任與曹魏的荀彧、東吳的張昭、蜀漢的諸葛亮一樣。可是審配在這個職位上的表現可比前面三位差遠了。正是應了荀彧對他的評價:專而無謀。

袁紹、曹操兩軍正在官渡對峙的期間,許攸的家人犯了法,結果被審配逮捕收押。審配此舉完全不考慮正在前線為袁紹出謀劃策的許攸的反應,並且河北的法律對士族真的這麼嚴苛嗎?

《三國志》:袁氏政寬,在職勢者多畜聚。太祖破鄴,籍沒審配等家財物貨以萬數。

上面是曹操在佔據鄴城之後,對據不投降的袁紹部下的抄家記載。其中不僅提到袁紹對部下很寬容,審配的家財更是數以萬計,而審配的這麼多家財是怎麼來的,其中的門門道道可想而知。所以審配為何還要在這等關鍵的時刻藉此扣押許攸的家人呢?這主要還是因為袁紹勢力中的派系鬥爭。

袁紹的長子佔據青州、次子袁熙佔據幽州、三子袁尚則留在冀州陪在他身邊。這三兄弟因此都有繼承袁紹位置的資本,可是他卻遲遲沒有決定由誰來繼承自己的位置。這就造成了袁紹的部下為了自身的前程,各自選擇其中的一位公子來下注,他們為了讓自己的選擇的公子能繼承袁紹的位置,形成了各種派系,開始互相詆毀抹黑。而許攸的家人很顯然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被審配藉故逮捕的。

許攸也知道其中的因由,便請袁紹開口幫忙,但是袁紹不僅沒有命令審配釋放許攸的家人,還訓斥了許攸。許攸因此才倒戈投降曹操,為了保住他自己的性命,才會向曹操獻計火燒烏巢,給予袁紹軍致命的一擊!

公元204年,鄴城被攻破,審配拒不投降,最終面北而死,在歷史上留下了忠烈的美譽,但是這不能掩蓋他在官渡之戰中犯下的致命錯誤。

相關焦點

  • 袁紹坐擁北方四州,為何會在官渡之戰中敗給了勢力衰微的曹操?
    三國時期有不少有意義又有名氣的戰役,大多都影響了當時各國的發展和未來,其中「官渡之戰」更是拖延了天下統一的時間,讓袁紹這個原本最有可能成為天下霸主的人竟然被弱小的曹操給淘汰了,而曹操當時由於實力太薄弱,所以花費了很長時間才攢夠了與當時的袁紹差不多的實力。
  • 官渡之戰,上天給了袁紹六次獲勝機會,卻被一次機會的曹操打敗
    建安五年,當時中原大地的兩大霸主曹操和袁紹相持於官渡,進行了一場決定中原歸屬的戰鬥,這場戰鬥歷史上叫做「官渡之戰」。彼時的袁紹擁有幽、並、青、冀佔據河北之地,對於曹操可謂碾壓的態勢,可是這場戰鬥的結局卻以袁紹失敗而告終。
  • 官渡之戰,袁紹陣營的謀臣兵將均多於曹操,究竟因何大敗
    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戰役之一。當時,袁紹據北方,佔據的地盤比曹操大,地理位置也有優勢,手下有顏良、文丑等有名大將,又有沮授、許攸、田豐等謀士,兵將幾倍於曹操,最後卻敗給了曹操,這其中的緣由又是什麼呢?
  • 官渡之戰後袁紹依然強大,為何卻就此衰落?你看看曹操都幹了些啥
    但世事無常,最後袁紹卻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擊敗,從此開始一蹶不振。白馬之圍公元199年,此時的曹操已經控制了漢獻帝,成為了各方諸侯之中極為強大的一支,唯一的對手就是雄踞北方的袁紹。 在這種形式下,袁、曹之間必有一戰。
  • 兵多將廣的袁紹為什麼會在官渡之戰中敗給曹操?荀彧一語道破玄機
    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之間爭天下的決定戰役,一代梟雄曹操最終創造奇蹟,打出了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為其統一中國北方奠定了基礎。曹操為了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他先是聯合劉備,滅掉了三國第一悍將呂布,隨後,他進宮面見漢獻帝,啟奏「討伐「袁紹。
  • 後官渡之戰:袁紹生命中的最後兩年,曹操為何仍舊過不了黃河?
    一直以來,我們對官渡之戰的結果都有點誤會。事實上,官渡之戰的勝利對曹操來說,僅僅意味著守住了地盤,不用擔心被袁紹吞掉;而對於失敗方袁紹來說,僅僅是退回了河北,暫時失去了滅亡曹操的機會而已。而這種結果,距離曹操奠定統一北方的基礎,其實還差的遠。
  • 官渡之戰後袁紹依然強於曹操,為何仍失敗?
    官渡之戰袁紹固然損失慘重,但仍有極強的實力,可以說曹操在戰後也只是有了自保之力而已,然而為何袁紹集團仍然在戰後走向崩潰,被曹操集團完全吞併?袁曹之間的強弱轉換,絕非官渡之戰可以概括,而是有深厚的社會背景。1一說起袁紹集團的滅亡,很多人立馬就會想到官渡之戰,認為袁紹在官渡之戰後就完蛋了,而實際上,袁紹集團的滅亡絕不是一個官渡之戰就能導致的。
  • 袁紹那麼強大,為何官渡之戰後便消亡了?只因曹操太心狠手辣
    而這個時候的曹操,還只是袁紹帳下的一個小小將領,對當時家大業大的袁紹根本構不成什麼威脅。但世事無常,最後袁紹卻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擊敗,從此開始一蹶不振。 等到劉備敗逃投奔袁紹之後,袁紹才開始討伐許都,他命大將顏良進攻要地白馬,發動了著名的白馬之戰。結果不可一世的顏良最終死在了關羽的大刀之下,白馬之戰以曹操勝利結束。
  • 曹操官渡之戰,險勝袁紹,袁紹有了決策失誤體現在哪裡?
    都知道曹操的官渡之戰勝得非常的危險,曹操的官渡之戰能夠勝利,不僅僅是有他自己,他的原因還有袁紹這個人在指揮上的失誤這方面原因,他固然是很有能力,並且很會指揮作戰,可是曹操這個人,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曹操這個人,他自己的兵力根本就不是很多,在實力上他是比不上袁紹的,可是他卻勝利了,
  • 官渡之戰,徐晃擊敗了袁紹哪位大將?
    徐晃作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也能徵善戰,雖然相對其他四位,徐晃存在感稍弱,但是,徐晃最出名的一戰,在襄樊之戰中,救援樊城,擊敗了關羽。其實,除此之外,徐晃在官渡之戰時,還打過一次漂亮的勝仗,徐晃擊敗了袁紹的哪位猛將?
  • 曹操為何能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袁紹的十萬大軍,一決雌雄
    當時袁紹的實力遠遠勝過曹操,當然不甘屈居於曹操之下,於是袁紹決定進攻曹操,這就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戰,一決雌雄。那麼兩隊實力懸殊的對戰中,曹操是如何應對袁紹的呢?    官渡之戰在建安五年二月,袁紹先發制人,派大將顏良攻打隔河的白馬,稱主戰場,同時還派大將文丑進攻延津。當時駐守白馬的是劉延。
  • 袁紹手下最強大將:官渡之戰大難不死,得曹操賞識,是劉備頭號大敵
    袁紹,乃是曹操的髮小,其聰明才智也是公認的,只不過他不善經營士人,更不會虛心採納良計妙策。雖然有不錯的家庭背景,但是最終卻只是過眼雲煙,在跟曹操決戰之時,全部家底便毀在官渡。 袁紹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主公,但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將極多。文臣方面有:荀諶、許攸、田豐、沮授、董昭等人,他們的智力驚人。而武將方面也有:顏良,文丑,高覽等人,皆是河北有名的功夫高手,武藝水平一流。
  • 追究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其實他與曹操相差的不只是一點點
    追究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其實他與曹操相差的不只是一點點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戰役,那麼在東漢末年最有名的幾大戰役都有哪些呢?在東漢末年,可以說是群雄割據,許多地方的諸侯都想要成就一番事業,他們開始招兵買馬,集結軍隊,就是想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裡面能夠成就一些東西,那麼,在東漢末年有幾個比較,著名的戰役,其中官渡之戰要算是最著名的戰役了,而且官渡之戰,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弱勝強的戰役,為什麼這麼說呢?
  •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袁紹失敗三個主要原因在這裡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袁紹失敗三個主要原因在這裡在歷史上,戰爭是諸侯最終成為統治者的重要一種方式,特別是在冷兵器時代,歷史上有名的戰役不少,但是以少勝多的戰役並不多,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巨鹿之戰是其中一個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原來袁紹並不是在官渡之戰一敗塗地,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敗給了曹操
    說起曹操和袁紹,大家首先可能會想到的是官渡之戰。在此,小編先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官渡之戰。公元200年,曹操、袁紹相持官渡,當時曹操人少,糧草也不夠,最終卻贏得了勝利。為什麼?有的人認為是許攸前來投靠曹操,告訴曹操袁紹的『小秘密』,曹操得以奇襲烏巢,贏的戰爭的勝利。
  • 官渡之戰袁紹為什麼會輸?
    官渡之戰,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當時雄霸北方的霸主袁紹,無論土地,錢糧都曹操的數倍,其實我們看一下當時真實的數據情況啊,袁紹領軍步兵十萬人,和數萬騎兵,然而曹操兵不過兩萬,所以兵力上懸殊比較大,袁紹平定北方,無後顧之憂,起兵直接渡過黃河,攻取許都,但是曹操在兗州之地,四周都是軍閥
  • 三國演義,官渡之戰,袁紹為何失敗?
    三國演義,官渡之戰,袁紹為何失敗?官渡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戰役,此戰曹操以少數兵力打敗袁紹,從而替代袁紹成了北方的霸主,但是在官渡,曹操和袁紹相持數月,曹軍兵少糧缺,曹操幾乎頂不住了,甚至動過撤軍的念頭,是謀土們的鼓勵使他決定背水一戰,堅持到底,曹操於是就真的堅持下來了,袁紹此時肯定不會想到自己會失敗,要不然他的腦子肯定會更清醒一些。
  • 官渡之戰,擁有絕對兵力優勢的袁紹,為何還是慘敗於曹操?
    簡單來看好像袁紹是一個人生贏家,但是在官渡之戰大敗以後的兩年便病死了,在袁紹死後兒子們自相殘殺也將自己一手創立的基業毀於一旦。當時的官渡之戰,任誰看都不認為輸的人會是袁紹。袁紹擁有精兵十萬,而曹操卻只有一萬左右的兵力,那麼擁有10:1兵力優勢的袁紹為何會輸呢?
  • 官渡之戰,兵力數倍於曹操的袁紹,為什麼會大敗?這一點很重要!
    官渡之戰,兵力數倍於曹操的袁紹,為什麼會大敗?這一點很重要! 東漢末年時期,漢室的大地上發生了一場重要的戰役。那就是官渡之戰!這一場戰爭可謂甚是浩大,這可以說可以記載入史冊的一戰戰役了。因為這一場戰爭影響很大,規模很大,更是決定了曹操和袁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