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袁紹並不是在官渡之戰一敗塗地,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敗給了曹操

2020-12-20 心說歷史

說起曹操和袁紹,大家首先可能會想到的是官渡之戰。在此,小編先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官渡之戰。公元200年,曹操、袁紹相持官渡,當時曹操人少,糧草也不夠,最終卻贏得了勝利。為什麼?有的人認為是許攸前來投靠曹操,告訴曹操袁紹的『小秘密』,曹操得以奇襲烏巢,贏的戰爭的勝利。有的人認為袁紹太自以為是,根本不懂得運用手底下的『有才之士』,可以這麼說,在袁紹手下當差,越能耐的人越被打壓的嚴重,甚至扼殺。有的人認為是袁紹太輕敵,就憑討伐董卓來看,袁紹被推薦為盟主,袁紹當上盟主後怎麼做的?帶著這大幫諸侯『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前方浴血奮戰,後方竟然天天開partty!為什麼袁紹會這麼幹?因為袁紹啊根本沒把董卓當個玩意看,說白了就是輕敵,認為一個渣滓董卓也值得這麼多諸侯、如此龐大的軍隊去剿滅?!他的這種想法也直接導致了關東軍的失敗。

我認為,官渡之戰之所以袁紹會失敗就在於袁紹沒腦子,政治上沒有遠見,僅憑這點,即使許攸不叛變,曹操也能夠戰勝袁紹。袁紹到底有多沒腦子?通過當年董卓進京這件事來看就可以看出袁紹能力確實與曹操相差太多。189年,漢靈帝病逝,最初要傳位的人是劉協(小兒子,王美人所生),並不是劉辯(何太后所生)。但是,何太后與大將軍何進勢力龐大,最終擁立劉辯為皇帝。擁立完後,形成兩股勢力:士人;宦官(包括太監)。何進屬於士人一方,如今手握殺生大權,如果是你,會把那些反對勢力如何?殺!這也是袁紹給何進出的主意,將那些太監、宦官統統殺死,天下就太平了!何進一想,是這麼個理。於是就去跟何太后(何進的妹妹)商量去了。何太后竟然沒有同意,原因就是曾經漢靈帝想要廢黜她時,是宦官極力哀求,挽回了聖命,做人要懂得知恩圖報呀!何進只好作罷。

袁紹得知後,又想了個法子,不過他想的這個法子,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餿主意。就是讓涼州軍董卓進京整治這些宦官、太監。為什麼說袁紹出的這是餿主意?在不了解此人的性格、為人處世方面就把董卓『請』進來,萬一董卓要長住洛陽呢?萬一是『引狼入室』呢?萬一送不走這位爺呢?袁紹統統沒有考慮。還有就是,你說請董卓進京來幹嘛?不就是幾個宦官、太監嗎?他們手握重兵了?還是手底下有武林高手,可以千裡之外取敵首啊?都沒有吧?直接派幾個刺客,將那些太壞的宦官、太監刺殺掉不行嗎?手握重兵的何進,手底下真沒有這類『能人』嗎?退一步說,公然殺幾個沒有皇帝撐腰的宦官、太監有人敢說個不字嗎?!還非要請一位『未知的危險人物』來?唉,不得不說袁紹眼光太淺,殺幾個太監、宦官,竟然到了用『外人』的地步!不知道的還以為那幫宦官、太監是大將軍呢。最終,何進在袁紹的餿主意下,宦官沒殺幾個,自己反而被宦官殺了,隨後袁紹開始殺太監、宦官,為何進報仇,控制朝綱。等董卓進京後,宦官、太監之患已被清除,最後,董卓開始清理袁紹。可笑吧?曹操得知這個消息後,當即哈哈大笑:「何必紛紛招外將乎?」曹操的想法就很簡單,直接將那些最壞的,調皮搗蛋的宦官啊,太監啊殺了,這件事就解決了。

通過殺宦官、太監這件事就可以看出袁紹的政治眼光比曹操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袁紹能打贏官渡之戰才怪!我相信,即使沒有許攸的幫忙,袁紹自己都能把自己玩死。

相關焦點

  • 袁紹坐擁北方四州,為何會在官渡之戰中敗給了勢力衰微的曹操?
    三國時期有不少有意義又有名氣的戰役,大多都影響了當時各國的發展和未來,其中「官渡之戰」更是拖延了天下統一的時間,讓袁紹這個原本最有可能成為天下霸主的人竟然被弱小的曹操給淘汰了,而曹操當時由於實力太薄弱,所以花費了很長時間才攢夠了與當時的袁紹差不多的實力。
  • 官渡之戰時,袁紹在兵力上有明顯優勢,為何卻會輸得一敗塗地?
    官渡之戰時,袁紹在兵力上有明顯優勢,為何卻會輸得一敗塗地?其實這個問題更深一步去問,應該說強大的袁紹為什麼會敗給相對弱小的曹操?曹操作為後起之秀,儼然成為了華北大地上可以跟袁紹相抗衡的唯一力量,然而袁紹並不想立刻消滅曹操,反倒是讓他不斷強大起來,自己則慢慢奪取地盤,擴充自己的實力。他的目的當然打到了,搶到了很多土地和地盤,但是他也失去了最好的機會。如果袁紹在曹操剛剛得到漢獻帝的時候,就對曹操出手,那曹操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等到他的只有滅亡。
  • 兵多將廣的袁紹為什麼會在官渡之戰中敗給曹操?荀彧一語道破玄機
    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之間爭天下的決定戰役,一代梟雄曹操最終創造奇蹟,打出了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為其統一中國北方奠定了基礎。曹操為了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他先是聯合劉備,滅掉了三國第一悍將呂布,隨後,他進宮面見漢獻帝,啟奏「討伐「袁紹。
  • 曹操官渡之戰,險勝袁紹,袁紹有了決策失誤體現在哪裡?
    都知道曹操的官渡之戰勝得非常的危險,曹操的官渡之戰能夠勝利,不僅僅是有他自己,他的原因還有袁紹這個人在指揮上的失誤這方面原因,他固然是很有能力,並且很會指揮作戰,可是曹操這個人,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曹操這個人,他自己的兵力根本就不是很多,在實力上他是比不上袁紹的,可是他卻勝利了,
  • 後官渡之戰:袁紹生命中的最後兩年,曹操為何仍舊過不了黃河?
    一直以來,我們對官渡之戰的結果都有點誤會。事實上,官渡之戰的勝利對曹操來說,僅僅意味著守住了地盤,不用擔心被袁紹吞掉;而對於失敗方袁紹來說,僅僅是退回了河北,暫時失去了滅亡曹操的機會而已。而這種結果,距離曹操奠定統一北方的基礎,其實還差的遠。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官渡之戰,袁紹陣營的謀臣兵將均多於曹操,究竟因何大敗
    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戰役之一。當時,袁紹據北方,佔據的地盤比曹操大,地理位置也有優勢,手下有顏良、文丑等有名大將,又有沮授、許攸、田豐等謀士,兵將幾倍於曹操,最後卻敗給了曹操,這其中的緣由又是什麼呢?
  • 官渡之戰之袁紹戰略失誤
    官渡之戰之袁紹戰略失誤公元200年發生的官渡之戰,開啟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序幕。但由於戰爭中的袁紹一意孤行、剛愎自用、優柔寡斷,出現了一系列的軍事戰略方針失策,導致戰爭中一敗塗地,全線出局,元氣大傷,再無翻盤的可能。那麼,袁紹都有那些失誤呢?失誤一:殺田豐。田豐在開戰前,已預測到了出師不利,向袁紹諫言暫不要出戰,首先要保境安民,待時機成熟時再出戰。但此番言論袁紹不但不聽,反而惹惱了袁紹,將田豐下獄。
  • 讓曹操崛起的官渡之戰原來是袁紹失策!
    官渡之戰正是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其實這場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好比就在談戀愛。戀愛6年,反目成仇,大打出手,而袁紹成為淨身出戶的那方......公元190年,關東聯軍聲討董卓,袁紹是聯軍盟主,曹操是袁紹部下,開始了6年的熱戀期:袁紹給曹操兵、地盤、爵位。然而"第三者"東漢獻帝劉協出現了,曹操為了拉攏貴族,把劉協招攬,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惱羞成怒,忍無可忍,派兵攻打。
  • 三國演義27: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曹操用幾句話讓袁紹大敗而歸
    在上一集中我們講到了,劉備、關羽、張飛和趙雲四人終於在古城相會,袁紹也決定出兵討伐曹操,並且還將自己的兒子們叫了過來一同徵戰。就在他的兒子們爭論誰要做先鋒的時候,袁紹則說道:「這個先鋒由我來當」,此話不僅讓自己做了先鋒,而且也避免了一場口舌之戰。之後袁紹率領了70萬大軍陳兵官渡,向蒼天歃血祭拜並且鼓舞士氣,與曹操一決勝負、決一死戰!
  • 官渡之戰後袁紹依然強於曹操,為何仍失敗?
    官渡之戰袁紹固然損失慘重,但仍有極強的實力,可以說曹操在戰後也只是有了自保之力而已,然而為何袁紹集團仍然在戰後走向崩潰,被曹操集團完全吞併?袁曹之間的強弱轉換,絕非官渡之戰可以概括,而是有深厚的社會背景。1一說起袁紹集團的滅亡,很多人立馬就會想到官渡之戰,認為袁紹在官渡之戰後就完蛋了,而實際上,袁紹集團的滅亡絕不是一個官渡之戰就能導致的。
  • 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的兵力推算,肯定不是1萬對10萬!
    裴松之對於官渡之戰袁紹、曹操兵力提出3點疑問:第一,從曹操起兵後發展過程分析。曹操陳留起兵就有5000人,此後四處徵戰,勝多敗少,不斷收降各路軍閥,兵力肯定不斷擴張。單單擊破青州黃巾,收降卒30多萬,建立所謂青州兵。哪怕十裡挑一,青州兵也有3萬多人,所以曹操的總兵力絕對不會僅有一萬人。曹操非常清楚袁紹幾乎傾巢而來,怎麼會只帶不到一萬人去和袁紹決戰。
  •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袁紹失敗三個主要原因在這裡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袁紹失敗三個主要原因在這裡在歷史上,戰爭是諸侯最終成為統治者的重要一種方式,特別是在冷兵器時代,歷史上有名的戰役不少,但是以少勝多的戰役並不多,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巨鹿之戰是其中一個
  • 許由的投降,改變了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的局面
    由於袁紹地處黃河以北的河北、山西和山東北部的青州一帶,戰爭的影響相對較小。在這種形勢下,對於曹操來說,這顯然不是和袁紹戰略決戰的合適時機。無論兵源還是物資儲備,曹操都已經非常緊張,更需要休整幾年,屯兵積穀,喘口氣,等實力更加強大了,再和袁紹進行戰略決戰。但袁紹顯然等不及了。
  • 假如袁紹不發動官渡之戰,進行養精蓄銳,袁紹能拖垮曹操嗎?
    官渡之戰是歷史上知名度非常高的戰役,它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官渡之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官渡之戰是奠定三國的基礎性戰役之一。對於曹操來說,官渡之戰的重要性不亞於一個重要的謀士。通過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曹操一統北方的基礎。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失利,給了曹操一統北方的基礎。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展開戰略決戰。此時的曹操已經下定決心一統北方。這時候的袁紹其實是有機會扭轉乾坤的。當時袁紹手下有一位謀士,此人就是田豐。
  • 官渡之戰袁紹失敗後,他是否有機會捲土重來?
    官渡之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趣歷史小編一起往下看 如果說官渡之戰還有沒有機會翻身,我覺得應該是沒有了,因為大敗集團內部離心離德,以袁紹的性格,如果有能力調和,那就不會有官渡之敗了,所以曹操能是偉大得政治家,袁紹不是。
  • 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為何會敗給曹操?只是因為其大將的一次秉公持法
    公元200年,袁紹軍與曹操軍在官渡爆發一場長達一年多的戰爭,史稱官渡之戰。當時袁紹已經統一北方四州,兵多將廣,在這場戰爭中前後共投入了11萬人的兵馬,而曹操雖然是防守方,有著地利優勢,但是能動員的兵馬只有3萬餘人。
  • 《三國演義》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曹操袁紹兩軍差別這麼大?
    三國演義這本書描述的大概情形是袁紹帶領著自己麾下十萬兵馬南下攻打曹操,而當時曹操的兵力相較於袁紹來說非常的弱小,連一萬人都無法湊出來,袁紹和曹操兩方的部隊在官渡發生了一場大戰,結局是出人意料的,曹操成功以少打多獲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從此以後,曹操和袁紹的勢力轉變,中國的北方地區逐漸被曹操統一。
  • 官渡之戰:袁紹十萬人馬戰敗曹操的原因是什麼?
    在曹操一統北方的戰役中,最關鍵的一戰應該是官渡之戰,它為曹操日後徵討打牢了根基。曹操和袁家兄弟本是故交,雙方也都相互了解甚多。曹操是個很有野心的軍事家,對袁家兄弟的一舉一動更是備加關注。以弱勝強勝袁紹,彰顯了曹操的過人之處。
  • 追究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其實他與曹操相差的不只是一點點
    追究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其實他與曹操相差的不只是一點點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戰役,那麼在東漢末年最有名的幾大戰役都有哪些呢?在東漢末年,可以說是群雄割據,許多地方的諸侯都想要成就一番事業,他們開始招兵買馬,集結軍隊,就是想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裡面能夠成就一些東西,那麼,在東漢末年有幾個比較,著名的戰役,其中官渡之戰要算是最著名的戰役了,而且官渡之戰,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弱勝強的戰役,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