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為便於管理,1982年,在特區和非特區之間用鐵絲網修築了一道管理線,沿線路面用花崗巖石板鋪成,路北側用高達3米的鐵絲網隔離。這道線將深圳分為特區內與特區外,俗稱「關內」和「關外」。
關外主要的幾個片區:寶安區,光明新區,龍崗區,坪山新區。
關內主要的是個片區:羅湖區,福田區,鹽田區,南山區。
關外的廠房在這幾年顯著格外的冷清一些,沒有往日的輝煌。
11號線開通已經3年多,方便了寶安和市區的連接。
沿著地鐵站旁邊的小區房和市區高昂的房租和房價,顯得稍微便宜一些。
沒有市區地鐵站的人來人往,越往沙井,松崗越發顯得冷清,地鐵站三三兩兩的人。
寶安大道通往沙井的路段,經過紅綠燈的攔截,四車道顯得較為冷清。
馬鞍山地鐵站
不是搭乘地鐵高峰期,馬鞍山顯得有些冷清。
等地鐵的時候,放眼望去,安保員在巡視著安全狀況。
11號開通方便了寶安區的很多人,在深圳地鐵裡面率先開通了女士車廂,顯得格外的耀眼。
地鐵越往關內開,人數量也越來越多。
地鐵從福永開始,已經斷斷續續的有很多人搭乘,車廂裡面站著的人也多了起啦。
車公廟作為一個較大的轉乘點,地鐵上排隊白天也會出現人滿為患。
開往福田的地鐵上,開始慢慢的顯得擁擠不堪,
地鐵越往市區走,外國友人也開始多了起來
有座位的視乎在享受著這中過程,有閉目養神,各著玩手機。
關外的好處:1、公司規模大,發展前景好。2、消費成本較低,住宿面積達。
關外不好 :1、周圍環境嘈雜,交通不便。2、娛樂活動少。3、遠離市區,難以接觸更多的前沿。
關內的好處:1、周圍娛樂設施方便;2、上班環境優雅。
關內 不好:1、生活成本高 2、住宿地方狹窄 3、公司上升空間有限
深圳關內節奏相對於較快,相比之下的關外顯得優先,但是待遇也是有著天壤之別,住關外主要是房租便宜非常多,但是最大的不便就是交通問題,再上下班高峰期,再關口非常之堵,每天上下班合計得差不多三個小時在路上了,比如在關外,500多就能住帶電梯的單間,上班一般的公司安排住宿,在關內至少得花1200才能合租到帶電梯的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