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畢贛:看了《路邊野餐》,來賞析一下畢贛寫的詩吧

2020-12-16 慧慧帶你看娛樂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個特殊的詩人,他其實並不是一名詩人,他是名電影導演,但是他在片中寫的詩,是十分美妙的,所以今天我們把畢贛看作是一個是人,來聊聊他寫的詩吧。

有的人認識畢贛,有的人並不熟悉,畢贛是一名青年導演,他的處女作《路邊野餐》曾經一舉拿下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今年他帶著自己的新作品《地球最後的夜晚》重新回到金馬獎,入圍了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上半年的時候,這部電影曾經入圍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當時備受國內外好評,但是這部電影並未得獎,也許是沒有剪輯完成的緣故。

大家都說畢贛拍的電影如詩如夢,說他是塔可夫斯基意志的繼承人,也說他是一名「詩人導演」。在片中,我們也不乏看到畢贛寫的詩,他的詩作很有深度,也時常探討宇宙、生命、哲學等問題,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

我們要聊的並不是電影《路邊野餐》中的詩句,而是他為金馬獎拍攝的廣告片《秘密金魚》中的詩句,因為我們並不是聊電影,所以話不多說,我們直接來講詩。

雨給夢衝涼/沒關的窗戶/研究風/我呀/在寫信/寄給羊水/信裡提到/宇宙稱呼它為灰/我們叫地球/還提到/風車不能騎/但是石頭可以打水漂/你呀/到時別忘了/用小小的哭聲/款待我

這首詩寫得很美,一開始說「雨給夢衝涼」,一下把這首詩的詩意提升了上來,從窗戶研究風引入主題,說到我的信,是寄給羊水的,羊水代表著什麼,代表著生命的孕育,他把這封信寫給羊水,就像是在為生命致敬一樣,也像是寫給自己的孩子。信裡提到的,宇宙的灰即是地球,這種關於人類之渺小。

後來又像是對孩子的教導,「風車不能騎,但是石頭可以打水漂」他似乎幻想自己以後的孩子問著一些小問題,自己在回答者孩子幼稚的問題。同時跟孩子說,別忘了到時候用自己的哭聲款待我,這又說出他對於孩子降生的欣喜。

這首詩有著對自己未來兒子的期待,有對於兒子的教導和自己的反思,是一首特別美妙的詩,讓人讀完以後可以會心一笑。

其實畢贛還有很多詩,甚至出了一本《路邊野餐》的詩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畢贛的電影中不乏有詩的思維,但是電影總歸是要有敘事的,畢贛目前只有一部電影能讓我們看到,那就是《路邊野餐》。這部電影用了超越時空的敘事,讓主人公在尋人之路上,慢慢進入了一個是空的裂痕,穿越的時空。

為了詩意,他用了很多的長鏡頭,這部電影為所有人稱道的一段,就是那40分鐘的長鏡頭,當時我看電影的時候,看得入迷就沒有注意到底是多久。但是那一段確實動人,在一路上的調度和場景讓人們對於這場夢一樣的故事,更加詩意化。

在當時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感覺我好像是睡著了,就是生理上的反應,但是我看完以後也能記住這部電影,而且印象深刻,也可能這部電影在做夢的時候,才是最佳的觀影體驗吧。

畢贛的電影很美,詩也一樣很有水平,他的詩有著成熟詩人的深度與思考,如果做一個職業詩人的話,相信他依然能火。好了今天小編就講到這裡了,如果你喜歡小編的文章,歡迎你點讚或者關注。關於畢贛的詩,或者是電影,你有什麼要討論的,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我會第一時間回復的!

相關焦點

  • 不滿30的畢贛,靠《路邊野餐》大火,帶來一場如詩如幻的夢
    不滿30的畢贛,靠《路邊野餐》大火,帶來一場如詩如幻的夢導演這個行業,沒有幾個人是可以年少成名的,如果有,那也是少之又少。但是就是這麼少的幾個年少成名的人,可以給更多青年導演希望,讓他們在這個年齡重拾夢想。
  • 中國青年導演畢贛:《路邊野餐》是用長鏡頭寫的詩
    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兩項大獎。 王天行 圖瑞士當地時間2015年8月15日21點,第68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頒獎禮上,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以及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兩項大獎。
  • 《路邊野餐》郭月談畢贛的詩:感覺像tfboys
    這位畢業於國戲導演專業的90後,過去7年都想做搖滾樂手,在感情身體財務狀況都不好的情況下,她和好友畢贛合作了《路邊野餐》,這段經歷被她形容「我又看到了自己久違的、屬於我的可愛。」關於影片看不懂、「洋洋」太漂亮,她以爽快直接的方式一一做出回應。
  • 畢贛的《路邊野餐》是致敬了塔可夫斯基,是長鏡頭和詩的交響曲
    畢贛的《路邊野餐》是致敬了塔可夫斯基,是長鏡頭和詩的交響曲。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年4月4日出生於蘇聯小鎮扎弗拉熱,詩人阿爾謝尼·塔可夫斯基之子。1986年12月28日因癌症病逝於巴黎,享年54歲。1979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愛沙尼亞拍出了科幻傑作《潛行者》,電影改編自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經典短篇小說《路邊野餐》不由想到畢贛。
  • 路邊野餐不是路邊的一次野餐活動哦,來看看吧,我們一探究竟!
    路邊野餐不是路邊的一次野餐活動哦,來看看吧,我們一探究竟!路邊野餐是一部文藝片,我是和我姐姐一起去看的,當時覺得看不懂,後來回家科普了一下發現原來大有深意,下面這些拍攝的細節你注意了嗎:1、道具師在製作影片中的道具時,使用了真實的電話號碼,錄音師梁凱因此意外地接到群眾電話。
  • 畢贛出版的詩有哪些 六首路邊野餐詩歌介紹
    畢贛最近因為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也是受到了眾多網友們的關注,畢贛當年的一部《路邊野餐》自從上映以來就頗受好評,並且受到了國際業內人士的追捧,都知道畢贛之前也是出版過一些詩集,那麼畢贛出版的詩有哪些?    畢贛的六首詩介紹
  • 畢贛的《路邊野餐》:國產片這些年缺少的,正是這部電影的氣質
    這是我看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毫無疑問,《路邊野餐》是近幾年讓人感到欣喜的國產片。比忻鈺坤導演的《心迷宮》感覺還要好。作為89年出生的青年導演,人生的第一部長片就能達到如此水準,前途真的不可限量。給於一定的時間,相信導演畢贛也許就是下一個賈樟柯,甚至侯孝賢。
  •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成立蕩麥影業
    《路邊野餐》最初的啟動資金是畢贛媽媽的兩萬塊,之後畢贛又找了身邊的老師親友湊錢。截至片子拍攝任務基本完成的時候,他們一共花了20萬。       2015年5月,《路邊野餐》的製片人,時任天畫畫天公司總經理單佐龍看到了電影的初剪片後,決定跟進並和畢贛籤約。
  •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讚譽和詆毀早就習慣
    11月21日,畢贛獲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12月1日,《路邊野餐》獲第37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金氣球」獎。畢贛,1989年生於貴州凱裡,今年27歲,畢業於山西傳媒學院。《路邊野餐》是他的第一部長片,將於7月15日全國公映。
  • 不止《路邊野餐》,這些影片都有你要的"詩和遠方"
    這句話出現在7月15日上映的電影《路邊野餐》宣傳海報上,它來自導演畢贛的一首詩,同時也出現在影片《路邊野餐》中。    《路邊野餐》是畢贛導演的長片處女作,畢贛本身是一位詩人,寫過詩集《路邊野餐》,而影片《路邊野餐》則是他用夢境與現實打造的時空交錯的電影詩。
  • 畢贛與《路邊野餐》:27歲的貴州導演和他的大師雛形之作
    ,那就找一份工作吧。畢贛對於《路邊野餐》的命名是對塔可夫斯基的致敬,他在訪談中坦言《潛行者》是自己電影創作的啟蒙之作。「初看時,覺得那電影太難看了。」當時,畢贛喜歡寫些和電影相關的文章,他一度打算好好寫點東西,狠狠地批判塔可夫斯基。想要批評他就要先了解他,畢贛躲在寢室裡分了許多天看完了《潛行者》,看累了就去食堂吃飯。「邊吃邊回憶,突然覺得毛骨悚然,這電影太厲害了。」
  • 《路邊野餐》歌曲《畢贛更新了他的QQ空間》可免費下載
    6月10日,為了給已經在日本上映的畢贛《路邊野餐》造勢做宣傳,由黃覺作曲演唱、畢贛作詞的歌曲《畢贛更新了他的QQ空間》也在日本上線。  這首名字非常奇怪的歌曲封面和封底照也同步曝光,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封面居然使用曾在QQ空間等平臺留行的用「火星文」打出的《畢贛更新了他的QQ空間》的歌名,而封底上,有中文和日文版的歌詞。
  • 《路邊野餐》畢贛這把還沒成型的刀,缺了
    在面對社會、人生的現實問題面前,一開始畢贛的選擇並不是成為一個藝術電影導演,而是回到自己家鄉學些手活,謀生。僅此而已。好巧不巧的是,《路邊野餐》這種無心摘柳的事兒,成了。即便這部電影沒來得及登上國內市場的大熒幕,我也在家裡窩了一百多分鐘,從頭看到尾。
  • 當我愛上路邊野餐和畢贛和凱裡
    「謝謝收看本臺今日節目,每期節目之後陳昇將為您朗誦他的詩歌作品,陳昇是凱裡診所的一位醫生,著有詩集《路邊野餐》」看完路邊野餐,媽媽問導演多少歲,我說很年輕啊,89年的。她很驚訝。第一遍看的時候,電影所有元素都安安靜靜的闡述甚至從未走出來過,輕鬆而淡然。這部電影適合陰天看。適合有想念的時候。思念已逝的人,我想在夢裡被擁抱的時候,能不能再把你們看仔細一點。幸好,借夢可以完成心願,就像畢贛的長鏡頭,蕩麥,我們見面了,我給你唱了一首小茉莉。
  • 黃覺聯手畢贛 為《路邊野餐》在日本上映造勢
    來源:1905電影網作者:Serko歌曲《畢贛更新了他的QQ空間》封面1905電影網訊6月10日,為了給已經在日本上映的畢贛《路邊野餐》造勢做宣傳,由黃覺作曲演唱、畢贛作詞的歌曲《畢贛更新了他的QQ空間》也在日本上線。
  • 《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
    原標題:《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詞彙     《路邊野餐》眾主創     鳳凰娛樂訊 觀看熱門影片,專家剖析細節,主創分享幕後——2016年7月11日晚,鳳凰娛樂 製作的大型電影現場互動活動
  • 《路邊野餐》的詩性研究
    講故事,或許從一開始就不是《路邊野餐》的主要目的。畢贛想要它成為一首詩。《路邊野餐》在開場中,通過旁白,點出了同片名一樣的詩集的名字,暗示了全篇的詩性。一首詩裡面,有個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有一個詩人,和他的詩。
  • 只有他,才讓我們這樣期待——畢贛處女作《路邊野餐》
    只有他,才讓我們這樣期待對很多人來說,畢贛是個陌生的名字;但對更多人來說,他是個電影天才。1989年出生的畢贛,就像他的處女作一樣,「註定不平凡」。三年前,26歲的畢贛,帶著處女作《路邊野餐》橫空出世,拿獎拿到手軟,用一鳴驚人來形容畢贛毫不誇張。
  • 《路邊野餐》:一場關於時間、地域的詩意探索
    除了長鏡頭以外,《路邊野餐》的第二大爭議在於「詩」。但電影裡的詩不僅僅是畢贛的詩,很多人忽略了主角陳昇同時也是一位詩人,其實在電影一開始就已經介紹到「詩人陳昇著有詩集《路邊野餐》」。正如前文所說,布魯斯和詩歌是相通的,它們反覆、有韻律,在迴環之間釋放出原始的情緒。
  • 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拿獎拿到手軟,為何還被稱作「爛片」?
    五年前,26歲的畢贛,帶著自己的處女作《路邊野餐》橫空出世,憑藉著這部影片拿獎拿到手軟,在電影圈內一鳴驚人。《路邊野餐》是一部文藝電影,小編起初知道這部影片,還是因為看到一張電影中的截圖,如下:這段截圖中的臺詞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經過詢問之後,得知這段臺詞出自《路邊野餐》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