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重慶可吃可玩文藝青年最佳選擇

2021-01-20 心也在路上

這個假期打算和朋友去重慶玩玩,剛下動車的晚上了,安排了住宿突然好想喝碗羊肉湯。我們走到較場口夜市,找到了一家賣羊肉的館子,點了一份羊雜湯和蘿蔔,就著白飯,吃了精光。然後就看了場電影,晚餐就一份羊雜湯肯定是不頂飽的。從電影院直接下到一層,就有李記串串香。昨火鍋,串串香,感覺在重慶真不愧對火鍋之城的稱號。算下來這也是今天的第五頓了,沒有發揮好,兩個人才解決了65串,明天繼續努力。

今晚來崽兒牛肉麵是,24小時營業,牛肉麵很不錯,抄手也很棒。第二天一早我一個人先醒了,想著一個人坐CRT去逛逛也是不錯的,於是重慶的一人行開始了。來到較場口地鐵站,研究了下路線圖,覺得去平安站看看也好,還能經過李子壩。雖然昨天在去楊家坪時經過了一回,但車上太多人,也沒能仔細瞧瞧。李子壩是一個神奇的站臺,它被設在了一棟居民樓內。

於是CRT就直接穿樓而過, 重慶 真是有太多不可思議。原本的打算是去平安站,看看那個號稱有90度拐角的鐵路。但不知不覺在謝家灣就下了CRT,我還在納悶為什麼,卻已經不知不知覺走到了Movenpick。計劃著不如買個麵包來當早餐,但看到冰淇淋又走不動腿了。早餐結束,朋友也起床, 也打來電話說已經起來,於是我們相約在兩路口地鐵站。

從兩路口地鐵站可以直接找到皇冠大扶梯的出站口,一人2元的單程票。扶梯真的很長很長很長,剛開始一眼還真是望不到頭。從皇冠大扶梯出來對面就是重慶火車站,所以這裡的人流也是相當繁忙。隨意在路邊找了間人多的麵館子,反正我是知道了,在重慶根本不用特地找名店,家家都是小面50強。重慶是出了名的霧都,重慶的年平均霧日有104天之多,倫敦都只有94天而已。

我們在重慶的這幾天,除了第一天見到了點太陽,剩下的日子都是霧蒙蒙。所以一開始我說,來的第一天就應該來索道,現在真是後悔莫及。但明天就要離開了,今天無論如何也得坐一回。打車來到長江索道,我的天,隊伍看不到尾。所以,切記切記,不要在周末來長江索道,我們又是一陣心塞。在來的路上時,師傅說長江索道其實是第二條索道了,第一條在洪崖洞的嘉陵江索道,但已經停運很久了,聽說最近要重新開放。

長江索道全長1166米,一趟也就幾分鐘時間,一次可以搭乘60人。索道的運行速度還是蠻快的,在我們和對面索道交匯時,嗖的一下就過去了。索道的對岸比起渝中區來要相對不那麼繁華,我們打了輛車直奔南山去了,就為了來看看南山一棵樹,不知是來的季節不對還是時間不對,觀景臺幾乎沒有什麼人,我們在平臺上遛達了一圈就到了觀景臺的六樓。

但整個觀景臺好似多年沒有人來過一樣,破破的舊舊的,也看不到任何工作人員。今天的霧真的很大,我們在平臺上幾乎看不到對岸,整個都被霧包裹住。我想晚上來也許會好一點,但我們已經沒有過多的時間在這裡停留到晚上。原路返回到渝中區,我們再一次CRT來到謝家灣的萬象城,這是我今天第二次來了。肯定不能是為了吃冰淇淋而來了,今晚我們要在這裡吃藍蛙。

第一次來這時,朋友就看到了藍蛙。那是他年初去上海參加糖酒會時吃過的,感覺還不錯。我們想著也總不能每天都是火鍋串串,改改口吃個漢堡也是不錯的調劑。藍蛙有名的大漢堡,牛肉可以選擇幾分熟,一口咬不到頭。豬肋排也是好吃到淚奔,讓我重新回味了歐洲 的味道。飯後到Movenpick買了個小蛋糕,因為今天是柏叔的生日,大蛋糕也是吃不下了,來個小的意思意思得了。我真的太喜歡 重慶 的 萬象 城,牌子齊全,館子多,如果有時間真應該多花點時間好好逛逛。

今晚來到了一家酒吧hops。hops的位置真心不是那麼好找,它躲在了一大排居民樓的最後面,要不是因為他們的店主秦小朝同學發來定位,我想我們得找好一通。秦小朝是一個日本留學海歸,所以他深愛著日本文化。都能找到很多日本元素,尤其是hops直接打造成日式風格,連handles也有很多是從日本直接背回。在這我們試到了很多沒喝過的酒驚喜不斷,最後還收了不少好酒,又可以回家顯擺了。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重慶可吃可玩文藝青年最佳選擇,回到旅館,趕在12點前吹了蠟燭,也算是很完滿。

相關焦點

  • 詩詞大會考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難住高手
    我們來看全詩:《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李商隱的一首經典詩作。至於是寫給誰的,目前尚有爭議,有人說是李商隱寫給妻子的。在詩詞大會上,曾出過這樣一道題:「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中剪燭的目的是?A:調暗燭光 B:調亮燭光 C:熄滅燭光這道題的答案是選B,所謂「剪燭」就是調亮燭光。
  •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詩詞鑑賞: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原文】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注釋】你看,雲中誰寄情書來,那一紙書箋,曾溫暖過多少人的青春歲月只是現在人們很少寫情書了,它們被遺忘在古詩詞中了。說起來,中國古代的情書的確惹人情扉。
  •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巴山」是哪裡?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的一首《夜雨寄北》,就是表達的身在巴蜀的他對在都城長安的妻子的思念之情。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地方在古代正是叫「巴山」,所以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李商隱就是在這個地方寫的此詩。
  • 李準基《步步驚心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解樹的回答是:不是我想出生才出生的,但既然出生了,我至少可以選擇怎麼度過。如今四王子帶著滿身血汙,帶著對弟弟死去的愧疚和無助。他決定不再服從,重新做人。凝重的臉上不再壓抑順從,噙著淚花的微紅鳳眸悲壯堅定。他決定掙脫韁繩,自己做王。做王的位置,不是得到什麼,而是捨棄什麼。四王子王昭,忍痛捨棄解樹,愛情到此為止。
  • 古人寫雨的詩詞,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秋雨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大意: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我這邊卻還定不下來。此刻的巴山,雨水漲滿了秋天的河塘。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坐在西窗邊秉燭夜談,再來訴說今天夜裡我對你的思念之情。這首詩是晚唐詩人李商隱客居巴蜀時期的作品。有人說是寫給妻子的,有人說是寫給友人的。
  • 唐詩三百首中最溫情的詩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當我們讀到那些精美古詩的時候,發現其中溫情的詩句有非常之多,而其中最精彩的,在我們看來莫過於李商隱那句著名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就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是他最為精彩的七言古詩。相對於他的那些以無題命名的詩作,這首古詩太容易理解了。
  • 何當共剪西窗燭
    蜜燭,便是指蜂蠟。《神農本草經》一書中解釋「蜜蠟」提到:蠟,蜜滓。陶宏景云:白蠟生於蜜中。僅僅二百枚蜜燭便使得劉邦如此高興,蜜蠟的獲取原本困難,在百廢待興的漢初自然更為珍貴。「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雖然是一首唐詩,但描述東漢宮廷中使用蠟燭,即便在寒食節那日仍然燭火通明的場景。
  • 巴山夜雨,離人的眼淚|跟著詩詞去旅行NO.84《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李商隱(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巴山,泛指東川一帶的山。唐代時曾兩度分劍南道為劍南西道和劍南東道,由劍南西川節度使和劍南東川節度使管轄。劍南東川治所就在現在四川三臺縣。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西窗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被用作思念的典故。
  • 李商隱《夜雨寄北》,短短28字中,為何出現了兩次「巴山夜雨」?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的這首古詩向來被稱為是充滿溫情的詩歌。因為相比李商隱之前的那些充滿傷感的詩作,這首詩歌情感的表達總算有了一些溫情的色彩。尤其是詩歌的最後兩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表達出了對未來相遇的溫柔的期待。那是多麼美麗的場景,至少和當前的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悽涼形成對比。作為一個在文學上造詣非常高的詩人,為何在這短短的28個字當中出現了兩次巴山夜雨?
  • 《夜雨寄北》:「巴山夜雨」的重複,正是李商隱詩人手法的突破
    巴山夜雨《夜雨寄北》中兩次出現「巴山夜雨」是不是詩人有意為之?確實是有意為之。李商隱是晚唐集大成的詩人,作品不但有隱晦深典的句子,還參考借鑑了民歌的清亮流暢。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個很有可能是在寫家書的時候有感而發,要考慮到家人的理解能力,所以相對淺顯,但是直白不是他的性格,李大詩人還是要玩出一些花來,才對得住自己的名號的。
  • 原來李商隱詩中的「巴山夜雨」指的就是這塊地方,果真名副其實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首句的自問自答看似很有趣,怪有一種小孩子的幼稚之氣,但是一起一伏之氣,很有情緒張力,內心的羈旅之苦以及有家不能回的惆悵躍然紙上。一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有怎麼能不知道詩人因為這縈繞在心間的愁緒細數了一夜的巴山之雨呢?
  • 巴山夜雨?縉雲山——縉嶺雲霞
    經常掛在嘴邊的愛情名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以為裡面的巴山就是重慶的縉雲山,但經過查閱資料顯示,裡面的巴山各有說辭,有說巴蜀一帶的山,有說陝西的巴山,具體沒有定數,但是再怎麼說也掩蓋不了縉雲山的壯麗與秀美。
  • 李商隱寫巴山夜雨,情感唯美悽涼,訴盡了對妻子的無盡思念
    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此時的李商隱是孤獨的,積壓了太多的苦悶難以抒發,窗外的山雨淅淅瀝瀝的下著,窗邊昏黃的燭火在雨風中不停的跳動,此情此景,瞬間的激發了李商隱內心深處多年來積壓的千絲萬縷的愁緒。
  • 重慶除洪崖洞外,還有什麼經典的景點,不少本地人都沒看過
    重慶人民大禮堂,被譽為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傳統的中式禮堂,仿明、清朝代的宮殿設計而成,講究結構對稱,色彩鮮亮飽和,門票僅需十元錢。千廝門大橋,全長720米,是一座跨江公路和軌道交通兩用的橋梁,也是當地人們散步最喜歡去的地方。
  • 名著解讀:《巴山夜雨》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李商隱的名作《夜雨寄北》,但今天小編為大家解讀以及介紹的,卻不是這篇著作,而是作家張恨水的《巴山夜雨》。五十幾年的創作生涯中,一共創作了一百多部優秀著作,今天我們解說的,就是其中的一部作品《巴山夜雨》。有人會問《巴山夜雨》為什麼會成功?依小編拙見,這篇小說之所以這麼成功,無外乎書中對人物形象以及心理和性格的深層刻畫描寫。讀者在觀看這本書的時候,就是感覺自己在看一個人而不是再看一個「書中人」。
  • 李商隱巴山夜雨漲秋池
    《夜雨寄北》李商隱唐代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何時你我能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燭夜談;再來敘說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注釋①選自《李義山詩集》。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溪生[1],又號樊南生。懷州河內(現在河南沁陽)人。唐代詩人。這首詩是寄給妻子(或友人)的。當時詩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長安,所以說「寄北」。
  • 巴山夜雨後,昨夜星辰時
    王氏是涇原節度使王茂元之女,二人最初的相見,是在李商隱進士及第後參加曲江遊宴時。那天,李商隱舉杯輕飲後,放眼望去,在喧囂的人群中,看到一個面若桃花的年輕女子,立於一棵桃樹下,正淺淺地微笑。那個女子也覺察到了李商隱注視的目光,便與李商隱對視了一下,忽又面露羞色轉過頭去。李商隱知道她一定是哪位官宦人家的女兒,隨父親一道來參加曲江遊宴的。李商隱牢牢地記住了她嬌羞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