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掀「後《海角七號》熱」 叫好又叫座

2020-12-16 搜狐網

  繼《海角七號》後,一部講述黑道青春的電影《艋舺》再次在臺灣青年中掀起熱潮。

  日前,該片的臺灣票房已突破2億新臺幣,其主創人員近日也在柏林電影節上亮相,影片放映之後好評如潮,使得臺灣電影在國際舞臺上頗受矚目。

  2月5日,由鈕承澤執導、李烈監製的黑道青春片《艋舺》在春節檔上映,僅臺北的首日票房就達到828萬新臺幣,擊敗了卡梅隆新作《阿凡達》創下的697萬新臺幣的票房紀錄。全臺灣累計票房更是突破了1800萬新臺幣,創下臺灣10年來電影票房的新紀錄。

  首日當天,有臺灣媒體報導稱,影院竟破天荒地賣出該片的站票。以這樣迅猛的票房勢頭,電影人開始期待該片打破《海角七號》創下的5.3億新臺幣的票房傳奇。

  此外,網絡上對該片的討論也熱火朝天,有網友開始整理電影裡的經典臺詞。「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哪個方向倒;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後遍體鱗傷,我才知道我們原來都只是草。」由導演鈕承澤親自飾演的外省人灰狼說的臺詞被網友當成名言轉發。

  臺灣作家侯文詠甚至稱,《艋舺》是否成功,也決定了臺灣電影工業未來幾年的命運。《艋舺》在臺灣熱映的同時,也有幸入選柏林影展。

  此次臺灣有三部電影一同亮相柏林,《艋舺》最受追捧,該片在柏林電影節試映後,觀眾紛紛起立鼓掌,外國記者也大讚片中男主角阮經天帥氣,柏林的一些商店也都主動貼上了該片的英文海報。

  在「臺灣之夜」的宴會上,成龍也主動表示有興趣觀看《艋舺》。

  導演鈕承澤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艋舺》一開始就設定為賀歲片,想贏得市場的共鳴,能進入像柏林影展這樣世界最高級別和品位的觀影平臺,可見外國觀眾也一樣能理解《艋舺》。」

  《艋舺》劇情

  上世紀 80年代,戒嚴令解除,外省幫派興起,槍枝開始泛濫,艋舺各方勢力重新洗牌,倫理與規範開始崩解。影片講述了一段臺灣幫派往事和5個少年的暴烈青春。

  艋舺【měngxiá】原指小船,後引申為小船聚集的地方。艋舺也是個古老的城區,是臺北市發展的起點。

相關焦點

  • 馬如龍一句話救《海角七號》狂賣5.3億
    金馬獎縱橫演藝圈46年的馬如龍,9日因肺腺癌病逝,享壽80歲,一生為戲劇奉獻的他,演過50多部臺語劇,從電視臺當家小生演到近期知名電影《海角七號》、《艋舺》的角頭老大,讓他演藝生涯再掀高峰,更因《海角七號》奪下人生第一座金馬獎男配角,而片中兩大國寶「茂伯」和「主席」深受觀眾喜愛,不過現已相繼過世,讓不少影迷感到相當惆悵。
  • 馬如龍因器官衰竭逝世,享年80歲,《海角七號》《艋舺》成經典
    馬如龍過去在演藝圈主要以電視劇演出聞名,但在電影上的表現亦有目共睹,尤其年近7旬演出的《海角七號》創下票房破紀錄的奇蹟,馬如龍扮演男主角範逸臣的繼父又是鎮民會代表主席,霸氣與慈愛兼具,一舉奪下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接下來又演出了另一部熱賣影片《艋舺》,老年之後才真正在電影圈走紅。
  • 《海角七號》帶動臺南旅遊熱 去臺灣吃喝玩樂
    作為近年來最為火爆的本土電影,由魏德聖執導的《海角七號》在臺灣的院線豪攬近5億新臺幣票房,有一連翻看18遍的超級粉絲,就連臺灣人的見面寒暄語,近來也換成了——「你去看《海角七號》了嗎?」電影裡所展示的場景,反映了原汁原味的南臺灣風情,影片公映之後,每個周末前往屏東恆春拍攝地的遊客激增,小小的恆春已經成為臺灣炙手可熱的旅遊熱地。
  • 《海角七號》男星馬如龍去世享年80歲
    馬如龍在《海角七號》中時光網訊曾出演《海角七號》的臺灣男演員馬如龍今日下午17點在臺北市新光醫院去世,享年80歲。馬如龍廣播出身,後以主演本土電視劇為主,曾出演《薛丁山與樊梨花》、《小五義》、《大遊俠》等50部臺語劇。1998年之後馬如龍處於半退休狀態,2008年導演魏德聖通過馬如龍的小姨子林秀玲牽線邀請他出演《海角七號》被回絕,後來馬如龍太太沛小嵐帶劇本回家給他,他看到天亮,終於點頭演出。
  • 馬如龍去世,因《海角七號》獲金馬獎,經典場景是和趙又廷吃雞腿
    臺灣演藝圈這幾天真是悲傷的消息不斷前兩天著名藝人賀一航不幸因大腸癌去世,他的最後作品《鏡子森林》都還來不及播出今天更是傳來金馬獎得主,《海角七號》「代表」的飾演者馬如龍,不幸因為肺腺癌去世,享年80歲據臺灣媒體報導,馬如龍22歲的外孫,5月18
  • 海角七號熱燒 嘉義力邀拍《海角八號》續集(圖)
    電影「海角七號」昨天在嘉義市放映,嘉義縣長陳明文(右)及立委張花冠(左二)邀請導演魏德聖(右二)及演員沛小嵐(左)、範逸臣(中)到嘉義拍攝「海角八號」,並一起比出七的手勢。    本土片「海角七號」熱燒到嘉義,立委張花冠因深受感動包場供嘉義鄉親欣賞,昨導演。魏德聖率眾演員接受獻花,現場不僅有人提議下次到嘉義縣續拍「海角八號」,還提議範逸臣到仁義潭裸泳,範逸臣笑說,當前很多地方排隊等他裸遊,地點還在挑選中。
  • 《海角七號》上映十年 臺灣電影的一場票房奇蹟
    作者: hello王小羊即使《海角七號》已經問世10年,如今再談起這部臺灣電影創造的票房奇蹟,仍有人不解:「還不錯,但有那麼好嗎?」2008年8月22日,《海角七號》上映當天全臺灣票房僅有92萬新臺幣,但隨後兩天半的時間票房破500萬,雖不算高但對長期低迷的臺灣本土影片而言已算佳績。
  • 《海角七號》:一封給臺灣的情書
    看完電影,心裡暖暖的  當然,《海角七號》並不是一開始就受到矚目,就像許多小成本的電影一樣,它上映之初,每天的票房金額不過數萬元,少數人抱著捧場的心態走進了電影院,散場之後,殘留在心頭那份暖暖的感覺,促使許多人在網絡上裡留下了感想,經由網友間的相互傳播,《海角七號》好評如潮,媒體注意到這個現象,便接力賽似的開始廣泛報導,造就了現在的熱度
  • 看《海角七號》 遊恆春小鎮
    美妙人生,從這一刻的享受開始一部《重慶森林》讓香港的重慶大廈成為地標,一部《達文西密碼》則開拓了巴黎旅遊的新路線,同樣的,一部充滿了恆春小鎮和墾丁海邊優美恬淡風光的《海角七號》,在熱映後也為南臺灣帶來了數不清的遊客
  • 票房奇蹟《海角七號》上映10周年
    即使《海角七號》已經問世10年,如今再談起這部臺灣電影創造的票房奇蹟,仍有人不解:「還不錯,但有那麼好嗎?」  2008年8月22日,《海角七號》上映當天全臺灣票房僅有92萬新臺幣,但隨後兩天半的時間票房破500萬,雖不算高但對長期低迷的臺灣本土影片而言已算佳績。
  • 臺灣男演員馬如龍去世 曾憑藉《海角七號》迎來事業第二春
    時光網訊 曾出演 《海角七號》的臺灣男演員 馬如龍今日下午17點在臺北市新光醫院去世,享年80歲。年初他因腸道問題開刀,意外發現罹患肺腺癌,上月進行化療,6月1日進行腸道手術,因敗血症陷入昏迷,2天後裝上葉克膜搶救,可惜仍不敵病魔撒手人寰。
  • 恆春記取《海角七號》點滴故事
    徐杭攝因為一部臺灣電影《海角七號》,使得該片的拍攝地——臺灣最南端的小鎮恆春,從人們眼中傳統落後乏人問津之地一下子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不久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走訪了這座古城,尋找《海角七號》的影子。四季如春的古城恆春距離墾丁車程不足一小時,是臺灣最南端的古城。
  • 成都商報:《海角七號》的七封情書留證青春
    從中影方面傳出消息,《海角七號》已通過了廣電總局的內容審查,進入到引進階段。小城裡的高齡郵遞員茂伯在工作中摔傷,阿嘉臨時頂替了他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七封遲到了60年的書信:日本戰敗後,一個日本教師在回國的途中寫給臺灣戀人友子的信。阿嘉在尋找友子的同時,無奈加入一隻臨時拼湊起來的樂隊,為即將到來的海濱演唱會表演。
  • 《海角七號》十年紀念!這部臺灣票房最高的電影,紀錄至今無人破
    ,是「這個叫魏德聖的導演,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事實證明,魏德聖導演本來就是個「瘋子」啊,他後來的《賽德克巴萊》,以及現在的「豐盛之城」計劃,相比之下,《海角七號》算是正常的了接著下來,在《海角七號《海角七號》在臺灣算是慢熱型,上映快一個月的時候,票房過億,開始成為全民現象,我寫了一篇《臺灣本土電影熱到發燙,厚積薄發還是迴光返照》,事實上,現在回看臺灣電影的2008年,既是厚積薄發,也是迴光返照2008年國慶假期的時候
  •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賭徒兇猛
    缺錢一直籠罩著魏德聖的電影生涯,在整體拍攝之前,他曾和《海角七號》的製片人之一黃志明大吵一架,因為黃志明在擔任製作了周杰倫的《不能說的秘密 》後,驚訝地發現,本來約定好要「慢慢弄」「先籌備」的《海角七號》,魏德聖已經把演員都籤約了。沒拉到投資,魏德聖帶著幾萬塊錢,就開拍了。 「我已經40歲啦。
  • 《海角七號》走紅 恆春成臺灣最熱門旅遊景點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因為一部臺灣本土電影《海角七號》奇蹟般瘋狂賣座,看《海角七號》已成為最夯的全民運動,使得本片的拍攝場景——臺灣最南端的小鎮——恆春,從被認為傳統落後乏人問津一下子翻紅成為當前最熱門的旅遊景點  ★
  • 臺灣墾丁:充滿海角七號的浪漫
    臺灣墾丁:充滿海角七號的浪漫 2008年12月16日 15:54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現在的墾丁,四處充滿著電影《海角七號》的浪漫,用單車時速20km的速度,繞進古老的恆春西門,騎到阿嘉的老家、迎風騎乘至茂伯等人徹夜談心的後灣,或是阿嘉和友子擁抱的大灣,感受到身在恆春墾丁的幸福滋味。   墾丁有一條「海角七號」版的單車夢幻路線,有平坦的道路、美麗的海景、數不清的浪漫故事。
  • 《海角七號》和月琴傳奇
    《海角七號》和月琴傳奇 燕海鳴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12-18    [列印] [關閉]     「如果海會說話這首《國境之南》,隨著電影《海角七號》而風靡海峽兩岸。而在這動人的旋律中,最打動我的,並不是主人公阿嘉憂鬱的唱腔,而是茂伯手中撥弄的月琴之聲。     電影回放     恆春是個典型的南臺灣小鎮,依海而建的它養育了一群如大海般純樸的人。阿嘉曾到臺北為自己的音樂夢想打拼,卻一無所獲,落寞地回到了恆春。
  • 《海角七號》十周年,當年為了它在博客吵翻天的網友,現在怎麼樣了?
    《海角七號》當年到底有多紅?《海角七號》在臺灣算是慢熱型,上映快一個月的時候,票房過億,開始成為全民現象,我寫了一篇《臺灣本土電影熱到發燙,厚積薄發還是迴光返照》,事實上,現在回看臺灣電影的2008》真的只是水準線以上的片子而已,我推掉了當時所有媒體關於《海角七號》的約稿到了2008年10月底,《海角七號》在臺灣的號召力已經堪稱摧枯拉朽,但我在博客寫了一個通告,宣布不再單獨聊《海角七號》,真是被那種因為相互不了解而生的網絡暴力,嚇慫了。
  • 電影《海角七號》
    幕 後 花 絮  《海角七號》在頒獎禮的上半場風光無限,這不奇怪,因為上半場頒的都是「小獎」,而包括影帝影后在內的重要大獎,《海角七號》本來就沒份提名。最終,《海角七號》得了包括最佳男配角(獲獎者馬如龍)、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和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獲獎者導演魏德聖)在內的六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