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珍珠翡翠白玉湯」這道菜,人們自然會想起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這道菜就是因為朱元璋才得以成為有趣的名菜。
相傳,朱元璋青少年時期家裡很窮,從來沒有吃飽過肚子。他17歲的時候父母死於瘟疫,無家可歸,被迫去當地的廟宇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就圖有口飯吃。但是,命運不好,為了吃飯當和尚,當了和尚還是沒飯吃。那一年,家鄉鬧災荒,寺中香火冷落,他只好外出去化緣。在那災年裡,百姓都吃不上飯,他常常一整天討不到一口飯吃。有一次,他一連三天沒有討到一口吃的東西,又餓又暈昏倒在路上。一位心善的老婆婆救了他,把他帶回家,把家裡僅有的一小塊豆腐塊和一小撮菠菜,紅根綠葉放在一起,澆上一碗剩米飯一煮,給朱元璋吃了。朱元璋吃完,精神大振,問老婆婆剛才吃的是什麼。那老婆婆苦中求樂,開玩笑說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湯」。後來,朱元璋投奔了紅巾軍,打下天下,當上了皇帝,嘗盡了天下美味珍饈。突然有一天他病了,什麼也吃不下,就想起了當年在家鄉乞討時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湯」,當即下令御廚做給他吃。那廚師無奈,只得用珍珠、翡翠和白玉放在一起,熬成湯獻上。朱元璋嘗後,覺得根本不對味,又讓人找來一位他家鄉的廚師去做。這位廚師很聰明,他暗想:皇上既然對真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不感興趣,我不妨來個仿製品碰碰運氣。因此,他就用魚龍代珍珠,以紅柿子椒切條代翡(翡為紅玉),以菠菜代翠(翠為綠玉),以豆腐加餡代白玉,並澆以魚骨湯。把這個菜獻上之後,朱元璋一吃感覺味道好極了,與當年老婆婆給他吃的一樣,於是下令重賞那位廚師。那廚師得賞錢後,便告病回家了,並且把這道朱皇帝喜歡的菜傳給了鳳陽父老。
這珍珠翡翠白玉湯與朱元璋有關,怎麼又扯上了地道名菜北京烤鴨?傳說北京烤鴨是朱元璋發明的。
傳說,朱元璋小時候給財主家當牧童放牛。他同情在財主家出苦力的長工,偷著殺了一頭牛煮了給他們吃。後來財主不讓他放牛,讓他去放鴨子。他又和長工們殺鴨子在火上烤著吃,吃得很拉饞。後來,朱元璋起義滅了元朝,在南京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明朝。他山珍海味吃膩了,像想珍珠翡翠白玉湯一樣,想起了當年和長工們一起吃的烤鴨,就吩咐御廚們仿製。御廚選用南京肥厚肉多的湖鴨,精心製作,用炭火烘烤,烤出的鴨子皮酥肉香,肥而不膩。朱元璋吃了,果然味道鮮美,取名烤鴨,成為明朝宮廷的一道名菜。
後來,朱棣當了皇帝,明朝遷都北京,烤鴨技術也就帶到北京,而且改進升級,選用玉泉山填鴨,皮薄肉嫩,香酥可口。不僅朝廷享用這烤鴨,而且烤鴨技術傳進民間,成為北京風味名菜,明朝嘉靖年間出現了「金陵老便宜坊」專業烤鴨店。清朝時,烤鴨又成為乾隆、慈禧太后及皇府大臣喜愛的宮廷菜。同治三年(1864年)有了「全聚德烤鴨店」,從此,北京烤鴨馳名中外。
有趣吧,民間隨意做的菜或者小吃,竟然因皇上「吃貨」而成為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