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徵之國」是朱元璋列的15個海外國家,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創者為何會有這樣的舉動呢?朱元璋雖然已經給出了理由,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1369年,朱元璋將15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徵之國」,這15個國家分別是,朝鮮國(今朝鮮)、日本國(今日本)、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國(今越南)、真臘國(今柬埔寨)、暹羅國(今泰國)、佔城國(今越南南部,後被安南滅國)、蘇門答臘國、西洋國、瓜哇國、湓亨國、白花國、三佛齊國、渤泥國。朱元璋給出的理由是這些國家隔山隔海。
因為隔山隔海,導致即使打得下來也很難管理,長期下來白白損耗國力,更重要的1點是,古代中國整體很強大,但到了局部就未必了,明朝時期靠近這些國家的中國領土開發程度並不高,根本不具備管理和維持這些國家的能耐。
至於為什麼說古代中國整體強大,局部未必強大,原因有2個。
一
封建王朝的君王優先要考慮是王朝的穩定,要穩定,優先就要強幹弱枝,就是把最能打的軍隊放在中央,拱衛京師,再次一點的就放在北方抵擋遊牧民族,最次才放在大後方剿匪。
到了這個程度的軍隊,中國的局部真的不比越南的強多少,而且君王還要設置很多制度,比如監軍,限制將軍的權力,小時候沒少罵皇帝無能,找個死太監當監軍。歷史上中國也試過強支弱幹,但往往變成諸侯割據,又一個亂世來臨。
二
距離遠所造成的物流成本、統治成本。其他不說,就越南吧,和中國廣西接壤,中國廣西當時沒糧沒兵,交通差管理差,朝廷要打越南,可能得從富庶之地輸入人力物力財力,就算真的給打下來了,就廣西這情況已經很麻煩了,再加上越南,非得搞得戰亂不斷不可。越南消化不了啊,更不要說柬埔寨、泰國、佔城。
實際上,不但是中國歷史,就是世界歷史來講,有幾個地形特別容易分離獨立出去,一個是隔海,一個是半島,都是是地方到中央的距離或物流成本成倍增加。想想曹操的團隊比遼東公孫家的團隊厲害多了,就單單因為路途遙遠,就令曹操猶豫不決。
所以,朱元璋列15個「不徵之國」是深謀遠慮,明朝開國之初是很強大,但也犯不著為了這些國家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搞不好「偷雞不成蝕把米」,把一個穩定的大一統國家再次弄得亂七八糟。
朱元璋將15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徵之國」,更重要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