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一幽一怪,尋幽尋怪。開頭柳宗元自言是「罪人」,實際上司馬也無事可做,不如徹底放開,攜徒上山,尋怪求奇,打發無聊的時間,遠離人群,也將自己的抑鬱和失落深深埋起。
2、「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前四個短句,寫出了一個瀟灑飄逸的隱士。「夢亦同趣」,說的是兩人做的夢連其中的樂趣都是相同的,似乎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可是,和他志趣相投的那些人,早就因為那一場失敗的變革四散天涯了。他也無所事事,只能寄情山水,得這一時的樂趣。然而,當快樂消散之後,孤苦將更加猛烈地反噬。
3、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裡,攢蹙累積,莫得隱遁。
4、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初被貶永州的柳宗元,心理落差不可謂不大。本來的青年才俊國之棟梁,轉眼就要在這蠻荒之地了此殘生。柳宗元始終是積極的,他沒有一蹶不振,而是自我開解,以隱士之姿行走於永州的山水之間。要上西山,跋山涉水,其中艱難,恍若登仙。《西山》一篇不同於之後的篇章,它孤傲而清冷,不與他山他水相依偎,沒有後來黃山的溫情,只有柳宗元無所適從的仙氣。
柳宗元醉臥西山,酒醉之後,孤獨感失措襲來。孤高仙氣的西山,此時借給他無限的勇氣。他是山,山是他,目光所到,儘是菩提,儘是希望。柳宗元找到了他到達柳州之後的定位——寄情山水,尋找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