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入藺古道之流砂巖路段

2020-10-19 古藺同鄉會
川黔入藺古道之流砂巖路段
作者 羅
據《古藺縣誌》載,現古藺縣轄地最早的公路是縣城至太平渡的「藺太」公路,該路1951年動工,歷時三年修成簡易公路,未通汽車,只是用馬車、板車運貨,時稱「馬路」;古藺到敘永火把橋的「古敘」公路與川滇公路連接,歷時兩年,1957年通車且始有汽車入境,這算真正意義上的公路。

距今七十年前古藺才開始修公路

距今七十年前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前,古藺出川滇黔完全是步行小道,以陸路為主。主要道路分別有:東部入黔有經蒿枝灣、蔣家田、鎮龍山、皇華、石寶、水口寺、廟林至草連溪入茅臺或經永樂、麻柳灘、銀頂坳,至太平渡,又由太平渡過赤水河經岔角灘,至二郎灘至貴州習水;南部古道經鍋廠壩、回龍場,至丫叉(今觀文鎮)、經柏楊坪或椒園綠豆場入貴州金沙;西部經德耀關、窩坑、燈盞坪、震東或經傷心坡、香楠壩、桂花場、三岔河、掉淚溝至敘永;北部古藺場經香楠壩、桃子壩、八節洞,至貴州土城。

流沙巖今存古道

古藺北部古道,就是從古藺場起,經流沙巖、亂雞窩、石羊坪、傷心坡到香楠壩分路,一條經桂花場、三岔河、掉淚溝至敘永,另一條經桃子壩、八節洞至貴州土城。

古稀老人重走當年熟悉的道路

這條古道是古藺「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先民入川之道,也是歷代古商道,布匹、清光緒十六年(1890)黃幫商人集資整修。

曾經輝煌的亂雞窩孔家屋基雜草叢生(辛亥革命老人孔陣雲舊居地)

時代發展迅猛,當今社會最是幸福。
近五年來黨的農村扶貧政策,政府拿出巨資,基本上村村組組都通上了水泥路。有人類就有的山道基本上都沒人行走了,現在是雜草叢生。往昔的繁華,曾經的川流不息,出生在當代的人們無法想像,只有那些經歷過的人才會刻骨銘心、感慨萬千。

相關焦點

  • 南山發現「鹽茶古道」 馬幫叮噹縱貫川黔(圖)
    古道的石板路 「我愛南岸」供圖  華龍網訊 說起古代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大部分人第一個就會想起著名的「茶馬古道」。但實際上,重慶往東的重重大山裡,還有一條不遜色於茶馬古道的交通要道,那就是川黔鹽茶古道。近日,幾名資深地理愛好者在南山老廠附近發現了古道的遺蹟,沿著遺蹟行進,探尋出了這條古代交通要道的原貌。  老廠古道到底通哪裡?  「南岸老廠,隱藏著一條幾百年歷史的川黔鹽茶古道。這是古代重慶乃至整個四川的對外交通要道,重要性可堪比『茶馬古道』。
  • 澳巨型砂巖遇強降雨形成罕見瀑布流
    澳巨型砂巖遇強降雨形成罕見瀑布流"← →"翻頁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3日報導,位於澳大利亞北領地南部的世界遺產艾爾斯巖石因遇連續強降雨,紅褐色的砂巖表面湧出汩汩雪白的罕見瀑布流
  • 見證山城千年歷史的黃桷古道
    古道歷史如果從古道中建成時間最久遠的路段來計算,黃桷古道的歷史比今天公認的還要長一些。戰國時代,秦國的蜀郡太守李冰修築了一條連接中原、四川與雲南的道路「五尺道」,後世又稱為「川黔絲綢之路」。黃桷古道的部分路段即屬於五尺道,至今仍留有遺址。我們一般說「黃桷古道的歷史超過千年」,應該是自唐宋時期算起的。
  •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藺相如
    導語: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藺相如在戰國的時候天下被七個國家分離開來,由於每個國家想要得到整個中國,所以都在大力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還有外交和政治,但是每個國家認命的人不同所以各個國家所發展的情況也都不一樣
  • 被稱作活著的古鎮,有著川黔走廊之稱與茶鹽古道的美譽
    我們外出旅遊的初衷是找一處心靈慰藉之處,感受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融入到這片山水之間,有一種入鄉隨俗的感覺。然而事與願違,許多新建的小鎮大都打著古鎮的名義,尤其是一些沒有歷史文化傳承的城市為了吸引眼球,興建了許多商業化比較濃重的高仿古鎮,在些所謂的古鎮讓人感覺就是來購物而已,根本就沒有任何欣賞價值。
  • 安陽歷史名人之——藺相如
    安陽歷史名人之——藺相如文/韓金泉安陽西四十裡處有個古相村,據《安陽縣誌》記載:「相村在水冶西南,戰國時藺相如故裡,有碑文可考。世傳藺相如生於漸平崗村,後移此村,因以相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濃墨重彩地描寫了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將相和三個動人的故事,歌頌了一代名相超人的智慧、大無畏氣概和寬廣胸懷。戰國時期,趙王得到一塊和氏璧,秦王也想擁有它,於是提出用十五座城池與趙國交換。趙王叫來廉頗及眾大臣商議,宦官繆賢提出他的門客藺相如可以擔當此重任出使秦國,相如也願護寶前往保證完成任務。
  • 千年黃葛古道,一道通古今
    幽幽南山上,黃葛古道來。青青石板路,商賈馬蹄響。今天我們就去重慶南山看看這條千年古道。黃葛古道被譽為「川黔絲綢之路」,它曾經是歷代川黔商賈的必經之地。在徒步黃葛古道的途中你可以順道遊覽以下是這次黃葛古道徒步爬山的亮點
  • 古道行 | 由浙入閔記,仙霞古道話滄桑
    到了明清,原本承擔軍事功能的古道,逐漸發展為一條成熟的商貿運輸線,仙霞古道也迎來了全盛時期。今天,仙霞古道大部分路段已被寬敞的柏油公路覆蓋,僅餘仙霞關到楓嶺關的山嶺之間,尚有保存完整的古驛道。圍繞著這條隱於浙閔山間的古道,也誕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碼頭、集鎮、和村莊。沿途還串起包括江郎山、仙霞嶺、廿八都、浮蓋山等一系列自然與人文景點。
  • 深藏南山之中的一條普通古道,被譽為重慶版」絲綢之路」
    但是在重慶,卻依舊有著一些廣為人知的古道,其大致按交通方位大致分為四條:往西通往舊時省城成都的成渝古道;往北通往川北、川中的嘉陵古道;往東溝通三峽地區、湖北一帶的川鄂峽路;以及往南通往滇黔的川黔古道。這四大古道又派生眾多次支幹道,服務各地區間的溝通,共同構成了古代重慶的道路交通網絡。
  • 不一樣的日本關西熊野古道
    然而,關西不只有大阪,世界文化遺產熊野古道也是精華景點,值得一去。圖說:熊野古道 來源:官方圖徒步熊野古道熊野,日本的心靈聖地。熊野古道乃古時為貴族參拜熊野神宮而建,後來成為修行者前往伊勢神宮之路。交錯複雜的古道,風景如畫的河川,莊嚴安靜的神社,這裡是修行的靈場,也是有千年歷史的朝聖之路。整條古道分為15段,可根據體力及時間而行,無論走哪一段,風景都一樣迷人。你還可順道遊覽當地溫泉及層層疊疊、排列有序的米田。
  • 古道行 | 由浙入閩記,仙霞古道話滄桑
    它最早由唐末農民起義軍黃巢為了由浙入閩粵而開,至南宋,成為溝通浙閩兩省之間的「七尺官道」。到了明清,原本承擔軍事功能的古道,逐漸發展為一條成熟的商貿運輸線,仙霞古道也迎來了全盛時期。今天,仙霞古道大部分路段已被寬敞的柏油公路覆蓋,僅餘仙霞關到楓嶺關的山嶺之間,尚有保存完整的古驛道。圍繞著這條隱於浙閩山間的古道,也誕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碼頭、集鎮、和村莊。
  • 石材品種之砂巖
    砂巖(sandstone)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裡粒含量要大於50%。三、砂巖-分類 砂巖按砂粒的直徑劃分為:巨粒砂巖(2—1mm)、粗粒砂巖(1—0.5mm)、中粒砂巖(0.5—0.25mm)、細粒砂巖(0.25
  • 南粵驛站——西京古道大橋路段
    原來韶關在西漢時期就有了高速公路,位於乳源大橋鎮的西京古道(也叫西京路),是漢武帝時期嶺南各地通往京都的高速公路,西京古道始建於西漢建元六年,修建時可謂是逢山開道,遇水搭橋。西京古道在乳源段中保留較完整的路段有梯雲嶺段,約2.5千米;猴子嶺段,約2.5千米。沿途村莊密集,古橋梁、古涼亭、古村宅、古民居仍歷歷在目。西京古道上的景觀有大富橋、通濟橋、小梅關亭、梯雲亭、象兌亭、官止亭、心韓亭、樂善亭、仰止亭、壽得亭、納涼避雨亭等、觀瀾書院、古民居等(其中通濟橋至今歷時240多年,依然巍然挺立)。
  • 重走800年黃葛古道,看重慶絲綢之路前世今生
    ,始於唐宋,盛於明清 是歷代川黔商賈的必經之地,因此也被譽為山城的「絲綢之路」 古時,貨物由川江航道運來 經黃葛古道入黔、入滇、入緬 從西南運回的茶葉也由這裡送達川江航道,再散往全國
  • 蒼南古道之最——梅峰古道
    蒼南現有古道52條,其中著名的有10條。梅峰古道以歷史最久、古蹟最多、風景最美甲冠蒼南,是蒼南古道之最。
  • 「蜀道申遺」之——「荔枝古道」
    蜀道之一——「荔枝古道」自重慶涪陵,過達州,在萬源境內兩進兩出,先後經過鷹背鄉、廟埡鄉名揚村、秦河鄉三官場村、石窩鎮番壩村、玉帶鄉、魏家鄉、竹峪鎮、虹橋鄉,再出川入陝,直至西安。古道沿線上有很多歷盡滄桑卻保存完好的青石板路,更有延續千年卻風貌不改的傳統村落。重走荔枝古道。荔枝古道保存最為完好的路段,數鷹背鄉瓦子坪村至廟埡鄉名揚村,一排排青石板,寬且厚大,步步相連,長達10公裡之多。
  • 關於盤龍古道最佳攝影路段限時開放通知
    關於盤龍古道最佳攝影路段開放通知廣大遊客朋友:你們好,因帕米爾高原進入冬季,近期盤龍古道雨雪天氣多,經綜合安全評估10月1日對盤龍古道全線封閉,但考慮到遊客遊覽和安全需求,縣委、縣人民政府對盤龍古道進行了安全評估,經綜合評估決定從
  • 我市又發現一條古道,為古代西京古道主要線路!
    記者從市文廣旅體局了解到,我市新發現一條重要的古道——長崗嶺古道,它是古代西京古道主要線路,也是著名的「坪石大捷」中重要一戰「長崗嶺戰鬥」發生地,更是當年中山大學在坪石教學的必經之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 【徽州古道】磯嶺古道 ——徽浮古道的核心路段
    坡道、橋梁用優質石材,平路用普通石塊,這也是徽州古道的特點之一,當然也有全程均用清一色優質石材鋪設的,如文昌古道、浙嶺古道等。在古徽州,不管是官道,還是民間便道,絕大部分是民間籌資籌勞建造的,即使富得流油的善主,銀子總是有限的。好鋼用在刀刃上,好的石材用在山路上,山底的平路能省下一點,路就可修得寬一點,長一點。
  • 【徽州古道61】磯嶺古道:徽浮古道的核心路段
    坡道、橋梁用優質石材,平路用普通石塊,這也是徽州古道的特點之一,當然也有全程均用清一色的優質石材鋪設的,如文昌古道、浙嶺古道等。在古徽州,不管是官道,還是民間便道,絕大部分是民間籌資的,即使富得流油的善主,銀子總是有限的。好鋼用在刀刃上,好的石材用在山路上,山底的平路能省下一點,路就可修得寬一點,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