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淮味美食
名滿天下
很多人認識「盱眙」這兩個字
是從一隻龍蝦開始的
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
如今天下誰人不識君
盱眙
中國龍蝦之都
盱眙龍蝦風靡大江南北
盱眙龍蝦,是克氏原螯蝦,又叫紅螯蝦或者淡水小龍蝦,原產美國南部,上世紀30年代才流入我國境內,依靠強大的繁殖能力,小龍蝦在中國的河湖草澤裡缺少天敵,野蠻生長。
一開始,人們並不知道這張牙舞爪的小龍蝦可以食用。直至上世紀80年代,人們把小龍蝦清洗乾淨油鍋烹之或鹽水煮之,味道鮮美,小龍蝦才逐漸爬上餐桌。隨著愛吃龍蝦的人越來越多,龍蝦養殖開始逐漸盛行。
盱眙龍蝦「三白兩多」,備受市場歡迎
淮安市盱眙縣是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千裡淮河與浩渺洪澤湖在這裡交匯,龍蝦養殖條件得天獨厚,是「中國生態龍蝦第一縣」。無汙染的淮河、洪澤湖淺灘,水深40-80釐米,底質鬆軟,有適量水草,既能提供充足的氧氣和豐富的食物,還便於龍蝦藏身、活動、繁衍生息。得益於優良的水環境,盱眙龍蝦呈現「三白兩多」,即腹白、腮白、肉白,黃多、肉多,擁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極低的脂肪含量。
在「稻蝦共生」田裡餵養、捕撈龍蝦
盱眙還大力發展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模式,全縣水稻種植面積120萬畝,發展稻蝦共生面積近100萬畝。據悉,稻蝦共生種養模式平均畝產小龍蝦100公斤、稻穀500公斤,純收入3000元以上,是單一種植水稻的4倍左右,並且小龍蝦由於不受陽光直射,品質也更好。
盱眙十三香龍蝦
上世紀90年代,盱眙十三香龍蝦橫空出世,開啟了一隻蝦的傳奇。這「十三香」是盱眙龍蝦的一種特色口味,利用八角、花椒、辛夷等30多種中草藥調配而成。這「十三香」與肉質飽滿的盱眙龍蝦搭配在一起,令龍蝦麻辣鮮香、回味無窮,風靡大江南北。
新鮮出爐盱眙十三香龍蝦
炎炎夏日,龍蝦啤酒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蒜泥的、麻辣的、冰鎮的、椒鹽的、碳烤的、鹽水的、醬爆的……天知道龍蝦有多少種吃法,最愛的永遠是盱眙十三香龍蝦。那麻辣鮮香的口感,帶點Q彈的飽滿蝦肉,費多大勁也要撬開的蝦鉗,以及那怎麼也捨不得丟的蝦湯……如今,盱眙十三香龍蝦已經成為夏季夜宵市場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說起這「十三香」來歷,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明朝萬曆年間,盱眙發生水患,房屋倒塌、良田被毀……大災之後,又有大疫,百姓苦不堪言。當時的吏部主事戚天官是盱眙人,他帶上京中數位名醫,日夜兼程趕回家鄉救災。京城名醫在當地的山上採藥,製成增加體質、提高免疫力的藥包,分發給災民,很快控制住了災情。這種藥包香味濃鬱,當地百姓不忍丟棄,便將藥包與小雜魚、蝦蟹同煮,發現口味極佳,沾指留香,嘖嘖稱奇。因配製共用了十三種中藥材,眾人稱之為「十三香」,後來逐漸豐富到30餘種,專作烹飪使用。
坐落在盱眙海通時代廣場的紅胖胖龍蝦工坊,是盱眙十三香龍蝦較有代表的品牌旗艦店之一。該店以十三香龍蝦、蒜泥龍蝦等口味龍蝦為主打,常年賓客盈門,年銷售額過1000萬元。目前,僅盱眙縣,就有各類盱眙龍蝦門店1500餘家,在全國,共有2000多家盱眙龍蝦加盟店。
盱眙龍蝦經加工後遠銷海外
盱眙人以蝦會友,藉助龍蝦產業乘風破浪,富裕了一方百姓。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盱眙的龍蝦產業已從最初的「捕撈+餐飲」模式發展成為集科研、養殖、加工、餐飲、冷鏈物流、節慶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形成了「一蝦先行,諸業並進」的良好局面。
如今,「有滋有味」的盱眙龍蝦,讓20萬盱眙人找到了「金飯碗」,每4個盱眙人中就有1個收入與龍蝦有關,湧現出盱眙龍蝦股份、紅胖胖龍蝦產業集團、祥源農業科技、林帝食品等知名龍蝦加工企業,龍蝦年交易量達10萬噸以上,產品遠銷東南亞、加拿大及澳大利亞等地,僅去年就實現冷凍加工小龍蝦年出口129噸,成就了一個百億級產業鏈,造就了一批百萬蝦王、千萬蝦富。
淮安市市長陳之常直播推薦盱眙龍蝦
舌尖染得中國紅,何物因鮮而成龍。從2001年開始,20年躬耕不輟,盱眙更是用一年一度、從不缺席的龍蝦節,濃墨重彩續寫一隻蝦的傳奇。今年的龍蝦節上,淮安市市長陳之常現身直播間,現場為盱眙龍蝦直播帶貨。
目前,盱眙龍蝦品牌價值達到了203.92億元,連續五年位列全國水產類公用品牌第一名。盱眙龍蝦先後獲得「中國名菜」「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是「淮味千年」首批授權產品,2019年,盱眙龍蝦入選首批國家農業品牌名錄。
更多淮安優質農產品
請關注
「淮味千年」品牌農產品
百日消費促進行動
領券下單超實惠!
▲識別以上二維碼
總監製:張建闖 倪建華 董 蔚
總策劃:孫清陽 周鳳建 張嬌嬌
策 劃:葛高華 孫正清 嚴 蓉
統 籌:陳良玉 袁海明 袁 坤
文 案:李 昱
拍 攝:陸春濤 王 昊 管偉法
剪 輯:陳大銘
原標題:《舌尖染得中國紅,盱眙龍蝦「有滋味」!》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