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中我軍在和日軍交戰中獲得了很多的戰利品,武器彈藥自然不必說,同時也繳獲了很多的日軍食品和大衣等物品,食物很容易安排,但是大衣等衣服就很難分配了,原因如下:
軍大衣比較特殊
日軍的軍大衣大部分都是土黃色的顏色,在野外作戰時比較醒目,軍大衣主要的作用就是禦寒,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白雪皚皚的冬日,你穿著日軍的土黃色軍大衣,是不是很醒目,別人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發現你。曾經歷史上就有記載:當時我軍有位高級將領就是因為穿著日軍土黃色的軍大衣騎馬的時候被友軍遠遠的就發現了,以為是日軍軍官,結果把這位將領給誤傷了。
更不用說打戰的時候,在白色的大地上穿著土黃色軍大衣的你就是一個活靶子。南方地區也是一樣,南方主要是樹木多,在綠色的樹林、草地裡,土黃色的軍大衣也是很明顯的一種標誌,所以一般繳獲軍大衣是不直接自己穿的的。但是對於日軍自身來說就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穿土黃色軍大衣更有助於辨別敵我。
軍大衣量少
在戰場上能夠繳獲的軍大衣還是不錯的,畢竟日軍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配發軍大衣的,一般都是配給日軍的軍官或者高級士官。軍大衣的材質比較好,冬天穿在身上能夠很好的保暖,但是製作也很麻煩,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日軍在戰爭早期還能夠大部分配發,到後戰爭中後期,自身的資源就已經逐步消耗完了,更不要說製作軍大衣了,有限的資源也是大部分用來製造軍火了,所以到了中後期也只有高級軍官才能配發一定數量的軍大衣。
當時士兵在戰場上能夠繳獲的日軍軍大衣還是比較少的,而且軍隊都有相應規定,一般繳獲物都要上繳,由上級統一處理,即使是自己繳獲的軍大衣還是要交公,由上級來決定怎麼處理,每次戰鬥繳獲的也不多。軍大衣上繳後一般都是分發給高級指揮官使用,不怎會下發給士兵使用,還有一部分就重新處理,把軍大衣給撕碎,把裡面有用的材料給提取出來,用這些軍大衣的材料來製作普通的士兵衣服,這種用途是最廣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以上二個原因就已經充分說明了,日軍的軍大衣不是一般人能夠使用的,都是分配給指揮官或其他特殊的人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