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也有基建狂魔?!全國RPC球鉸最大噸位轉體橋今晚要轉體!

2020-12-08 騰訊網

好消息

好消息

好消息

今晚(9月24日)

18:10—19:50

安康長春路跨襄渝鐵路轉體橋

正式轉體

安康這座轉體橋

是全國RPC球鉸最大噸位的轉體橋

也是西北地區最大跨度的轉體橋

大家肯定很好奇

什麼是轉體橋?

通俗地說,就是採用轉體法施工的橋梁,是指橋梁結構在非設計軸線位置製作成形後,通過轉體就位的一種施工方法。

主要應用於上跨峽谷、河流、鐵路、高速公路等不能做現澆支架的情況。

轉體之前

橋的兩部分就像兩條平行線

分布在襄渝鐵路的兩側

轉體之後

橋的兩部分通過旋轉後無縫對接

成為名副其實一座橋

轉體橋效果圖

長春路建設工程東起市博物館與黃溝路交匯處,西至擬建紅星路二期,道路全長4151.343米,是安康中心城市重要的一個PPP項目,由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三航)進行建設。

中交三航,是一個以港口工程施工為主,全土木多元化發展、國際化經營的國有大型骨幹施工企業,被冠以「中國的脊梁」國有企業稱號。

安康市長春路跨襄渝鐵路轉體橋全長249米,採用雙幅同步轉體施工工藝,轉體角度分別是54°和51°,單個T構轉體質量16000噸,跨度85米,是雙幅同步轉體T構跨鐵路橋西北地區最大跨度轉體橋,也是目前全國RPC球鉸最大噸位轉體梁施工。

今晚

讓我們一起解密三航建設者

如何指揮兩個龐然大物跳「空中芭蕾」

一起期待吧!

相關焦點

  • 全國最大最重高鐵跨鐵路轉體橋成功轉體
    這是目前我國同類型跨度最長、噸位最重的連續梁轉體工程。 這一次成功轉體,打通了福廈高鐵西溪特大橋往福州方向的架梁通道,也意味著,人們翹首以盼的福廈高鐵離通車又近了一步。「為了不影響現有鐵路正常運行,我們採用目前國內先進的跨鐵路施工技術轉體橋工藝,採取『先建後轉』的施工方法,先在杭深鐵路兩側空地進行施工,待橋梁上部結構完成後再進行轉體跨越杭深鐵路。」陳亮說。而橋梁墩身轉動的原理,則是在建設初期先在樁基處建設一個名為球鉸的結構,使連續梁可轉動;待轉體完成後,使用水泥等材料封住樁基,使橋梁固定。
  • 「基建狂魔」上新:福建龍巖大橋實現世界首例二次轉體施工
    「基建狂魔」上新:福建龍巖大橋實現世界首例二次轉體施工 2020-08-27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內最大最重高鐵跨鐵路轉體橋成功轉體
    9月24日1時28分,新建福州至廈門鐵路西溪特大橋跨越杭深鐵路轉體橋成功轉體,這是目前我國同類型跨度最長、噸位最重的連續梁轉體工程。23日23時35分,隨著現場總指揮一聲令下,西溪特大橋轉體橋以每分鐘1米的速度順時針方向緩緩轉動,現場工作人員實時監控轉動情況,根據轉盤上布置刻度編號、速度傳感器和攝像頭,實時監控和調整轉體速度。
  • ...兩個艾菲爾鐵塔」空中轉體,這座大橋刷新國內斜拉橋轉體新紀錄!
    昨晚(4月27日)瀋陽崑山西路與304國道連通工程轉體斜拉橋成功實現橋梁轉體這座橋創造了國內轉體懸臂最長、跨度最大中鐵九局集團第七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苗壯志告訴記者,此次轉體的斜拉橋重量1.5萬噸,相當於1萬個SUV車的重量,該轉體斜拉橋懸臂是目前國內最長,單側最長懸臂147.2米,同時該橋也是目前國內單轉體長度最長、跨度最大的橋,轉體總長度275米,要跨越的華北地區上下行10條鐵路主幹線是我國最繁忙的幹線之一。
  • 全國首個跨座式單軌轉體梁成功轉體
    10月29日凌晨,由上海局集團東華地鐵公司、中鐵上海工程局承建的蕪湖軌道交通2號線上跨寧蕪鐵路、寧安城際鐵路、合杭高鐵轉體梁經過近90分鐘順時針轉動83度,實現精準對接,標誌著國內首個跨座式單軌轉體梁成功完成轉體。
  • 福廈高鐵成功轉體合龍!震撼航拍來了~
    2個小時後成功「握手」這是目前我國同類型跨度最長、噸位最重的連續梁轉體工程《福廈高鐵成功轉體合龍震撼航拍新建福廈鐵路西溪特大橋跨越杭深高鐵轉體橋採用雙幅同步轉體,單個轉體橋長168米,相當於54層樓高,重19000噸,雙幅重38000噸,等同於兩艘輕型航母的重量,兩個轉體橋順時針轉體24度和21.1度,
  • 國內最大跨鐵路轉體橋在青轉體
    19日凌晨,目前國內橋體建築面積最大的跨鐵路轉體橋在青島膠州成功轉體。據了解,該轉體橋上跨膠濟客專,是青島新機場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轉體橋的轉體標誌著青島新機場高速初步貫通。23點左右,該轉體橋正式進入轉體狀態,60分鐘後,19日零點轉體順利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該轉體橋橋體面積達到了5941平方米,重量為1.8萬噸,轉體高度約25米。在60分鐘內總共旋轉103.6度,順利在空中實現精準對接,這刷新了國內高速公路跨鐵路轉體橋建築面積的最高紀錄。
  • 荊山大道上跨焦柳鐵路立交橋採用轉體施工 轉體規模國內領先
    記者從現場獲悉,該立交橋跨鐵路上部結構採用轉體施工,轉體重量31792噸,轉體規模屬國內領先行列。荊山大道是荊門城區西二環線的控制性節點工程,北連羅漢山隧道,下穿漳河大道,上跨尉遲恭路和焦柳鐵路線,跨越漳河總乾渠與鳳袁路相交。
  • 福建龍巖大橋完成「二次轉體」 開橋梁轉體施工領域先河
    這是繼4月10日大橋主塔69度轉體施工後,龍巖大橋建設過程中完成的第二次轉體。一座橋梁在建設過程中進行兩次轉體的施工方法,開創了世界橋梁轉體施工領域的先河。龍巖大橋連續跨越贛龍鐵路、龍廈鐵路,每天有近120班列車經過。採取轉體施工法進行建設,可降低橋梁施工對鐵路交通的影響。由於龍巖大橋主塔採用了扁平的「寶石」型設計,主塔側面距鐵路的最近距離不足6.5米。
  • 濟萊高鐵跨膠濟鐵路轉體橋開始澆築
    11月19日上午,由中鐵十局承建的濟萊高鐵跨膠濟鐵路轉體橋0號塊開始澆築,標誌著轉體橋正式進入梁體施工階段,對打通標段內架梁通道和實現濟萊高鐵全線開通有著重要意義。據了解,濟萊高鐵跨膠濟鐵路轉體橋工程為(64+120+64)m轉體連續梁,跨膠濟客專、膠濟鐵路四條鐵路線,其中中跨跨度120米,梁體施工採用掛籃懸臂澆築工藝。施工周期長,全周期施工需要14個月,是濟萊高鐵全線控制性工程之一;其中0號塊結構龐大,施工工序複雜,為制約梁體施工的關鍵部位。
  • 廣電關注丨榮烏高速公路新線上跨津霸鐵路轉體橋成功轉體
    12月22日,經過90分鐘的緊張施工,由中國中鐵四局承建的榮烏高速公路上跨津霸鐵路立交工程65米T構轉體橋成功到達預定位置,實現精準對接,標誌著榮烏高速公路新線轉體工程全部完成,為確保順利開通奠定了基礎。
  • 全國首個跨座式單軌轉體梁在蕪成功「大挪移」
    這是蕪湖軌道交通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標誌著全國首個跨座式單軌轉體梁成功完成轉體「大挪移」。軌道梁長140米、寬9.6米,重達5800噸,位於2號線一期弋江路站至文化路站區間,梁體距離地面約30米,這也是2號線一期最高位置。
  • 國內最大最寬!青島新機場高速跨膠濟客專轉體橋成功轉體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7月19日訊(記者 蔣甜)7月19日凌晨,歷時四個小時,青島新機場高速公路跨膠濟客專鐵路轉體橋成功完成轉體,這也刷新了國內、省內多項同類工程建設的新紀錄——成為國內轉體橋建築面積最大、國內轉體橋雙幅寬度最寬,省內轉體橋轉體角度最大、跨越高度最高
  • 廈門市首座轉體橋華麗轉身 廈門健康步道成功跨越鷹廈鐵路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吳海奎 攝影 張奇輝) 9月15日零點40分,隨著最後一次列車的通過,施工負責人一聲令下,廈門市健康步道跨鷹廈鐵路轉體橋開轉。2臺200噸的千斤頂牽引著1158噸的橋體緩緩轉動。
  • 國內鐵路首座斜拉橋裸塔轉體施工順利完成
    7月8日凌晨3時35分,國家「十三五」重點建設項目,福廈高鐵控制性工程木蘭溪特大橋萬噸主塔完成逆時針90度轉體,歷時1小時23分鐘安全順利到達指定位置。主塔轉體採用裸塔轉體施工技術,該技術在國內鐵路建設中首次應用。
  • 大橋轉體!震撼視頻!哈爾濱這座斜拉橋刷新高寒地區最低溫度轉體記錄
    大橋轉體!震撼視頻!其中,跨哈南編組站雙塔雙索麵轉體斜拉橋長434米,設計標準為雙向6車道,單體最大重量2.9萬噸,是國內跨越既有鐵路線最多的市政橋梁,也是目前東北高寒地區轉體體量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轉體橋,預計2021年6月底哈西大街打通工程全線竣工通車
  • 世界最大跨度鋼箱梁轉體橋成功轉體
    魯網11月4日訊 11月4日0點59分,長240米的世界最大跨度鋼箱梁轉體橋——青島新機場高速連接線轉體橋成功轉體,為青島新機場高速連接線全線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該轉體橋由青島市政府投資、中鐵十四局承建,總重量達19000噸,轉體過程歷時90分鐘。
  • 牡佳高鐵全線最大跨度轉體連續梁 牡丹江特大橋(48+80+48)米連續梁...
    攝影:馬長龍9月24日,牡佳高鐵全線最大跨度轉體連續梁,牡丹江特大橋跨既有圖佳鐵路(48+80+48)米連續梁成功轉體,標誌著牡佳高鐵建設取得新突破,為2021年通車創造條件。牡佳高鐵牡丹江特大橋轉體連續梁工程於2018年7月8日開始施工。牡丹江特大橋全長6093米,共有5跨連續梁結構。進行轉體的連續梁是特大橋的112號和113號墩,兩側懸臂梁總長均為78米,轉體重量5700噸,與既有鐵路呈26°夾角,還要橫跨圖(們)佳(木斯)鐵路,安全風險高、技術難度大、施工任務重。
  • 安徽蕪湖:國內首個跨座式單軌轉體梁成功完成轉體
    【解說】10月29日凌晨,經過90分鐘的緊張施工,由上海局集團東華地鐵公司、中鐵上海工程局承建的蕪湖軌道交通2號線上跨三條既有鐵路線的轉體梁成功順時針轉動83°,並實現精準對接,標誌著國內首個跨座式單軌轉體梁成功完成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