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興寧路西一裡的「三街兩巷」核心區一期項目現場一片繁忙。
對於南寧人而言,以興寧路、民生路、解放路、金獅巷和銀獅巷為代表的「三街兩巷」,是傳承南寧傳統建築文化和反映老南寧歷史文脈的重要街區,其改造升級對於保護歷史文脈、重塑老南寧的記憶、實現綠城品質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連日來,深入「三街兩巷」項目金獅巷銀獅巷保護整治改造(一期)工程(以下簡稱「三街兩巷」核心區一期)現場採訪獲悉,作為南寧市迎接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重點建設項目,該項目預計2018年5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設,2018年8月底前開街運營,屆時這些承載著老南寧記憶的古老街巷將展現新的風採。
進展順利
力爭明年春節前完成一期主體工程建設
近日,在位於興寧路西一裡的「三街兩巷」核心區一期項目現場看到,施工人員正緊張有序地施工,塔吊來回運輸著鋼筋等建築材料,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三街兩巷」核心區項目規劃用地面積77畝,規劃範圍主要涉及當陽街、民族大道、民生路、興寧路等道路圍合的市中心傳統街區。其中,一期規劃用地面積47.07畝,規劃範圍主要涉及金獅巷片區和興寧區民族大道興寧路西一裡圍合片區。
「目前一期項目正在進行地下室部分的施工。」項目前期業主南寧興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房亞傑說,地下室施工已採用震動小、低噪聲的靜壓鋼板樁施工工藝,開展基坑支護施工,有效避免施工震動對鄰近建築的影響及噪聲對周邊居民正常生活的幹擾。
今年以來,各部門、單位採取了多項舉措克服客觀困難,確保施工正常有序開展,力爭一期項目按計劃於今年底前如期完成地下室工程、明年春節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延續文脈
重現傳統院落式嶺南民居
如何讓傳統建築和文化「保鮮」,恢復老城區、傳統街區的功能和活力?
「三街兩巷」核心區項目便是以保護和傳承老南寧歷史脈絡為核心,對年久失修且安全隱患較大的現代大板房推倒重建、「建新如舊」;對具有文化價值的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築則「修舊如舊」,留住老南寧的「根」,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展現城市風貌。
一期項目建成後將重現青磚、青瓦、清水牆的傳統院落式嶺南民居,門窗以木質為主,外立面呈現清新典雅的風格,而該區域內的歷史建築、中華電影院將進行修繕保護,並新建城隍廟、蘇緘紀念廣場、鄧穎超紀念館等,重現當年老南寧的風貌。
值得一提的是,城隍廟擬以府城隍廟級別設計,總體布局以院落為單位,坐北朝南、中軸對稱,前殿後寢,沿中軸線布置山門、城隍殿、寢殿,兩側由配殿、廊廡陪侍。同時還結合現代使用要求布置展示、管理服務等功能用房,建築風格為明清嶺南傳統建築風格,立足地域特色,輔以「三雕兩塑」建築裝飾,蘊含香火相傳的傳統文化。
保護傳承
打造體驗式歷史文化旅遊街區
保護傳承不是簡單的口號,不僅要復原歷史本來面貌,保護原有歷史文化,更要深入挖掘文化靈魂,發揚文化精髓,並通過結合現代產業和賦予更多體驗式功能,推動文化的傳承和延續。
「『三街兩巷』作為一個歷史文化片區,改造的核心理念是要挖掘、保護和傳承老南寧的歷史文化。」房亞傑介紹說,除了積極挖掘老南寧歷史文化、修繕保護文物建築、恢復傳統建築風貌、建設鄧穎超紀念館及蘇緘紀念廣場等文化展示項目,更要將這一理念深深融入後期的運營當中,通過保留現存老字號、挖掘復原原有老字號、引進民間傳統打金打銀手工藝等多元化渠道和措施,致力於呈現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老南寧面貌和氛圍,讓人們漫步其中,從細節處不經意間就能了解到老南寧的歷史,感受到老南寧的韻味和觸摸到老南寧的真實生活場景。
今後我市還將打造歷史與現代的創新複合,逐步向文化、文創、深度體驗式倚重,增加主題藝術展覽、老字號體驗式銷售、手工藝作坊、會館書院文化等綜合功能構成,逐步承載起傳承老南寧文化、南寧文化創意產業平臺功能,將「三街兩巷」打造成體驗式的歷史文化旅遊街區、城市人文會客廳,真正成為一張展示城市魅力的「金名片」。
同時,配套設施也將進一步升級,「例如過去地下管道都是雨汙合流,很容易堵塞。通過改造後,地下管道將實現雨汙分流,並將增加公共衛生間、無障礙設施等硬體,進一步提升遊客的服務體驗,改善區域形象,促進區域產業升級。」房亞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