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13個精算師。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走出中小財險公司困境:綜合成本率定多少合適?
核心觀點
本研究的一個主要突出貢獻是我們給出了綜合成本率規模函數,即各個中小公司結合自身規模,可以算出綜合成本率維持在什麼水平可能是合適的。
同在一個財險市場內競爭,各家有各家的不同優勢,也就會有一定的經營差異。但是,從行業整體去看,還是可以找到一個相對的基準水平。
我們根據近4年各家財險公司數據測算,給出的建議是:
y是綜合成本率,x是保費規模(億元)
隨著車險費改的縱深推入,中小公司和大公司的綜合賠付率差異緩慢擴大。這一點和我們以前的分析並不一致,我們在以前的分析中發現二者的差異並不明顯,可是隨著兩次費改的推進,中小公司與大公司的風險篩選能力差距逐漸體現出來。具體表現在指標上就是,綜合賠付率均值的差距在緩慢擴大。
隨著保費規模的增加,綜合費用率呈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進一步地,從最近四年來看,中小型保險公司的綜合費用率與大型保險公司差距似乎呈收窄趨勢。
從近四年來看,尤其是車險費改推出以來,中小公司和大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差異收窄。表面上來看,是由於賠付率差異變大,費用率差異變小,合計費用率差異抵消賠付率差異之後,總體綜合成本率差異變小所致。而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保險公司算帳有著終極結果與當期報表的差異。
所以,目前報表上所謂的大公司和中小公司的費用率差異收窄現象可能只是個幻覺。如果假設所有公司都停止做業務的話,那麼大公司的剩餘邊際利潤率要遠遠大於中小公司。這既是保單終極邊際成本率(綜合賠付率+保單費用率)和報表邊際成本率(綜合賠付率+綜合費用率)的差異。同時也是精算分析與財務報表的差異。
1中小財險公司承保虧損陷阱
我們13精給出一個定義,即中小財險公司承保虧損陷阱:如果將保險公司淨資產增長過程建模為確定性增長過程,同時假設它還遭受著與資本成正比的大量的隨機損失(賠付成本),並同時負擔較高的擴張成本(固定成本)和尋找客戶成本(獲取成本)。
則我們可以將承保虧損陷阱定義為中小財險公司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陷入長期承保虧損的無法逃脫吸收狀態。
2保險公司規模的擴大,公司的承保利潤率將逐漸提高
一般性共識,隨著保費規模的增加,承保利潤率基本呈現上升趨勢。即隨著保險公司規模的擴大,公司的承保利潤率將逐漸提高。市場中,中小型保險公司普遍呈現承保虧損情況(承保利潤率<0),相比之下大型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有所改善,多數實現了盈虧平衡或承保盈利。排除部分公司某年經營異常點,承保利潤與保費規模的正向關係基本穩定。
在承保利潤率的分析中,我們發現中小型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遠遜色於大型保險公司,他們普遍存在的承保虧損問題原因為何呢?我們知道保險業實際上並不習慣用承保利潤率這個指標,相反,用的更多的是綜合成本率這一反向指標。而綜合成本率背後是綜合賠付率與綜合費用率的加和。
3綜合賠付率分析
下圖為2014-2016年財險公司綜合賠付率情況,以市場份額排名前十位的財險公司為大型財險公司。
隨著保費規模的增加,綜合賠付率差異緩慢擴大。這一點和我們以前的分析並不一致,我們在以前的分析中發現二者的差異並不明顯,可是隨著兩次費改的推進,中小公司與大公司的風險篩選能力差距逐漸體現出來。具體表現在指標上就是,綜合賠付率均值的差距在緩慢擴大。
2014-2016年財險市場中,中小型保險公司綜合賠付率平均值分別為60.77%、61.24%、61.42%,大型保險公司綜合賠付率平均值分別為59.77%、57.56%、57.02%。
4綜合費用率分析
下圖為2014-2016年財險公司綜合費用率情況,以市場份額排名前十位的財險公司為大型財險公司。
隨著保費規模的增加,綜合費用率呈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進一步地,中小型保險公司的綜合費用率與大型保險公司差距呈收窄趨勢。
結合2013-2016年財險市場數據,中小型保險公司綜合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50.80%、48.92%、47.45%、46.87%,大型保險公司綜合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38.92%、40.26%、40.76%、41.72%。中小型保險公司與大型保險公司的綜合費用率差異在逐年減小。
5綜合成本率結構分析
從過去四年來看,綜合成本率在車險費改推出之後中小型公司與大公司之間的差異有縮小的現象。那麼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呢?
我們13精給出的一個邏輯是這樣的:
1.車險費改推出之後,大公司和中小公司的風險篩選能力拉開了二者之間的賠付率差異;
2.在錨定保單終極邊際成本率(綜合賠付率+保費費用率)假設下,大公司加大市場成本投入,top(3+7)市場份額持續增加。
3.儘管大公司錨定的終極保單邊際成本率可能並不高,但是體現在當期報表上的核算邊際成本率(綜合賠付率+綜合費用率)上就比較高了。這主要是由於首日費用出於某種原因並不能完全在準備金中得以釋放所致。
4.上述兩個邊際成本率都沒有考慮固定費用率因素,因為這個可以約掉。
5.所以我們13精的一個推論是,目前報表上所謂的大公司和中小公司的費用率差異收窄現象可能只是個幻覺。如果假設所有公司都停止做業務的話,那麼大公司的剩餘邊際利潤率要遠遠大於中小公司。這既是保單終極邊際成本率(綜合賠付率+保單費用率)和報表邊際成本率(綜合賠付率+綜合費用率)的差異。同時也是精算分析與財務報表的差異。
下圖為2013-2016年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情況,以市場份額排名前十位的財險公司為大型財險公司。
我們根據2013-2016年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數據,對比大型保險公司和中小型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
一方面,中小型保險公司綜合賠付率呈現逐年上升態勢,而大型保險公司綜合賠付率逐年下降,大型保險公司獲得一定程度的「風險篩選能力優勢」;
另一方面,與賠付率情況相反,中小型保險公司綜合費用率呈現逐年降低態勢,大型保險公司綜合費用率不斷增加,兩者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但我們認為這只是一個幻覺。隨著時間的流逝,保單期間的終結,大型保險公司的報表綜合費用率必將與保單終極費用率無限接近,甚至低於後者(以彌補前期高於後者的時間變差),同時大公司將繼續保持「經營槓桿優勢」。
6大公司vs中小公司的賠付率與費用率散點圖 7綜合成本率與保費規模
上述分析表明,綜合成本率與保費規模在理論上有個明顯的負相關關係。我們利用2013-2016年三年70家保險公司的保費和成本率做樣本進行模型測算,模擬出的關係為:
以中煤財產、浙商財產、華安財產、英大財產為例,他們的保費規模和綜合成本率就恰好在曲線上,也就是說二者是相對匹配的。
各家中小公司可以通過這個公式算出來與其規模相適應的綜合成本率,以便於預算制定和日常管控等等。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13個精算師
(責任編輯:唐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