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小財險公司困境:綜合成本率定多少合適?

2020-12-18 和訊保險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13個精算師。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走出中小財險公司困境:綜合成本率定多少合適?

  核心觀點

  本研究的一個主要突出貢獻是我們給出了綜合成本率規模函數,即各個中小公司結合自身規模,可以算出綜合成本率維持在什麼水平可能是合適的。

  同在一個財險市場內競爭,各家有各家的不同優勢,也就會有一定的經營差異。但是,從行業整體去看,還是可以找到一個相對的基準水平。

  我們根據近4年各家財險公司數據測算,給出的建議是:

y是綜合成本率,x是保費規模(億元)

  隨著車險費改的縱深推入,中小公司和大公司的綜合賠付率差異緩慢擴大。這一點和我們以前的分析並不一致,我們在以前的分析中發現二者的差異並不明顯,可是隨著兩次費改的推進,中小公司與大公司的風險篩選能力差距逐漸體現出來。具體表現在指標上就是,綜合賠付率均值的差距在緩慢擴大。

  隨著保費規模的增加,綜合費用率呈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進一步地,從最近四年來看,中小型保險公司的綜合費用率與大型保險公司差距似乎呈收窄趨勢。

  從近四年來看,尤其是車險費改推出以來,中小公司和大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差異收窄。表面上來看,是由於賠付率差異變大,費用率差異變小,合計費用率差異抵消賠付率差異之後,總體綜合成本率差異變小所致。而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保險公司算帳有著終極結果與當期報表的差異。

  所以,目前報表上所謂的大公司和中小公司的費用率差異收窄現象可能只是個幻覺。如果假設所有公司都停止做業務的話,那麼大公司的剩餘邊際利潤率要遠遠大於中小公司。這既是保單終極邊際成本率(綜合賠付率+保單費用率)和報表邊際成本率(綜合賠付率+綜合費用率)的差異。同時也是精算分析與財務報表的差異。

  1中小財險公司承保虧損陷阱

  我們13精給出一個定義,即中小財險公司承保虧損陷阱:如果將保險公司淨資產增長過程建模為確定性增長過程,同時假設它還遭受著與資本成正比的大量的隨機損失(賠付成本),並同時負擔較高的擴張成本(固定成本)和尋找客戶成本(獲取成本)。

  則我們可以將承保虧損陷阱定義為中小財險公司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陷入長期承保虧損的無法逃脫吸收狀態。

  2保險公司規模的擴大,公司的承保利潤率將逐漸提高

  一般性共識,隨著保費規模的增加,承保利潤率基本呈現上升趨勢。即隨著保險公司規模的擴大,公司的承保利潤率將逐漸提高。市場中,中小型保險公司普遍呈現承保虧損情況(承保利潤率<0),相比之下大型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有所改善,多數實現了盈虧平衡或承保盈利。排除部分公司某年經營異常點,承保利潤與保費規模的正向關係基本穩定。

  在承保利潤率的分析中,我們發現中小型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遠遜色於大型保險公司,他們普遍存在的承保虧損問題原因為何呢?我們知道保險業實際上並不習慣用承保利潤率這個指標,相反,用的更多的是綜合成本率這一反向指標。而綜合成本率背後是綜合賠付率與綜合費用率的加和。

  3綜合賠付率分析

  下圖為2014-2016年財險公司綜合賠付率情況,以市場份額排名前十位的財險公司為大型財險公司。

  隨著保費規模的增加,綜合賠付率差異緩慢擴大。這一點和我們以前的分析並不一致,我們在以前的分析中發現二者的差異並不明顯,可是隨著兩次費改的推進,中小公司與大公司的風險篩選能力差距逐漸體現出來。具體表現在指標上就是,綜合賠付率均值的差距在緩慢擴大。

  2014-2016年財險市場中,中小型保險公司綜合賠付率平均值分別為60.77%、61.24%、61.42%,大型保險公司綜合賠付率平均值分別為59.77%、57.56%、57.02%。

  4綜合費用率分析

  下圖為2014-2016年財險公司綜合費用率情況,以市場份額排名前十位的財險公司為大型財險公司。

  隨著保費規模的增加,綜合費用率呈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進一步地,中小型保險公司的綜合費用率與大型保險公司差距呈收窄趨勢。

  結合2013-2016年財險市場數據,中小型保險公司綜合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50.80%、48.92%、47.45%、46.87%,大型保險公司綜合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38.92%、40.26%、40.76%、41.72%。中小型保險公司與大型保險公司的綜合費用率差異在逐年減小。

  5綜合成本率結構分析

  從過去四年來看,綜合成本率在車險費改推出之後中小型公司與大公司之間的差異有縮小的現象。那麼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呢?

  我們13精給出的一個邏輯是這樣的:

  1.車險費改推出之後,大公司和中小公司的風險篩選能力拉開了二者之間的賠付率差異;

  2.在錨定保單終極邊際成本率(綜合賠付率+保費費用率)假設下,大公司加大市場成本投入,top(3+7)市場份額持續增加。

  3.儘管大公司錨定的終極保單邊際成本率可能並不高,但是體現在當期報表上的核算邊際成本率(綜合賠付率+綜合費用率)上就比較高了。這主要是由於首日費用出於某種原因並不能完全在準備金中得以釋放所致。

  4.上述兩個邊際成本率都沒有考慮固定費用率因素,因為這個可以約掉。

  5.所以我們13精的一個推論是,目前報表上所謂的大公司和中小公司的費用率差異收窄現象可能只是個幻覺。如果假設所有公司都停止做業務的話,那麼大公司的剩餘邊際利潤率要遠遠大於中小公司。這既是保單終極邊際成本率(綜合賠付率+保單費用率)和報表邊際成本率(綜合賠付率+綜合費用率)的差異。同時也是精算分析與財務報表的差異。

  下圖為2013-2016年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情況,以市場份額排名前十位的財險公司為大型財險公司。

  我們根據2013-2016年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數據,對比大型保險公司和中小型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

  一方面,中小型保險公司綜合賠付率呈現逐年上升態勢,而大型保險公司綜合賠付率逐年下降,大型保險公司獲得一定程度的「風險篩選能力優勢」;

  另一方面,與賠付率情況相反,中小型保險公司綜合費用率呈現逐年降低態勢,大型保險公司綜合費用率不斷增加,兩者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但我們認為這只是一個幻覺。隨著時間的流逝,保單期間的終結,大型保險公司的報表綜合費用率必將與保單終極費用率無限接近,甚至低於後者(以彌補前期高於後者的時間變差),同時大公司將繼續保持「經營槓桿優勢」。

  6大公司vs中小公司的賠付率與費用率散點圖        7綜合成本率與保費規模

  上述分析表明,綜合成本率與保費規模在理論上有個明顯的負相關關係。我們利用2013-2016年三年70家保險公司的保費和成本率做樣本進行模型測算,模擬出的關係為:

  以中煤財產、浙商財產、華安財產、英大財產為例,他們的保費規模和綜合成本率就恰好在曲線上,也就是說二者是相對匹配的。

  各家中小公司可以通過這個公式算出來與其規模相適應的綜合成本率,以便於預算制定和日常管控等等。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13個精算師

 

(責任編輯:唐明梅 )

相關焦點

  • 三大財險公司去年承保均盈利 綜合成本率顯著分化
    目前人保仍可憑藉低費用獲客承受高於市場水平的風險,但是面對綜合成本率上升也有壓力。  成本率仍低於100%  綜合成本率是反映財險公司承保業務成本的指標。綜合成本率低於100%,則意味著險企承保業務有利潤,為承保和投資雙輪驅動盈利。反之,若綜合成本率高於100%,則險企承保虧損,盈利只能靠投資。
  • 中小財險盈利難 平均綜合成本率達109%
    來源:長江商報財產險公司特別是中小財險公司盈利困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近日,中國保險學會聯合發布的《2019年中國保險行業智能風控白皮書》(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18年,財產險公司平均綜合成本率高達100.1%,中小財險公司的更是高達109.0%。財險承保處於行業性虧損的狀態,與2017年相比,財產險公司2018年綜合費用率由39.8%上升至40.7%,上升近1個百分點,直接導致承保虧損。「財險行業高費用高佣金盛行。
  • 去年59家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超100%
    從全行業來看,財險公司平均綜合賠付率為59.39%,綜合費用率為40.74%,綜合成本率為100.13%。其中,財險八大家(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大地保險、國壽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太平財險和陽光財險)的綜合賠付率為58.60%,綜合費用率為39.63%,綜合成本率為98.23%;中小財險公司的綜合賠付率為63.10%,綜合費用率為45.90%,綜合成本率為109.01%。
  • 財險公司綜合成本大起底:過半承保收入覆蓋不住成本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從已披露年報的74家財險公司中梳理和估算出財險公司綜合成本數據,以精確反映各家財險公司面貌。這一數字雖然較2018年承保虧損有所好轉,但「盈虧線」依然相當脆弱,凸顯財險競爭激烈。  這些財險公司如何分得這2.15億元承保蛋糕?證券時報記者通過分析年報披露的核心指標,進而計算出綜合費用率、綜合賠付率和綜合成本率,以此管窺該行業經營能力和競爭格局。  綜合成本率包含公司運營、賠付等各項支出,由費用率和賠付率組成。
  • 起底財險公司綜合成本:過半承保收入覆蓋不住成本
    關注財險的經營狀況,保費和淨利潤固然是重要指標,但反映各家財險公司主營業務經營質量,還是要看承保利潤。  承保利潤背後,體現的是公司對賠付、成本和費用的掌控能力。過去的一年裡,哪些財險公司賠付高?哪些公司費用高?哪些公司成本高?
  • 財險費用率高 僅7家公司綜合費用率低於30%
    費用支出是保險公司向管理要效益的主戰場。近年來,財險公司倡導的科技賦能、優化流程、減費提效等手段,不少都是在壓縮管理費上做文章。但數據顯示,財險行業整體費用率並不低。2019年,財險公司綜合費用率為38.31%,同比下降2.43個百分點。
  • 財險公司:再演「強者恆強」老故事
    在價格惡性競爭下,車險行業綜合成本率常年高居99%,2018年甚至一度達到100.13%,結束了此前連續8年的承保盈利。2019年,嚴監管下綜合成本率重新優化至99%以下。車險綜合成本率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險公司的整體盈利狀況,故而產險公司整體承保利潤率或綜合成本率情況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其車險的經營效率。
  • 車險因欺詐年損失超200億元 財險綜合成本率奇高 這份白皮書點出了...
    白皮書指出,經過多年粗放型的發展和無序的市場競爭,傳統保險公司面臨的經營問題日益凸顯。渠道佣金、管理費用成本高昂,與客戶接觸頻率低發、關係薄弱,保險欺詐手段多樣、賠付虛高,代理人隊伍管理難、流失率高,這四大挑戰導致眾多保險公司承保虧損、經營困難,而同時保險客戶卻對保險公司越發不滿。
  • 規模優勢+商車費改+低成本率,中國財險(02328)能觸底回升嗎?
    海通證券 智通財經APP獲悉,海通證券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考慮到中國財險產險業務市佔率遙遙領先;綜合成本率持續低於行業,車險、農險盈利能力較同業優勢明顯;ROE高,槓桿率提升空間大,盈利增長可持續;商車費改長期利好龍頭險企,公司將顯著受益
  • 交強險大幅拉升外資財險公司規模 綜合成本率超100%
    目前我國車險市場處於過度競爭的狀態,居高不下的費用率和賠付率,導致財險公司車險業務大面積虧損    各財險公司2012年度交強險經營信息將陸續揭開帷幕。去年剛獲得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簡稱「交強險」)經營資格的外資財險公司經營情況如何?「交強險經營資格的取得,對我們車險業務的整體拉動作用十分明顯。」
  • ...費用率與保費增速的關係研究:及近十年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排行榜
    2、2019年老三家綜合賠付率62.3%,中型公司為60.8%,小型公司為60.4%;從趨勢來看,2019年各類財險公司綜合賠付率均存在「抬頭」現象,與以往持續走低的趨勢有所不同。需要說明的是,本次分析數據是基於82家財險公司數據加總而得。圖1.2給出了2010-2019年度財險行業的綜合賠付率和綜合成本率走勢狀況2019年度財險行業綜合賠付率61.7%,同比增加2.9個百分點;綜合費用率38.4%,同比減少2.8個百分點。
  • 2020年三季度財險公司「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榜:太保第一,平安第...
    其實,分析一家保險公司,單看保費或者單看利潤,難免稍顯片面。  為了綜合去看一家險企的經營情況,我們從風險、盈利、發展、規模等方面,選取了5項指標,自2016年推出《「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榜》,至今已經連續發布二十九期了。  上周,我們一起看了《2020年三季度壽險公司「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
  • 交強險大幅拉升外資財險公司規模 綜合成本率居高不下
    綜合成本率超100%  目前我國車險市場處於過度競爭的狀態,居高不下的費用率和賠付率,導致財險公司車險業務大面積虧損  各財險公司2012年度交強險經營信息將陸續揭開帷幕。去年剛獲得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簡稱「交強險」)經營資格的外資財險公司經營情況如何?
  • 159家保險公司16家有問題 財產險公司綜合費用率四年來最低
    2019年類別出現上升的有12家公司,其中,華安財險、亞太財險、安達保險、永誠財險、國壽財險、紫金財險、中原農業保險7家公司由B類公司升至A類;安華農險、長安責任保險、長江財險、中路財險、久隆財險5家公司由C類公司升至A類。有進步者就有後退者。
  • 綜合成本率連年超100% 透視車險經營之困
    然而,車險業惡性競爭情況之嚴重,導致近年來車險業綜合成本率連年超過100%,使得險企無心、無力關注客戶服務,影響了車險消費者的滿意度,更妨礙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承保虧損亟待扭轉   近年來,車險的承保利潤主要集中在大型財險公司,中小財險公司幾乎全部虧損。
  • 中銀國際證券:健康險、農險成為財險行業增長動力 綜合成本率改善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銀國際證券疫情下財險保費收入保持增速為正。其中,健康險及農險成為財險行業增長動力。平安財險及太保財險增速超越行業,預計中國財險受政策型險種進帳緩慢等原因拖累,保險收入增速低於財險行業。1Q2020預計車險賠付率下降,有望改善車險整體綜合成本率。上市險企保費收入均保持正增長,平安及太保保費增速超越行業。1Q2020財險行業保費收入實現3,601億元,同比增長4.2%。1Q2020上市險企財險保費收入共實現2392.7億元,同比增長4.0%。
  • 中國太保產險再列財險公司「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榜首
    來源:金融界網站11月17日,「13個精算師」微信公眾號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財險公司『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榜」,中國太保旗下中國太保產險再次位列第一。中國太保產險成功實現戰略轉型,抓住非車險發展機遇,提前布局,實現保費增速逆勢超越行業,為公司高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非車險和車險均衡發展,均超越行業;除此之外,過去幾年公司綜合成本率逐年下降並趨於穩定,盈利能力穩定向好,不斷縮小與先進同業的差距。
  • 疫情下的財險公司眾生相 部分中小公司直呼:太南了 想要政策支持
    國壽財險某省級分公司高管2月底時對記者稱。近日也有中小財險公司向記者表示,疫情以來,公司在原本經營虧損狀態下再承受較大保費壓力,呼籲政策支持,比如一段時間內,調低保險保障基金的費率、註冊資本保證金等。不過,券商中國記者從多家財險公司高管處了解到,各家的經營壓力大小並不同。
  • 2020年一季度財險公司利潤排行榜:盈利創新高?疫情之下成本率下降!
    人保財險和平安財險的綜合成本率也顯著下降,人保財險綜合成本率為97.1%,下降1.2個百分點,平安財險綜合成本率為96.5%,下降0.5個百分點。根據業內交流數據顯示,財險業綜合成本率也從100.1%降至97.9%,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