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尋茶—為什麼巖茶那麼貴?

2020-09-05 茶人嶺Charen

武夷山是巖茶、正山小種以及金駿眉的源產地,也是所有愛茶人嚮往之所。

武夷山尋茶的第一天,我們來到了位於武夷山景區內的馬枕峰(巖茶正巖產區),馬枕峰正是茶人嶺巖茶主要產地之一。

去馬枕峰需從武夷山主景區進入,約過二十分路程,再從一條窄小的山路順山勢而上,路程異常陡峭險峻。

途間,我們的小夥伴不得不攀著路邊的樹枝往上爬,儘管如此,還是常會滑倒。

馬枕峰的老叢水仙隱在山坳裡,山高谷深,四周是石壁和豐茂的林木,一條蜿蜒小溪流從上往下淌著,常年不斷,滋養著這片百年老樹。

茶樹喜陰溼,布滿青苔是老叢茶樹的共同特徵。

老叢水仙因不修不剪,樹高三米以上,主杆粗壯,遒勁的枝條任性地伸展著。

這些老叢水仙,就像一個個古稀老人,你一眼能看出他們的老,卻看不透蒼老背後到底藏著多少故事。


採摘

因為茶樹特別高,採茶工只能架著梯子或爬上樹才能採茶,採摘難度大又特別危險。

巖茶的採摘,謹記一個詞:開面採!

所謂開面,就是茶樹新梢長到最後一片葉子張開,也就是葉子只會變大而不會變多的時候。

巖茶採摘標準為,中開面(即第一葉長到介於第二葉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按照開面三四葉採,對於採茶工辨識茶葉的要求,極高。

閒聊之中,得知採茶工來自全國各地,跟著農忙流轉。這次在馬枕峰採老叢水仙,老闆付的是「固定工資」,一天能有200多元。

和按斤結算相比,拿了固定薪水的採茶工,不會只看重量採下粗老的大葉。如此一來,產量雖然是減了不少,但品質卻有顯著改善。精工出細活嘛。

採完一波就要趕緊下山,讓青葉在蔭處攤晾。

馬枕峰山高路陡,只能依賴工人用肩膀把青葉一袋袋背到山下,這山路什麼東西都不拿已經極難走,何況背著幾十斤上百斤的茶青?

製作

巖茶製作茶季,夜裡比白天熱鬧多了。轟隆隆的機器聲,四處漂來的茶香,燈光下來來去去忙碌的身影……這是每年五月武夷山的日常。

武夷巖傳統製作工藝特別繁複,共計13道工序,獲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萎凋

青葉從山上採下來,經過數小時的攤晾,開始製作已經到了晚上。

搖青

搖青是巖茶初制過程中特有的精巧工序,這個環節幾乎能夠決定巖茶色、香、味、韻及「綠葉紅鑲邊」等特質的好壞。

傳統的搖青,是將茶青放在大小適宜的扁形圓竹篩內,雙手持住竹篩邊反覆有規律的搖動,必須讓青葉在篩內匯成螺旋形,上下有序翻滾、跳動。

搖青的過程,並不是接連不斷的搖滾,而是搖一定時間後,便停下靜置等青。趁靜置階段搖青師傅常會隨處就地睡會,如果茶葉多,搖青是一篩接著一篩的,接連不斷的,根本沒時間休息。

整個手工搖青過程,一般從晚飯後開始持續到凌晨。搖青非常消耗體力了,現在除了一些山場特別好的茶,或者某些數量很少的茶,才會手工搖青。


炒青

搖完青,緊接著是炒青。手再厚也還是肉做的,手工炒茶時並不是說你的手有多耐熱,而是注重技巧與經驗。

不燙到手只是基本要求,還需要體驗手觸茶葉的手感、炒青葉散逸的香氣,感受鍋溫等諸多因素,把茶在最佳時間內炒熟。

揉捻

揉捻,一個看起來很像在揉麵團的技術活。揉時茶葉剛剛出鍋,茶葉就在左右掌交替中順勢揉動,手心極燙。

揉捻不是簡單地揉動,不能把茶葉揉爛,既要用力又忌蠻力。茶汁要溢出,感覺粘手了,才會有茶味,巖茶的成形也是這時候形成的。

手工揉捻太費功夫,對制茶師傅的技藝要求也高,現在已經很少用了。

揉捻後將茶葉烘乾,巖茶基本完成的了初制階段。約從6月開始直到年底,都是巖茶的精製(焙火)階段。

總有人問,為什麼巖茶那麼貴?

如果你親自到巖茶生長的地方走走,跟採茶工一起採採茶,看看做茶師傅日夜顛倒地做茶……或許就能解除心中的疑惑。

好茶,從來都是來之不易。

相關焦點

  • 茶說:武夷山巖茶
    武夷山巖茶的來歷武夷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茶葉產地,產茶始於六朝。唐朝時武夷茶就已出名,被唐代進士徐夤讚譽為「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宋代起就列為皇家貢品。不過,在元代以前,生產的均為蒸青綠茶,明代開始純生存妙青綠茶。作為烏龍茶的武夷巖茶出現較晚,大約起源於明末清初。
  • 武夷山巖茶為什麼那麼好?遊武夷,學茶葉知識
    這次去武夷山,是陪老闆去進茶,一路有茶農安排,教我喝茶,遊山玩水,寓教於樂,其樂無窮啊,小霸王學習機廣告來啦。深圳過去武夷山要坐約7個小時的高鐵,這坐的太辛苦了,高鐵不能抽菸,開車要10個多小時,下次還是開車去吧。
  • 從武夷山成就巖茶,感受茶與茶之間的差距
    據小約體驗,真正的武夷巖茶不僅有綠茶的清香,還有紅茶的甘醇,這也是其他茶品無法媲美的,在烏龍茶中屬極品,最著名的,莫過於武夷大紅袍茶,茶的價格,也是居高不下,令小約痛定思痛之後仍然望而卻步。其實,談論起武夷巖茶,最難以拷貝的競爭力,不在於勞力、物力,而是在於地利,武夷山巖茶有著較其他茶品都更為優質的生長環境,那就是「山場」,嚴苛的武夷巖茶的制茶工藝可以勉為其難的學個八分九分相像,但武夷巖茶生長的獨立自然環境,是誰也無法複製、搬運的。
  • 上福鼎尋白茶,上武夷山尋巖茶,什麼時候去最合適呢?答案在這裡
    茶風子說,我這兩個月都在武夷山做茶,做到瘋掉,沒時間來看你直播。《2》算了算時間,還真嚴絲合縫。武夷巖茶的常規品種是穀雨節(4月20號左右)開始採摘,早生種提前10來天,4月10號前後開始採摘。到中秋後,基本上,就沒什麼好茶了。要麼,在毛茶時就被人買走。要麼,被人預訂,等到精茶加工成功,就寄到客戶手中。懂巖茶的人,就像這位茶風子茶友一樣,會選擇在4月5月的時候去武夷山,訂毛茶。毛茶的價格相對較便宜,且由於尚未焙火,未來的成長空間還很大。
  • 巖茶專題|⑤ 武夷山茶種知多少?
    武夷巖茶到底有多少茶樹品種?不要說我們普通用戶,就是武夷山本地人恐怕也無法說清楚。武夷巖茶國家標準裡將武夷巖茶分為五類:大紅袍、肉桂、水仙、名樅和奇種。四大名叢但武夷山的名樅並不僅僅這知名的十大名樅,據武夷山茶科所於1980年重整御茶園引種的名樅茶樹品種就有216個,當地流傳的武夷巖茶品種還有831個花名,到現在誰也說不清道不明——茶樹品種資源寶庫果然名不虛傳。那麼奇種又是什麼茶呢?是武夷菜茶製作的巖茶,數量本就稀少,產量也低,跟高端大紅袍、肉桂一樣,只能在小眾圈子流傳。
  • 明明都是茶葉,巖茶哪來的勇氣賣那麼貴
    「為什麼巖茶賣的比別的茶貴?」這其實算是一個出勤率比較高的問題。在一些所謂的」鄙視鏈「裡,巖茶和普洱一直獨佔兩鰲頭,甚至在之前還炒出了天價茶的新聞。這一期我們就來細緻的討論一下,這些精品巖茶它究竟貴在哪裡?(此篇乾貨很足,建議收藏)1.撇不品牌效益不談,貴的東西通常都有兩個共性,好和少。
  • 中國名山茶品牌龍敘堂《尋茶之旅》十大名茶產地武夷巖茶篇
    武夷大地、天地靈氣,武夷山作為世界雙遺地,擁有獨樹一幟的碧水丹山、數不勝數的文化遺產,還有大名鼎鼎的茶中狀元「武夷大紅袍」。今日,中國名山茶品牌龍敘堂茶業《尋茶之旅》帶您了解十大名茶產地武夷巖茶篇的俠骨柔情。
  • 《少林寺》「禿鷹」計春華緣聚武夷山 尋茶到黃村
    原標題:《少林寺》「禿鷹」計春華緣聚武夷山 尋茶到黃村 計春華尋茶到黃村 遙望萬畝茶山 計春華了解武夷巖茶的品種 ,到福建武夷山遊覽,併到古茶村黃村尋茶,領略萬畝茶山的壯美,尋覓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的那一方淨土。
  • 巖茶是一款什麼茶,為什麼叫巖茶?
    巖茶,實在是聞著都能沉醉。巖茶有一種魔力,就是讓人想搞懂它。巖茶,是烏龍茶的一種,生長在有茶葉王國之稱的,福建武夷山及周邊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巖茶的名字有兩種一種是說法:巖茶原名叫釅茶,因為茶味濃釅而得名,之後通假為巖茶。另一種說法:武夷山以丹霞地貌位尊八閩,境內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巖巖有茶,非巖不茶。
  • 為什麼武夷巖茶賣得比較貴?
    溫馨提示 通常來說,貴可能包含了兩個意思: 一是絕對的貴 這個從每年各種名目的鬥茶賽上,每屆茶王的巨額獎金就看得出來。
  • 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你喝的是武夷山的茶,還是武夷巖茶?
    《2》這麼久以來,跟茶友們聊茶的時候,總是會遇到一種認知,那就是,但凡武夷山出來的茶,貼著武夷山標籤的茶,就是武夷巖茶。而且還是正巖茶。特別是外省茶友,對武夷巖茶的認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因為遠離巖茶產區、信息不對等的緣故,大家通常會認為,只要是從武夷山流通出來的茶,或者說生長在武夷山、製作在武夷山的茶,都是武夷巖茶。甚至,只要這個茶農是武夷山人,就認為這款茶就是武夷巖茶。於是,就有大量的武夷山茶,頂著「武夷巖茶」的名號,流向了全國各地茶友的茶桌。
  • 到武夷山旅遊,少不了品茶買茶,但來到這就一定能買到好巖茶嗎?
    是故,茶生於巖區之內、山水之間,武夷巖茶因巖得韻,具有特定的地理文化內涵。武夷山,旅遊和茶就是支柱產業。武夷山是一個沒有工業的城市,旅遊和茶就是支柱產業。例如高鐵站,你常在高鐵車站上看到巖茶品牌廣告的大幅海報。
  • 好山好水出好茶,武夷山有名,將巖茶與好朋友一起分享
    武夷山慧苑禪寺,寺廟很小,但是很老,哈哈。寺廟重建碑文。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好山,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裡,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黃崗山(海拔2158米),真是印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好水,溪水甘凜,武夷山景區比市內體感溫度要低5度,可惜石頭太多,把我手機給摔壞了。奇怪的石板橋,單拱這麼堅固,還是世間少有。
  • 武夷山大紅袍巖茶的「巖韻」
    而武夷山又有「巖巖有茶,非巖不茶」的說法,大紅袍巖茶由此而得名。武夷大紅袍巖茶聞名天下,其中所蘊含的巖韻也自然廣為認知。那麼,武夷大紅袍巖茶中的巖韻到底是什麼呢?提起「韻」,很多人覺得是一種玄而不實的東西,武夷大紅袍巖茶打破了韻的玄妙,讓無形的「韻」轉變為了有形的「韻」,化「韻」為可知可品之物,「韻」在此也第一次有了可以觸碰的感覺。
  • 在武夷山呆了五年,就懂巖茶了嗎?
    說國慶節結婚,在武夷山擺酒,請我過去喝喜酒。閒聊了一會兒,她說,要不要寄點巖茶給你喝啊?我說,不用啦,我這裡也有很多好茶。然後很意外,這個朋友原來是從不喝茶的,多年不見,居然開始喝起巖茶來了。她解釋說,來了武夷山五六年,開始喝茶很正常啊。
  • 武夷山尋茶之旅——金駿眉
    本來有朋友與我們相約,想一起去看看武夷山的茶,但是疫情的原因,最終也只有我們獨自踏上了前往武夷山的尋茶之路。福建省武夷山市,特產是茶葉。紅茶和烏龍茶在全中國都赫赫有名,你很難找到第二個像武夷山這樣愛茶的城市,以茶為生的人數眾多,好茶自然也多。跟其他的旅遊城市滿布各種旅遊產品不同,武夷山的街上,除了吃、住以外,幾乎全是茶。
  • 武夷山巖茶''古法制茶''
    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是武夷山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珍品,是中國茶葉史上的一大創舉,對烏龍茶的形成與發展
  • 武夷山話巖茶
    車在茶山間穿過,不久便到達了目的地——武夷山度假區。度假區裡商店林立,除幾家餐館、酒店、商場外,其他店鋪不是掛著「茶業」就是懸著「茶行」的招牌,讓人感覺進入了一個賣茶的天地。武夷山,最高海拔七百多米,由一塊一塊紅色的砂礫巖形成。山上或懸崖峭壁、或怪石嶙峋,除了生命力頑強的青草、低矮的灌木叢外,不適合種植農作物。
  • 武夷山,武夷巖茶的傳說!
    巖茶出現之前,武夷山主要生產綠茶。綠茶的歷史最悠久,早在宋元時就以龍鳳團茶出名。那時的團茶,用的是蒸青工藝。明代洪武年後,因為罷造貢茶,制茶師一時四散,蒸青茶也再無人製作。為了恢復茶葉生產,崇安縣令引進安徽松蘿茶法,改蒸青製法為炒青製法。然而,當時江南各地炒青綠茶發展水平極高,名優茶極多。武夷綠茶顯不出優勢,舉步維艱。
  • 茶與山——武夷山為什麼能出好茶?
    武夷茶武夷巖茶的醇厚綿長離不開武夷山的自然環境優勢。武夷山,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裡,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