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茶類的大觀園裡,武夷茶自古以來地位頗高。
其始於唐代,宋元為世人所道。
武夷茶武夷巖茶的醇厚綿長離不開武夷山的自然環境優勢。
武夷山,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裡,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武夷巖茶的著名產區常常提到「三坑兩澗」——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流香澗和悟源澗就在景區內。
對於茶樹喜陰耐陰的特性,武夷山茶樹的生長更適合在雲霧多、漫射光多的茶園生長。武夷山清晨,薄霧環繞,雲霧飄渺,每年有三分之一的霧氣天氣。
在武夷山溼潤的條件下,茶樹細胞的原生質保持較高水分、芽葉嫩度高、品質好,同時,因為水分充沛,有利於茶葉中有機物積累,提高胺基酸、咖啡鹼和蛋白質的含量。
大紅袍景區位於武夷山風景區的中心部位,景區著名大峽谷「九龍窠」內。這是一條受東西向斷裂構造控制發育的深長谷地,谷地深切,兩側長條狀單面山高聳、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對峙駢列、獨特的節理髮育,使峰脊高低起伏。
舉世聞名的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谷底靠北面的懸崖峭壁上。這裡疊著一大一小兩方盆景式的古茶園,六株古樸蒼鬱的茶樹,枝繁葉茂。它已有340餘年的歷史。
2007年7月,最後一次採摘自350年母樹的20克大紅袍茶葉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這也是現代茶葉第一次被藏入國博。今後,武夷山將不再製作母樹大紅袍茶葉。
金駿眉首創於2005年,是在武夷山正山小種紅茶傳統工藝基礎上進行改良,採用創新工藝研發的高端紅茶,它的誕生填補了國內市場無高端紅茶的空白,其名寓意:希冀金貴之茶猶如駿馬奔騰般發展。
金駿眉原料產自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方圓565平方公裡的原生態茶山,手工採摘後由茶師精心製作,每500克金駿眉約需6~8萬顆芽尖。
武夷山以東,下梅村的村口有一塊巨石,上面鐫刻著一行字:晉商萬裡茶道起點。17世紀以來,無數的武夷茶從這裡北上,到達俄國,再分銷到全世界。
清雍正年間,中俄籤訂《恰克圖條約》,允許商人在兩國交界處進行零星貿易。不久之後,一支商隊就來到了武夷山下梅村。來者是有「喬家一個院,常氏兩條街」之稱的晉商常氏,他們要與武夷山鄒氏商討一門「南茶北銷」的生意。
立信行萬裡,武夷茶在迢迢茶道上行走了兩個多世紀,萬裡茶道溝通中西,沿線一批城市因茶而興。
抿一口武夷山水茶,皆是千古的味道……
素材來源於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侵權請聯繫本公司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