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中軸線是歪的?但為何延長線卻指向這裡?到底謎底是什麼?

2021-01-16 牛哥漫步旅行

對於故宮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雖然可能沒有去過,但一定都聽說過,那你們知道故宮中軸線是歪的嗎?但為何它的延長線卻指向這裡?到底謎底是什麼?

為此專家決定從歷史與文化方向出發去研究,甚至拜訪了不少的歷史和規劃專家,但這位專家卻聽到了這樣的說法,作為北京市的發展,從遼金史開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原來的京城是在宣武門,廣安門一帶,但元朝時期,就在中都的東北方向建立了大都,而大都的位置是如今的元大都遺址公園。

甚至在上世紀60年代,北京拆除明代城牆,在當時的西直門,明代的城牆與元代的城牆,包在了一起,這讓人很是疑惑,為此專家專門去查看了,因為明代和元代的磚是不一樣,而這也就說明了,明代城牆是在元代城牆基礎和位置上修建的,也就剛好出現在了中軸線上。

但隨著朝代不斷的更替,中軸線卻一直都未有過變動,為此有專家懷疑中軸線偏移的原因,不是在明朝而是在元朝,為此專家還找來了北京以及內蒙古的地圖,但經過他仔細的查找,他關注到了一個地方,那邊是延長線指向的這個地方——古開平,這裡事曾經建立過元大都的地方。

經過專家進行測量之後發現,中軸線偏離了元大都一點,可能是由於古代測量儀器的不精準導致的,對於中軸線背後的謎底,專家猜測可能是皇帝想以此實現兩都一體,畢竟古開平和如今的北京,都是元大都所建立的地方,但是它們分管的地區不同,北京的最高的總都,而古開平則是隸屬於一個獨立的元大都,但都是由皇帝總管。

但這兩個元大都處於不用的地方,所以為了實現兩都一體,中軸線所在一起也是很正常的,對此,你們還有怎樣的看法?

【本文由牛哥漫步旅行原創,喜歡本文歡迎點讚留言關注我。註: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規規矩矩的故宮,為何高空俯瞰中軸線卻是歪的?原因讓人深思!
    我們國家有很多的標誌性建築,比較出名的就是北京的故宮了,很多人在去北京旅遊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夠見識一下故宮的雄偉,故宮也成為了很多外國遊客認識中國的第1站。現如今故宮博物院無論是從歷史文物還是建築修建上都有著其獨到之處,這也不得不讓人們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特別是故宮的建造非常精妙,各種建築的布局也十分的講究。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的就是規規矩矩的故宮,為何高空俯瞰中軸線的時候卻是歪的?原因讓人深思。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內的很多建築都是按照子午線的方向進行中軸線設定,其實中軸線並不是一條具體的線,而僅僅只是一條虛擬的軸線。
  • 從高空拍回故宮的全景圖看到,故宮是「歪」的,故宮為何修歪了
    對於故宮這個地方,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有很多人都會利用休假的時候去故宮裡走走逛逛,想看看故宮的風採。這裡經歷了兩個王朝時期,也經歷了大型的戰役,可是它卻依然還是毅立在那裡,風採依舊,讓我們只要站在這裡,就能感覺到到它當時的輝煌。
  • 修故宮的人怎麼把故宮修歪了?專家:古人測量技術水平沒問題
    那麼,當年朱棣下令在元大都城市格局下修建的故宮,真的如題目所說的那樣修歪了嗎? 我們先來科普一下,題目中的「修歪」是什麼意思。 而所說的「歪」指的是故宮中心的中軸線與地球的子午線不重合,地球的子午線有無數條,但每一條都是連接地球南北兩極的「線」,這個線是抽象的。換句容易理解的話說,題目指的「修歪」,意思就是故宮不是「正南正北」朝向。
  • 從高空拍回故宮的全景圖看到,故宮是「歪」的,故宮怎麼修歪了
    故宮是皇室居住的地方,按理來說,修建故宮的人一定是當時天下最傑出的建築師,否則也不會入皇帝的法眼,從故宮的構局和故宮內部的房屋的建設,還有各種雕刻工藝,都可以看出修建故宮建築師的技藝高超。但是十幾年前,卻有一個驚人的發現,從故宮上空中拍回的圖片來看,整個故宮似乎有點歪,不是方方正正的。
  • 京城北中軸線延長線上的奧森公園
    「奧森」公園是京城人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修建的位於京城北中軸線延長線上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簡稱。公園有著豐富的植被,形同遊龍的水系構成了溼地公園,地標性建築成為園內重要景觀,運動中的人們為園中提供了生機勃勃的元素。山水相依的奧森公園,猶如一個大氧吧,漫山遍野的植物將這裡裝點得格外動人。
  • 最美中軸線丨故宮:中軸線上的中軸線
    編者按丨最美中軸線一條中軸線,一部中國古代史。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達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是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被譽為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本欄目將帶領讀者遊走這最美中軸線,一起了解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變遷、建築遺蹟,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
  • 北京中軸線中心之故宮
    穿過天安門的城樓 映入眼帘的就是故宮 它屹立在北京中軸線的中心 迄今已將近600年 作為文物界的團寵 它總能給你很多驚喜
  • 北京地下中軸線本月延長 8號線1小時從昌平進二環
    北京地下中軸線本月延長 8號線1小時從昌平進二環 這條「地下中軸線」不僅在朱辛莊站實現與昌平線的「零換乘」,而且還將與6號線在南鑼鼓巷站交會,昌平線、13號線、2號線的大客流將得到分流。8號線本月延長後,從昌平乘地鐵可以直接到達二環內,全程只需一個小時。  昨天,記者來到朱辛莊站,跟隨該站值班站長李楠探訪這座實現昌平線和8號線同臺換乘的地鐵站。
  • 故宮中軸線為何不是正南正北?這個「誤差」竟是元朝遺存
    今年是故宮建成六百年,追根溯源,故宮又是在元大都皇宮的基礎上建成的。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改中都為大都(今北京),開始了元大都時代(1272-1368)。元大都是當時的世界之都,漢人和蒙古人稱之為大都,西域人稱之為汗八裡(突厥語,意思是帝都)。元人《宦跡圖》,描繪了元大都宮城正門——崇天門的舊貌,其後為大明門頂部。
  • 思窩花臉說北京中軸線: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1年)兩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三大殿北京故宮外朝中心三大殿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
  • 北京的中軸線有多長?
    大家好,本期和大家聊的是北京的中軸線~元明清的北京城,布局呈東西對稱分布,而中軸線就是對稱軸。但是,要說到北京的中軸線的長度?說到這,一定有人會問,這個15裡有什麼寓意?因為在中國傳統的易學中,奇數為陽,古人喜陽不喜陰,而15剛好是1,5,9三個陽數之和。接下來咱們由南向北,快速認識下北京的中軸線!
  • 龍椅本是天子的象徵,為何被放歪了400年?元明清三朝卻認為很合理
    從元代開始,龍椅就存在於皇宮中的中軸線與子午線之間,而這中間又存在一個兩度十幾分的夾角,讓這龍椅放歪到了清朝滅亡,整整四百餘年的時間,經歷了三十三位皇帝的龍椅,這完全就是在「搞事情」嘛!有的人可能會說,在古代哪有這麼大的本事保證百分百的在正中央,那時的技術應該還沒達到這麼高超的能力,就這麼點大的誤差存在也是情有可原的。
  • 行走北京中軸線,如同在古今穿越,看看找出的亮點都在哪裡?
    時間:早上9時至下午5時地點:北京中軸線---從永定門至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距離:約19公裡 電影和晚會等,時常出現歷史與現代的穿越場景,為我們帶來驚豔的視覺盛宴。其實,如果有機會你沿著北京中軸線走一下,也能體驗到歷史與現代的穿越,美輪美奐,賞心悅目。接下來,就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看看北京的中軸線到底美在哪裡。
  • 故宮首發北京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
    央視網消息:故宮博物院本周首發重大古建築文獻整理項目成果《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上世紀四十年代測繪的716幅北京城中軸線實測圖,經過4年的整理終於面世。1941年,為預防北平古建築遭戰火焚毀,營造學社社長朱啟鈐謀劃,由建築師張鎛主持,歷時4年繪製了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的北京城中軸線主要古建築實測圖,共704幅,全部數據均按不小於1/50的比例尺,用墨線或彩色渲染在60×42英寸的高級橡皮紙上,圖紙完整、數據精確、製圖精美,勘稱中國古建測繪圖範,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城市布局、傳承建築設計理念具有科學價值。
  • 北京中軸線的傳承與發展
    20 世紀80 年代末,北京將亞運會場館建在中軸線的北延長線上,這是傳統中軸線第一次向北延伸。20世紀80年代初北四環亞運村一帶還是一片荒地,亞運會選址於此,就是考慮到北土城以北離城市主要環路和放射幹道較近,到機場方便,保留用地面積較大。
  • 為何在5點鐘前故宮就關門了?還有為何這裡沒有樹?你想知道嗎?
    而且在故宮旅遊的時候,很多遊客還發現這裡一棵樹都沒有,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來看一看第一個問題,故宮為何關門關得這麼早?故宮博物院全年開放,開放時間按照淡、旺季會有所改變,遇到法定假期也會延長或縮短開放時間,最晚都不會超過下午5點。
  • 故宮掌門人單霽翔推薦遊覽路線:希望躲開中軸線
    到底什麼才是遊覽故宮的正確方式呢?  作為故宮的跑口記者,記者眼中的單霽翔是這樣的:他「愛走」,足跡踏遍故宮9000多個房間,例行巡查走壞20多雙布鞋;他「愛管」,一個菸頭隨手要撿起,一塊牆皮必須要乾淨,身邊同事有時忍不住埋怨「管得太細了」;他「愛說」,每場新聞發布會,都精心準備幾百頁PPT,發言稿更是斟酌再三,一開口絕不下2個小時,同行們評價「採訪單霽翔,太幸福了」。
  • 對話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宮鬥劇」貽害無窮,對傳統文化的錯誤解讀
    瀟湘晨報:現在的遊客來故宮,到底看什麼呢? 李文儒:今天的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古老的故宮?有了中軸線,才有了這方方正正、鋪排有序的威嚴皇城。這條「帝王之軸」對於故宮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李文儒:中軸線是一條「帝王之軸」,它是皇權印記。很多人面對紫禁城時,覺得中國宮殿的空間大得令人感到「茫然」,穿過紫禁城的城門或站在城門下時,會感到絕無僅有的威嚴高貴。
  • 為何故宮600年來屋頂都沒鳥糞?到底有何「玄機」?
    為何故宮600年來屋頂都沒鳥糞?到底有何「玄機」?故宮在不少人的眼裡應該都是一個非常聖神的地方,即使是到了今天在故宮裡面還是有著很多沒有開放的區域,關於故宮的傳說也一直沒有少過。對於不熟悉故宮的人而言會覺得哪裡都特別的相似,故宮做為幾朝的皇宮,每一個朝代都在前朝的基礎上進行修建,佔地面積非常大,大大小小的宮殿不計其數,要是進去裡面遊玩沒有人帶領或者是導航,怕很多人走了進去就很難出來了,不知道大家在遊玩故宮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神奇的事?就是故宮中很少見到鳥糞,於是很多的人都會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何故宮600年來屋頂都沒鳥糞?
  • 故宮中軸線不再擁擠:六年來首次全網售票 展覽分流
    故宮中軸線不擠了  六年來首次全網售票 六大展覽分流  「十一」長假進入第五天,故宮網上售票依然火爆,8萬張門票又幾乎被搶光。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全網售票為「宮」內分流限流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