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街邊店」進了購物中心 為何價格翻了數倍仍有不少人買帳?

2020-12-19 贏商網

  曾經,過早的油條攤、挑著豆腐腦的扁擔、烘烤燒餅的大鐵桶……構成了兒時的小吃記憶,隨著城市衛生文明建設與都市人越加重視健康飲食,看起來「不上檔次」的早點小吃,正從城市的大街小巷逐漸流失。

  取而代之的是,購物中心裡門頭高大、裝修別致、人氣高的「網紅級打卡聖地」。此時,吃一碗蘭州拉麵,都能有「星巴克」一般的享受。這些「升級版」的小吃店,不僅善用網際網路做營銷運營,緊抓顏控眼球,更在潛移默化間傳遞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引導人們去用心對待每一種食物,享受給一個用餐瞬間。

  從路邊攤到購物中心的「白富美」

  隆小寶:35元的米粉每月賣出23000碗

  由三個餐飲小白創建於2015年的隆小寶,是一家地道的湖南邵陽米粉店。短短一年時間,隆小寶就走出湖南,進軍北京,據說在巔峰期,人均35元的米粉每月可賣出23000碗。

  粉面是中國隨處可見的街頭小吃,大部分粉麵館都僅在口味上費盡工夫以贏得消費者。而隆小寶做到從食材、到料理、再到就餐環境等各個細節都充分提升品質,讓顧客在一個優良的環境下享受一碗純正的湖南米粉。

  高顏值的門店設計是隆小寶成為網紅打卡的又一利器。隆小寶巨資聘請芝作室、NodYoung做設計,芝作室和NodYoung本身是圈內牛人,其設計能直接產生流量和宣傳效果。隆小寶的首店,曾被北美知名建築雜誌AZURE,評為全球前十的最美門店設計

  桃源眷村:12元的豆漿、25元的燒餅

  從2014年的上海泰州路首店開始,主打豆漿、油條、燒餅的桃園眷村餐廳不斷擴張,選址大都是購物中心、高端寫字樓,或者藏在社區邊上的新晉園區。

  無印良品式性冷淡風格的裝修,12元一碗豆漿、25元一個燒餅的高定價,不到200平的面積,一天可以翻臺15次桌,讓其成為早餐店中的另類,自開店以來話題不斷,爆刷朋友圈。

  西少爺:總融資1.4億元的肉夾饃

  2014年4月8日,西少爺第一家店在宇宙中心五道口開業,該餐飲品牌初創團隊分別來自全球著名網際網路公司百度Baidu、騰訊Tencen,所以這團隊尤其擅長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做餐飲品牌。因其創始人孟兵的一篇自述《我為什麼要辭職去賣肉夾饃》引爆網絡,從此被貼上網際網路餐飲品牌的標籤,成為各大媒體頭條。

  從清華西門外一個10平米的小木屋起家,三年時間發展成多家連鎖餐飲店,主要售賣肉夾饃,以及擀麵皮、小豆花、胡辣湯等具西北特色的快餐食品,店鋪面積100-200平方米,客單價30元,每月坪效在6000-8000之間。

  又卷燒餅:開放加盟加速布局購物中心

  10年前,土家掉渣餅推火全國,然後一兩年消聲覓跡,成為MBA經典案例,2015年,土家掉渣餅創始人攜手又卷燒餅捲土重來,在北京SOHO開業的又卷燒餅,因為潘石屹、王思聰等明星客人的光顧迅速走紅。2016年5月即完成1000萬天使輪融資。

  2016年9月又卷燒餅開放加盟,吹響快速布局全國的衝鋒號。加盟店由又卷燒餅提供統一培訓、物料配送、店面選址與設計等服務。據又卷燒餅稱,一家門店可在兩個月內收回成本,武漢漢街又卷燒餅每天營業額近1.5萬,通過開放加盟模式,快速佔領全國購物中心,如今,又卷燒餅已經實現1年開出600家門店。

  不只是米粉、肉夾饃、燒餅這些主食小吃越來越高端,冰糖葫蘆、豆花、麻辣燙等也走上了「品牌化」道路。雖然與購物中心大餐飲動輒上百的客單價,這些小吃價格還有很大差距,但與它們在街邊店的定價相比,仍有數倍溢價。

  街頭小吃緣何傍上購物中心?

  開一家店,不論大小,經營成功的三個重要因素正如李嘉誠先生所言:選址,選址,還是選址。無論是何種業態或品牌,在選址大多出於以下三點考量:

  1、人流量考量

  小吃店選址最看重的是人流量。在選擇一家商場時,除了統計商場自身的人流量外,還得對周邊進行綜合考量,人群高度聚集的寫字樓或者高校更佳。

  2、成本考量

  將傳統小吃開進商場,顧慮最多的是房租成本。商場裡的固定店鋪成本高,於是選擇了另一個方向,租下商場裡面積合適的中檔鋪位,租金相對實惠些,人流量、客流量卻依舊有保證。

  3、環境考量

  舒適的商場環境為小吃店在身價上做了「增量」。基於商場的定位與環境,根據消費人群對產品進行改良、包裝,能容易吸引具有購買力的顧客,也能賣出更高的價錢。以一碗牛肉粉為例,街邊售價12元,到了購物中心搖身一變翻了數倍,有效緩解了房租成本。

  小吃這麼貴,為何還有人為它買單?

  商家本逐利,將小吃店搬到購物中心,既能擺脫曾經街邊店的落魄形象,又能賣出高價,何樂不為,而消費者明知其溢價高、隨處可見,為何還願意為它掏腰包?究其原因,就不得不提所有商業從業人員都知道的「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消費者有閒錢與精力花費在自己喜愛的事物與追風上。這些事物普遍具備高顏值、高話題,如果還能講出一段勵志青春的故事就更好了。或許產品本身沒有發生改變,但它所處的消費環境、消費階層、寄予的情感屬性拔高了其身價,成為小吃裡的「白富美」。通過觀察購物中心裡崛起的小吃品牌,可以發現它們基本上都是「網紅店」,需要排隊才能購買,他們的運營團隊還尤其擅長利用網際網路快速傳播,爆款營銷。

  利用了「人無我有」的炫耀心理和「人有我無」的攀比心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加之,網紅小吃與其他大牌網紅相比,支付成本低得多,消費者購買起來就不會對價格太敏感。

  現在,單一品類已經很難適應消費者求新求變的消費特徵,小吃品牌們需要發展多元化產品,從營銷本質上做到「與消費者同時求變」,專注新品、新口味的開發,從口味到感受都能體現「不單調」,保持一定的市場佔有率,這樣才是最理想的發展之路。

相關焦點

  • 街邊茶葉店有多暴利?老闆:價格翻5倍再賣,業內潛規則外人不懂
    【導讀】走在大街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很多茶葉店都顯得非常冷清,很少有人見過哪個茶葉店有門庭若市的感覺。但這些街邊的茶葉店,非但能輕鬆的存活下去,而且利潤也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那麼街邊茶葉店,生意到底有多暴利呢?下面來看一位讀者的自述。
  • 南京街邊十元店開進購物中心 能夠走多遠?
    市場上的街邊小百貨越來越少,但另外一種開在購物中心裡的雜貨店卻越來越多,產品價格最低僅10元,結帳時還經常排隊。店裡的產品有統一的品牌、標準化的產品、低廉的價格,這些披著日韓風格外衣、純國內製造的十元小商品店為何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一個叫做「熙美誠品」的品牌,官網介紹源於韓國;自稱「甄選韓系優質商品專門店」的「西子優品」則是「MISSGOOD」。
  • 北京商廈購物中心防疫升級,有些街邊店掃碼測溫還在走過場
    來源標題:北京商廈購物中心防疫升級,有些街邊店掃碼測溫還在走過場記者走訪發現,大型商場、購物中心掃碼測溫較為嚴格,商場內的餐廳、電影院普遍會進行二次掃碼測溫,但不少街邊的餐廳、商超、藥店防控比較鬆懈,只是在門口掛出請掃健康碼的提示,並不查驗進店人員的健康碼,測溫槍、消毒液和登記簿在門口小桌上成了擺設。
  • 致敬撈王十年成長路 從街邊店到購物中心「排隊王」
    同時,撈王十周年店慶活動將源源不斷的客流帶進商場,各地門店每小時排隊百桌起......   從街邊小店到標杆購物中心高顏值形象店,撈王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且具規模的連鎖餐飲品牌。一路走來,撈王不忘初心,以品牌自帶的「愛」為指引。在不斷前行的過程中,撈王收穫了全國直營店近百家的碩果。
  • 桃園眷村等網紅早餐店在購物中心的進退思考
    聯商網消息:最近,《聯商網》報導了兩則有趣的新聞:一則是《街邊店大升級 杭州網紅早餐遊埠豆漿或開進嘉裡中心》,另一則是《桃園眷村上海4家門店「停業」,它怎麼了? 》,兩個同賣豆漿油條的早餐店,一開一關,在購物中心一進一退,構成了一幅別有意味的生圖。
  • 電商唱衰線下購物的今天 十元店為何風潮再起
    街邊小百貨雜貨店已經從北京市場上漸漸消失,但是另外一種開在購物中心裡的雜貨店卻越來越多,他們有統一的品牌、標準化的產品、低廉的價格,最低僅有10 元錢,相比其他冷清的零售業態,這些店經常人流湧動。北京西三環凱德MALL二層有一家名創優品,但是距離它兩站地的街邊還有一家外觀基本一致的門店,北京商報記者隨機調查了在門店購物的消費者,他們並不了解兩個品牌有什麼不同。如果在網絡上查詢的話,類似的品牌還有很多。例如,一個叫做「熙美誠品」的品牌,官網介紹源於韓國,LOGO上印的英文是「XIMI VOGUE」;自稱「甄選韓系優質商品專門店」的「西子優品」則是「MISS GOOD」。
  • 「救命藥」硝酸甘油片多家藥店缺貨 價格翻了10倍
    南國都市報3月27日訊 (記者 易帆 王洪旭 文/圖)近日,患有冠心病的海口市民林先生焦急地向南國都市報記者反映,他貼身常備「救命藥」硝酸甘油片從去年年底以來,不僅在藥店裡很難買到,價格還翻了10倍。「原本在藥店裡十分常見的廉價藥,怎麼會價格暴漲,且多家藥店缺貨呢?」
  • 日本商家開淘寶店宰中國人:商品價格翻6倍
    可見,這款酵素只在日本人不會前去消費的免稅店有售,屬於「特供」外國遊客的產品。 記者的另一名赴日旅遊的朋友說,他在日本旅遊時,有導遊聲稱日本小孩近視率低,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吃深海魚肝油。聽到這種說法,那位朋友也買了不少,價格也著實不菲。 而實際上,隨著遊戲機、手機的普及,日本未成年人的近視率並不低。
  • 胖大姐臭豆腐、周大姐燒麥……杭州路邊店扎堆進商場
    開業20年,幾度停業,念著要吃的人卻永遠是那麼多。今年5月底,停業一年後,胖大姐終於重現江湖,一改路線,開在了西湖國貿的二層。30平方米左右的狹長店鋪,左右各擺了4張桌子,並兩張露天擺臺,菜品價格比以前略貴。深夜十點鐘左右,平常餐廳已準備打烊,胖大姐店裡卻是最熱鬧的時段。胖大姐一身黑衣黑褲,燙了小卷的頭髮高高束在腦後,忙到熱火朝天,話都不願意多說。
  • 北辰購物中心亞運村店閉店
    住在北辰東路的宋女士告訴記者,北辰購物中心曾是亞運村地區標誌性的購物廣場。上世紀90年代,附近一公裡範圍內扎堆開了三家超市,儘管北辰購物中心的商品價格稍貴,但東西夠檔次,選擇也更豐富。「那時候,我們想炫耀自己買的東西品質好,就跟朋友說是在北辰買的。後來商場多了,但我們還是喜歡去北辰的超市購物,每天下班去超市看看特價商品,已經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現在說關就關了,心裡真有些不舍。」
  • 網上開啟代吃服務,二手玩具價格翻數倍!
    其實這個價格相比往期同檔的活動是稍貴一些的,估計是和今年的肯德基玩具質量比較好有關係。不過價格似乎並沒有打消粉絲們的熱情,不少地區活動開始的第一天玩具就售罄了,再加上自媒體們和愛好者爭相在社交網站上曬自己的「戰果」,所以顯得好像就全世界只有自己沒拿到玩具似的,因此也催生了玩具的二手交易。
  • 購物中心招商新寵兒 網紅早餐進商場真的合適嗎?
    當早餐店登堂入室開進購物中心,硬體環境自然與以往街邊店有所不同,一改留給消費者簡陋油膩的固有印象,用餐環境更衛生舒適。於購物中心而言,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知名早餐店如閃耀著光芒的明珠,將之招致麾下,既出於品牌差異化的招商需求,更是看重這些「名店」對消費者的強大號召力,從而為購物中心引流。
  • 邵培嘉 | 芋頭身價數倍翻
    芋頭身價數倍翻                                     作者:邵培嘉      在我們滕州一帶有農諺云:「麥到芒種,秋到秋(即秋節作物到立秋與秋分期間收穫),過了霜降刨芋頭」。這裡說的「芋頭」就是通常所說的甘薯、紅薯、山芋、地瓜等。
  • 大叔街邊賣「油餅」生意差,自從加了一點它,每天收入翻5倍!
    大叔街邊賣「油餅」生意差,自從加了一點它,每天收入翻5倍!在街邊,炸的餅是最常見的小吃,做法也是各式各樣,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大叔在街邊賣的餅,來買的顧客就非常少,每天炸好的餅,很久都賣不完,自從他往餅裡加了它,來買的顧客也越來越多,收入一下比以往翻了5倍,一起來看看吧!
  • 山姆會員店中國「龜速變兔奔」 未來3年門店數翻1.5倍
    為何如此慢?   「以深圳龍華店為例,這家店從籌備到開業前後花了5年的時間。 門店面積、店內層高、商圈條件等都要嚴格符合山姆的標準和要求。在美國,可能需要2-3年找到合適的地方並建好。但在中國,需要更長的時間。 」文安德解釋道,高端會員制商店在中國市場需要一個培育期,選址非常關鍵。
  • 南昌奢侈品購物店2年翻4倍 愛馬仕、普拉達受寵
    根據該報告,江西區域有千萬富翁9800人,其中億萬富翁840人,南昌的千萬富豪、億萬富豪分別為2450人、240人,分別佔全省的25%、29%。也就是說,無論是江西的千萬富翁還是億萬富豪,每4人中至少有1人來自南昌。
  • 深晚獨家|深圳商圈「五一」客流「節節高」,購物中心、大型商超...
    近日,深晚記者從全市多個商業購物中心、大型商超、便利店了解到,五一假期期間,深圳本地商圈迎來 " 小陽春 ",客流量 " 節節高 ",不少門店銷量倍增,戶外外賣訂單成倍增長。購物中心客流量增五成部分商品銷量翻一番5 月 2 日,五一假期第二天,深晚記者在寶安區海雅繽紛城看到,消費者經過體溫測量後有序進店,購物中心內人來人往,其中品牌衣飾及餐廳門店客流量最大。
  • 這種方式竟讓母嬰店進店率猛漲5倍!
    就連進店逛逛的消費者都越來越少。」這是不少門店對當下市場變化最明顯的感悟之一。我們也可以發現不少門店正不斷通過外出拓客、強化服務等方式來吸引顧客,而最近就有一家門店做出了比較新穎的嘗試,讓其進店率猛漲5倍! 「這些都是顧客買的,他們會自己來拿」 該門店面積大約40平米,奶粉品牌主營君樂寶系列。
  • 這些手工藝品店為何讓人慾罷不能 變成購物中心新寵?
    由於特別的消費方式,DIY業態高度契合了「親身參與」、「主動體驗」等體驗本質,成為購物中心體驗新寵。   有數據顯示,如今除了KTV、聚餐、逛街、看電影以外,還有93.75%的消費者願意選擇DIY手工製作作為娛樂聚會的形式之一。
  • 從日本到中國,這車坐了趟船價格翻8倍,難道真是人傻錢多?
    現在汽車市場中的MPV,比較出名的要數豐田埃爾法和奧德賽了。而其中豐田埃爾法當屬執牛耳者,不管國內國外,有不少大牌明星都將它作為自己的必備座駕之一。這也讓一眾車友們戲稱之為「保姆車」。但是這臺車在日本的售價僅僅只有19萬元,從日本到中國,這車坐了趟船價格就翻了八倍。難道真是人傻錢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