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的油畫魅力

2021-01-20 020藝術觀察照片庫

編者按


此次選發的石虎先生這批油畫作品出自20世紀90年代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石虎畫集》,旨在重溫經典,以饗讀者。因年代久遠,書中所刊發作品己散落各地,難見真容。本次所刊發作品均翻拍自《石虎畫集》,因當時印刷條件不成熟,作品圖片效果雖儘可能還原,但仍難以企及原作,僅供參考。


《石虎畫集》封面


《石虎畫集》內頁



布面丙烯·《天箏》·瓷有釉色名花青·顏有玉質澱蛤粉·97cm×46cm·1994



觀石虎先生90年代油畫作品

文/於海元


我抱著仿如重新打開寶藏的心情,來觀瞻石虎先生這一批創作於20世紀90年代的油畫佳作。


記得在20世紀90年代,有過一段對「油畫中國化」的爭論,因為這一提法過於籠統,歧義甚多,最終不了了之。今日看石虎先生當時的作品、文論,氣魄還是不一樣。在他的眼中和手上,不是「油畫中國化」的問題,而是「布上賦彩,中華古有此技」。他將中國古有之大漆、帛畫等與西洋油畫齊而觀之,這樣一來,哪還會有「恨不能修成金髮碧眼之苦」,反而筆筆都是貼近自己母體文化的圖像經驗與歷史記憶,心手合一,筆筆篤定;那種斑駁華貴,丹青綺麗,「情同闊步鄉路,自信不會迷野」。



布面丙烯·《細月》·情系蘆笙邊陲月·84cm×39cm·1994



然而,油畫畢竟是舶來品。先生以過人的才氣智慧將之與中華古文明相連結和轉譯,顯然這無論如何不是一種復古,而是獨身開闢出來的一條新路。看先生這一批油畫作品,我最大的感觸,是他將看似不可能協調的事物那樣自然輕鬆的熔於一爐,了無痕跡,仿若隨手勾勒,但造型、構成、色彩、氣韻絲毫不爽,生豔潑辣,直接純粹,非大家手筆不能如此。令我想到畢卡索晚年那些隨手塗抹的畫,每一張都是不可複製的創造。



布面丙烯·《兩斜》·一枕春忱眠兩斜·70cm×50cm·1994



先生在取法傳統的路徑上也與常人不同。平常一說「東西融合」,大家想到的往往是水墨畫、文人畫,或是把書寫性與油畫的表現性進行嫁接。而先生對傳統的汲取面向要比這寬廣得多,從畫面中能夠分辨得出的就有剪紙、大漆、皮影、壁畫、帛畫、重彩、水墨等等,這還只是就畫種分類而言。



布面丙烯·《燭花》·隨朱即翠·88cm×45cm·1994


更為重要的,則是先生對於東方藝術哲學中「心象」的闡發,這又是他在畫論上的獨特貢獻。他筆下的畫面雖有具體的人物、動物造型,但整體上呈現出一種抽象結構。畫面形象也不拘一格,變化多端,時而彎曲纏繞,時而直線勾勒,時而疊加互融;有的形象還清晰可辨,有的只有人的面部可以分辨,身體已純然是線條與色彩的錯落交織;有的則人身、花葉、動物的剪影相互交織重疊,此為形象?抑或抽象?這似乎是一種現代主義的平面構成意識,但其內在實則是藝術家「心象」的給予與創發,是藝術家對於母語文化根源的回應。



布面丙烯·《儜雲》·森魂有氣蠻有詩·86cm×60cm·1995



「象」,非外在之物,又不離於物;「象」有待主體的觀看與體驗,由此,「象」就成為心靈的觸機,所謂「心外無物」,心即物。這就超越了「具象」「抽象」二元論的羈絆,在一種與神遇的狀態下,隨筆勾勒皆為形象,由象生形,隨形就象,宛若上帝依照自己的樣子造人。回溯文明創生源頭,藝文原本就應為這般天人感應無中生有的神跡。而石虎先生最為念茲在茲的,或許也正是這一在歷史長河中早已消失轉遠的中華文明的詩意與神性。



布面丙烯·《瑯綉》·瑯綉針針出畫盤·48cm×72cm·1996



事實上,對於人類文明源頭的原始性與神性的呼喚,本身就是現代藝術以來的一大追求。無論本能或是潛意識,都在召喚藝術家們掙脫現代人生活的機器時代(現在已是資訊時代、生物技術時代)所強加的種種外在束縛,恢復人的自然本性與靈性。因此,這種面向古老文明精神源頭的回溯本身即是一種現代性的追求。對於這種追求,東方文化所推重深究的「詩性」與「心性」,顯然更擅勝場。



布面丙烯·《安鳥》·安木知棲·88cm×48cm·1994



正是因為以上所說的這些特點,這一批畫作在畫面結構和語言方式上變化多端,姿態萬千,每一幅都各不相同,卻又不露斧鑿痕跡,稱之為隨心所欲當不為過,才氣真如汪洋恣肆。藝術家「心象」的給予化為作品的內生結構,畫面就如同擁有了自己的生命,像植物一樣逐漸生長出來,搖曳多姿,「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此種自由自在,要令多少藝術家們羨慕!雖然石虎先生近些年來在創作上不斷出新,但屬於那一時期的那一批作品,想必也是不可複製的。



布面丙烯·《奕相》·奕心龍爭·77cm×69cm·1994



創作這一批作品時,石虎先生寓居南洋,筆下亦有炎炎之氣。先生自謂「求畫者比比」,甚或「一夜間推出數十幅油畫」,這或將被道學家誚之為「墨戲」了。而在我看來,石虎先生的這一批油畫作品,與其當作西畫看待,更不如就看做「墨戲」。不但在精神境界上有文人墨戲的放達疏曠,在語言技法上也如墨戲般縱橫塗抹,毫無油畫排筆板結之感,有的畫面直如水墨般清透流暢。於先生而言,畫種、媒介的運用已然是存乎一心;不單油畫、水墨,即連書法、山水也都打成一片。唯一不變的,是重塑中國文化信心,喚回古老文明神性與強韌生命力的宏遠抱負。以此依歸,行所當行,止所當止,無可無不可。


如先生自言:悠悠五千年中華文墨在側,布彩當如還鄉。這一批油彩作品,是藝術家的懷鄉夢,是幽古文明的招魂曲。



布面丙烯·《八仙》·四舊小棄因鐵拐·八仙宏歸乃龍人·89cm×67cm·1995



石虎先生

1942年,出生於河北徐水縣。

1958年,就讀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

1960年,就讀於浙江美術學院。

1962年,應徵入伍。

1977年,任職於人民美術出版社。

1978年,代表中國遠赴非洲13國寫生訪問。

1979年,出版《非洲寫生》畫冊。

1982年,在南京博物院舉辦個展。

1987年,香港集古齋舉辦個展。

1991年,在澳門市政廳舉辦「石虎心象」個展,同年在香港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1992年,在新加坡、雅加達舉辦「天命年展」。

1994年,參加廣州中國藝術博覽會,同年成立「石虎詩會」並多次舉辦「石虎論字思維」詩歌研討會。

1995年,應邀出任世界華人藝術家協會主席。

1999年,在香港大學博物館舉辦個展。

2003年,中國畫研究院、香港、澳門、新加坡、雅加達巡迴展。

2004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石虎藝術大展」。

2013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石虎藝術大展」。



布面丙烯·《湘君》·湘君金韻隨日無·70cm×67cm·1995



布面丙烯·《沃原》·豐沃碩華之地·72cm×48cm·1995



布面丙烯·《青倪》·猊人人猊·62cm×55cm·1996



布面丙烯·《泊鵝》·絨天三月思北飛·98cm×79cm·1996



布面丙烯·《夷妹》·繩粉圖此·73cm×53cm·1996



布面丙烯·《雁抒》·漢魂殊墨·90cm×80cm·1996



布面丙烯·《春衣》·去春衣而博夏·77cm×78cm·1994



布面丙烯·《細典》·對月切勿上馬遲·72cm×48cm·1996



布面丙烯·《璜面》·璜面側像直鼻口·悟像得夢識丹青·64cm×64cm·1994



布面丙烯·《卓瑪》·智愚乃近·神蠻乃通·72cm×78cm·1995



布面丙烯·《璧星》·斑花而素·84cm×65cm·1995



布面丙烯·《白牧》·取色如土取形如陶·100cm×62cm·1994



布面丙烯·《朱思》·76cm×60cm·1995



布面丙烯·《紫市》·紫市琉璃·78cm×77cm·1994



布面丙烯·《豐銘》·鐵扣銅栓戴鄉門·134cm×85cm·1992



布面丙烯·《穹度》·玫瑰玉魄橫欲飛·盔夫戈仕連相隨·牽手星穹蒼龍恨·更勁西風幾人回·55cm×62cm·1996



布面丙烯·《拾秋》·莫失秋心脈脈情·60cm×60cm·1994



布面丙烯·《珊花》·碧天珊花段段詩·91cm×68cm·1997



布面丙烯·《臂子》·墨色守白之作·66cm×48cm·1998



布面丙烯·《花茸》·寒茸彩象·66cm×48cm·1998



布面丙烯·《燭蛾》·燭我明誰·72cm×48cm·1998



布面丙烯·《丹柿》·68cm×47.5cm·1994



布面丙烯·《人面》·60cm×80cm·1998






文化參考報•藝術周刊

主管: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辦:嶺南美術出版社
國內統一刊號:CN44-0071

常年徵稿、徵訂,索樣報後臺留言

更多熱讀(點擊直接閱讀)

再讀石虎《非洲寫生》

李苦禪:筆簡意繁

黃胄畫貓,比畫狗還精彩!

夏加爾:我把我的夢境,藏在雲端裡

高清︱最美蘭花(百位名家畫蘭花輯萃)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歷代名家畫竹清賞

傅抱石:我畫山水時的絕招兒——「筆筆要有來歷」

看看這68幅近現代名家筆下的「竹」,誰的最高潔雅致?

全山石:我已經是奔90的人了,馬上就要變成『90後』了

什麼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這是我見過寫得最好的答案

重磅!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入展公示名單

林建壽:憂而不傷的情感和帶著詩意的唯美

張桂銘:走到了具象藝術的邊緣,在抽象藝術的門前停住了

情色?還是藝術?看席勒如何回答~

重磅!90歲的陳金章先生榮獲全球傑出華人「終身成就獎」






如果您有意收藏平臺推介的藝術家作品

請在頁面右下角留言,我們將及時聯繫您

在看的正在變好看!

相關焦點

  • 石虎油畫:斑花而素
    布面丙烯·《珊花》·碧天珊花段段詩·91cm×68cm·1997此次選發的石虎先生這批油畫作品出自20世紀90年代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石虎畫集》,旨在重溫經典,以饗讀者。我抱著仿如重新打開寶藏的心情,來觀瞻石虎先生這一批創作於20世紀90年代的油畫佳作。
  • 花貞其事 秘豔有淪 | 石虎90年代油畫作品
    布面丙烯·《湘君》·湘君金韻隨日無·70cm×67cm·1995此次選發的石虎先生這批油畫作品出自20世紀90年代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石虎畫集》,旨在重溫經典,以饗讀者。記得在20世紀90年代,有過一段對「油畫中國化」的爭論,因為這一提法過於籠統,歧義甚多,最終不了了之。今日看石虎先生當時的作品、文論,氣魄還是不一樣。在他的眼中和手上,不是「油畫中國化」的問題,而是「布上賦彩,中華古有此技」。
  • 石虎90年代油畫作品欣賞
    布面丙烯·《人面》·60cm×80cm·1998石虎不是用觀念作畫,他深深懂得「形象大於思維,直覺大於理性,人性大於學養」。他作畫主要憑直覺,憑靈性,憑藉生命的衝動和生命意識。這並不是說石虎作畫前不思考,不用思想。反之,他對歷史、社會、人生、藝術,都有很深、很廣闊的思索。《蠻夢》一文就充分說明這一點。可是,對石虎來說,他把實踐放在第一位。一切觀念,一切思考,在面對畫紙、畫布時,都被暫時忘卻,他尊重的是自己的感覺功能,他似乎胸有成竹,又全然胸無成竹,全憑自己的感覺、感性和內心的需要作畫。————邵大箴
  • 花貞其事,秘豔有淪 | 觀石虎90年出生油畫
    我抱著仿如重新打開寶藏的心情,來觀瞻石虎先生這一批創作於20世紀90年代的油畫佳作。布面丙烯·《儜雲》·森魂有氣蠻有詩·86cm×60cm·1995記得在20世紀90年代,有過一段對「油畫中國化」的爭論,因為這一提法過於籠統,歧義甚多,最終不了了之。
  • 石虎:中華文明的詩意與神性
    《天箏》瓷有釉色名花青 顏有玉質澱蛤粉 97cm×46cm 布面丙烯 1994 編者按:此次選發的石虎先生這批油畫作品出自20世紀90年代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石虎畫集》,旨在重溫經典,以饗讀者。 記得在20世紀90年代,有過一段對「油畫中國化」的爭論,因為這一提法過於籠統,歧義甚多,最終不了了之。今日看石虎先生當時的作品、文論,氣魄還是不一樣。在他的眼中和手上,不是「油畫中國化」的問題,而是「布上賦彩,中華古有此技」。
  • 【圖文】畫家石虎與他的畫作
    過節的時候呢,在我們村裡掛起一種叫' 吊掛',實際上是一種布的中國式的油畫,它是用桐油把那個布打了底,然後用顏色畫上去。主要是畫老百姓喜歡看的故事。」 1960年北京市舉辦了一次雕刻展覽,展出的都是一些有名氣的雕刻家的作品,18歲的石虎也帶著自己的木雕作品參加了這次展覽。他的作品雕刻的是一個穿著厚厚棉衣的北方男孩,胖乎乎的臉上帶著幾分稚氣,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石虎雖然是初出茅廬,但是他的作品卻受到了人們的關注。1978年,一個中國政府代表團出訪非洲,石虎也是其中的一員。
  • 「消失的畫家」石虎回歸北京
    長期旅居海外的著名畫家石虎昨日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中國美術在21世紀」的講座,並對中國藝術發展前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石虎被稱做中國當代繪畫中「消失在歷史時空中的人」,他是我國少有的在商業上非常成功的畫家,並與陳逸飛、丁紹光並稱,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其作品頻頻在各種藝術博覽會上創出百萬高價,如《玄騰圖》在1995年北京國際創下了800萬港元的紀錄,石虎作品還被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等私人和海內外藝術機構收藏。不過,由於石虎長期旅居海外,雖然在東南亞聲名卓著,卻少為國人所知。
  • 臺灣畫家石虎:掀起市場旋風的書畫多面手
    在這一點上,石虎和畢卡索的共同之處非常多。作為中國美術界的一員驍將,石虎多年超凡的繪畫探索證實了傳統在現代復活的巨大能量,他的作品既顛覆傳統,又深深根植於傳統,技法多變,不拘章法,具有深深的個人印記且難以模仿。難得的是,其作品的雅俗共賞性極強,從名門雅士到販夫走卒,均能從中獲取體驗,這也難怪石虎但凡辦展,便會形成社會文化景觀。
  • 石虎:恣意縱橫畫山水
    回到初始的宿地,是我對石虎先生最為深刻的印象,石虎先生的這些山水,看似溷沌,其實悠然,恰印證了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無之為用」的源本,就像飄零流浪的孩子,終於依偎在了母親的懷抱般,蕩漾著稚子真情,生死一如。我不禁想到老子的話:「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石虎丨恣意縱橫畫山水
    民間藝術中大樸而大雅的藝術魅力令先生痴迷,甚至在97年先生寫下《神覺篇》中亦大加讚嘆民間藝術的樸質之美:「有鄉人舉紙偶發喪,大師贊紙偶曰:『真魂也!』有農嫗一色朱丹,彩華萬類風姿,一剪定像,神韻百代精華。大師贊之曰:『真傳也!』有稚妮彩包戲踢,白墨畫地為房,廂廂遞入。大師曰:『真藝也!』」石虎先生常年的漂泊,特殊而傳奇的人生經歷致使他所肩負的是輝煌五千年中華民族文化的脊梁。
  • 神來虛靜,疊中幻虛:石虎(創作視頻)
    >▼石虎的畫筆墨酣暢淋漓他秉承著在師法古人的基礎上融匯中西的創作理念,用國畫的筆墨語言,借西方傳統油畫的表現方式作為一個有著國際聲譽的中國畫家,石虎的繪畫架起了中國繪畫在國際間傳播與交流的橋梁,為中國畫走向世界探索著方式。
  • 石虎——【共華圖】
    什麼都可以言說,特別是石虎創造的一些詞,淨是來形容自己的不可言說。陳量:您在您的詩歌裡有很多這樣自造的詞語,比如「鞋火」、「坯坼」等等。石虎:我在漢詩裡提倡並置,就是兩個漢字之間的搭配。你看我幾乎所有的畫的命名都是兩個字,唯有恰當的兩個字可以說清楚這幅畫那種不可言喻的精神。
  • 野生石虎首現臺灣新竹縣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18日臺灣新竹縣民眾報告稱,飛鳳山發現受傷石虎(又稱豹貓)。這是臺灣新竹縣首次發現野生石虎,其右後肢疑遭捕獸夾夾傷,未來恐需截肢。受傷石虎接受治療。臺灣《聯合報》/臺灣新竹縣農業處供圖  石虎是臺灣最後的原生貓科動物,曾經遍布全臺低山丘陵環境,但人類開發使石虎棲息地減少,如今只在臺灣幾個縣市出沒,全臺僅存500隻左右。  18日臺灣新竹縣民眾登飛鳳山運動時,在山溝旁看到受傷的石虎。新竹縣芎林鄉長當選人黃正彪接獲通報時,還一度懷疑是民眾誤把野貓當作石虎,經確認是野生石虎,趕快用籠子將其帶回,並通報相關單位處理。
  • 石虎,虎毒不食子,他食了!
    後趙秦公石韜很受後趙王石虎寵愛,石虎想立他為太子,可是已立太子石宣,所以很猶豫。 有一次,石宣違背了石虎的指令,石虎生氣說:「真後悔當初沒立石韜為太子!」石韜因此而更加傲慢無忌。 石韜在太尉府建了一座大殿,名叫宣光殿,橫梁長達九丈。
  • 曾經遍布臺灣的「石虎」, 為何走向瀕危之路
    野生豹貓,也是俗稱的山貓,在臺灣稱為「石虎」2018年9月17日,裕隆汽車三義二廠興建案通過環評初審決議送大會審查,此事拍板定案後,意味著將有高達35公頃的石虎棲地,日後將淪為汽車驗證道,這對數量已銳減至區區不到500隻的石虎來說,影響之巨可謂危急存亡。
  • 石勒-石虎:歷史上殺害叔叔全家的皇帝
    參與了攻打西晉、鄴城、鮮卑段氏、祖逖、劉曜、曹嶷等惡仗,石虎逐漸成長為後趙政權的首席大將。當公元330年石勒稱帝後,大封諸皇子,石虎對封賞就表露出極度不滿。但太子幼弱,侄子石虎兇狠暴虐,雙方在軍中的威望也相差甚遠,這不得不說是個很大的隱患。當時石勒的謀士徐光、程遐也都看出這個重大隱患,因此反覆勸石勒強化太子權力,並削弱石虎的權力。
  • 美術研究|石虎畫作,還歸人初之夢!
    在這方面,石虎應屬首當其衝的開拓者、踐行者。那些年他在海外,比在國內的畫家有更多機會接觸到西方繪畫的觀念、流派和技法,並通過學習、觀察和體驗,將其適度地融入到自己的創作實踐中。因此,石虎這個時期的作品,交織著東西方文化藝術的諸多元素,構成新、奇、獨、變的豐富多元的審美體系。
  • 畫家潘仲武寫實油畫:經典魅力與文人筆意
    原標題:畫家潘仲武寫實油畫:經典魅力與文人筆意   經典魅力與文人筆意   ———關於潘仲武先生寫實油畫作品     當文化開始成為一個時代的熱詞,藝術的潮流也將有了它們各自的奔湧與多元紛呈景象。   知名畫家潘仲武先生的油畫近作《海上·花事》系列,無疑就是他以手中的油畫筆與藝術審美的性情,承載了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背景下的一種女性的情感生存狀態和當代都市生活中的部分文化記憶。
  • 中原之亂——後趙武帝石虎的殘忍行徑
    石虎又在全國進行了一次選美活動,奪民妻民女三萬餘人,充實後宮。許多女子已經嫁做人妻,丈夫不願意,那就殺夫奪妻。他這麼一弄,基本上湖北、安徽、山東和河南就沒什麼百姓了,都跑光了。石虎從來就不承認自己有錯,他認為老百姓跑光這是地方長官的過錯,於是又殺了地方官近百人。金紫光祿大夫逯明看不下去了,他對石虎道:「你把國家搞成這個樣子,恐怕國家要完蛋。」石虎便又把逯明殺了。然後又制定刑法嚴禁私底下議論朝政。
  • 原創:石虎是怎麼樣的皇帝?他殘暴到哪種程度?
    石虎祖父石邪,其父石寇覓。石虎是石勒(趙明帝)的侄子,在石虎七歲那年,有相師說此人相貌驚奇,骨骼健壯,貴不可言。石虎年少時喜歡彈弓技藝高超,更是喜歡用彈弓打人以此取樂,十八歲時因為武藝超凡且英勇善戰受深石勒的喜愛被封為徵虜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