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著,翻譯很重要:33部世界文學名著最佳譯本

2021-01-07 騰訊網

尖叫君語

隨著孩子認識的字越來越多,他們會開始讀各種世界名著。這個時候,爸媽們要注意了,選好的譯本很重要!什麼是好的譯本?就是譯文不光能忠實於原文,而且能傳達出原文的神韻、意境,並且還符合中文的表達方式,讀起來很流暢。

有一位專家達人總結了33本世界名著,清晰標註哪個譯者的版本是最好的,爸媽們不妨參考一下,雙11的購書清單可以有喔。

目前最好的外國文學最佳譯本

文 | 顏顏

這33本名著裡,有不少是關於情與愛的,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孩子,還要看具體情況和孩子年齡、興趣而定。不過,話說回來,任何一部世界名著,如果不涉及人類的基本感情,又怎能成為名著呢?

【1】

《戰爭與和平》

草嬰 譯 託爾斯泰

草嬰先生是我最為崇敬的翻譯大家,他翻譯的每本書,絲毫無讀外國文學的生澀難懂之感。幾乎他翻譯的每本都是精品,讀來讓人上癮。草嬰先生十五歲就開始學習俄語,對俄國文學情有獨鍾,最為難得是草嬰先生耐得住寂寞與誘惑,能沉下心來翻譯。讀過草嬰先生翻譯的,再讀其他版本就像喝白開水,沒有滋味。(強烈推薦!!!)

【2】

《愛的饑渴》

金溟若 譯 三島由紀夫

知道金溟若,是因為大一時讀《魯迅書信集》,金溟若是魯迅的學生,從小隨父親留學日本,對日本文學耳濡目染,有著極高的文學造詣。後來著名的評論家夏志清特地寫了《教育小說家金溟若》,專論談他的小說藝術。我讀夏志清文學史,對很多人的臧否批評過多,唯對金溟若青眼有加,由此可見此人文學功底非同一般。

這個版本是作家出版社早年內部發行版,和現在淺顯平淡的譯本有天壤之級別,他將三島由紀夫在文字中表現的那種彷徨困惑,表現得淋漓盡致,是我讀過的最好的譯本。

【3】

《源氏物語》

豐子愷 譯 紫式部

大二時,和古代漢語老師李之亮聊到日本的俳句,李老師首先想到的就是《源氏物語》。《源氏物語》被稱為日本的《紅樓夢》,對日本文學的影響不言而喻,當年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獎時,就曾說自己的寫作受《源氏物語》影響頗深,足以見《源氏物語》的魅力。

個人覺得豐子愷將《源氏物語》中的華麗複雜的情感,細膩地表現出來了。但這種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周作人就對豐子愷譯的《源氏物語》頗有微詞,成為翻譯歷史上的一樁公案。

書評人止庵先生說:「《源氏物語》只有豐子愷、林文月兩個譯本,都談不上 很古風 ,錢稻孫譯得多少可以 古風 形容,但只存前幾回,發表在雜誌上。」抄一段周作人對豐子愷譯《源氏物語》的評價,僅供參考:「豐子愷文只是很漂亮,濫用成語,不顧原文空氣相合與否,此上海派手法也。」這三種譯本請書友以自己的閱讀喜好下載吧,不好做評價。

【4】

《雪國》、《伊豆的舞女》

葉渭渠 譯 川端康成

葉渭渠先生與其夫人唐月梅,可以說是翻譯界的神鵰俠侶,兩人翻譯的日本文學作品頗受稱讚,後人很難望其項背。葉渭渠先生在大學本身就是研究日語的,說起他的老師可是大名鼎鼎——季羨林。

曹禺稱讚:「昨日始讀川端康成的《雪國》,雖未盡畢,然已不能釋手。日人小說,確有其風格,而其細緻、精確、優美、真切,在我讀的這幾篇中十分顯明……」

先生將《雪國》裡藝妓駒子的感傷,用清淡柔美的筆觸深深觸動你的心靈,我讀的時候感覺自己都抑鬱了。先生悽美惆悵的筆調,美得驚心動魄。想讀日本文學就先下載這兩本,從這讀起。

【5】

王道乾 譯 杜拉斯

《情人》

我想這本譯本的經典真的是不用再說了,你再挑剔,也很難吹毛求疵指摘其中的不妥之處。作家王小波在自己的作品裡,幾次三番多次推薦,能讓王小波如此傾心,它的經典說什麼都多餘。

【6】

董燕生 譯 塞萬提斯

《堂吉訶德》

一提到西班牙文學,大家首先就會想到楊絳先生,誠然楊絳先生翻譯的西班牙文學非常令人著迷,尤其是她翻譯的那本《小賴子》。之所以我不推薦,是因為楊絳先生翻譯的《堂吉訶德》有很多錯漏之處,引用一段公正的描述:

楊譯本也曾被指出有誤譯、意譯、刪譯等的現象,西葡拉美文學研究會在1994年的一次會議上,曾經安排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專家董燕生發言,比較他與楊絛譯本的區別,指出楊絛譯本的諸多明顯錯誤。林一安也於1996年在《出版廣角》和2003年在《中華讀書報》發表文章,批評楊絛譯本。這些批評引發了一些學術爭論。對於指出的一些錯誤,楊絳表示那是自己在斟酌語境時作出的選擇,但「尊重專家、行家的意見」。

可能有些書友對董燕生不熟悉,但學習西班牙語的沒有不知道他的,董燕生是西班牙語專家,現在各高校用的西班牙語教材都是董燕生編的。實際上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很多時候是被當做翻譯的反面教材存在的,孰優孰劣,我不想爭論,也不要有書友來罵我,我只是做個推薦而已。

【7】

方平 譯 艾米莉·勃朗特

《呼嘯山莊》

方平先生翻譯的《呼嘯山莊》人物形神兼備,骨肉風採令人過目難忘。用一些學者的說法,方平翻譯的《呼嘯山莊》理解深刻、表達得體、忠實暢達,讀其譯作,使我們能獲得與讀原著同等的美感。

PS:有沒有人覺得《呼嘯山莊》這個名字特別酷,我真的是衝它的名字讀的,看來作家想賣好書,取個好書名很重要啊!

【8】

穆旦 譯 雪萊

《唐璜》

熟悉現代文學史可能都知道穆旦,繞不過去的大詩人。中國詩人翻譯國外詩人的作品,想想就覺得很小資。他翻譯的《唐璜》,被卞之琳稱為「中國譯詩走向成年的標誌之一」,《拜倫抒情詩精選集》更是膾炙人口的佳譯。想讀雪萊最好讀這個版本,其他版本讀下去真的會破壞詩歌的美感。

【9】

北島 譯

《時間的玫瑰》

很多人跟我說,知道北島不知道《時間的玫瑰》,翻譯者比原作者還有名,真的很諷刺啊!呵呵!《時間的玫瑰》收錄了他翻譯的九位詩人的詩作,北島以自己的無與倫比獨特的語感,將死亡,生存,思念這些詩歌中的意象,做了自己的解讀。我摘錄其中的一首,自己看看感覺吧:

路歌(北島)

在樹與樹的遺忘中 / 是狗的抒情進攻 / 在無端旅途的終點 / 夜轉動所有的金鑰匙 / 沒有門開向你

一隻燈籠遵循的是 / 冬天古老的法則 / 我徑直走向你 / 你展開的歷史摺扇 / 合上是孤獨的歌

晚鐘悠然追問你 / 回聲兩度為你作答 / 暗夜逆流而上 / 樹根在秘密發電 / 你的果園亮了

我徑直走向你 / 帶領所有他鄉之路 / 當火焰試穿大雪 / 日落封存帝國 / 大地之書翻到此刻

有點閒錢的同學可以買一下這本書,書末會附一張北島親自朗誦詩歌的視頻,看得人心潮澎湃。

【10】

李健吾 譯 福樓拜

《包法利夫人》

很多人跟我說讀《包法利夫人》沒感覺,那真的是譯本選錯了。《包法利夫人》被視為是「新藝術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說」,真的很值得一讀。

【11】

汝龍 譯 契訶夫

《套中人》

汝龍先生翻譯的契訶夫是最有味道的,讀他翻譯的契訶夫仿佛是在吸毒,沉醉其中無法自拔,好像契訶夫只能是屬於他的,他和契訶夫就好像是如膠似漆的情人,只要他在,你休想染指契訶夫的翻譯。

關於汝龍先生流傳最廣的一個段子就是上世紀80年代初,一家出版社想出版契訶夫的作品,因與翻譯契訶夫作品的專家汝龍談不攏,便繞過汝龍,邀請了一些俄文專家,試譯契訶夫的《套中人》。大家全都譯這篇小說,為了看誰譯得好。結果沒有一人能夠把契訶夫的味道譯出來,最終還得去找汝龍。可見汝龍先生翻譯契訶夫功力之深,用巴金先生的話來說:「他把全身心都放在契訶夫身上,他使更多的讀者愛上了契訶夫……他的功勞是介紹了契訶夫」。

尤為令人感動的是,汝龍先生翻譯契訶夫文集時,正生著重病,所以這部作品是實實在在的嘔心瀝血之作。

【12】

傅惟慈 譯 毛姆

《月亮和六便士》

說實話,我早就想買一套毛姆全集,可一直沒能如願,國內翻譯毛姆好的版本少之又少,傅惟慈先生翻譯的《月亮和六便士》算是滄海遺珠,精美的短句,靈動的跳躍節奏令人著迷。

我堅持認為,一個中文系學生如果到畢業還沒讀過《月亮與六便士》那絕對是不合格的。讀過這本書,你會知道追逐夢想的過程是多麼殘酷,追逐夢想就像在追逐自己的噩夢,你終於追上命運這匹烈馬,他回饋你的卻是一無所有,貧病交加。當初我讀完這本書,一夜未睡,有些東西是會觸動你靈魂的!

【13】

主萬 譯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洛麗塔》

個人認為主萬的譯本,將作品中那種曖昧迷離的情感展現的華麗性感,特別是那種帶有罪孽的情慾令人糾結萬分,也許感情就是一種罪,越罪越美。

我到現在還是無法想像,愛上了這個小女孩,為了接近她,娶了這個小女孩的母親。這種現在被稱為戀童癖的東西,拿出來是多麼噁心,可在作品裡一切都是那麼合理。讀這部作品,你會觸摸到自己的幻覺,一瞬間的絢爛照亮你這一身的罪孽。

【14】

羅新璋 譯 司湯達

《紅與黑》

國內我認為羅新璋是傅雷譯法最好的傳人,對傅雷譯法的揣摩,可謂到了入木三分的程度。他當年在北大學習的老師,就是我在前面所說的李健吾。

我真的感覺他來做翻譯真的是大材小用,他翻譯的文字絲絲入扣,動人心弦,而且文章的風格極為老道穩健,任何一篇作品拿出來都不遜色於像蘇童、王安憶這些當代文學大家,這本書需要細細讀,細細品。

也許每一個想奮鬥的人都像書中的於連,關鍵是你能擺脫命運的糾纏嗎?可能我們真的需要孤獨思考的時間,就像羅新璋老先生所說的:「孤獨的時候,很深的東西才能進入到內心」。

【15】

趙羅蕤 譯 艾略特

《荒原》

這位女士可是不得了,據說她和大詩人艾略特是朋友,所以由她來翻譯艾略特的《荒原》可能真的是最合適的,其餘版本和它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幾乎可以忽略。

她當年受詩人戴望舒邀請翻譯《荒原》,結果一經發表便備受讚譽,林語堂稱為「翻譯界 荒原 上的奇葩」(這話在現代語境好像不對味啊!呵呵)。這位女士而且極有眼光,看上了大才子陳夢家,神仙眷侶啊,令人豔羨!

【16】

梅益 譯 奧斯特洛夫斯基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麼經典不用說了,我沒有在當年那個語境呆過,這本書也許真的影響過整整一代人。丟開那些意識形態的爭論,單純地把這本書當作小說來看,是相當不錯的。在中國他是第一個翻譯這本書的,也是最經典的版本,相當棒,讀起來極有畫面感,就像在看電視劇,看的過程就是一個字——爽!

【17】

楊武能 譯 歌德

《少年維特之煩惱》

楊武能先生是大詩人馮至的弟子,先生與他妻子都是德語方面的專家,在國內提到《少年維特之煩惱》,楊武能的版本是永遠也繞不過去的,因為太經典了。你可能沒看過,但你絕對聽過裡面的一句話:「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這本歌德根據自身經歷的寫出來的小說影響巨大,因為書裡的維特自殺了,所以很多在愛情裡彷徨苦悶的人開始效仿維特,用自殺來抵消愛情的苦痛,也許愛情帶來最終帶來的只是空洞的安慰。

都說《小時代》很火,書裡面的物品和行為,甚至會被一些人盤點出來效仿,和這本書的影響相比,可以說《小時代》的套路out了。這本書發行後,出現了「維特裝」(黃褲子、黃馬甲、藍外衣)、「維特杯子」、甚至還有「維特香水」。據說拿破崙當年最喜歡就是這本書,出外戰爭都隨身攜帶,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18】

傅雷 譯 羅曼·羅蘭

《約翰·克裡斯多夫》、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巴爾扎克《高老頭》

讀先生的譯文如飲甘醇,沉醉不知歸路。如果說,有哪一位翻譯家的翻譯能讓我忘了原著,那就只有傅雷。就像楊宗緯唱了五月天的《洋蔥》一樣,整首歌都打上了楊宗緯的烙印,深入人心,沒有人會記起原唱是誰?我記得第一次上外國文學課時,老師就說:沒有傅雷先生的譯文,可能沒有多少人去讀巴爾扎克。

第一次看先生的譯文,是看《約翰·克裡斯多夫》,先生在一開頭就把我震驚了,先生說: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先生學養精深,24歲就寫出了《羅丹藝術論》這樣熠熠生輝的傳世巨著,先生提出的翻譯理念至今仍是翻譯界的準則。比如先生翻譯作品強調「神似」,即「翻譯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認為「理想的譯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並要求文字「譯文必須為純粹的中文,無生硬拗口的毛病」。

這些話真是說到人的心裡去了,先生的譯著說什麼都多餘。我記得錢鍾書先生走了之後,楊絳先生說:想念他,就去讀他的書吧!我想對傅雷先生最高的敬意,就是慢慢徜徉在他的文字之中!

【19】

葉渭渠 譯 川端康成

《古都》

先生翻譯的《古都》極為動人,讀來讓人齒頰生香。先生把《古都》裡面那種幽深微妙的情感,極為細膩地表現了出來,那種虛無和頹廢的美感,逐漸進入自己荒蕪的內心。我永遠記得我第一次讀完,掩卷,久久沒有緩過神來,說不清是失落還是憂傷。(強力推薦!)

【20】

宋兆霖 譯 狄更斯

《雙城記》

看了宋兆霖翻譯的《雙城記》,我才知道我看到的其他版本的《雙城記》有多差。宋兆霖翻譯的《雙城記》實在是太美了,就像是在詩裡紛飛的美麗章節,文採斐然。對原著的把握入木三分,如果沒看過,真應該看一看,體會一下這種文字帶來的快感。

有網友推薦魏易版本的《雙城記》,這個版本較為古風,因為魏易和林紓是同時代的,兩個人還合夥翻譯過一些名著,只不過沒有林紓名氣大,這兩個版本可以相互看看。

【21】

傅惟慈 譯 喬治·歐威爾

《動物農場》

第一次看這本書時,宿舍就要熄燈,打著電筒看了一會兒,結果就再也放不下了。裡面所描寫的場景似乎就發生在我們面前,歷歷在目,帶給了我巨大的震撼。《動物農場》是奧威爾的作品,正向一句流傳甚廣的話說的: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看完這個如果覺得不過癮,可以再讀一下奧威爾的《1984》,它帶給你思想與靈魂上的震撼會讓你無法言說。《動物農場》有電影版,也相當好。

【22】

周作人 譯 希臘作品

《財神》、《希臘神話》、《伊索寓言》

必須得說,周作人的翻譯相當精妙,功底也很深。真的希望大家不要因人廢文,我大學時代遇見的所有老師,沒有不推崇周作人作品的。記得第一次看周作人的作品,是他寫的一篇散文《初戀》,寥寥數筆,意境感情皆出,他對文字感覺的把握纖毫入微,非常棒,可以找來讀讀!

【23】

姜風光、蔣宗曹 譯 馬爾克斯

《霍亂時期的愛情》

兩位先生對文字節奏的把握相當好,而且語言頗多讓人咀嚼的餘地,唯一的缺陷是這是刪減版,可以與最近楊玲翻譯完整版比照著看。

兩位先生字裡行間透露出的那種優雅沉穩,足以傾倒一大批作者的心。有時間的人可以讀讀這本書,這本書會告訴你情愛的真相。

【24】

高長榮 譯 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

這真的是一本影響中國一代知識分子的書,像大作家閻連科,經常提到《百年孤獨》對他的影響。高長榮版的《百年孤獨》清爽簡潔,語言明快曉暢,但這個版本,據說有一個和上面一樣的問題(我沒讀過原著),是刪減版。所以可以與範曄翻譯的完整版比照著讀,範曄的版本我不說了,你懂的。

插播一句,最近查資料發現的,除了最近的範曄版,以前所有的版本都是盜版。1990年,馬爾克斯應黑澤明邀請赴日本訪問,在北京和上海停留,馬爾克斯訪問北京時,對一眾人等說:「各位都是盜版書販子啊!」這讓當時在場的錢鍾書頗為難堪。該報寫道,錢鍾書先生聽了馬爾克斯半怒半笑之言,頓時沉默不語。馬爾克斯在結束中國之行後,聲稱:「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其作品,包括《百年孤獨》。」

直到2010年中國農曆春節前夕,新經典版權部,收到了馬爾克斯的出版代理人卡門·巴爾塞伊絲髮來的授權通知,馬爾克斯願意將《百年孤獨》交給該公司推出中文版。唉……

【25】

葉廷芳 譯 卡夫卡

《變形記》

好吧,我承認自己是一個卡夫卡迷,這本書可以說陪我度過了我的高中時代,每次被考試折磨成狗,我都會翻一翻,真的相當貼和心境。我建議在自己孤獨彷徨,無奈,被擠壓時讀一讀這本書,會讀出很多滋味!

【26】

綠原 譯 歌德

《浮士德》

我估計我一說這個,就有人要罵我。郭沫若版的《浮士德》,有相當多的推崇者,我認真讀了之後,首先他的語言風格我不能接受,其次,他的翻譯我進不去,這是最大的麻煩,所以,你跟我說他的版本有多精妙也是無用。至於錢春綺的版本,遣詞造句極為古典,停頓節奏也把握得相當好,但可能過於追求優美,很多地方我讀得不知所云。

私以為綠原先生的翻譯,最大的好處是引起了我們的思考與共鳴。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東西,你說它再好,它和你無關,你進不去,再好也是無用。綠原先生的翻譯,比較準確地表達出了原文中的情感(我沒讀過德語,但我們老師是德語專家,這是他的原話),而且有韻味。

個人感覺,如果有精力最好讀一下《浮士德》,《浮士德》是德語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當初我們老師就跟我們說:讀懂了《浮士德》,就讀懂了德國的精神歷程。

好吧,再加一個光環標籤,綠原版的《浮士德》曾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當然這個無法替代每個人的閱讀感受,但至少說明了綠原版受好評不是浪得虛名。

【27】

葉君健 譯

《安徒生童話》

這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翻譯,沒有之一。記得小學時,我媽媽給我買了這個版本的《安徒生童話》,我看了一天,像失了魂一樣,沉浸在裡面的世界。

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閱讀如此美妙,讓人著迷到甚至能忘掉自己。童話是每個孩子的夢,可惜中國好的童話太少。

【28】

張友松 譯 馬克·吐溫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

我想大部分人都在初中讀過這兩本書,都讀得相當開心,青少年時期,探險啊,尋寶啊,最能吊起人的胃口。

到了大學之後,我才知道,我讀得這兩本相當開心的書是怎麼寫的:文化大革命時,張友松先生的右眼被打瞎,但先生沒有放棄翻譯,在那樣痛苦的情況下,翻譯了這麼多能給人帶來歡笑的作品,真的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先生所付出的心血。

【29】

李青崖 譯 莫泊桑

《漂亮朋友》

其實讀這本書也是機緣湊巧,高考時住在我大姨家,早上剛考完語文,回來翻我大姨家書櫥,第一眼就看到了這本書,一翻就沒放下,中午兩個小時沒休息把它讀完了(因為下午要考數學,被我媽罵死了,事實上數學確實考得不怎麼好)。

這本書太有魅力了,情節的反覆曲折,各種既諷刺又現實的細節,愛不釋手啊。我真的覺得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任何一個身在底層,有野心,有點小能力,想往上爬的男人,憑藉美貌作為進身之階,這太普通也太正常了!

【30】

韓少功、韓剛 譯 米蘭·昆德拉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這也是最早的中文版。這本米蘭·昆德拉的書實在太出名了,你沒讀過也肯定聽過這本書,確實也是這本書,奠定了米蘭·昆德拉世界性大師的地位。

這本書,我真的建議,有點存在主義哲學基礎的人再讀,不然,硬生生地讀很多地方不知所云。這本書的哲學觀念相當多,寓意深刻。我永遠忘不了薩賓納的那句話:「我不是反共,我是反對媚俗!」

【31】

張玉書 譯 茨威格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這是鼎鼎大名茨威格的作品,我們老師曾花了一節課說這本書書名好在哪裡。一看書名就有一種引人閱讀的欲望,書中的故事哀婉動人,一個女孩十八歲初初相見,便陷在愛河無法自拔,一生中無論是在懵懂的少女時期,激情碰撞的花樣年華,還是流落風塵,都沒變過對這個男人的愛,在她臨死前寫了這封信對這個男人告白。

每個人生命中應該都愛過一個人,愛到了忘記自己,愛到了飛蛾撲火在所不惜,從來也不需要記起,永遠也不會忘記。徐靜蕾拍過《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一直沒敢看,怕破壞我對這本書的美感,我怕我會失望,不過聽說姜文在裡面,應該不會差………吧?

【32】

榮如德 譯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馬佐夫兄弟》、《白痴》

這個版本實在是太出名了,我就沒看過差評。沒看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書,便算沒讀過真正的俄羅斯文學。

榮版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總體來說,比耿濟之版要精煉簡潔很多,很多人都把榮版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幾乎翻爛了,實在是太愛了。如果你讀過榮版的《白痴》再讀其他版本,你會有一種難以下咽的感覺。

前一段時間剛剛去世的大評論家夏志清,在評論《紅樓夢》時,引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中的梅什金公爵與賈寶玉相提並論。有興趣就去讀讀吧,看看俄羅斯的賈寶玉是什麼樣子?呵呵。

【33】

《簡·愛》

吳均燮 譯 夏洛蒂·勃朗特

本來不敢寫的,因為我一寫,爭議就來了,特別是祝慶英的譯本,好像已經被捧到天上去了,同時還有很多人經過文本比對,很喜歡宋兆霖版。

先說宋兆霖版,我沒讀,因為是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我沒敢讀,怕被噁心到,所以是不是真好我不知道。至於祝慶英的譯本我不推薦的原因是,我讀起來不順暢。

而讀吳均燮翻譯的《簡·愛》,實在是沒有阻塞之感。我讀譯文最怕的就是讀起來不順暢,感覺在心裡塞了塊石頭,既悶又難受,特別受不了。我覺得如果有英文功底的同學,最好讀原版,原版的那個味道太棒了,語言簡潔優美婉約,特別是對人物心理那種細如髮絲的精確把握,真的太美了!

相關焦點

  • 名著誤譯問題有多嚴重?讀譯本就意味著接受誤譯
    其二,當時國內消費水平低,譯者買不起最佳版本,有時只能用「口袋本」,也就是面向大眾讀者的版本,缺乏注釋、解讀,甚至有刪節,但價格便宜。  其三,譯者選擇有誤。  葉傾城認為,即使排除以上因素,誤譯依然難免。她說:「在我看來,譯本的價值在於普及,面向的是普通讀者,如果是專業讀者,應該直接去讀原著,如果你研究福克納,不讀原著,你有什麼資格去研究?
  • 名著如何選?世界名著經典權威譯本選擇推薦書單,大師級譯本
    想讀名著,不知道如何選擇譯本?譯文王科一《堂吉訶德》人文楊絳短期無法超越《苔絲》人文張谷若譯文鄭大民的也不錯《悲慘世界譯文社韓滬麟、周克西譯本和譯林社鄭克魯譯也不錯。但他的譯本內容卻不錯。譯文社《亂世佳人》本、人文社《飄》也不錯,前者更是出版了百萬多套。
  • 中學生翻譯兒童文學名著 《亞瑟王和他的騎士們》
    日前,中文版兒童文學名著《亞瑟王和他的騎士們》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翻譯者為15歲的中學生蘇漢廷。  亞瑟王是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君主之一,他和圓桌騎士的故事對西方文學具有重要影響。《亞瑟王和他的騎士們》是一部膾炙人口的經典文學名著, 100多年來被翻譯成世界各地多種語言,僅中文版本就多達數十版。
  • 愛看外國文學名著?那些陳年的翻譯工作就像走鋼絲
    因此,翻譯界開始大批修正主義。出版社不敢再多出外國文學名著,「三套叢書」的出版也幾乎陷入停滯。這段緊張的「流水線」翻譯時光,很多親歷者都不願多提起。因為奉命翻譯的並非出於自己的興趣,也不是重要的經典作品,有人說自己不過是個「翻譯機器」。
  • 中國多部古典名著 翻譯遇尷尬
    中國多部古典名著 翻譯遇尷尬 2009-08-31 06:33:31   來源: 成都商報   編輯: 侯青伶   評論: 條   有消息說,史匹柏已著手改編《西遊記》;六小齡童深表憂慮:「我擔心他把『孫悟空』拍成『金剛』!
  • 是誰在越南最早翻譯了中國的四大名著?
    此外,他還翻譯了梁啓超的《學問之趣味》,杜甫的詩,等等。毫無疑問,他是越南20世紀上半頁將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翻譯成現代越南語的主要翻譯者。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次年頒布的第一部憲法第18條中規定,「被選舉人必須達到21歲,並能讀能寫越南國語文字」,正式確認了拉丁化現代越南語文字的國語文字地位。
  • 《悲慘世界》字幕誤譯頻出 經典名著翻譯引熱議
    這部源自世界經典文學名著的音樂電影,讓很多觀眾感動得潸然淚下,獲得很高的口碑。為保持原汁原味,此次影片沒有配音版,只推出原聲中文字幕版。然而,該片的中文字幕翻譯文學味兒淡了一些,感覺像一杯白開水,引發觀眾熱議。   經典「沙威」成了「賈維爾」   奧斯卡一直向文藝片傾斜,所以觀眾能在影片得獎後,在內地影院中看到獲獎影片的機會很少。
  • 李繼宏談文學人夢想:做優質、易懂的經典名著譯本
    16日下午在上海新天地言幾又書店接受記者採訪時,李繼宏表示,為了翻譯好這一經典名著,自己赴英國、美國考察,搜集史料研究18、19世紀的英國歷史,耗時三年才完成了這本《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於1796年開始動筆創作的長篇小說,距今已有超兩百年歷史。
  • 西語翻譯家孫家孟去世 譯成《堂吉訶德》最佳譯本
    西語翻譯家孫家孟去世 譯成《堂吉訶德》最佳譯本 孫家孟曾翻譯大量西語文學名著,被稱為巴爾加斯·略薩的「御用」翻譯之一,他生前的最後一部譯作正是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於2010年出版的新作《凱爾特人之夢》。  譯著等身,遊刃有餘  孫家孟1934年出生於天津市,1957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畢業後先後於外交學院和南京大學從事西班牙語教學工作。
  • 名著誤譯的問題 到底有多嚴重
    其二,當時國內消費水平低,譯者買不起最佳版本,有時只能用「口袋本」,也就是面向大眾讀者的版本,缺乏注釋、解讀,甚至有刪節,但價格便宜。其三,譯者選擇有誤。葉傾城認為,即使排除以上因素,誤譯依然難免。她說:「在我看來,譯本的價值在於普及,面向的是普通讀者,如果是專業讀者,應該直接去讀原著,如果你研究福克納,不讀原著,你有什麼資格去研究?
  • 閱讀文學經典第二季啟動 五位知名學者講名著
    為使讀者有更多的機會、更好的方式深入體會世界文學經典作品,從2018年開始,人民文學出版社與首都圖書館聯合舉辦「閱讀文學經典」系列講座。講座計劃每年舉辦一季,每次圍繞三四部經典文學作品展開,邀請資深學者、研究者,為廣大讀者深度解析、展示傳統文學作品及其魅力所在。
  • 四大名著「譯者痴」
    「我總是為那些經久不衰光芒永駐的東西痴迷,它們超越時間,優雅之至,文學經典正是如此。《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中最古老的、可能也是最受歡迎的。而且德國一直沒有《三國演義》德文全譯本,漢學家弗蘭茨·庫恩在上世紀中期僅翻譯了120回中的35回。毋庸置疑,能夠用6年時間翻譯這部作品,我感到榮幸和快樂。」尹芳夏說。
  • 譯者李繼宏:老版世界名著翻譯錯誤百出
    譯者李繼宏:老版世界名著翻譯錯誤百出 >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覺得外國經典名著是極好的作品,但卻忽略了其或許會因翻譯而貶值。
  • 翻譯家鄭克魯去世,曾翻譯《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等名著
    46卷本《鄭克魯文集》於2018年推出鄭克魯由勤奮刻苦而致的極度高產令人感佩,至為重要的是他的翻譯和研究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他翻譯的《悲慘世界》《基督山恩仇記》《茶花女》等名著,一直以來都是廣大中國讀者閱讀法國文學的首選。
  • 中國人翻譯120回《三國演義》問世 四大名著漢英對照版出全
    首部由中國人翻譯的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全本問世四大名著漢英對照版出全了三卷本漢英對照版《三國演義The Three Kingdoms》,近日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正式推出。至此,凝聚了國際一批知名譯者畢生精力的漢英對照版四大名著全部出齊,重現了中國古典名著的神韻。
  • 名著新譯:越譯越好還是越吹越好?
    本報記者 施晨露  《動物農場》2.7分、《老人與海》3.2分、《小王子》3.8分……世界名著在豆瓣網10分制平臺上得到如此低分令人詫異,而這些被打低分的名著全部來自果麥文化1月推出的最新版,譯者也是同一人,譯過《追風箏的人》等暢銷書的青年譯者李繼宏。就在前幾天,有網友截圖顯示,這批新書的評分一度高達9分以上。
  • 名著精讀指導——《小王子》的範例
    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小王子》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小王子(全譯本)》是一部充滿詩意而又溫馨的美麗童話,被翻譯成100多種語言,銷量僅次於《聖經》。作者通過小王子的遊歷暗諷了成人世界的荒唐和虛偽,情節別致而曲折,行文富於詩情和哲理,字裡行間蘊含著作者對於愛、人生等重大命題的深刻體會與感悟,讓人讀後回味無窮。運用思維導圖精讀名著《小王子》,如何精讀呢?
  • 他們翻譯了「漢譯名著」!張卜天:在中國科學史界,哥白尼形象從未被...
    郵發代號1-201 自1981年開始結輯出版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至今已出版至750種。這套叢書在中國學界具有崇高的聲譽,被譽為中國人文社科領域的基本學術建設工程,並已成為世界學術漢譯史上的一座豐碑。這座豐碑的鑄就,傾注著幾代學者和譯者的心血。學術翻譯同樣是一種具有創造性和專業性的學術活動,專業和準確的翻譯一直是這套叢書為讀者稱道之處。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鴻篇巨著」
    要真正做到不孤獨,需要有一個與自己心心相印的人才行,但沒有誰是誰肚子裡的蛔蟲,這個世界上,懂你心裡想什麼的人只有你自己。所以在你小的時候,努力的去和小夥伴們玩,可能會開心一時,但更多的時間你還是會感到失落與不解。
  • 畫家黃雲松:他策劃世界文學名著連環畫
    關於「世界文學名著連環畫」叢書創造的出版奇蹟,就從這疊畫稿聊起。翻看豆瓣網,會看到很多關於「世界文學名著連環畫」叢書的回憶文字。豆瓣網友「年公」說,他小的時候,家裡不富裕。「文學課是電大的必修課程,中國文學好說,但是世界文學浩如煙海,老師列出的書單,即使你能買到、能看到,但是幾乎沒有人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這就需要快捷方便的讀本。」在如此龐大的受眾群面前,「世界文學名著連環畫」叢書應運而生。一般來說,外國文學作為一門課程,必讀作品字數不少於兩千萬。而「世界文學名著連環畫」的文字只八十多萬,而且畫幅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