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全球第一海底隧道,53公裡17年才建完,耗資1.1萬億深入海底240米
社會在發展,一項又一項的超級工程被人們徵服,而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挑戰大自然的腳步,比如說那些越蓋越高的樓,越修越長的公路都是見證了人們挑戰大自然的見證。當然這些是人們可以看到的,而有些卻是被人們所忽視的,就比如說隧道,這可以說是基建方面比較艱難的一項工程,只不過也在被人們一步步的攻克。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其中的一條修建非常艱辛,技術含量非常高的隧道,它就是位於日本的青函隧道。這條隧道連接的是日本青森地區和北海道函館地區,全場53.85公裡,其中23.3公裡位於海底,且不說它是一條海底隧道,單看陸地部分都比很多隧道要長。
整個隧道的海底部分建造在海底100米以下,最深的地方達到了240米,並且用了17年的時間,如此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條隧道當初在修建過程中是有多麼的難。據了解在1946年的時候,日本就開始為修建這條隧道做一些前期的工作了,可見政府對此非常的重視。
而從1971年的正式動工到1988年的開始運行整個過程耗資達到了70多億美元,這些費用對於日本來說是一筆巨款,而當時日本方面的預算是八億三千萬美元,最後的花費超出了12倍還多。
在修建這條道的過程當中有33名工人喪生,1300多人因此而傷殘。尤其是在1976年這裡發生了洪水,直接導致20多人死亡,工人們歷經五個月的時間才控制住了洪水,這一次水災就讓工程修建時間推遲了兩年,所以說不管是修建難度還是技術問題都是修建這條隧道的艱辛所在。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這麼難修日本為何還要去修呢?原因是這樣的。日本是一座島國,而想要促進頜地之間的發展必定要依靠交通。在二戰之後日本迫切的需要發展,而此時青森和北海道之間交通極為不便。他們只能靠海上交通,海峽之間經常會遇到颱風,這期間曾經有五艘輪渡翻船,造成1430人因此而死亡,所以說隧道修建的意義非常的大。
雖然修建這條隧道非常的難,但是最終沒有讓人失望,經過了17年曆盡種種艱辛,終於迎來了正式的運行。與此同時它緩解了交通的壓力,在各個方面都給兩地的民生注入了很大的動力。而基於這個基礎之上又修建了新幹線和全球最深的火車站。了解完這條隧道,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