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絳《我們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馬伊琍一度讀到哽咽
楊絳在書中說:女兒和爸爸是最好的「哥們」,我們仨在一起,總有無窮的趣味。是的,他們仨在一起,會玩鬧,會兩兩各成一派,爸爸和圓圓會反抗媽媽的愛整潔的習慣,媽媽和圓圓會笑爸爸是「色盲」,爸爸和媽媽又會給圓圓起各種各樣的外號。1966年8月,錢鍾書楊絳夫婦被批為「牛鬼蛇神」,圓圓那時屬「革命群眾」,但是她進門貼上大字報之後還是不忘記討好爸爸媽媽。
-
馬伊琍讀《我們仨》哭了,人生路上且行且珍惜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九十二歲時寫得一部回憶錄,她用平淡質樸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了她和錢鍾書、錢媛一家三口的六十多年的往事。楊絳先生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仨」中的另外兩個人錢鍾書和錢媛都已經相繼離世,只剩下一個已過耄耄之年的老人在一個人懷念我們仨。
-
楊絳《我們仨》發行超過百萬冊,這本書為何如此受歡迎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九十二高齡時寫的一本書,確切的說是一本家庭生活回憶錄。《我們仨》自2003年問世以來再版九次,發行量一百多萬冊,在2003年被評為「十大好書」第一名。為何在物慾橫流的今天,一個九十二歲的老人寫的一本回憶錄竟能如此受大眾喜歡呢?
-
楊絳:錢鍾書和錢瑗死後,一個萬裡長夢,讓我一個人,想念我們仨
楊絳先生寫的《我們仨》,記錄一家人在飄搖亂世中的點點滴滴,讀來樸實無華,卻又動人至深。《我們仨》是楊絳先生92歲時,在先後失去女兒和丈夫後所著。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哀而不傷、深厚而誠摯的感情,讓人十分觸動。
-
香港國際星小童星徐多多《我們仨》溫暖上線
主打溫情牌的綜藝《我們仨》昨天登錄江蘇衛視,這檔明星經營體驗類的慢綜藝,一經播出便迎來了眾多關注。香港國際星娛樂集團的小童星徐多多也驚喜加盟,在錄製中獲得了星媽星爸們的喜愛。據悉,《我們仨》已暖心上線。
-
最終一人思念我們仨
在他死後,楊絳曾經出版過一本叫做《我們仨》的書,回憶自己跟錢鍾書和兩人所生的獨女錢媛的點點滴滴,感動了無數讀者。《我們仨》,記錄的是楊絳先生一家在飄搖亂世中的點點滴滴,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還有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我們仨》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最深切綿長的思念。
-
《我們仨》最觸動人心的15句話,柴米油鹽磨不滅的愛情,真摯感人
起初有讀《我們仨》的欲望,完全是因為這個溫暖而飽含深意的名字。這本書講述楊絳老師一家三口的真人故事。沒有說教,沒講大道理,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只是行雲流水地講了一家三口這些年的生活。牛津留學、結婚生女、國家動蕩、上海淪陷、解放、……,經歷了不少苦難,不僅僅是他們的,更是那個年代人的。
-
《我們仨》:品讀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
其實她的一生著作頗多,文學造詣也很高,但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傳記《我們仨》一書。而這本書講述了這個單純溫馨的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作者楊絳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
-
楊絳《我們仨》:用一個人的思念,換三個人在長達萬裡的夢中重逢
《我們仨》是當代作家楊絳創作的散文集,走進《我們仨》,就走進了楊絳一家三口平淡溫馨的生活,在楊絳的筆下,錢鍾書和阿瑗就是那樣可愛,有趣的父女。讀楊絳的《我們仨》,你會看到一個乖巧聽話,體貼孝順父母的阿瑗;你也會看到溫柔細膩、一身才華的錢鍾書;你還會看到善良溫柔、賢惠寬容的楊絳;你更會看到一個溫暖有愛、其樂融融的三口之家。
-
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才是我們最想要的婚姻,《我們仨》令人淚目
楊絳的《我們仨》令人淚目1997年到1998年,楊絳先後經歷了愛女和丈夫的離世,在送走女兒後,楊絳對病榻上的錢鍾書說:「我要寫一個女兒,叫她陪著我。」於是錢鍾書病逝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絳先生出版了《我們仨》這本書,書中記述了一個三口之家63年的風雨坎坷和溫馨回憶。透過文字和照片我們確信錢鍾書和楊絳經營的那個小家就是美滿家庭該有的模樣。書中記錄的一些場景即使多次重讀,也仍能給人以溫暖和感動。
-
楊絳《我們仨》:所有的遇見,都是上天恩賜的姻緣,珍惜才會長久
對於楊絳的一生是否幸福,我是完全不懷疑的,她在《我們仨》裡寫出的句子,足以讓我們看出這是一個嫁給了愛情的女人,但是她令人羨慕的遠遠不止這一點,這個女人身上最令我感到佩服的,是她完全不憑著一時的激情和感性過日子。
-
楊絳《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值得細細品味,附手寫圖文
《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
楊絳《我們仨》: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不爭的心,讀來時淚流滿面
起初有讀《我們仨》的欲望,完全是因為這個溫暖而飽含深意的名字。這本書講述楊絳老師一家三口的真人故事。沒有說教,沒講大道理,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只是行雲流水地講了一家三口這些年的生活。看了《我們仨》,羨慕錢鍾書有一位賢惠的妻子,更有一位有才學的女兒。雖然一路也有不少坎坷,但好歹兩個人相互扶持著,帶著女兒,執手相伴到老。整本小說都非常溫馨,處處都是真摯的情意,這才是真正的治癒系。
-
《我們仨》:錢瑗,楊絳一生的傑作
實際上,就如楊絳在《我們仨》裡說,貧與病是相連的。除了錢鍾書每年生一場病外,錢瑗小學共六年,從未上足一個學期的課。雖然十個月後,病完全養好了,但是由於很多原因,錢瑗長大後,在老年,這種病又復發了。由右手食指轉到了腰椎,而且肺也有問題。
-
客棧是家,家是客棧——《我們仨》裡楊絳的心靈感受
「我們仨失散了」是《我們仨》裡面的第二部分,比較長也比較難懂。這一部分使用了大量的虛實結合的手法,寫的是錢瑗和錢鍾書的離世。同樣的,第二張也有著大量的夢境,包括所謂的古驛道或許也是虛幻的。開始的時候寫的是錢瑗、錢鍾書和楊絳先生的生活往事,在楊絳先生看來,自己是一個「無用的人」。
-
我們仨的畢業遊 | 在臺灣的8天7夜(一):行前準備最強攻略
我們仨的路線規劃主要是參考了「螞蜂窩」app上的遊記和攻略,然後在比較了大量的信息後,我們仨斷斷續續大約花了兩三個星期的時間才確定了我們的臺灣遊路線: 4.14 南京→上海→高雄 宿高雄一晚4.15-4.16 高雄→墾丁 宿墾丁兩晚4.17 墾丁→日月潭→清境農場 宿清境農場一晚4.18-4.20 清境農場
-
《我們仨》蜜孕小屋開音樂大爬梯 沙溢沈南組搖滾樂隊
由好看傳媒出品、斯利安獨家冠名的國內首檔星素互動孕期生活真人秀斯利安《我們仨》第七期將在今晚播出。該節目播出至今,已連續六期問鼎同時段綜藝收視率以及市場份額,實力不容小覷。由好看傳媒出品,斯利安獨家冠名、欖菊特約贊助、味動力乳酸菌戰略合作的《我們仨》將於今晚十點整準時登陸江蘇衛視、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千萬不要錯過哦!
-
楊絳:見到他之前我從未想過結婚,《我們仨》憶與錢鍾書相濡以沫
《我們仨》滿意的愛情並不很多,需要種種機遇,愛情本身就具有理想化色彩。楊絳和錢鍾書相敬如賓的愛情是為數不多的令人羨慕的滿意愛情。楊絳92歲高齡時提筆寫下《我們仨》,一個人回憶三個人的幸福,其中令人無比動容的是她和錢鍾書的愛情。楊絳回憶第一次見到錢鍾書時,他穿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兩人第二次見面時的一番對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後來通過信件往來兩個都墜入愛河,完婚後一同赴英國留學,在留學期間還成功孕有一女。
-
讀完這本書,平常生活多了3個不平常的感悟(《我們仨》書評)
讀到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文字風格上又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感到的是質樸清新,溫情含蓄。楊絳先生用散文的筆法,娓娓道來,讓我們仿佛在聽一位92歲的女學者,說著他們一家三口63年的家庭故事。《我們仨》讀起來一點也不艱澀,作者用質樸簡潔而又不乏沉重的語言,講述了他們仨坎坷悲愴的人生經歷,溫馨溫暖、相依為命的家庭生活。一、家庭生活裡的人雖然角色不同,卻是有趣味的情感共同體「相濡以沫」,在這個婚姻裡體現得淋漓盡致。錢鍾書先生寫過兩首不算難懂的古體詩,「纏綿悱惻好文章,粉戀香悽足斷腸。答報情痴無別物,心酸一把淚千行。」
-
再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方知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我們仨》這本書主要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寫得比較夢幻,若是對他們什麼都不了解的話,可能看起來會有種看不懂的感覺。主要講的是一家三口最後相依為命、彼此依靠的經歷,整個過程的描述非常的平淡,但是透過這些平淡的文字,帶給我們的就是深刻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