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鐵觀音秋茶進入集中採制期。近日記者走訪了安溪北線、南線的安溪鐵觀音主產區,由於天氣很好,大師、名匠等積極發揮作用,採用傳統製作工藝等因素,鐵觀音的品質有了較大提升,被譽為「五年來最好喝的秋茶」!
南北線主打傳統清香型鐵觀音
由於傳統手工藝的回歸,今年秋季,南北線產出的鐵觀音皆有「湯色金黃明亮、香氣張揚、音韻明顯、滋味醇厚」等特質。
眾所周知,根據海拔、氣候、發展先後等的差異,安溪產茶區分為「南線」和「北線」。一般以湖頭為分界,南線主要為西坪、虎邱、龍涓、蘆田等鄉鎮,北線主要是指感德、祥華、桃舟、金谷、魁鬥等地。由不同鄉鎮生產出的鐵觀音帶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國慶期間,記者分別走訪了北線和南線,了解到除了少量如黃金桂、金觀音等色種茶,製作成濃香型茶外,大多數鐵觀音以清香型為主,就目前看來,清香型鐵觀音受到市場普遍青睞。
茶葉熱銷,合作社向社員收購茶葉
位於祥華鄉新寨村的仙踏石茶葉專業合作社,因為多年堅持傳統製作工藝,積累了一批忠實的老客戶。合作社負責人詹偉清帶著記者參觀了仙踏石的做青廠房。詹偉清介紹,多年來仙踏石茶葉專業合作社一直堅持手工採茶、手工做茶,同時一直堅持製作傳統鐵觀音。「我們對茶青的要求很高,人工採摘時要採一模一樣(相對均勻)的茶葉,所以量不會太大。」
「要買秋茶的人很多,一直打電話,也有些人專門從外地趕過來購買。」 詹偉清說,這些客戶多為信賴仙踏石茶葉品質的老客戶,也有一些散客。在現場採購的廣東普寧潮汕茶業商會會長陳興都告訴記者,今年茶葉品質非常好,茶水柔和,口感飽滿,韻味足,他已經採購了1.5萬多公斤安溪鐵觀音。
感德鎮慶芸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慶雲談道:「今年大家上上下下都達成共識,堅決不生產壓制茶,崇尚回歸傳統,生產出的茶葉質量也比較好。」
大師名匠指導做好茶
茶農之間形成了一種互相交流做茶的良好風氣,安溪鐵觀音大師、名匠及安溪鐵觀音制茶工藝大師積極發揮作用。
這些天,在感德老固茶葉專業合作社,社員們每天一早就帶著新鮮採制的秋茶前來,對他們來說,合作社裡不僅可以收購茶葉,也是一個制茶技藝交流的平臺。合作社負責人、安溪鐵觀音制茶工藝大師陳兩固說,秋茶前,合作社專門開會討論怎樣做茶,之後讓社員們試做茶樣,再拿到合作社交流。「他們拿來的茶,在製作工藝上哪一關不好,哪一關做錯掉,我都會當場指導,讓他們馬上改過來,茶葉品質因此有明顯的提高。」
外國遊客品鑑鐵觀音
現在,市面上普遍認為傳統好茶=蘭花香+觀音韻+合理的發酵程度(茶湯金黃明亮,香氣高,滋味醇,音韻明,回甘好)。感德鎮鐵觀音研究會會長、安溪鐵觀音制茶榮譽大師陳清元說:「大師賽的舉辦給我們開了一個先例,我們該向誰看齊,該往哪兒走,都有了一個標準。茶農之間的交流也日益多了起來。」在多年探索的基礎上,圍繞傳統好茶,安溪已形成了一套新的、更富技術水平的製作規程。
8日,記者來到安溪鐵觀音大師李金登所在的虎邱香都茶葉專業合作社,來時正值晌午,曬青坪裡的工人正在晾曬著剛採摘下來的鮮葉。不大的一塊地方絡繹不絕有人來訪,只一會兒評審臺前便圍滿了茶客,他們互相交流、切磋著。
一名茶農正在曬青(張九強 攝)
在另一個傳統老茶區——西坪鎮,德峰茶葉專業合作社的基地裡,採制秋茶也是一片熱鬧景象。茶山上社員們正在對茶園裡土地最肥沃,茶青質量最好的鐵觀音進行分批採摘,為製作提供好原料。隨後記者來到合作社的制茶廠房,只見制茶老師傅正在嫻熟地趕製基地送來的茶青,一旁年輕後輩也跟著老師傅耐心地學習傳統制茶工藝。德峰茶葉專業合作社社員王珠明說:「今年合作社做茶首先是分工明確;其次年輕人當中的制茶能手都集中起來,由老茶師現場指導,製作傳統好茶。」
祥華仙踏石茶葉專業合作社的茶葉初制是由安溪鐵觀音名匠詹玉炎進行指導的。記者看到,仙踏石合作社置於晾青架上的茶青的厚度比別處多了一倍。據詹玉炎介紹,晾青厚度加厚,這樣做是為了保水。詹玉炎運用自己做茶過程中積累而來的經驗指導茶農。名匠的影響力不容小覷,秋茶採制期間,不少茶農都會前來觀摩詹玉炎做茶,學習交流鐵觀音製作技藝。合作社社員之間也常有合作與聯合,通過技術交流、優勢互補、技術引進等提高茶葉初制水平。
秋茶採制期間,迎來五年來最好天氣
地理位置不同,各鄉鎮秋茶進入集中採制的時間也不同。如感德鎮在9月30日便進入到了集中採制期,而祥華則比感德稍晚些,到10月5日才開始秋茶採制。採制期內晴好的天氣也讓茶農生產出好茶的信心倍增。
都說寒露節氣的前後三天是鐵觀音秋茶的黃金時間,在安溪當地,人們稱之為「茶王時間」。若是寒露前後天氣好,那麼就很有可能誕生出「茶王」。
茶農在茶山採摘秋茶,今年秋茶的採制期延長了
今年的天氣很好。據介紹,茶樹生長中後期即9月份,安溪以晴熱天氣為主,氣溫異常偏高、降水顯著偏少、日照顯著偏多。入秋以來,安溪縣天氣秋高氣爽,這也是近五年來難得適合秋茶採摘製作的好天氣。除10月9日局部陣雨外,採制期內天氣以少雨為主,沒有明顯降水過程。相比去年颱風打亂採收,今年的天氣可算是為秋茶的採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今年秋茶的採制期延長了,這也得益於幾個方面原因。據介紹,採制期間天氣狀況良好,茶農均根據天氣情況制定分期分批採制計劃,採制期較去年秋茶延長5天左右。虎邱等地實行伏季休茶,即夏、暑茶基本不採。茶樹長勢健壯,不少茶農在安溪縣委、縣政府強力推進壓茶機整治的形勢下,通過精緻化修剪、肥水調節、適當嫩採,以延長採制期。專業化分工拓展至茶葉包揉環節,虎邱鎮高建發茶莊園、龍涓內灶茶葉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為解決茶葉包揉勞力問題,特地提前聘請永春縣乃至外地的茶葉包揉工或者專業分隊。「以往使用壓茶機時秋茶集中採制期在8天左右,如今回歸傳統做法、手工制茶,集中做茶的時間延長到13天。」陳清元說。
質量提高推動茶葉熱銷
今年秋茶品質明顯提升,市場回暖,價格也提升了。
記者從安溪縣茶都交易市場獲悉,9月20日,秋茶開始上市交易,今年秋茶毛茶價格比去年同期增長46%,均價已接近2005年以來歷史同期較高水平。小袋茶、高檔茶也將重新出現在消費者眼中,成為新趨勢。
茶旅遊等多元化業態興起
茶好不怕路途遠。茶葉品質不斷提高,許多外地茶商也聞香而來。來自山西的客商曹文飛為買到地道安溪鐵觀音,幾年來每到茶季必訪茶鄉。他對回歸傳統的做法表示讚許,「我本身非常喜歡鐵觀音,在我跑過的許多茶區中,安溪鐵觀音制茶工藝是所有茶類裡面最複雜的。鐵觀音製作回歸傳統,價格提升客戶能接受,因此好茶是一定有市場的。」
這幾日,在感德慶芸茶葉專業合作,每天門口都要排起長龍,好一派熱鬧的景象。聞一聞、看一看,資深的茶人幾秒鐘便可以粗略地辨別出一袋茶葉的質量。茶農帶著自家的茶葉,登記、取牌、審查、稱量、檢驗……經過一系列的程序定茶葉價格。
從慶芸、老固、內灶等合作社收購茶葉的情況看,毛茶收購起始價均比去年上升10元左右。去年秋茶,慶芸茶葉收購起始價為每斤30元,今年上漲到每斤40元。「今年秋茶價格提升了1/3。」慶芸合作社負責人陳慶雲說。從各類市場主體銷售情況看,一般茶農基本能夠實現日產日銷。各個專業大戶和合作社內的茶葉銷路總體通暢,對茶市持樂觀態度。
「生態茶」、「基地茶」、「莊園茶」、「合作社茶」、「有身份證的茶」等各類以基地建設為依託,以質量管控為核心的產業組織形式,迎來更多發展空間,茶葉雖價位相對較高,但銷路更為順暢,繼續成為今秋安溪茶市的「藍籌板塊」。龍涓內灶茶葉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已接到山東一個客戶2.5萬公斤的訂單;出口以每月6噸的規模持續進行。龍涓舉源毛茶批發價保持在100元以上,龍涓南崎等產茶名村毛茶批發價保持在150元以上。
與此同時,「茶莊園+旅遊」的茶產業發展新模式形勢大好,「十一」長假期間安溪縣茶莊園旅遊火熱。位於安溪尚卿鄉的國心綠谷生態茶莊園以打造「國家AAA級生態茶莊園旅遊景區」為目標,建設成四季有花、三季有果、鳥語花香,冬夏成蔭、交通便利的有機生態旅遊茶莊園旅遊景區。莊園整合茶葉生產加工、觀光旅遊、度假休閒、特色農產等複合型業態,全面形成綠色互動經濟,成為安溪縣生態旅遊景觀的一大亮點。「十一」長假期間,國心綠谷景區遊客絡繹不絕,莊園平均每日遊客到訪量達到300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