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不進廟,倆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獨坐莫憑欄!

2021-01-09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凌洲業話,ID:lingzhouyehua】

有時候打開網頁看到一些留言和評論,心裡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有些雖然到不了網絡暴力的地步,但心裡多少有些不舒服。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這麼一句話,叫:一人不進廟,倆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獨坐莫憑欄。這是句老話,也是俗話。俗、不是庸俗之俗,而是通俗之俗,它不像經史子集、詩詞歌賦那樣深奧,還得需要有人來授業解惑,很直觀、很易懂,一聽一看就明白是什麼意思。這類的俗語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和一定的道理。但是有些時候我們在照聽照做的同時,還總想問一句「為什麼」。所以今兒咱不聊網絡暴力,聊聊為什麼會有這句話吧。

一人不進廟

我國的很多寺廟都是建在山上的,幾乎到了逢山必有廟的地步,有些山上未必有人家兒,這樣的廟最好別一個人進。這與古代的治安狀況有直接關係,古代通訊落後、監管不力,荒山野嶺常有強人出沒,這些廟宇便是他們很好的棲身之所。有的住在廟裡,僧道們惹不起、敢怒不敢言,任由他們胡作非為;有的乾脆把出家人趕出去,強佔寺廟作為「大本營」;甚至偽裝成出家人,表面吃齋念佛,背地裡作案也有可能;還有些是違了法的罪犯,出家只是為了逃脫責罰。舉個例子:我們都熟悉《水滸傳》,魯達不就是打死鎮關西之後、為「逃難」才出家的嗎?法號智深。當然魯智深不是壞人,咱就說這意思。古代的行路之人到寺廟借宿是很常見的,但是如果碰到這樣的荒野孤廟,還是不進的好,因為難保裡面沒有壞人,再隨身帶著現金或值錢的東西,臨時起意、圖財害命的事兒還真保不齊。身邊兒沒個伴兒,被害了沒人知道,連逃跑送信兒的機會都沒有。所以過去的人要是去比較偏僻的廟宇燒香還願,大戶人家會帶隨從,平常百姓也多會結伴而行,趕路錯過宿頭的人,還有「寧睡墳地、不睡荒廟」之說。您要不信,隨便找本兒過去的小說兒,或是聽聽評書,哪怕是古裝劇,幾乎都有到廟裡借宿或避雨的情節,一旦進廟,多半出事兒。

倆人不看井

說的是兩人同行,其中一人避免往井邊兒站,尤其是背對同伴;當然也包括河邊兒、山崖邊兒等等,總之是危險的地方。這好像源自於一個古代科考故事:說有兩個人是同鄉,同年中舉,而且倆人的才學都差不多。大比之年相約一起去京城趕考。路上,一人口渴、但找不到人家討水,突然發現路邊有口井,就趴在井沿兒舀水喝。另一個人見狀起了殺心,從後面把他推入井中淹死了,還拿走了他的盤纏和乾糧,這樣不僅有了錢,有了食物,還少了一個競爭對手,一舉三得。回鄉之後跟人說,他的同伴失足落水淹死了,反正沒人知道。於是落下這麼句話: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抬樹

如果是兩個人抬樹,一前一後沒什麼爭議,如果是三個人呢?剩下一個人只能在中間,但他在中間可以不出力,於是就會產生誰在中間的矛盾;即便中間的人出力,也難免偏向的嫌疑,因為他可以選擇向前傾一些、或向後傾些,去幫助其中一個人。這個有點兒像那個動畫片《三個和尚》: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說到底是個如何團結協作的問題。

獨坐莫憑欄

憑欄指的是高處的欄杆,所謂憑欄遠眺。因為一個人在這種地方獨處,很容易產生傷感情緒,一旦有什麼不好的「衝動」,哪怕沒有這種衝動,也保不準欄杆不結實發生意外,連施救的人也沒有,所以一個人的時候、尤其是不開心的時候,不要到高處或河邊的欄杆旁待著。好像這句話也牽扯到一個故事,與看井的故事不同的是:那個是文,這個是武。說有個武林高手,每天都會到一座僻靜的山頂去練武,練完了之後必到山頂涼亭憑欄休息,已成多年習慣。這位高手有個同行,一直嫉妒他的武功比自己高,卻不想著勤奮努力去超越對手,而是起了歹意。他趁沒人的時候,偷偷把欄杆鋸開、僅連接一點點。結果那位高手毫無防備,靠斷了欄杆掉下山崖摔死了。

其實很多古語、俗語都是在說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是長久以來人們生活經驗的積累和歸納,以上四句話總結起來可以用一句話代替「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關於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的問題人們爭論了很多年,其實這並不能一概而論。我們相信,世上還是好人多,但也絕對無法否認存在天生的惡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們雖不敢自稱君子、自誇其德,卻該自食其力、不存半點害人之心;可是,我們也不能黑白不明、善惡不分,做個任人欺辱、戲耍、甚至宰割的「傻子」。人活一生,要與無數的人相處,無法選擇只與你喜歡的人接觸,更無法保證所有的人都喜歡你。可有時候我們沒必要去逢迎什麼,也沒必要去證明什麼,生命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日子不是過給別人看的。雖不能絕對的任性、我行我素、完全致他人於不顧,但也沒必要奢求所有人都喜歡你,為愛你之人而活、為懂你之人而樂。同時,我們不能只知道一味的索取,也要學會分享和付出,所謂聰明不可用盡、便宜不可佔盡,力不可使盡、福不可獨享。人生的哲學無處不在,聽懂了、看透了、明了了、心就寬了。

相關焦點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點評:以前的廟裡都有一些較貴重的器皿的,一個人進去有偷東西的嫌疑,所以說「一人不進廟」。 兩個人一起看井,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推下去的,所以說「二人不看井」。
  • 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仨人不上樹,獨坐莫憑欄,都是啥意思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和小夥伴一起出去玩,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進水涵道,滾滾的河水打著漩渦進入裡面,很是壯觀,小時候不知道怎麼稱呼這個東西,就說這是一口大井,然後回到家裡把這事兒告訴了媽媽,沒想到媽媽聽了很是害怕,說不許我在去那裡玩,因為她覺得那井邊太危險,並且還跟我講了這樣一句老話,就是「一人不進廟,
  • 農村總有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一人不進廟這裡有個地方,容易讓人誤解,特別說明。這句話裡說的是廟,不是寺。寺是弘揚佛法,供養佛祖菩薩的地方,都是充滿強大的正氣陽氣,一個人去沒有問題。廟就不一樣,如關帝廟、土地廟、財神廟、娘娘廟。很多廟有自己獨特的屬性,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主神,有可能會惹上麻煩。所以,一人不入廟。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寺廟是祭祀供奉的地方,裡面有很多貴重的器皿,一個人進去,如果裡面丟了東西,那就說不清楚了,所以是「一人不進廟」。倆人一起看井,如果一個人失足落水,那會被誤認為另一個推下去的,所以說「二人不看井」。抬樹也說是抱樹,三個人一起抬,那其中一個人就有偷懶的嫌疑,所以「三人不抬樹」。「獨坐莫憑欄」,一個人在高處,很容易傷春悲秋,容易想不開。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是什麼意思?
    一人不進廟一人不進廟人們對廟和道觀洞穴之類的東西比較敏感,這些通常都是鬼神所居住的和常光顧的地方,一個人進去尤其的沒有和尚的破廟,就會心生膽怯,害怕有什麼東西附在自己身上,所以說「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兩人不看井古人常說二人不看井,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推下去的。但這是古代,在現代社會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別是是將人推下去,就是水井都很少見,除非是在一些鄉下野村還有水井。再者說,現在科技探頭這麼發達,不會存在這樣的事情。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還有一句,職場人要看
    古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什麼意思呢?一人不進廟:不進廟,「廟」說的是古廟,既然是古廟,有歷史,廟中也應該有些珍貴的器物,如果是你一人進了古廟,萬一廟中有器物損毀或遺失,那你就趕上了——嫌疑大,不好說清楚。二人不看井:兩人去看井,一個人說,你看看井裡有什麼?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所以,老祖宗的處世哲學,確實值得我們學習,深思,比如,還有一句格言:「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這是什麼意思呢?一人不進廟這裡是有個典故的,意思是說,如果你一個人住進寺廟,你很難防備寺廟的人為了你身上的錢財把你殺人滅口,或者如果你一個人進了寺廟,這個時候寺廟裡說,丟了東西,那麼你就有口難辨了。所以意思就是我們要小心謹慎,防人之心不可無,唐朝有這樣的故事!
  •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古往今來,不少英雄豪傑死於小人之手,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人君子做事光明磊落,而小人陰險毒辣,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寧可得罪十個君子,也不得罪半個小人,正如範仲淹所說的,人的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於小人之手,是古人所不齒的,枉費了一世英名。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幾個意思?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是何意?
    而所謂的「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雖然乍一看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這其中的深層含義,都有哪些呢?一人不進廟這句話字面意思是說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隨意進到廟裡去。因此,為了不打擾寺裡人的休息,同時也為了安全,就不要在寺廟周圍晃蕩了。二人不看井正所謂,人心隔肚皮,兩個人一同看井,若其中一人心懷鬼胎,便會很容易把身邊人推下井去。這句話意在告誡我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 俗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觀井,三人不抬樹,啥意思?說透了人性
    文/加貝俗語:一人不進廟, 兩人不觀井, 三人不抬樹,啥意思?說透了人性關於人身安全的討論,在歷史的長河中從未停歇。試想一個人一身抱負,但是偏偏天公不作美,年紀輕輕便駕鶴西歸,留下許多遺憾。今天小編便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安全問題。古時有一句俗語,是說一個人不進廟,兩個人不觀井,三個人不抬樹。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不知道也沒關係,今天便由我來向您做出詳盡的解釋。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什麼意思?都是道理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什麼意思?都是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國歷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中文的魅力連外國人都非常的喜愛。而其中的每一句諺語、歇後語、成語都是有不少的教育意義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個「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後面其實還有更深刻的一句
    文/醉佳人歷史短視頻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後面其實還有更深刻的一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歷朝歷代基本都有著燦爛的古代文化,幾千年下來,通過典籍,古代文獻,以及口口相傳等途徑流傳到現代的古人思想更是多的數不勝數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
    一個人的時候要「慎獨」,兩人之間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三個人之間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上面這些都是古代的文人儒士提出來的一些觀點,在民間則還有這樣一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又是什麼意思呢?一人不進廟,說的是自己在單獨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進入寺廟這樣的地方,尤其是在夜晚。
  • 為什麼古語有: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的說法
    古人云: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人不進廟:就是說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進寺廟。二人不看井: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人推下去的,為了避免這種誤會,就有了這種說法。三人不抱樹:三個人一起抱樹,就跟三個和尚沒水喝一個道理,都有偷懶的嫌疑。
  • 心理學家: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對於他說的道理深有感觸,也覺得平白如話卻意味無窮。這個深刻的名言,蘊含著我們人性的惰性,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做了很多難以原諒的錯事。
  •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以前的廟裡都有較貴重的器皿,一個人進去,有偷東西的嫌疑,所以說「一人不進廟」。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很有道理!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很有道理!中華民族這麼多年的歷史流傳下來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文人表達自己感慨的時候會說的比較文雅,經常會流傳下來名人名言或者詩詞歌賦等。但是普通人就沒有這麼文雅了,因為封建社會時期大部分人都沒有讀過書,連字都不認識,就更不用說出口成章了。因此現在社會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俗語就是這些普通人總結出來的,沒有文雅的辭藻,全部都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多聽一些俗語會對我們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也是一個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01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點評:以前的廟裡都有一些較貴重的器皿的,一個人進去有偷東西的嫌疑,所以說「一人不進廟」。兩個人一起看井,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推下去的,所以說「二人不看井」。抱樹其實指的是抬樹,三個人一起抬樹,有一人會有偷懶的嫌疑,所以說「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是因為一個人獨坐的時候,容易想到一些悲傷的事情,坐在高處,也容易想不開。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 農村老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啥意思?
    生活在農村,經常老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都是為了提醒世人: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一,一人不進廟。那為什麼古人說「一人不進廟」呢?我們看古裝電視劇,古人在出門的時候,尤其在荒郊野外,經常有住廟的習慣。因為住廟比較方便,廟一般都在荒郊野外,尤其是寺廟,很多都在深山老林裡,在那種地方,要想找個旅館,就很難了。但有時候走路趕到那裡了,又天色已晚,沒辦法,就得住廟。
  • 老祖宗道:「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後面還有兩句,可以救命
    第一句話就是:一人不進廟。一人與進廟有什麼關係呢?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原來啊,這是與古代的治安有關。因為古時候的交通不便,住宿也不方便,一般的客棧也是在繁華的地方。古代去哪兒都是不太方便,有時候會因為趕路的原因而不得將就一下,有時候風餐露宿也是常有的事。於是他們就會到一些寺廟裡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