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環首都經濟圈將建經濟特區 政策優勢超深圳

2020-12-15 騰訊網

新華網石家莊11月12日電 (記者王民)在11日舉行的「河北省環首都經濟圈規劃編制座談會」上,河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趙勇表示,河北省建設環首都經濟圈,將在環繞著北京1000公裡、2.7萬平方公裡、13個縣市區範圍內,建成政策上比當年深圳更優惠的經濟特區,具體是重點規劃打造五個帶,最終把環首都經濟圈建成發展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創新高地和綠色生活高地。

據趙勇介紹,這五個帶分別是環境優美、適宜人居、適宜創業的現代化城市帶,高技術、高附加值、特色鮮明的產業帶,城鄉一體化示範帶,養老、健康休閒度假旅遊帶,風光秀麗的生態帶。

在城市帶規劃上,河北省將建設三個百萬人口新城,香河、三河、大廠整合建設京東新城,在涿州市周邊建設京南新城,懷來縣整合周邊建設京北新城。此外,還要建設七個30萬人口以上規模的中等城市。十個城市圍繞著北京形成封閉圈,計劃用五年時間,使人口規模聚集到三百萬人以上。

在產業帶規劃上,將結合沿海地區和首都的產業轉移,充分利用首都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首都產業功能的分解,建設高端產業帶。具體將建設四區六基地:高層次人才創業園區、科技成果孵化園區、新興產業示範園區、現代物流園區以及環首都養老基地、健身基地、休閒度假基地、觀光旅遊基地、有機蔬菜基地、宜居生活基地。

城鄉一體化示範帶規劃將是包括城市和鄉村在內的全區域規劃。這個區域裡面,將城市周邊10公裡、縣城周邊5公裡以內全部納入到城市居民範疇,在城市周邊10公裡、縣城周邊5公裡以外範圍內,對農村民居實施大規模改造,建設若干個中心村,三到五年讓農民基本住上新房子,過上與城裡人生活品質相同的生活。

養老、健康休閒度假旅遊帶以體驗式旅遊為主,將打造環首都經濟圈新的休閒模式、養老模式和旅遊業態,吸引首都人民來這裡養老、休閒、旅遊。

在打造風光秀麗的生態帶過程中,環首都13個縣原則上將減少糧食播種面積,減少的糧食產量要由其他地方通過增加單產來解決。大規模植樹造林,發展園藝,增加碳匯。同時,在13個縣治理大氣和水環境質量,堅決淘汰轉移高能耗、高汙染企業,形成高水準的生態圈。

相關焦點

  • 「環首都經濟圈」升溫 「貧困帶」變「經濟特區」
    此前被稱為「環京津貧困帶」的河北部分縣市,一夜之間華麗轉身,成為「經濟特區」。北京市政府官員快速回應,稱北京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規劃裡,「首都圈」經濟建設佔比很大。「不光是河北省的任務,也是北京的責任,是北京和河北共同的工作。」,並規劃將向河北延伸1100公裡輕軌。10日,河北省常務副省長趙勇公開表示,雙方已建立高層面定期溝通機制,環首都地區2-3年內有望與北京實現「同城化」。
  • 河北4市13縣電話區號年底成010 環首都經濟圈浮出,一體化逐步推進
    、常務副省長趙勇:「從今年年底開始,河北的廊坊、保定、承德、張家口等4市13個縣電話區號將全部變成010,這將是河北省打造環首都經濟圈發展戰略的第一步。」河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趙勇接受《國際金融報》獨家專訪時透露,昨日上午,河北省政府與北京市政府達成了共同建設環首都經濟圈的一攬子協議,京冀正式聯手打造環首都經濟圈。環首都經濟圈浮出水面        根據京冀政府達成的共識,雙方將用3到5年時間,實現打造環首都經濟圈目標。
  • 河北將建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帶
    河北將建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帶 2015-10-26 19:49:1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河北近日召開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帶建設規劃編制會議。
  • 中國能建發力環渤海灣經濟圈
    日前,國務院公布了《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相關方案也將在近期上報國務院。隨著工程提上建設日程,環渤海灣地區的新一輪發展也將拉開序幕。  環渤海灣地區也稱環渤海經濟圈,以京津冀、遼東半島及山東半島為核心,同時輻射周邊廣大區域,是京津的海上門戶和華北海運樞紐,也是振興東北的重要引擎和未來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之一。作為我國電力和能源建設的「國家隊」,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能建」)有責任有義務也有實力為環渤海灣地區的全面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 首都經濟圈總體布局 政協委員:頂層設計是重點
    據記者了解,國家發改委已經初步草擬了首都經濟圈總體布局,即「兩核三軸一帶三重點」,而環首都經濟圈或以北京為中心由津冀「8+2」個地區組成,包括河北省的石家莊、廊坊、承德、張家口、保定、邯鄲、邢臺、唐山和天津的薊縣、寶坻。
  • 發改委布局首都經濟圈 多地爭副中心恐一廂情願
    記者在地方調研採訪發現,雖然國家層面的首都經濟圈規劃尚未出臺,但是河北多地熱情高漲,為在首都經濟圈建設中謀得有利位置,多個城市已經出臺各自環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有些城市已經展開了產業對接。專家表示,首都經濟圈區域開發的過程也是資源重新整合、配置的過程,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 親歷千年大計:從環首都經濟圈到河北雄安新區
    從河北省環首都辦、首都經濟圈規劃辦到京津冀協同辦、創新發展示範區籌備辦,再到雄安新區的宣布設立、規劃建設,他經歷了全過程,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親歷者和建設者。8年來,他勤奮工作、夙夜在公,組織安排各類會議活動近5000次,研究辦理各類文件近6萬份,均高質量、高效率完成。
  • 北京地鐵向河北延伸方案完成 將上報國務院(圖)
    又提出,要構築環首都新型城市群,以三河、香河、大廠為基礎,建設京東新城,以涿州市為基礎,建設京南新城,以懷來縣、涿鹿縣為基礎,建設京北新城的城市規劃。  繼而有消息稱,北京地鐵向河北延伸的規劃方案目前已經完成,將上報國務院。  地鐵修建的議程提出,無疑將極大地強化京津冀深層次合作,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進一步標誌著以京津為主涵蓋河北部分地區的「首都圈」即將形成。
  • 河北一「黑馬」縣,位於首都經濟圈的黃金板塊,有望「撤縣設市」
    在河北境內,就有很多「黑馬」縣市,這些區域因為緊鄰北京、天津,得到了很多資源的投入,也有著其它市區所沒有的發展優勢,香河縣就是河北的一個「黑馬」縣。香河縣隸屬於河北廊坊市,廊坊市近幾年的發展大家也是有目共睹,這裡處於北京、天津、保定等城市的包圍之中,也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地區。
  • 渤海將託起環渤海經濟圈未來繁榮
    人民網青島6月16日電(宋學春 李明春)近日,由河北省委辦公廳、河北省社科院、秦皇島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建設黃金海岸新區 打造戰略增長極研討會」在秦皇島召開,這一舉動再次引起人們對渤海沿岸各新經濟區建設的高度關注。
  • 首都經濟圈將解商業地產風險
    仲量聯行最新公布的白皮書《首都經濟圈合作深化,地產機遇何在?》
  • 環渤海經濟圈概述
    環渤海地區是我國北方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屬於東北、西北、華北的接合部,改革開放以來,環渤海已經形成了發達便捷的交通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技教育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密集的骨幹城市群等五大優勢。這些優勢同時集中地表現為環渤海地區加強東北亞地區國際開發合作的獨特優勢。據統計資料顯示,其經濟總量相當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 45.3%,比珠三角經濟圈低 10%。
  • 環首都貧困帶:一條馬路相連 界碑內外兩重天
    第1頁:一界之隔,窮富雲泥 第2頁:博弈生態補償 第3頁: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尷尬然而,北京一方的富庶優越與河北一方的愁苦與困窘,卻不是邁過作為界限區隔的那座小橋、那道田埂、那塊界石、那副橫杆就能改變的。  2005年8月17日,亞洲開發銀行資助的一份調查報告首次提出「環京津貧困帶」的概念:在國際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周圍,環繞著河北的3798個貧困村、32個貧困縣,年均收入不足625元的272.6萬貧困人口。
  • 河北天津機場將分流首都機場部分航班
    面臨容量飽和之困的首都機場將航班分流至石家莊機場、天津機場已形成共識,具體的分流方案即將制定。據消息人士表示,從 2013年冬春航季開始首都機場新增航班將進行優化,部分航班引導分流至冀、津機場。「河北的經濟升級關鍵在推動經濟轉型,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創新的活力疊加起來,形成新的發展動力,使質量和效益、就業和收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均有新的明顯提升。」
  • 環首都貧困帶:北京依然在孤獨地繁榮著
    然而,北京一方的富庶優越與河北一方的愁苦與困窘,卻不是邁過作為界限區隔的那座小橋、那道田埂、那塊界石、那副橫杆就能改變的。2005年8月17日,亞洲開發銀行資助的一份調查報告首次提出「環京津貧困帶」的概念:在國際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周圍,環繞著河北的3798個貧困村、32個貧困縣,年均收入不足625元的272.6萬貧困人口。
  • 深圳經濟特區40年稅收規模不斷擴大
    深圳特區建立40年來,稅收整體增長3.1萬倍,創業密度保持全國第一,出口規模連續27年居國內城市之首。從經濟特區到先行示範區,深圳正不斷創造奇蹟。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鋰離子電池領域領軍企業,總裁王威告訴記者,「從研發投入到科技成果轉化,深圳稅收扶持讓企業如魚得水。」欣旺達近3年累計享受稅收減免3.48億元,每年平均可享受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減免稅款約7200萬元、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4400萬元。在稅收支持下,欣旺達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將鋰離子電池產業從深圳輻射到蘭溪、惠州、南京等地。
  • 號稱「西部深圳」中國第六大經濟特區、中國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
    一提到經濟特區大部分都知道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四個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百廢待興,深圳作為最早提出來的特區,四十年間經濟確定了巨大飛躍,從一個只有幾百人落後的小漁村一躍而成為擁有千萬人口特大城市,深圳經濟僅次於上海、北京位居全國第三,深圳人均GDP排名全國第一。
  • 泰國唯一國家級經濟特區,芭提雅將比肩中國「深圳經濟特區」
    芭提雅由此被劃為泰國的經濟特區,得以迅速發展壯大,一舉成名。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簡稱EEC),是指泰國在東部沿海的北柳府、春武裡 (芭提雅所在地) 和羅勇 (芭提雅烏塔堡機場所在地) 三府設立經濟區,通過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實行一系列重大投資優惠政策,升級泰國經濟4.0計劃。
  • 「2020世界經濟特區(深圳)論壇」在深大召開
    ,上海市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建,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以環,廣東省省政府參事陳鴻宇,廣東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王珺教授,原深圳市副市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唐傑教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王利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城市和綠色發展分社社長任文武,深圳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金海,深圳市社會科學院(社科聯)黨組書記、院長(主席)吳定海,深圳大學黨委副書記範志剛,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