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是不是都開始重視健康了?
前段時間,許久未見的高曉松因為暴瘦上了熱搜,仔細一看,原來是他曬近照,並且自曝:「26天減重26斤,完成第一階段75kg以下的小目標。」
一天瘦一斤,瘦到大肚腩沒了,臉上的贅肉也少了,臉的輪廓清晰了很多,跟之前相比,確實變化了很多,著實驚呆不少人。
這讓我想起,黃磊老師曾經也在社交平臺上說過:「2020年初立下的跑步1000公裡的小目標,提前完成了!」
其實黃老師早在去年就開始堅持跑步了,在錄製綜藝時,嘉賓都還沒有起床,他就去跑步鍛鍊了,每天雷打不動,跑得汗流浹背才回去。
當然效果也很不錯,一年多瘦了十幾斤,人變得有精神多了,「油膩大叔」的形象也不攻自破。
他通過跑步保持身體健康的原因也簡單—中年危機,他說自己「「身體越來越差,偶爾想打個籃球、跑個步,卻發現使不上勁,跑都跑不動。」
而宋丹丹老師在旁邊接了一句「孩子們都小」,想起來黃老師46歲時有了三胎,現在三個孩子都還那麼小,他的身體卻不大好了,可能也是為了能陪伴孩子久一點,開始了鍛鍊。
人到中年,保持身體健康,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家人。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像他們這樣的中年人。
年輕時身材還能保持在正常水平線,但隨著年齡增長,生活工作壓力大,在飲食方面不注意,又不愛運動,慢慢的有了肚腩、雙下巴,成了「油膩大叔」,又俗稱「中年發福」。
實際上,無論男女,中年發福都是個大問題,一項調查統計表明,女性最容易發胖的年齡是38歲,35~40歲是發胖的高峰期;男性則推遲6年,44歲最容易發胖,40~45歲是發胖的高峰期。
但發福卻並非真的是「福」,而是中年健康危機的體現,超重和肥胖的人群多數存在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等疾病,進而誘發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
甚至有人因為肥胖去世的,美國一位知名女星簡·加洛韋·海茨就因為肥胖引發的心臟衰竭去世。
越來越多的人因為肥胖而離開,因此肥胖也是不能忽略的,嚴重肥胖症使我們預期壽命減少5~20年,肥胖症及所帶來的其它相關併發症已經嚴重威脅到我們的身體健康。
而很多「中年發福」的人正是家庭的頂梁柱,如果身體垮了,後果可想而知,整個家庭都會受到波及。
其實肥胖不僅影響健康,還會影響投保,因為肥胖人群的健康風險是非常大的,一旦和身體健康扯上關係,買保險這件原本很簡單的事,就可能變得複雜起來。
保險並不是想買就能買的,很多人沒有任何疾病,但唯獨體重不達標,也會導致想買的保險買不了。
曾經認識一位李先生,是做生意的,平時經常有應酬,他的太太擔心他的身體將來會出現問題,就想給他買一份重疾保險。
但是在辦理手續的時候,業務員發現李先生的體重超標了,於是向公司如實告知了情況,公司立馬下發體檢通知書,在體檢過程中發現,由於體重超標導致李先生的血壓比常人高很多,最後被拒保了。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保險公司是如何定義「胖子」的?目前市場上通用的衡量胖瘦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體脂率,另一種是BMI體質指數。
在許多保險合同的健康告知中,就有一條是專門詢問BMI值的,不同的保險公司對肥胖BMI的規定略有不同,一般BMI在26~32之間都有可能被保險公司定義為「肥胖」。
如果只是體重超標,核保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通常保險公司會要求加費承保,具體加費比例,因保險公司而異。
而極重度肥胖或者肥胖伴有嚴重並發病症,保險公司通常會做延期承保或者拒保處理,比如被保者已經到了嚴重肥胖(BMI>32)的程度,就很可能會被拒保。
如果已經超重了,該怎麼選擇保險呢?其中意外險基本上是不需要健康告知的,所以即使體重超重了也可以放心購買,醫療險對體重是否超標沒有太大限制。
但是重疾險和壽險對於體重的審核會比較嚴,有的會根據BMI的範圍確定保費,BMI≥23時,增加保費也可以購買;只有當BMI>30了才拒保。
有的會對BMI大於某個值的人群進行詢問,如果沒有相關疾病的話仍然可以通過核保,再有就是直接拒保了。
所以其實不同產品的限制不同,如果真的已經超重了,又想購買保險的話,建議大家可以在了解各款產品的健康告知條款之後,結合自身情況,再選擇購買符合條件的產品,也是可以的。
還有一個傳統但也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減肥,如果實在是買不了,那就乖乖的減肥,等體重達到標準再買,對身體健康也好。
總的來說肥胖人群買保險並不太難,只要健康沒有太大問題,即使體重超標了,大家還是可以通過「減肥後再投保」的方式,來為自己配置合適的保險。
其實講了這麼多,也是想告訴大家健康的重要性,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買保險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