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馬上就要收穫,掌握6點種植技術,種出來的荸薺個大、味道甜

2020-12-24 騰訊網

提要:荸薺即將收穫,清楚這6點種植技術,種出來的荸薺品質佳

馬上就要到荸薺陸續上市的季節了,喜歡吃荸薺的朋友應該已經滿心期待了吧。荸薺也叫做馬蹄,是一種清甜爽口的水生果品。這裡科學興農就針對荸薺的種植問題做一下講解。

什麼是荸薺?

荸薺屬於莎草科植物,屬於淺水多年生植物。荸薺莖稈直立成管狀,莖稈內部中空,會開有穗狀花序。地下生長有匍匐根狀莖,在根莖的頂端會生長有球型莖塊,莖塊重量在10到20克左右,也就是我們吃的荸薺果,荸薺的的頂端會生長有一個一公分左右的主芽,周圍還會有側芽生長。每年的5到10月份是荸薺的花果期,秋冬季荸薺陸續成熟。

荸薺生長習性如何?

清楚荸薺的生長習性,對我們種植好荸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荸薺的原產地在我國,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有大量種植。荸薺喜歡溫暖溼潤的生長環境,一般多生長在沼澤、水田當中。不耐乾旱和嚴寒,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在25度到30度左右。土壤需要疏鬆肥沃,避免土壤過于堅硬影響荸薺球莖的正常生長。荸薺的整個生育期長達130天到180天,一年只能收穫一季。

荸薺有哪些品種?

荸薺一般可以分為水馬蹄和紅馬蹄兩類,這兩類的主要區別在於澱粉的含量上。水馬蹄的澱粉含量較高,成熟時間較早,生長周期短,肉質較粗,適合製作熟食。紅馬蹄的澱粉含量較少,口感脆爽,渣滓較少,生吃或者製作甜品罐頭更為適合。常見的荸薺品種較多,比如蘇薺、孝感薺、韭薺、桂林馬蹄、餘杭薺等品種。種植者可以根據種植需要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種植。

如何種植荸薺?

種植時間:荸薺的種植時間需要根據種植地區的氣候條件來確定。荸薺的萌芽溫度需要保持在10到15度左右,在氣溫穩定在這個範圍內後就能夠進行荸薺的種植了。南方地區一般在清明前後開始種植荸薺。

選擇良種:荸薺種植一般會進行留種,留種時間在上一年荸薺成熟的時候,挑選品質優良,個大、沒有病害、頂芽粗壯、沒有外傷的荸薺作為種子。收集好種子之後需要進行沙藏,將種子放在細沙當中,在第二年播種前挖出。

催芽育苗:荸薺種植前需要進行適當的催芽處理,這樣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同時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將種子從細沙中取出,用清水清洗乾淨,挑選品質優良的荸薺做種。將清洗乾淨的荸薺放入1000稀釋的多菌靈溶液當中浸泡一天時間,這樣能夠起到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防治種子攜帶致病菌。將種子整齊的排放在溼潤的細沙中,將芽眼露出沙土,覆蓋地膜,一般一周左右就能夠看到荸薺發芽了,發芽後及時去掉薄膜,在荸薺苗高10公分左右的時候就能夠進行假植了。

假植需要選擇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土質疏鬆的地塊進行假植,這樣有利於荸薺幼苗根系和葉片的生長。在假植的過程中將生長較弱、出現病害的幼苗剔除。假植株距控制在8公分左右。在荸薺幼苗生長到30公分左右的時候,就能夠進行移栽定植了。

移栽定植:在荸薺苗高30公分左右的時候移栽定植。移栽前需要給種植田進行翻耕和施肥,保障後期荸薺生長環境適宜。根據種植地的情況,能夠進行翻耕工作的,翻耕深度需要在20公分左右,每畝施附屬的有機肥3000公斤左右,配合使用磷肥30公斤。移栽的行距株距控制在50公分左右。如果移栽時間過晚,種植密度可以加大。

日常管理:首先是水況管理方面,荸薺一下後要保持水深3到5公分左右。荸薺移栽成活後,保持水田水位在8公分左右,不可超過10公分,避免荸薺苗徒長。每次施肥過後,要注意給田間斷水,後繼續灌水。在荸薺結球期間水位控制在4到5公分。進入生長後期後,荸薺田需要停止灌水,準備採收工作。

其次是施肥工作,荸薺田最主要是的基肥的使用,後期追肥要根據苗情和田間肥力情況進行。在荸薺定植後一周左右,可以追肥一次,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促進幼苗生長。在荸薺生長到8月份左右,追施籽肥,每畝可以追施荸薺專用複合肥20公斤。在荸薺葉狀莖開花後追施在追施一次複合肥,每畝用量在20到25公斤左右。

再者注意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荸薺多發白粉病、銹病、灰黴病、蚜蟲、薊馬等病蟲害。要注意保持大田通風透氣性良好,減少病蟲害發生。注意及時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避免病害情況加重。

適時採收:荸薺在十月份左右就有早熟品種開始成熟了,不過這個時期荸薺的糖分積累較少,甜味不足,口感不佳,但市場上荸薺較少,價格上具有一定優勢。一般在12月份左右荸薺的球莖糖分積累開始增加,此時到次年的1月份左右採收的荸薺糖分含量較高,且荸薺外皮顏色較為美觀。荸薺最晚的採收時間不能晚於2月份,否則荸薺的品質將會下降。

相關焦點

  • 種植荸薺時的方法
    荸薺還可以叫做是水慄,馬蹄等,因為荸薺長的非常的像慄子,功效也是差不多的,並且是在泥土裡面生長的,所以還被叫做是地慄,吃起來會脆而甜,所以還可以當做是水果,也可以是一種蔬菜。應該怎麼種植荸薺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三農種植:想要荸薺大又甜,在種植的時候需要了解這些種植方法
    文/最初的倔強三農種植: 想要荸薺大又甜,在種植的時候需要了解這些種植方法1.種植要求想要荸薺獲得高產量,首先需要了解荸薺對於土地的種植要求以及環境的溫度掌控,特別的嚴格,尤其是在選地的時候需要嚴謹的選擇,因為荸薺喜歡在土地肥沃而又疏鬆,並且每天需要接受5個小時以上的光照度,而且它喜歡溼潤的環境,所以可以選擇在水田的地方進行種植,並且要保證水田的水源又充足,而且沒有受到汙染,需要遠離化工區以及工廠設備的加工區,以防水質中有大量的鉛汞超標的成分,影響荸薺的生長。
  • 荸薺怎麼長出來的能盆栽不?水上草水下「馬蹄」荸薺怎麼做好吃
    看到一個個皮質褐色、個大飽滿的荸薺,表面覆著些許水滴,好似一個個剛從泥土中鑽出的精靈,在清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其靈動,強烈著吸引著我的眼球。那麼它是怎麼長出來的?荸薺皮膚黝黑,肉質雪白爽脆多汁味道微甜,可生食,也可入饌(zhuàn)。
  • 陽臺如何種植荸薺?這種方法,讓你產量更高
    荸薺其實這個植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可見 ,只是這個名字我們不太清楚罷了,這個其實就是我們平時煲湯用的馬蹄,這個植物我們種植在家中,它優雅的藤蔓即可美如畫,結出來的馬蹄又可入湯,清甜可口,一株植物同時擁有兩個令人無法抗拒的理由,我們還不趕緊在自己的陽臺種上一株荸薺。
  • 貴溪這裡荸薺熟了,田間藏著甜
    扶貧「荸薺」大又甜農戶採收好過年日前羅河鎮羅田村荸薺熟了農戶們紮起袖子採荸薺現場十分熱鬧荸薺又名馬蹄,是羅河鎮羅田村特色農產業,該村打造了一個面積50餘畝的荸薺種植基地,進一步壯大了該村集體經濟,預計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50萬元以上。
  • 馬蹄(荸薺)
    荸薺(讀音 bí qi )(別稱:馬蹄、水慄、芍、鳧茈、烏芋、菩薺 )是莎草科荸薺屬植物,原產於印度,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廣東、湖北、湖南等有淺水的地方。 荸薺多種植在水田,生長在溼土裡,皮薄汁多,極易失水萎縮和腐爛變質。它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口感甜脆,營養豐富;地下匍甸根狀莖細長,末端膨大為球莖,球莖扁圓形,表面平滑,老熟後呈深慄色或棗紅色。
  • 3個荸薺去皮的妙招 荸薺煮多久最好
    荸薺是什麼可能有些人會對「荸薺」這個名字陌生,但一說到另一個名字,大家一定會恍然大悟,荸薺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馬蹄,是秋冬季節的時令美食。荸薺有著紫黑色的外表,但是去皮之後露出來的卻是潔白無瑕的果肉,咬一口,香甜多汁且脆爽。你可以將它視為水果,也可以把它當成是蔬菜。荸薺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而且因為荸薺長在地下,因此又被譽為地下雪梨。
  • 荸薺是以匍匐進行繁殖的,生活習性在水裡
    荸薺是以匍匐進行繁殖的,在種植前要先一個一個的選擇,要選擇表片沒有破損的,頂芽和側芽比較強壯的,顏色是深褐色的,一顆重量為14克左右的能夠當做種薺。種植以前要用50%的多菌靈克溼性粉劑500倍液泡浸一天,把表皮的病菌徹底殺死,一般情況下一畝田地需要種薺18千克。育苗的時間:育苗的時間要根據移栽的時間來決定,早水荸薺因為前期的氣溫過低,要在移栽前的43天左右開始。
  • 荸薺的功效與作用 荸薺五種美味新吃法
    荸薺是一種很常見的水果,口感清脆香甜,有很好的止渴生津的效果。那麼吉之島荸薺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荸薺的食用禁忌有哪些呢?除了生吃之外荸薺的吃法還有什麼呢?荸薺的功效與作用1、清熱止渴,潤肺化痰荸薺的水分十分豐富,它富含新液質,多吃荸薺有清熱止渴的效果。
  • 荸薺不僅售價高,而且產量也很大,為什麼種植的農民少呢?
    這東西,估計大家都吃到過,小杏說的就是「荸薺」。荸薺在市場上,一般是被歸納成蔬菜的一種的。當然了,很多人依舊把它當成是一種水果。說來也是,小杏記得小時候也經常吃荸薺,又脆又甜,很是美味。不過那個時候,只知道名字,並沒有更深的了解它,就覺得甜甜的很好吃。直到後來才知道,原來荸薺是可以和蔬菜莊稼一樣,種植在地裡的。相信至今還有人,不知道它是長在地下的吧?
  • 荸薺,長在水田泥巴裡的「水果」,年輕人還有幾個認識
    春節前夕,我在路過永新縣龍田鄉的一個菜市場,發現竟然有一位老者在賣荸薺。頓時我滿懷驚喜,因為我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見過有人賣這種「水果」,更沒有發現哪個地方種有這種「水果」,出於好奇我也買了幾斤回去嘗鮮。
  • 供入五臟廟的荸薺
    就在冬至前幾天,在龍華的菜場門口,看見一婦人一邊在吆喝賣荸薺,一邊熟練地在削荸薺。荸薺個個均稱別致,色彩鮮亮養眼,紫中透紅,有江南老式家具的簡靜之色。只見婦右手拿一把小水果刀,也不見怎麼轉動,一隻只荸薺就快速地脫去了黑色的外衣,露出雪白的果肉。荸薺是我小時候吃過的為數不多的蔬果,那種淡淡的脆甜,那種甜絲絲的清香,至今都覺得美好無比。那時候,農村太窮,米飯米粥亦難上嘴。水果一詞從未聽人說過。
  • 鶴鹿溪村的荸薺,終究是值得等待的
    田野裡,村民們戴著草帽,挽著褲腳,不懼料峭地在水田摸荸薺;馬路旁,阿姨們在面前擺著一堆一堆洗乾淨的荸薺,向路人叫賣著「新鮮的荸薺要嗎?現在的荸薺汁水多,個頂大....」好一個色香味俱全的人間熱鬧天呀~荸薺,自古享有「地下雪梨」和「江南土參」之譽,南方人多稱之馬蹄;北方人呼之地慄。荸薺稈纖柔似水蔥,葉中空而筆直,球莖小巧扁圓,食之鬆脆可愛。
  • 介紹荸薺的幾種吃法,另外吃荸薺有幾點要注意
    荸薺可是荸薺是生長在泥中,因此荸薺的表皮上有可能會附著一些的寄生蟲和細菌,在食用荸薺的時候一定要清洗乾淨,並且一定要給荸薺去皮之後再食用。荸薺1、荸薺的清洗去皮方法在水中先用牙刷洗去荸薺身上的泥土,然後用刀把荸薺的頂端的芽削去,然後再把荸薺的皮削去,這樣就剩下雪白的果肉了,削好皮之後最好用鹽水浸泡一下,然後再用涼水清洗。
  • 荸薺怎麼去皮:荸薺煮熟後微涼後可以快速去皮
    荸薺,皮色紫黑,肉質雪白,味甜多汁,洪亮適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佳譽,北邊人視之為「江南人參」。荸薺既可作為生果,又可算作蔬菜,是群眾喜歡的時令之品。荸薺雖好吃然則因為個頭小,去皮超費事的,那麼你曉得荸薺怎樣去皮最簡潔嗎?
  • 秋季種植馬蹄注意點,了解習性加強管理,收穫馬蹄大又甜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現在很多的水果都是會給人們的身體帶來很好的維生素,隨著中國人的生活品質變高的同時人們對於水果的要求也在不斷的增高,不僅是要營養的還要好吃的可口的,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水果叫荸薺在有些地方有人也叫他們馬蹄,其實我們在生活中見到的馬蹄已經是經過農民的手清洗過一番的
  • 【臺粉活動】相約馬驊山 快樂挖荸薺
    一起來收穫美景!一起來品嘗美食!起來嗨!……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記載,因產地馬華山村而得名,該處為泥沙帶紅色土壤,土層薄而肥沃,所產荸薺顏色紅皮個大,皮薄汁多,味甜肉軟,鮮脆爽口,外觀最顯著的特點是皮上有七道圈紋,比別處多二道,且藥用價高,其味甜,性微寒,能消脾熱,溫中溢氣、下石、清毒、主治血痢、下血、血崩、降血壓等作用。
  • 小廚教你荸薺好吃的做法,鍋裡煮一下,鮮爽脆甜,全家人都喜歡
    記得小時候,每逢到了春季,都會吃到一種食物,紫黑色的表皮,裡面肉白白的,吃一口鮮美多汁還有點甜,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只是聽大人說這種食物叫馬蹄,只有在春季才能吃到,一直都把這種食物當作水果來吃,挺好吃的,隨著慢慢地長大,才逐漸認識了這種食材,真正的學名叫荸薺,只不過大家習慣稱之為馬蹄,不但可以當作水果來吃,也可以當做蔬菜來食用,營養非常豐富。
  • 荸薺、慈姑:水果攤上的脆鮮甜和年夜飯裡的水中仙
    水八仙是指茭白、蓮藕、水芹、芡實、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蔬菜,是蘇南傳統栽培的水生蔬菜品種,其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故美其名日「水八仙」。其中,荸薺和慈姑這兩種長得最為相似,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種食材,請往下看。
  • 荸薺種植時該如何施肥?增加底肥使用量,及時追加微量元素肥
    農民在進行蔬菜種植時,更考慮的是整體的產量和收益,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種植目的,並不是很簡單。因為每一種蔬菜,它都有著自己的特性,在整個生長周期當中還要注意合理的進行管理,這樣蔬菜才能夠的產量和品質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