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說《道德經》是《易經》的序言,河圖洛書黃帝內經同參共解 中

2020-12-19 史鹹魚

研究《道德經》,與《河圖》《洛書》《易經》《黃帝內經》同參共解,才會得出準確的認識

我們再來看海德格爾對《老子·十五章》的解讀。對於《老子·十五章》,海德格爾只是對其中的「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作了解讀。「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的意思是: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讓它慢慢澄清;誰能使安定變動起來,讓它慢慢新生。由於該章的主旨是對「善為士者」(《老子·十五章》)也即得道者的描述、讚美,可知,「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也是對得道者的描述與讚美,只不過故意用了疑問的語氣。這樣,從渾濁(濁)走向清澈(清)的條件雖是安靜(靜),從安定(安)走向新生(生)的條件雖是變動(動),而能夠使渾濁通過安靜走向清澈、使安定通過變動走向新生的則是得道者。這樣,「濁」、「清」、「安」、「生」都是指人的精神狀態、生命狀態,與「物」無關,老子強調的是「清」與「生」及其對於人生的價值。

根據蕭師毅的回憶,海德格爾對「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很感興趣,還請蕭師毅將其用中文書法寫出來,「文本中所沒有的『天道』兩字,也被當作裝飾的橫批寫在中間」。蕭師毅於是「細心地給予每個字以詞源的解釋」,以使海德格爾「能詳盡地理解」。蕭師毅對其的「字義解釋是:『誰能安定汙濁,而逐漸使它變清?誰能鼓動寂靜,而逐漸帶給它生氣』」,海德格爾則「對這話想得更遠,他認為澄清(clarifying)最終能將某物帶入光明,在靜息之中的微動能使某物得以存在」。海德格爾在1947年10月9日寫給蕭師毅的簡訊中,又將其翻譯為「誰能寧靜下來,並源出自和通過這寧靜將某物導向(be-wegen)道路之中,以致它能發出光明?誰能透過成就寧靜而使某物進入存在(Sein)?」值得注意的是,海德格爾在翻譯「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之後,還翻譯了「天道」二字。

成象章第六 25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譯文】生命的化生永不停歇,這就是微妙的母性。微妙的母性的門戶,是天地的根源。延綿不絕地永存著,作用無窮無盡。

【導讀】這一章也是老子的本體論。繼續闡發第一、第四章「道」在天地之先的意思。道產生萬物,並源源無窮。生命的繁衍永無止境,是依賴於陰陽和合的雌性。

《道德經》第六章:空間的大曰逝的無限的力量,時間的逝曰遠的無窮無盡的隧道。《老子道德經》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pìn)。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谷"是"空谷、虛空"之意。"穀神"的"神"指的是一種神秘的力量,看不見,摸不著的生命的「欲」,又讓人不得不相信它一定存在的力量。谷,有溪流的山谷。

《說文》:泉出通川為谷。本義:泉出通川也。

《爾雅》:水注谿曰谷。同時,「谷」是糧食作物總稱,又有贍養和生的意思,谷風即東風,生長之風。春天的時候,東風拂面,帶來降雨,大地復甦,萬物生長。

《詩經·邶風·谷風》有雲「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邢昺疏引孫炎曰:「谷之言谷,谷,生也;谷風者,生長之風也。」也就是說「谷」還有一個生的意思,生命延續也就稱為「谷」。

《說文·禾部》:谷,續也。穀神借喻道體。古代以稷為百穀之長,因此帝王奉祀為穀神。社稷,古代指國家。稷,是黍一類的作物,或曰粟,是穀子。

五穀,即:稻、麥、黍、稷、菽。司馬光說:「中虛故曰谷,不測故曰神,天地有窮而道無窮,故曰不死。」「死」不是死亡、停止、消失,而是甚、極、過,以及窮盡的意思。「不死」就是不極端、不過分、不窮盡。還記得上一章「天地之間,其尤橐籥與」這句話嗎?其實道理是一樣的,風箱不能死命地拉,雖然加力是可以得到多一點的風,但是產出和投入是不成正比的。所以「穀神不死」可以看做是「橐籥」的呼應,一個道理。只不過一個強調要動,一個強調不能竭盡全力。「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獨知守其門(《淮南子·原道》),」可見劉安是明白人。

"玄牝"是指最隱晦的,最不容易被人察覺的而能生育萬物的源泉。莊子故曰道在瓦礫,在螻蟻……

"穀神不死"言下之意就是"空間的力量是永恆存在的。我只要舉個例子,大家可能就會明白了。"1950年到1953年的韓戰,38線附近被炸成了一片焦土,可謂寸草不生。隨著停戰協議的籤訂,在三八線兩側的不毛之地劃為了非軍事緩衝區,這個緩衝區長約241公裡,寬約4公裡。這片狹長的地帶,從此無人敢越雷池一步。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人跡罕至之地。直到50年後,一批科學家進入緩衝區考察。令人驚詫的是,這個當年的寸草不生的焦土在五十年後卻是草木繁盛,花紅柳綠,百鳥爭鳴,就連認為早已絕跡的東北虎竟然在此發現了蹤跡。

這就是時空的力量,只要這個空間存在,其中生命的孕育就不可以被終止,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和時空抗衡,所謂「歷史變成了地理」的景象。有成語叫"築巢引鳳",你想引得鳳凰來,那就要先有個欲望去搭建一個可以讓鳳凰得以棲息的巢穴。沒有好的平臺,就不可能招攬到優秀的人才。有魄力的創業者都敢於重金打造一個開闊的平臺,只要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就自然有人才入駐,各路神仙都會不招而自來,於是乎,人才濟濟,自然能做得風生水起。相反,有的人做生意的理念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總想先積累財富再說,有了充裕的資金再去打造平臺,那麼只能越做越辛苦,等你有了充裕的資金,黃花菜都涼了,那已經輪不到他了。

有個做生意人這樣說:"會做生意的,掙錢是大把大把掙的;不會做生意的,是一分錢一分錢往家摳的。"這就是智慧和格局吧。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有了虛無的空間,只要假以時日,就能夠產生和孕育出萬物。霍金的《時間簡史》就是從《道德經》中體悟出,一切都是由時間和空間組成的。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時間和空間一樣的事物。

我們可以拿空間來換時間,也可以拿時間來換空間。比如越王勾踐的韜光養晦,就是拿時間換空間;周文王的祖父——大王亶父,丟棄疆土於夷狄,就是為了贏得有生力量積蓄成長的時間。這是拿空間換時間。

究竟是時間決定了空間,還是空間決定了時間。老子在這一章明確給出了答案:"空間決定一切。"空間的力量是天地生發的根源,無法阻擋,也沒有任何力量能夠代替。我們常說"時間是最偉大的導師。"按照老子對於宇宙的認識,空間才是最玄妙的,空間才是最偉大的導師,或者更準確地說"時空才是最偉大的導師。"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空間的力量比水還要輕柔,時光的力量總是輕柔得讓人無法察覺。人不知不覺就老了,因此莊子說"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那麼為什麼有人會有了一種活膩了的感覺呢?還不是因為自我空間的力量被人為地壓制而從而感覺促狹。歸根結底還是自我生存的空間決定了一切。但是只要不自我封閉,天地這個大空間都是為每個人敞開的。當你處於一個空間而讓你喘不過氣的時候,不妨衝出這個空間,走出去,大口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學學莊子忘卻世俗一切榮辱牽掛,隻身逍遙天地之間。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可能是為將來盛大美好保留了火種。故曰"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下德有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 失道而後德 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 是以大丈夫 處其厚不居其薄 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道德高尚的人,不必以道德誡命來自律,因為他內心自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 需要恪守道德誡命,因為他內心沒有道德。道德高尚的人是無為的,其道德不是刻意為了實現什麼。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道德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有大仁愛的人,是在追求仁愛,卻不是可以實現某種目的。有大正義的人,是在追求正義,而且其正義是為了實現某種目的。有大禮法的人,是在追求禮法,卻沒有人響應,就掄起胳膊去強迫人了。所以,喪失了大道,這才強調道德;喪失了道德,這才強調仁愛;喪失了仁愛,這才強調正義;喪失了正義,這才強調禮法。所謂禮法,不過表明了忠信的淺薄缺乏,其實是禍亂的端倪了。所謂人的先見之明,不過採摘了大道的一點虛華,是愚昧的開始。所以,大丈夫立身於豐滿的大道中,而不站在淺薄的禮法上;立身於大道的樸實中,而不站在智慧的虛華上。 據此而取捨。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現在我們跟出版社聯繫後,以團購的方式把這本書帶給大家。現在只需69元,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宇宙魔方,河圖洛書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
  • 河圖洛書與八卦二十四山
    對於河圖洛書這個名詞讀者大多耳熟,並且都知道《河圖》乃龍馬背負於黃河,《洛書》即神龜負書於洛水,《河圖》《洛書》奧秘無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古今聖人賢士都在研究它。 羅盤是堪察風水的主要工具,《河圖》《洛書》在風水學中的運用方法多刻劃在羅盤之中,經云:「盤之體,河圖也。」也就是說,羅盤之基本來源全是來自河圖,其原理即「一六共宗居北,二七同道居南,三八為朋居東,四九為友居西」,而五十居中央是為「皇極」。這就是《河圖》陰陽生成之數。天幹源自於《河圖》,天幹之陰陽就是《河圖》奇偶之數,所謂奇偶者,也即「陽數為奇,陰數為偶"。
  • 河圖洛書是最早的宇宙地圖,它無序的圖案究竟想表達什麼?
    筆者:三體-小遙 在中國古代奇書中,《山海經》可以說是首屈一指。此外,還有存在眾多深奧謎團的《易經》,該書相較於《山海經》更為詳盡,其中「河圖洛書」則是傳說中八卦的起源。「河圖洛書」中的河圖,相傳是大禹得到了神仙的指引,得到了治理黃河的方法,並且成為一代明主,帶領人們治理水患,重新建立家園,開啟了中華民族新紀元。這其中包含了很多神話色彩,但是傳說中所提及的「宇宙地圖」,足以證明河圖的重要性。
  • 《河圖洛書》真的沒有那麼神秘,其實它就是當初的太極圖
    著名理學家朱熹派自己的得意弟子蔡元定前往四川,尋找兩幅神秘的圖案,這就是《河圖》與《洛書》,神話傳說中,黃河的龍馬背負河圖交於伏羲,伏羲據此畫八卦,後人推演出《易經》,成為中國一部揭示變化的經典。《洛書》則是落水中靈龜送與大禹,大禹依此制定九疇,指導人類的生產、生活。
  • 易經的預測入門:八卦五行與天幹地支,以及河圖洛書的由來
    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易經的預測入門的一些基礎知識,希望通過講解,能讓各位朋友對易經有個更好的了解,打下堅實學習易經的基礎。易經的預測基礎知識入門:6 河圖洛書相傳伏羲時代,在黃河中出現一頭龍馬,背上有點點花紋,形成一組數字圖案,古人根據圖案畫出了河圖的數字圖形。河圖以白點奇數為陽,黑點偶數為陰。五行分配為:一六為水居北,二七為火居南,三八為木居東,四九為金居西,五十為土居中。
  • 宇宙魔方,河圖洛書,無字天書的真實秘密在此!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
  • 河圖洛書隨筆
    《易傳·繫辭》中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在中國人的歷史記憶中,河圖洛書是與聖人之修相連,與高維空間,天界、龍馬等有著隱約的密切聯繫。 一 河圖洛書之同異看見幾學群中,指導老師對河洛這樣解釋:「在五數為戊陽土,十乃己陰土。中空之五,乃先天之數。
  • 河圖洛書:最早的宇宙地圖,看似無序的圖案,或隱藏宇宙終極秘密
    而研究上古奇術時人們卻驚訝地發現,這種規律早在幾千年前的《河圖洛書》中有所體現。因此人們不禁猜測,《河圖洛書》除了熵增定律之外,會不會還隱藏著關於宇宙的其他終極秘密。只要把這本奇書弄懂了,那麼人類就可以了解宇宙大部分真相了。
  • 《道德經》道可道,孔子怎樣去觀察人和事?
    整個《道德經》【道】=0,1。計算機的運行模式開啟了道的運行。【道德經】第一章是總綱。《道德經》81章從不同角度出發比喻的方式說「有」說「無」。如:第35章用大象比喻「道」。盲人摸象,摸著的是「有」是大象,沒有摸到的是「無」也是大象。摸著的「有」+沒有摸著的「無」是完整的「大象」。老子用完整的「大象」來比喻「道」。
  • 河圖、洛書是真實存在的嗎,你真的見過嗎,這樣看待更合理
    研究《易經》的人肯定繞不開河圖、洛書這兩個神秘的圖案。學者認為伏羲先天八卦圖,就是來源於上文的河圖、洛書中的河圖。那麼河圖又是什麼東西呢?資料說:河圖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之力,被譽為「宇宙魔方",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大家看到這裡是不是越來越覺得這些名詞的玄妙?越來越一頭霧水呢。我們先說河圖。
  • 河圖洛書是什麼?三分鐘速記河洛口訣,一看就會
    一、河圖與洛書《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圖,指河圖;書,指洛書。聖人,指中華文化的始祖伏羲。伏羲根據河圖、洛書繪製八卦,周文王將該八卦演繹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創作了《周易》。2014年,河圖洛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兩幅圖,揭示的是宇宙、時空、天地人、萬物的運轉規律。圖簡易微,乃為大用。
  • 八卦圖、太極圖、河圖、洛書,它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提起最具代表性的中華文化,那麼這幾個詞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就是「八卦圖」、「太極圖」、「河圖」、「洛書」,儘管《洛書》的名字中是「書」,而不是「圖」,但我們也都明白,其實《洛書》也是「圖」。那麼,《八卦圖》、《太極圖》、《河圖》和《洛書》,這四幅「圖」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吧。首先,出現最早的,是《河圖》與《洛書》,這二者是同時出現的,它們的出現,甚至比堪稱最古老的《易經》還要古老,接著就是《太極圖》,最後出現的是《八卦圖》。
  • 河圖洛書與十二闢卦圖的發生
    近代學者研究認為河圖洛書的來源,以下兩種情況可能性較大:第一,少數學者認為是西周第一任宰相周元旦建立洛邑陪讀的城建草圖的遺留。之後,被後世用《易經》的數理方式加以排布,這是可能性其一。第二,相對較為可信,認為河圖洛書是天象,星象的縮略圖。
  • 「經典誦讀」四經一書,必讀的國學經典
    2、經典誦讀書籍 德慧智經典誦讀的教材,以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老子《德道經》和《周易》、《黃帝四經》、《黃帝內經》以及《大學》這「四經一書」為主體,配以其他具有上善屬性的經典。黃帝四經》,認識道本德本民本,培養道學治世聖才;運用「醫典之祖」的《黃帝內經》,確立正確的生命觀,造就掌握生命科學的人才;運用「平治之學」的《大學》,塑造現代儒者風範,培養愛國愛民賢才。
  • 河圖洛書——上古星圖,宇宙魔方.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境內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
  • 中醫二羊內經筆記:黃帝內經中的「道」到底是什麼?
    接下來我將以系列文章,總結我自己在學習黃帝內經中遇到的關鍵問題,對這些問題怎麼理解的,羅列出來供給初學者參考。學中醫大家都知道學習黃帝內經,我們去讀黃帝內經第一篇就遇到一個問題。黃帝問,上古的人可以活得很多久,甚至上百歲都是很自然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 《黃帝內經》大型紀錄片醫史篇11——閒雲野鶴
    以老子的《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規定教徒必須習誦。其次,是儒家思想,這主要是儒家倫理道德的學說。另外,《易經》學說,墨家學說,陰陽五行學說,甚至傳統的鬼神觀念,上古宗教、巫術觀念,均為道教吸納,形成一個龐雜的道教學說。我們所關注的還不是這些,而是《黃帝內經》與道教醫學的關係。英國人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說到:「在人類曾有過的經驗中,道教是唯一本質上不反對科學的神秘主義體系。
  • 作家阿城首次在上海演講 介紹新隨筆《河圖洛書》
    河圖就是太極圖在《河圖洛書:文明的造型探源》中,阿城試圖用圖像和造型學的方法展現中華文明之源。阿城說,河圖、洛書在古代一直是祥瑞的象徵,但在阿城小時候的印象裡,河圖洛書在大人口中是一種封建迷信,一種完全抽象的存在。宋代,學者朱熹決定將河圖洛書探個究竟。
  • 什麼是風水中的羅盤?如何使用羅盤?河圖洛書是什麼?
    不同的風水派系所用羅盤的層數不同,他們根據羅盤推斷風水吉兇的方式也不一樣,因此說風水是門很有深度的學問。如何使用羅盤看風水時一定要用羅盤,手持羅盤時一定要保持羅盤的平衡,站在房屋的中心地帶進行勘測。勘測前要排除周圍金屬磁場的影響,保證風水環境的自然狀態,任何金屬器物和有磁性的物品都不能放。
  • 《黃帝內經》:一個人保持精神飽滿,狀態積極,有3個小妙招
    讀懂《易經》和《道德經》的人,自然也能讀懂《黃帝內經》,因為它們之間的規律是相通的,一通則百通。在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社會,忙碌是一種常態。一個人如何保持精神飽滿,狀態積極?今天和大家分享《黃帝內經》的3個小妙招:法於陰陽、動以養陽、靜以養陰,每一個人都適用。1、法於陰陽:效法天地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道德經》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