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養生焦慮推動保健品新一波崛起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如果你稍微關注一下微信好友裡的保健品代購,可以看出它一直在推薦購買助眠的褪黑素和抗老的抗糖丸等保健品,而消費者不是容易「上當」的中老年,反倒是90後成為購買主力軍。

  而身邊部分不到30歲、風華正茂的青壯年,已經陷入了深深的養生焦慮。泡枸杞喝,買各種美容儀,買保健食品,90後的養生焦慮已經推動了保健品產業的新一波崛起。

  「過了25歲就必須保養」

  90後養生焦慮到底怎樣?

  在某視頻網站工作的lucy剛過26歲生日,生日這天她沒有吃蛋糕更沒有喝奶茶,而是如往常一樣煲了赤豆茯苓蓮子湯。「喝這個補氣,北京太乾燥了,過兩天得燉銀耳湯滋補一下。」lucy嚴肅告誡記者,「過了25歲就必須保養,我看你得多喝點燕窩才行。」

  31歲的小雪在科研部門工作,曾經也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瀟灑女漢子,「去年開始戒糖了,我現在有點脫髮,很焦慮,試了不少防脫產品。」小雪打開淘寶購物車,向記者展示了準備雙十一囤貨的產品,基本都是防脫精華、生髮液之類。

  實際上,困擾90後的遠不止脫髮、抗糖、補血補氣。前不久,微博上了熱搜的「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讓不少年輕人找到了組織,「原來不止我一個人不敢看體檢報告」幾乎成了每個90後的共同心聲。不敢體檢,體檢後不敢看報告,這實際是90後對自己身體狀況的不自信,也說明大家認同:生活不規律,身體亞健康。

  在縣城基層單位工作的張銘告訴記者,加班多,壓力大,辦公桌和背包裡都常備護肝藥,降壓藥。「我才不到30歲,戒菸戒酒,掙的錢除了養活老婆孩子,每個月買不少保健品吃。」張銘說,這種焦慮不僅是他獨有,身邊很多同事都開始提前進入養生跑道,比60多歲的大媽還積極。

  有調查指出,90後的養生焦慮一方面來自於90後步入職場,一方面作為獨生子女,危機感也比其他群體要更強。從人口普查的數據來看,目前我國的90後總人數為1.88億人,佔總人口的14.1%。在2017年,1999年的最後一批90後已經成年,並且大多數步入了職場。隨著90後越來越多地擔負起工作、生活的重擔,他們承受的壓力也會更大,而且他們多數為獨生子女,由此產生的「抗衰老」消費需求也就更多。

  而丁香園發布的《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指出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各個年齡層的人群中,90後對自己的健康評分竟是最低。這也難怪年輕人開始購買保健品,成為消費主力。

  保健品細分年輕市場

  既然年輕人購買力強,那麼乾脆好好賺年輕人的錢吧。保健品行業精於此道,各保健品公司開始細分年輕市場,研發針對年輕人養生焦慮的產品。

  保健品公司早在2015年就嗅到了苗頭,或者說,開始布局。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成功帶動了國外保健品的銷售,尤其是年輕女性消費者,成為主力買手。

  數據顯示,2015年度,保健品中增速最快的酵素類、膳食纖維、葡萄籽提取物等,都是年輕女性消費者貢獻的銷售額。中國保健協會預測,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市場規模未來10年內將以10%的年均增速增長,有望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膳食補充劑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年輕消費者在保健品方面的需求與中老年人存在明顯差異,年輕人更講求科學,也更注重營養品的補給效率。而年輕人的消費習慣與老年人也大不相同,年輕人將保健品視作為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產品,年輕人在設計、理念方面也更加挑剔。「保健品牌在渠道鋪設、人群定位以及與消費者的互動上都與傳統的保健品營銷方式存在明顯的差別。」該業內人士介紹。

  從代言人的變化也可以看出保健品公司想方設法捆綁住年輕消費群體,從中老年影星迅速改為青年演員或網絡紅人便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比如美國老牌保健品自然之寶2013~2015年間先後啟用了金秀賢和湯唯作為其品牌和產品代言人,金秀賢的廣告一上線,年輕女粉絲就停不下地買買買。

  以往,保健品會選擇電視購物平臺投放廣告,現在更傾向於網絡平臺,不管是微博微信還是其他社交平臺,保健品的廣告越來越多,網紅們也是不遺余力為保健品代言,打造一波又一波爆款產品。

  商機背後的營銷亂象

  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裡,吳昕對著鏡頭吞下了五種保健品,據稱,她到哪都要帶著藥盒,一天吃兩次保健品。養生恐慌不僅僅是普通人有,明星也有,這種恐慌背後的商機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但商家背後的亂象,也是不容小覷。

  比如前段時間網絡上火了一把的褪黑素,查一下褪黑素的功效,百度百科裡寫著:「延緩衰老,改善睡眠。」而對於此保健品的副作用卻隻字未提。可這兩種功效,也存有不少疑問,失眠是一種病症,治病當用藥,褪黑素作為保健品,不是藥品,如何治療失眠?最近有媒體報導,褪黑素的副作用不容忽視。據了解,長期大劑量服用褪黑素會造成低體溫、釋放過多泌乳激素導致不孕,還有降低男性生理欲望的副作用。有醫生指出,相比現代新型治療失眠藥物,全球範圍的醫院對褪黑素的使用是慎用模式。實際上,除美國把褪黑素視為保健食品外,加拿大、英國、法國、義大利、愛爾蘭等絕大多數國家(地區)均對褪黑素的使用持謹慎態度。

  誇大功效卻不提副作用,除了褪黑素營銷亂象以外,另外一款網紅產品——抗糖丸,也引起關注。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論海內外,從明星到網紅再到普通人,掀起了一陣「抗糖風」。不喝奶茶不吃糖這種行為還算能理解,但外塗抗糖護膚品,內服抗糖丸、口服液就真的讓人看不懂了,特別是日本一款網紅AG抗糖系列,動輒上千元還經常缺貨。

  類似的保健品層出不窮,前有神奇的膠原蛋白,後有無所不能胺基酸,現在抗糖神藥引來各路明星代言,小視頻廣告撲面而來,不得不感嘆,這屆年輕人的養生本金真好賺。

  當然了,這種收割智商稅的營銷手段被專家闢謠了。專家指出:「保健品不是藥品,更不能過量服用保健品。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和工作勞逸結合,才能真正保持年輕態。」

相關焦點

  • 褪黑素、抗糖丸……90後養生焦慮推動保健品新一波崛起
    如果你稍微關注一下微信好友裡的保健品代購,可以看出它一直在推薦購買助眠的褪黑素和抗老的抗糖丸等保健品,而消費者不是容易「上當」的中老年,反倒是90後成為購買主力軍。而身邊部分不到30歲、風華正茂的青壯年,已經陷入了深深的養生焦慮。泡枸杞喝,買各種美容儀,買保健食品,90後的養生焦慮已經推動了保健品產業的新一波崛起。
  • 保健品能否拯救90後的健康焦慮
    「每個月花2000多元購買保健品,比買衣服錢還多。」這是當下許多90後熱衷保健品的真實寫照。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眼部保健類產品銷售同比去年同期增長4126%、蛋白粉同比增長751%、維生素類產品同比增長387%,其中95後、00後成消費主力,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26%。
  • 4500億元保健品消費市場,如何打造90後的「新養生主義」?
    「養生」已成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90後們已經逐漸成為這個消費品類的主力軍。最近幾年,「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第一批90後的胃垮了」,「第一批90後已經老寒腿了」......等等文章刷屏朋友圈,「90後養生」成為網際網路上的熱點話題。
  • 半島調查丨靠吃「藥」養生 90後成保健品購買主力
    文/圖 半島全媒體見習記者 吳思 凌晨,王小姐關上電腦,熟練地拿起眼霜塗抹,然後吞下兩顆褪黑素片,安心地睡下……「熬最晚的夜,吃最多的保健品」成為許多年輕人的「養生」方式。據統計,現在營養保健品的購買者中,「90後」佔比已超過25%,20多歲的年輕人比中老年人更熱衷於研究保健品。
  • 吃著保健品焦慮的年輕人,是你嗎?
    據CBNData數據,在2018年天貓國際的線上消費金額中,8成左右是由80後和90後貢獻的,年輕人是線上購買進口商品的主力軍——也就是說,進口保健食品的優異成績,主要來源於中青年朋友的奮力購買。保健品牌方很清楚他們的消費者是誰,Swisse官方旗艦店首頁分別針對長輩、女士、上班族和亞健康人士,提供了必買清單的建議。
  • 新養生主義:像吃零食一樣嗑保健品
    跟著投資經理種草青松基金獨家策劃系列行研第六期「一邊瘋狂作死,一邊拼命養生。」這是很多90後乃至00後的現狀。失眠、脫髮、焦慮、發胖……新新人類面臨新的健康問題,新的問題則催化出新養生主義。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才是新養生主義?
  • 90後有人拿一半工資去養生 「保溫杯裡泡枸杞」
    ­  90後楊蓉19歲時就感覺「再不養生,自己可能隨時會猝死」。­  那時她剛讀大一,整日就盯著屏幕裡一行行代碼,屁股在椅子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後脖頸子常發硬。一天,她突然意識到「要吃點啥保養保養了」。­  網店的購物車裡,開始多了幾款保健品。在選什麼牌子上,她還精心研究了一番,最後鎖定了國外品牌。
  • 「保溫杯裡泡枸杞」 90後有人拿一半工資去養生
    90後楊蓉19歲時就感覺「再不養生,自己可能隨時會猝死」。那時她剛讀大一,整日就盯著屏幕裡一行行代碼,屁股在椅子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後脖頸子常發硬。一天,她突然意識到「要吃點啥保養保養了」。網店的購物車裡,開始多了幾款保健品。
  • 「朋克養生法」仍在 90後成營養保健品消費主力軍
    「25歲了,不該把養生提上日程嗎?」 90後成營養保健品消費主力軍  然而專家提醒,「枸杞加辣條、邊養顏邊熬夜」的「朋克養生法」對健康並無益處  李衝 潘鑫  「保溫杯裡泡枸杞」已成為90後的養生經典場景。
  • 90後「朋克養生」的嗨與喪 專家:健康生活是根本
    又嗨又喪、慢性自殺+瘋狂養生混搭,朋克養生就是這樣一種邊透支身體邊自救惡補的生活行為。一邊用最貴的面膜和眼霜,一邊熬最長的夜;一邊吃火鍋,喝雪碧、可樂等碳酸飲料,一邊飲王老吉敗火。面膜、熬夜霜、枸杞、保溫杯等成了朋克養生族的標配和自救稻草。為什麼越來越多的90後傾向這種「自相矛盾」的奇葩生活方式?
  • 你還在吃保健品養生嗎?「是藥三分毒」不會有假!
    四川95後姑娘小段一天要吃7種保健品,床頭五顏六色的瓶瓶罐罐十多瓶。「25歲以後皮膚氧化速度就很快了,要提前準備」。談起女生該如何抗氧化,防衰老,小段頭頭是道。她將保健品當飯吃,每月開支近千元,父母攔都攔不住。
  • 打最多的工,吃最貴的保健品——揭秘打工人續命新姿勢
    「打工人」流行背後,是新一代年輕人對於工作、生活重擔的調侃,當996成為常態,熬夜加班成為標配,想要續命的年輕人,將目光投向了保健品。當生活的帆船不得不向前駛進的時候,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至少能做一個合格的打工人。1、焦慮的年輕一代成為線上保健品增長的助推力年輕人有多焦慮?
  • 非法保健品瞄準老年人市場,健康焦慮何處安放?
    一方面,目標受眾為老年人的各類養生節目層出不窮,有些節目利用老人渴望健康的心態,打著宣傳保健養生知識的旗號推銷保健品,而這其中的很多產品,不僅沒有節目所吹噓的效果,甚至是假冒偽劣的三無產品;同時,以老年人為目標的保健品體驗店也在各小區落地開花。朱女士告訴中國財富網,這種保健品體驗店以健康知識講座、免費體檢、贈送小禮品等方式拉攏了小區很多老年人。
  • 秘閣文化便利店:90後成為保健品消費主力軍:原來我們已不再年輕
    而如今還出現一種新的現象,購買保健品的主力軍不再是中老年人,而是90後——佔比超過25%。長期伏案、熬夜、視力下降、失眠已成為越來越多90後的家常便飯,在快節奏的生活和與日俱增的工作壓力下,年輕人對健康的關注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另有數據顯示,90後保健品的用戶數量同比增長126%,已逐漸成為保健品消費的主力軍。
  • 90後朋克養生帶來的新商機 滋補品可「開袋即食」
    來源:貓財經90後朋克養生正實實在在演化成一門生意。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年輕人養生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超五成90後有脫髮、掉發、視力減弱困擾,超4成90後存在肥胖、運動能力下降問題,超三成90後免疫力下降。
  • 吃保健品「上癮」的年輕人
    而2018年天貓國際近八成消費者為80後和90後,說明年輕人是進口保健食品的消費主力。還是大學生的孟嘉稱自己是「冒著破產的風險」,在雙11零點準時清空了購物車裡的保健品。以益生菌、維生素C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最暢銷
  • 保健品行業發現新大陸
    「熬最深的夜,吃最貴的護肝片」已經成為90後、95後的常態。他們對待保健品的態度,差不多可以用「虔誠」來形容,像極了老一輩們喝椰島鹿龜酒或者太太口服液的樣子。不過,和父輩們有所不同的是,剛剛邁入而立之年的90後對健康的關注不僅限於自身。
  • 被保健品拿下的年輕人,一邊拿命賺錢,一邊燒錢續命!
    只要是個有欲有求的肉身凡人,都有其本質焦慮,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商家只是找準了不同人群的本質焦慮收割不同的智商稅,可以說,商家本質上就是一個人群焦慮販賣機。   前段時間,在權健被各路媒體曝光的時候,很多年輕人也在網上對這種傳銷產品表示不屑。  「權健招牌火療全身都能燒?怕不是腦子燒壞了才會信吧!」
  • 朋友圈那個25歲的愛美女孩,死於養生!
    來源 | 斜槓先生(ID:isslash)●●●可可姐導讀:許多人深陷健康與年齡的焦慮,一邊舉起養生大旗狂吃保健品,在「嗑藥」的坑裡不能自拔,我倒是覺得過度焦慮的年輕人,「心理保健」尤為重要。說起「保健品」三個字,若在早幾年前。
  • 90後的朋克養生有什麼內容特徵 專家:只算一種心理慰藉
    90後的朋克養生  有些90後的養生大法一直被稱為「朋克養生法」——喝酒時泡點枸杞,會熬夜但會用最貴的眼霜面膜養膚,會熬通宵但不忘用加了生薑的熱水泡腳……  除了購買營養品,90後還是最愛小零嘴的人群,90後在購買休閒零食方面佔比高達42.4%。